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紫曦唯幂1 2012-08-03
初中语文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基础方法

一、解答阅读题的一般环节和步骤:

1、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文体)

2、看题目;

3、看文章。①边看边归纳各段或各部分的大意,理解文章的思路、情感;②划出有助于回答题目的词、短语或句子;

4、简单归纳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5、再看题,明确有几点要求;

6、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在文中的范围;

7、在确定的范围内细细筛选提取或概括符合题目要求的要点;

8、将要点连缀成答案。(用数字序号明确标出要点)

二、整体感知的内容

1.理清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明确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3.判断文体、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

三、审题、确定答案范围的方法

1、切分题干,明确题目有几点要求。

2、在文中找出与题干相照应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寻求答案。

3、答案不在前面就在后面,既不在前面也不在后面,就在句子本身。

四、题干中,一些短语的暗示作用

1结合全文,指答案分布不在一处,常常有2处以上,经常是一段或几段一个要点,需一段一段地阅读,归纳要点;

2.“在第x段中,指答案需在相应的段落中一句一句地阅读,提取要点;

3.“结合上下文,指答案在上下文中。

4.“结合材料作答,指形成的答案里,要有链接材料里筛选的要点,提取的词语

5.“举具体事例证明xx观点(道理),指举的事例要有具体的人名、取得的成就用词要和观点(道理)相照应。

五、解答阅读题的2个注意点

1、阅读理解是指弄明白作者的思想、态度、情感等,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一般要先抛开自己的观点解读,不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作者的思想

2、回答问题应用平实性的语言明确表达意思,不可用修辞、象征等方法含蓄表达。(题目有要求的除外)

文学类作品题型及解法:

一、品味词语的方法

1、明确手法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②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叠音词等

2、根据词语的基本义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通过增、删、换、移等方法思考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表意)

4、体味作者蕴含在词里的情感(人物描写要通过动作、神态等领会人物的心理)。(表情)

二、理解句子的方法

1、把句子切分为词或短语或分句;

2、分别就这些词或短语或分句追问为什么,然后根据上下文和文章中心寻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3、体味词或短语所蕴含的情感。

【注】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是最重要的考点,理解范围宜大不宜小。

三、一些特殊语句的作用

1、领起下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的过渡;照应前文,总结前文(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等;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感情、精神品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等。

答题思路: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________ 的特点;揭示了____________的中心;语言上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__特点(感情)

四、句子赏析题的回答方法

1、指出写作特色(修辞手法、动作神态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句式等),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准确;委婉含蓄等);

2、指出句子本身表达的意思、思想、情感、态度等。

3、指出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

4、指出句子对中心表达的作用。

5、答题的格式:这个句子运用        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句式/词语(形容词、动词、叠词、量词、成语或四字短语)      写出了+对象的       特点,表达了                  情感为主,包括性格、品质和主旨等

【注】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答题思路: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含义抓关键词,把作者含蓄的意思用自己直白的话说出来)

附: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②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③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④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⑤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⑥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⑦设问——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⑧反问——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⑨反复——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⑩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

词语的顺序调换
 答题思路: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篇

(一)概括情感具体化的句式

1.xxxxx的感情 2.xxxxx的感情

(二)概括事件的方法

1、明确人物;

2、用人物(为了…………怎样)做什么的句式概括。如,女孩为了赚钱看演唱会而卖门票

(三)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内容(《最后一课》);

2、揭示文章的中心(《敬畏自然》);

3、提示话题(《谈生命》);

4、提示行文线索(《背影》);

5、提示主要人物(《孔乙己》);

6、引起读者的兴趣。(语言、修辞角度)

(四)标题含义的理解:

1.浅层义(表面所指的内容);2.深层义(作者实际要表达的精神、思想等)

(五)标题拟定的要求

1、贴切。能概括文章内容,或揭示主题;

2、简洁。一般5字左右;

3、醒目。一目了然;

4、新颖。能吸引读者;

5、深刻。有助于理解中心。

(六)结尾的作用

1、内容上:总结上文(全文)内容。(总结即将说过的内容用简略的语言简单重复概括一下)。

2、思想上:(明确/含蓄)揭示中心(题旨、主旨)。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回味。

3、情感上:抒发/升华情感,增加感染力。

4、结构上:①照应(标题、开头、前文),使结构紧密;②交代故事结局,使情节完整。

(七)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营造)环境xx气氛(氛围);

2、衬托(烘托)人物xx的心理(情感、精神品质);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5、暗示人物的命运(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暗示作用);

6、推动情节的发展。

(八)开头的作用

1.点题,引出说明的对象(引出议论的话题);

2.领起下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九)不同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xxx之情;②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亲切感。

2.第二人称:面对面地直接诉说,显得亲切,自然,更有利于直接抒发情感。

3.第三人称:使叙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十)详略安排的原则

有利于表达中心的材料详写;跟表达中心关系不大甚至没关系的,要略写,甚至不写。

(十一)叙述的顺序

1.顺叙;2倒叙(设置悬念,使行文曲折生动);3.插叙(交代原因,使行文曲折生动);4.补叙。

(十二)感悟、拓展——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启示、感悟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3、采用12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注意要紧扣文章主旨)

(十二)、文章赏析类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文字的内容、情感、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分点进行赏析。

1.先概括指明各方面的要点;

2.再用优美的语言指出各方面的特点、好处、作用等。

非文学类作品的题型及答题方法

一、指代义:

依据上下文,或重点句确定。

二、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常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回答时,一般先解释基本义,再指出其在句中的修饰限制作用(语境义)

三、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1、方法:抓中心句或关键词,对有关内容加以浓缩。

2、答题方式: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这篇说明文介绍了                                 特点。事理说明文:这篇说明文说明了              的道理。

3、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读全文,分出层次。找出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方面;

第二,对于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可归为特征一点;

第三,用说明了……”介绍了……”的句式表述。

易错点:说明的几个方面找得不全,对文章阅读不细致,要特别注意开头结尾段,尽量在原文找答案。

4某段的说明内容。第一,找中心句;第二,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分析段落结构,是总分式还是并列式;第三,表述时找对主语。

句式:说明了…………特征

答题思路:找中心句(总写句);先确定主语(即说明对象);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注意准确概括准确界定。

5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第一,找各段中心句;第二,如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找过渡句或开头的总说句、结尾的总结句。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真切、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内容)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

作比较:突出强调;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

引用说明:增强说服力和趣味性;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

列图表:直观简明地说明;

下定义:简明的揭示特征(本质)。(下定义的公式:要下定义的事物+……+该事物的大概念)

四、说明文的语言

1、修饰、限制性词语

表态:不能删;

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这个词表限定、猜测估计、强调)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意:据说、传言等。一般答法是:表明下文内容是没有科学依据(确凿事实依据)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据介绍、据测定、资料表明等。一般答法是:表明内容是确凿的,有事实依据的(经科学证实的),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语言生动性

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②修辞

③口语

五、议论文论点出现的一般位置

1.标题(议论文常用论题或论点作标题)

2.开头段的最后一句;

3.中间的过渡段;

4.结尾。

注意:论点句一定是表明了态度的句子,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清清楚楚。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所以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等。

六、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七、论证方法

1、运用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2、运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的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易被读者接受。

3、运用对比论证:将…………加以比较,(或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更周密。

4、运用引用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更具权威性。

八、探究题的解决办法

1、分别明确所给材料说明/论述的对象;

2、分别概括各材料的要点;

3、思考各材料之间、材料与文章之间的关系

4、答案来自于:①材料的要点;②几则材料共同的要点;③材料与文章的联系点。尽量提取材料和文章里的词或短语来回答,而且每则材料和文章的内容都应有所涉及(否则就不全面)。

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方法

一、古诗赏析出题要点

1、前2句一题,后2句一题;

2、前2句以体会词语的作用、再现情境为主;

3、后2句以体会思想情感为主。

二、诗歌赏析的一般方法

前提:一个词一个词地细读,联想式的翻译。

方法:内容+手法及作用+情感

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烘托、衬托等

内容:即表达的意思(词语可用近义词法或组词法结合原文解释,句子用联想式翻译的方法解释),然后用一些词概括表达的特点(思想)

情感:在上下文中找字眼体会。要具体,用抒发了作者对xxxxx之情的句式具体化。

三、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特点

1、景物特点:清新、淡远、静谧、富有生机、雄奇(李杜诗为代表)

2、作者心境:宁静闲适、悠然自得

3、情感:①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喜爱)、赞美(向往)之情;②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4、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③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5、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等

四、边塞诗的有关特点

1、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2、意象: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烽火、狼烟、宝剑、铠甲、孤城、羌笛、琵琶、战马,雁、鹰等

3、风格:苍凉、悲壮、雄浑、豪放、浪漫、瑰丽等

4、内容情感: 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5、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白描等

五、送别诗的有关特点

1、常见意象: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2、内容:与友人(恋人、亲人)的别离

3、情感:表达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对友人遭遇不幸的同情安慰、对友人的祝愿)

①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④表达自己的志向

4、写法:大部分借景抒情,也有直抒胸臆。

六、思乡诗的有关特点

1、常用意象:暮日、月、鸦、雁、江水

2、心境:孤独、凄凉、凄清

3、情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写法: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

七、贬谪诗的有关特点

思想内容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②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③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八、咏物诗的有关特点

1、特点:以物写人(志、理),以咏菊、梅、竹、松、荷、芳草为多

2、思想:(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好处:生动形象,含蓄蕴藉

4、手法:拟人、象征

5、理解切入点:物的特点即主旨所由

九、咏史怀古诗的有关特点

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十、闺怨诗的有关特点

1、内容:闺中人的寂寞、冷清,以女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写女子思念戍守边关的丈夫居多

2、情感:①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②对远方人的关切、牵挂、思念之情;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④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3、心境:孤独、寂寞、凄清、盼望、伤感、怨恨、后悔

4、常见景象:雁、对月、不眠、远眺

文言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六类,翻译时不能省略。

1.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注重积累和归纳。99个实词?

3.善于结合句子判断意思。

文学类作品阅读

二、常见文言虚词

之、为、以、而、其、然、于、遂、因、乃、则等

三年中考过的有:于、遂、因、以、为

三、文言翻译

1. 原则:①意思不变;②通顺

2. 要求:看前文,联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添加,慎删改。

3.具体方法:对留换,补调删

四、文言文内容和中心的理解

1.以句子为单位阅读,理解明白①句子的意思,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2.利用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和抒情句;

3.利用标题,注意开头结尾。

【注】文言文适合以句子为单位的阅读办法:先明确共有几个句子,再①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看意思(提取重点词语或短语),②分析前后句子的关系。

五、文言断句

1.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当立者 / 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如: 必有 / 得天时者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如: 三里 / 之城,七里 / 之郭。

4.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如: 盖 / 大苏 / 泛赤壁云。(《核舟记》)

5.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如: 中 / 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6.虚词“而、于、乃、则、惟、宁、岂”前,“者、也、哉、乎、耳”后,可考虑。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不要曲解句意才是关键。另外,所在句子的停顿一般只需1~2处,不宜过多。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综合性学习题的能力考点

1.口语交际能力。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根据语境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

2.应用性写作的能力。比如:主持词、开场白、颁奖词、主题发言、辩论词等等。注意主题和场合,写作的用途。

3.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理解能力。逐渐趋向于地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运用

4.动手设计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设计、主持、参与语文活动。注意题目设定的情境。

5.对材料和现象的发现探究能力。对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数字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整理、提炼。

先看题,再看材料,明确主题。审题至关重要,①明确有几点要求,②把握出题的意图。回答时,尽量从材料里筛选重要的词或短语围绕主题连缀成答案。

二、病句修改

(一)检查语病的方法

1.       缩句(提主干)

2.       看主干:①成分是否缺;②前后能否搭配

3.       看修饰语能否和中心语搭配

4.       前后是否矛盾

5.       前后是否重复

6.       是否有歧义

7.       并列式短语、递进式句子(不仅……而且……)的程度是否由轻到重

(二)修改方法:增、删、换、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