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服优先,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公民药学素养之二

 天马行空561 2012-08-05

口服优先,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公民药学素养之二

(2010-07-11 08:55:25)

作为公民健康素质的“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需多讲一讲道理,才易明白,才可消除误区。

现代药学认为:药物只有与病灶相互接触,才能产生药理治疗作用。因此,除了外用药以外,药物分子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作用部位,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有两大类用药途径,一类通过口服,另一类则是非口服,主要是注射的方式,即通常说的“打针”和“输液”。

这几种给药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面对不必要的注射增多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此即“口服药物优先”的原则。

口服为什么要优先呢?原因有三。首先,口服药物是自然的方式,类似吃饭,通过胃肠道吸收营养。一个药片,一杯药液,服用十分方便。能吃饭就能吃药。药物在胃肠道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这是现今最主要的用药方式。其次,口服药物的要求较低(与其它剂型相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故价格也较便宜。

更重要的是第三,口服药物是一个较安全的过程。作为动物的长期进化结果,口服食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在胃肠道里,有胃酸,肠液,有各种消化酶,不仅使食物消化成小分子,也能使一些有毒的物质分解,使很多细菌破坏。在吸收入血之后,还要通过肝脏,才能分布到全身。人们早已知道,肝脏是人体内的一个解毒器官,许多有害物质都会被他加工失活,并易排出体外,学名为“首关效应”。在维护健康方面,肝脏的功不可没。退一万步,如误吃了毒物,由于吸收有一时间过程,及时发现还可补救,即用灌肠、致吐等方式,让毒物排出体外。

价廉、方便、安全是口服药物的优点,使之自然成为绝对主流的用药方式。而其它方式成了补充。补充在口服不能使用的地方。

例如,有病人昏迷,不能吃饭,自然也无法吃药;有病人生命垂危,急需用药抢救,半小时一小时的药物消化吸收时间都可能危及生命。这些时候,注射就派上用场。药物能经针管,穿过皮肤血管,直接进被推入静脉血管(静脉注射),或进入肌肉,再渗透进入静脉(肌肉注射),免去了消化吸收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药物的角度来看,有些药物压根就不能口服。青霉素在胃里会水解失活,胰岛素会被胃酸消化,肾上腺素在肝脏里会失去活性。这些药物,口服的疗效等于零。这些药物在现代医学上必不可少,幸好人类已发明了注射的给药方式,使这些药物能绕开胃肠道和肝脏,直接进入体内发挥作用。面对口服的诱惑,药学家对青霉素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已有口服的青霉素类药物,但胰岛素等始终未得到可供口服的类似物。

但注射的优点是有代价的。且不说注射麻烦,需要严格消毒,需要注射费。其质量的标准非常高。血液里面不能掺沙子,注射液里不能有细菌、不能有导致体内发热的熱原、不能有异物、不能有导致血压下降的降压物质、不能有不溶性微粒,不能有刺激物或有毒物,渗透压、酸碱度都得合格,就连注射剂的用水用油都有近乎苛刻的标准。否则细菌、熱原等随药液进入血液,就无法排除,会导致很大的危险,甚至致命。还有,注射剂不仅在出厂时要合格,还要保证在储存期(至少一年),不被水解和氧化变质,使不合格。这些要求使注射液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工艺复杂,检验严格,最后必然价格较高。

这一系列的高要求,是药物绕过肠道和肝脏的代价,历史上乃至现在,不合格的注射剂都是造成医疗事故的一个多发区,据报道近年来用药事故中的70%都与注射有关。

注射剂的价格较高,又存有一定的风险。当能口服药物治疗时,你还会想采用注射吗?

(本文较长,故拟另写一篇“谈谈对注射剂认识的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