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姓氏起源看上古人物关系

 曹国书馆 2012-07-31

从姓氏起源看上古人物关系

(2010-02-11 09:22:06)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是由图腾转化而成。传说太昊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
  
    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史记·封禅书》中所云“黄帝时万诸侯”,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夏、商、周的时候,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除了《史记》所列用国为姓者外,夏朝还有不少诸侯国,被商汤所灭后都演变为姓氏。

  商代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奴隶社会,国家机器也空前强大。商代的大奴隶贵族约20多支,有王、诸侯、“多生()”、“多子”等,总称为“百姓”。这说明那时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姓氏,而广大群众,尤其是奴隶,是没有姓氏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来源增多,姓氏也得到了发展。
     
商朝的国家形式,是以王族为主体,联结着许多旁系、支系的贵族大家族所构成的统治网,到商朝后期,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商王有直接统治区,还分封一批诸侯于商的周围;在诸侯的封地之间,以及诸侯封地的外围,还存在着许多方国部落。这些诸侯国、方国,后来有许多都演变为姓氏。再就是商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官僚机构,设置了许多官员,因而有以官为氏者,如理氏便出自“大理”(掌刑法的官)一官。此外,还有以祖字为氏和以技艺为氏的。

  周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西周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立国初期实行的贵族内部层层分封的大封建,为后来的姓氏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开始出现,大多数诸侯国被强国所吞并,演变成姓氏,因而使中华姓氏空前大发展。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逐渐合而为一,同时无论贵与贱,人们都有了姓氏,不再是“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因而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没有更大的发展。

 

 

附:中国姓氏邦国谱系: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从姓氏起源看上古人物关系

 

 

 

从姓氏起源看上古人物关系

 

 

 

从姓氏起源看上古人物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