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我的太极拳理论专著《太极内功解秘》(合作),由原国家武协主席、国家武术院院长徐才先生作序,为《弘扬太极文化》,徐公写道:“我把武术太极拳看做是一个文化性的事业。发展武术太极拳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壮举。武术太极拳做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涵盖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中医学等博大文化的内容。习练武术(太极拳)不只可以健身强体,而且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看到海内外朋友在习武练拳时,从一招一式体会阴阳太极之理,品味养生处世之道,真可谓是一个绝好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一个载体去传播的,武术太极拳就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载体。” 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如果只干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没有文化内涵还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吗?练体操领操员的领操口领一、二、三、四……练操者随着口令手和脚机械的伸展和收缩,虽然手脚在动,但手和脚并不是一个整体运动,而太极拳也如此动作,无异于练太极操。体操是体操,太极拳是太极拳,同是肢体在运动,但其质量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从太极拳诞生至今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日臻完善,如果从唐代李道子的太极拳理论《授秘歌》计算,也有千余年的发展史。至清代太极拳汲取她的拳理走上鼎盛时期,太极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从山野农村走向京都,进而越过长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吴图南先生说得好,他说:“(太极拳)科学化,群起研究,互相探讨。成为真善美的体育活动,推而广之。渐及于全世界,全人群,岂不伟欤!”这就显示了太极文化的魅力。 文化太极决不是干巴巴练一套拳架子。太极拳有她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太极内涵诸如阴阳变化,举动轻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变换,用意不用力,妙手空空等等。修炼太极拳不是靠老师教,老师只能教会你练拳架套路。内功修炼靠学练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去悟,悟得是自己的功夫。怎么去悟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修炼者的“着熟”很重要。先贤也提倡悟,从哪方面去悟呢?我在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体验出从道法、心法、拳法等三个方面去悟,是进入太极拳内功的准确的通途。 道法:太极拳运动从唐代李道子的《授秘歌》计算走过千余年的历程,到晚清发展到鼎盛时期。陈鑫、宋书铭两位先贤是清末民初跨朝代的太极大师、太极拳理论家。他们的拳论字字珠叽,烩炙人口,像“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万象包罗易理中”(宋书铭)。“浑然无迹,妙手空空”,“一引一进,奇正相生”“柔中寓刚,人所难防。”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返真归朴后,就是活神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间之神,尽显大雅风规。”(陈鑫) 研究拳理是每位深研家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陈鑫大师在学拳须知中,提到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就容易了。学拳明理多么重要。 心法:学练太极拳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这山望那山高,想经络想穴道,想这想那什么拳也练不好。请重温金庸先生关于习练太极拳的心法。金庸先生在吴公澡《太极拳讲义》的跋中写道: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的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敌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吧。 没有平和和安静的心态练好太极拳是困难的,这是太极文化的特性。 拳法:练太极拳要改变思维改变观念。以常人的思维,以常人的观念很难领悟到太极拳的特性,通俗说,要逆向思维,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有她自身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人类有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因为人类的主观主动随时表露出来,这种主观和主动是人类习惯性的生活规律。人类活动跟太极拳活动是不相溶的。要习练太极拳,人类要放弃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服从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不能主观主动。行功练拳应减法,被动炼。一句话,让太极拳练你,不是你去练太极拳。减法被动练拳并不复杂,操作并不麻烦。我有“三动三不动”一文化在《太极内功解秘》一书中。练拳修炼中,手动脚不动,手的动作越少、越小方可体验到太极拳真谛。有“太极不用手,手到不要走”;“太极无手”之说。 主动主观永远练不好太极拳。减法被动习练太极拳是太极文化之特性。 以上是我对太极文化,文化太极的体验,和拳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因为提高太极水平不是一家一户一个人的事情,要提高整体太极拳水平,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理。 有人询问如何提高整体太极拳水平? 我体验,练拳时每动先松脚,有人松脚练之后,练拳周身很舒服,常练推手的朋友,松脚跟别人推手,脚下桩功牢固了,胜算机率多于失败,这种现象是不是整体水平提高了,我看可以这么说。 |
|
来自: 寂静心 > 《形意、八卦、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