分享

气功秘笈之健目神功

 荷花小女子 2012-07-30

气功秘笈之健目神功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中国气功健目功预备式: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颈直,百会朝天,双目垂帘,两唇轻合,舌抵上齶,沉肩坠肘松腕。两臂自然下垂,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敛臀,两膝放松。头脑清,排除杂念,呼吸自然平稳。待站到若有若无时,意念在眼部。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然后慢慢睁开双眼,极目远眺,望得很远很远,想象远处有一片辽阔的草原,绿草如荫,繁花似锦,湛兰的天空,冉冉的白云,美丽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人与宇宙天地间合爲一体,大自然的神力使你全身充满了真气,气贯双目,连远在天边的云影也看得十分清楚。请你把神光收回,双目垂帘。

这时练功者的双眼会有湿润和清亮的感觉。预备式是使练功者做到松、静、自然地进入气功状态。

预备式的基本要求须贯穿练功的整个过程。

调息:

每个动作做完六次之后,调息一次,採用自然呼吸法。目的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

功法:

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沉肩坠肘松腕,待腕与肩平时,以肘爲轴,外旋小臂使手心转而向上,坠肘向内划弧收到鼻与眉之间,手指相对呈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呼吸方法:

《中国气功健目功》前三节是顺腹式呼吸的吐纳法,呼气读字吐出脏腑之浊气,吸气顺其自然。后四节是自然呼吸法。

舒肝明目:

功理:

补肝养目。肝气通于目,在十二经脉中,唯有肝脉是本经直接上连目系的。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但目爲肝之窍,尤以肝血的濡养更爲重要。此节动作可以调动肝脏的精气,使眼部气血充盈,眼部的微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旺盛,视力得以恢复。

功法:

舒肝明目发音:“嘘”,同时要双目瞪圆。

口型:两唇轻合,嘴角横绷,齿露微缝。

动作:

双手手背相对,四指向下,由腹股沟的“急脉”处循肝经路线上提经“章门”、“期门”至锁骨的外端“中府”,大臂不动,小臂展开,如鸟张翼,手心向上。

气沿肺经的路线到拇指内侧之“少商”。尔后双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齶,两臂向面部合拢。伏于眼部,“劳宫”对准瞳仁,意念在眼部,体会眼睛的感觉“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这时眼部会有热感或湿润感等,继而双手沿胃经的路线拂面而下,经胸部四指转而向下,拇指相对,推至下腹部分开,自然垂于体侧,恢复预备式。如此反复六次,调息一次。

经络走向:

肝-肺经-大肠经-胃经。读“嘘”字时,引气沿肝经的路线由腿的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在胸部与肺经相接,沿手臂内侧到大拇指“少商”。两臂向面部合拢,气沿大肠经的路线从手臂的外侧到鼻孔旁“迎香”,再与胃经相接,循胃经路线下行,沿腿的外侧到第二脚趾的“曆兑”穴。做功时眼部有热、湿或胀、麻等感觉均属正常。

舒肝明目穴位说明:

急脉:在耻骨结合的外侧,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2.5寸。

章门: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期门:在胸部,乳头直下,第6助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少商:在手指末节桡侧,距指甲旁0.1寸。

劳宫: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曆兑:在足二趾未节外侧,距指甲角旁0.1寸。

安神养目:

功理:

目的在于健脾养心以养目。

脾主运化,爲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经气,皆禀受于脾”。脾主升清,脾气上升,才能将精微物质升运于目,而视物清明。脾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不出现外溢,目才能获血的滋养。

心主全身之血脉,脉中血液受心气之推动以循行全身,上输于目。目中的经脉幽深细微,更须血液源源不断的供养,方能维持视觉。《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五脏之精气皆任心所主,而眼目既赖心主之精气所养,视物又受心神的支配,故人体脏腑精气之盛衰以及精神活动之状态,均能反映于目。心气盛,精神旺,则两眼如暑夜之繁星,神光灼灼;精气衰,心意乱,志不能守,则两眼如残阳枯井,暗澹无光。

因此健脾养心,培养旺盛之心气,用以养目,乃治疗眼疾之必需。

功法:

 发音:“呵”(读科),要双目垂帘。

口型:口半张,舌抵下齿。

动作:

两手手心向里,由“冲门”处沿脾经路线上提,经腹部至胸部“大包”处掌外旋翻转至眼旁,中指对准外眼角,气沿心经路线到小指指端之“少冲”。然后两唇轻合,舌抵上齶,坠肘,两臂内旋至面前伏在双眼上,“劳宫”对准瞳仁,意念在眼部,仔细体会眼睛的感觉“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这时眼部有热或湿润感,尔后手掌离开眼部,用小指揉按内眼角“睛明”六次后,双手如梳头之状向上经发际至头顶,再沿后脑下行,循膀眈经的路线经背部,臀部分开自然垂于体侧。意念气到足小趾外侧之“至阴”,如此反复六次,调息一次。

经络走向:

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读“呵”字时,引气沿脾经的路线从腿的内侧上行,经腹部在胸部与心经相接,沿手臂的内侧到小指指端“少冲”。两臂内旋伏在双眼时,气沿手臂外侧到耳屏前“听宫”;再循手导引的方向引气沿膀胱经的路线下行,经头部、背部、臀部、腿的外侧到第五足趾的“至阴”。做功时眼部应有热、湿或轻松的感觉。

安神养目穴位说明:

冲门: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骼外动脉波动处的外侧。

大包:在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上。

少冲:在小指未节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

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至阴:在足小趾未节外侧,距指甲角0.1寸。

听宫:在面部,耳屏前,张口时呈凹陷状。

强肾健目:

功理:

肾乃五脏之本,生命之源,肾藏精,精乃生命活力的基本物质。本功法之目的,是增强肾的功能,强肾以健目。

肾主精,精能生髓,脑爲髓之海。目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颈中。肾精充沛,髓海丰满,则思维灵活,目光敏捷。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目无所见。

肾主津液,上润目珠。津液在目化爲神水,则爲充养之液。人体水液的分佈、潴流及排泄,与肾的功能有密切的关係。若肾的气化不足,水液代谢障碍,体内潴留之水液上泛于目,在外常引起眼睑浮肿,在内可致眼底水肿。故治眼疾必先强肾,肾气充盈则目自明矣。

功法:

发音:读“吹”音。双目垂帘。

口型:喝口,舌尖微向上卷,如吹萧之状。

动作:

两手并放于后背能骨处,手心向外,四指向下,读“吹”,同时两手上提经“肾俞”至胸部锁骨下缘之“俞府”,向前平伸划弧,手心朝里在胸前抱圆,同时曲膝下蹲,两臂随之下落,注意下蹲时身体保持正直,膝盖不过足尖。唇轻合,舌抵上胯,翻转手心向上,托至眼部,伏于双眼,“劳宫”对准瞳仁,意念在眼部,仔细体会眼睛的感觉“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

自感眼部发热或湿润或轻松。继而双手经头部两侧循胆经路线下行,经颈部“风池”、肩部“肩井”、胸部“渊腋”“日月”、背部“京门”、臀部“环跳”,手自然垂于体侧。意念气沿腿的外侧到第四脚趾端外侧之“窍阴”。如此反复六次,调息一次。

经络走向: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读“吹”字时,引气沿腿的内侧上行,贯嵴人肾,在胸部与心包经相接,沿手臂内侧到中指指端“中冲”,双手托至眼部时,气沿手臂外侧循三焦经的路线到外眉梢“丝竹空”,再引气循胆经的路线下行,经腿的外侧到第四足趾之“窍阴”。

做功时,眼部有热、湿、胀、麻、凉等不同感觉。

强肾健目穴位说明:

肾俞:在腰部,第2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俞府: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冲:在手中指未节尖端中央。

风池:在颈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琴突肌与斜上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琴中,大椎与肩峰端连56寸,第4肋间隙中。

日月:在上腹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正中线旁开4寸。

京门:在侧腰部,章门下1.8寸,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骰管裂孔连线的外10与中10   交点处。

足窍阴:在足第四趾未节外侧,距指甲角0.1寸。

丝竹空:在面部,眉稍凹陷处。

转颈运目:

功理:

颈项爲任督二脉之枢纽,十四经之通道,全身经络与颈项都有关係。外感内侵,则颈项强直;内伤外现,则颈项倾垂或后仰。活动颈项可使经络疏通,血流旺盛,减少供血不足之弊端。五脏之精血,循经络之迴圈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眼部,眼疾自愈。养生学家苏东坡说:“发宜常梳,齿宜常叩,手宜常搓,目宜常转”。运目则促使眼部精、气、血充盈,真气旺盛,津液滋生,神水充足,眼球得以濡润,五轮得以全面修复。故转颈运目,乃使眼部恢复视觉功能之要诀,宜常习之。

功法:

意念在眼部,先将面部平转向右肩上方,睁眼,神光向右肩后探视。然后低头向下看,颈部向左转,眼睛向左看,再仰头眼睛向上看,如此,逆时针方向转动3圈,顺时针方向转动3圈。旋转之幅度要儘量前低后仰,但要自然缓慢,徐徐而行,不可太急太促。眼球随颈部的转动而转动,神光儘量向左、右、上、下各方远视,这对视野的扩大很有益处。恢复预备式。调息一次。视网膜脱落,玻璃体严重溷浊的患者,注意转动的幅度要小,低头仰头不要用力。

五轮滋目:

功理:

眼部周围穴位衆多,皆通达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一旦外感内伤,必影响到眼。可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揉按,以调理脏腑之气血,消除藏在骨缝筋肌中的病邪之气。邪气驱逐,真气培植,不但提高视力,且有利于脏腑的健康。

功法:

意念在眼部,双目垂帘,以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在下眼框之“承泣”、“球后”上点按六次,点按外眼角“瞳子廖”、“太阳”六次,点按上眼眶之“丝竹空”、“鱼腰”、“攒竹”六次无名指、中指、食指上推入发际五分处,点按“眉冲”、“曲差”、“头临泣”六次。再向下用无名指点按眉头下凹陷处,“睛明”六次。恢复预备式。眼部有发热或湿润轻松舒适感。调息一次。

五轮滋目穴位说明:

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球后:在面部,眼眶下缘外1/4处。

瞳子廖:在面部,目外毗旁,眶外侧缘处。

太阳: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丝竹空:在面部,眉梢凹陷处。

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攒竹:在面部,眉头陷中,框上切迹处。

眉冲: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曲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头临泣:在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

睛明:在头部,目内眦角梢上方凹陷处。

真气运目:

功理:

本节中所要点、按、捏的各穴位,都是人体中经络路线上的要穴,有的直接与眼部有关,如“翳明”、“太阳”、“风池”、“迎香”诸穴。有的能直接影响到脏腑,如“中冲”、“少冲”、“劳宫”、“合穀”诸穴。患者通过对上述诸穴的点、按、捏能把全身各部的精、气、血调到眼部,使眼部气血充盈,精气旺盛,从而达到治疗眼疾之目的。

功法:

意念在眼部,双目垂帘。右手放于丹田处,手心向上,用左手拇指指端与食指指端相结合捏按右手小指指端内侧之“少冲”,控按中指指端“中冲”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捏按手心“劳宫”,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捏按虎口处之“合穀”,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

双手食指点按“迎香”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拇指点按耳根凹陷处后一寸之“翳明”,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拇指点按“风池”,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拇与食指捏耳坠。恢复预备式,调息一次,在捏按、点、按时,眼部发热、流泪、刺痛、发胀等,均属正常反应。

真气运目穴位说明:

少冲:在小指未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

中冲:在手指未节尖端中央。

劳宫:在手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合穀: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翳明:在颈部,翳风后一寸。

风池:在颈部,枕骨之下凹陷处。

益智增光:

功理:

目内眦,赤白肉际处之“睛明”是手太阳、足阳明、二跷五脉之会穴,爲膀胱经之起点穴,是治眼病的要穴。眼眉头凹陷处之“攒竹”,眉心之“鱼腰”治视力减退,迎风落泪,眉骨疼痛,火眼红肿等疾。

“太阳”主治各种眼疾;“听宫”可治眼底出血;“阳白”、“神庭”、“眉冲”、“曲差”、“五处”、“头临泣”、“风池”等穴,都是治疗眼疾的要穴。点按“睛明”、“攒竹”、“鱼腰”、“太阳”、“听宫”五穴后,十指沿膀胱经、胆经、三焦经的路线,经上述各穴位,作梳头之状而行之,有疏通头部之经络,行阳气下降,消除眼中之肝火,醒脑明目益智之功效。

功法:

意念在眼部,双手在面部,小指点按“睛明”,无明指点按“攒竹”,中指点按“鱼腰”,食指点按“太阳”,拇指点按“听宫”,点按直至眼部发热,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然后双手五指如梳头之状上推至头顶,再由头顶梳向脑后“风池”、“天柱”,肩部“肩井”,循胆经路线下行经胸部“渊腋”、背部“京门”、臀部“环跳”自然垂于体侧,恢复预备式。如此反复六次,调息一次。此动作眼部有热感和湿润感,青光眼患者眼部会有轻松的感觉。

益智增光穴位说明:

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上。

攒竹:在面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丝竹空:在面部,眉毛凹陷处。

听宫:在面部,耳屏前,张口时承凹陷处。

阳白:在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神庭: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眉冲:在头部,攒竹直上发际0.5寸。

曲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0.5寸。

五处: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头临穴:在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

风池:在颈部,枕骨之下凹陷处。

调整视力:

勐睁双眼,极目远方,让眼中病邪之气排出,而后心中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意念集中在眼部,使眼中的血、气充盈。然后双目垂帘,把神光收回至脚下。如此反复三次,调息一次。

调息:

每个动作做完六次之后,调息一次,採用自然呼吸法。目的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具体做法是: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沉肩坠肘松腕,待腕与肩平时,以肘爲轴,外旋小臂使手心转而向上,坠肘向内划弧收到鼻与眉之间,手指相对呈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静功:

功法:

坐在凳子上,其高度以大腿放平,小腿与其垂直,两腿分开,宽与肩同,两脚放在温水盆中。水温略高于体温,在38度至40度之间。水与内踝骨同高。上身自然端正,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双目垂帘,两唇轻合,舌抵上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上。收心人静,以一念代万念,精神集中,排除杂念,意念在眼部,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三,……,共数64次”。此时,因人病因不同,眼部会出现各种各样与平时不同的感觉,如热感,湿感,酸感,痛感,麻感,冷感等,均属正常反应。然后双目睁开,眼睛视物会有清晰、明亮感。调息一次。

自我按摩:

用右手“劳宫”搓左足掌心“涌泉”,搓时,意念在眼部,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直至搓到眼部有热感或湿润感爲止。左右交换。

按摩“涌泉”、“太溪”、“太冲”、“三阴交”四穴,用拇指分别点按“涌泉”、“太溪”,“太冲”,“三阴交”,点按时意念在眼部,默念“眼睛明亮一,眼睛明亮二……眼睛明亮六”直至眼部有热感或湿润感爲止,左右交换。

治病机理:

坐静功,温水泡脚,意念在眼部,可以促使足三阴“肝经”“肾经”“脾经”的精气上升,调动精、气、血、津液到眼部,眼部气血充盈,通畅被病气阻塞之经络,再进行自我按摩,可以加强经脉的活动能量,把气血调动到眼部,眼得滋养,视力逐渐恢复。如长期习练按摩,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荷花小女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