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计划是生产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对计划进行的生产预先设定时间、顺序、不同产品、批量的衔接等,都是日程计划要明确的事项或中心内容。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一个涉及面广而复杂的体系,要使这个体系能顺畅运作,就得有系统的生产日程计划和安排,以为各部门生产提供依据,各部门乃至全面运作才可能有序、高效。 一、生产日程计划架构 ![]()
四、日程计划实施步骤 五、影响日程计划的因素
1.紧急订单的处理; 2.客户订单及需求的稳定性; 3.长、短期订单的搭配; 4.季节性的变化; 5.制造途程的安排; 6.生产状况的确实掌握; 7.设备、材料、人员的稳定性; 8.存货调整的必要性。 日程计划追求的目标:
1、缩短生产周期;
2、减少在制品;
3、作业的稳定及效率的提升;
4、对最终产品组合装配的同步化。
日程计划拟定的考量点 一、以客户要求为中心来确定
1、按客户要求交期的先后顺序;
2、今后的销售预定或出货预定做比较,必要的产品先安排。
二、以生产效率为中心来确定
分类组合要生产的产品,以连续生产来考虑,把准备/辅助时间降到最低。
日程计划的拟定要点 日程计划的拟定要点,在确认①作业本身需要多少时间?②各作业必须在何日开始?在何日完工?这两项基本条件后,其要点是:
1、能力的保证;
2、对紧急生产量及作业的对策;
3、对计划变更的考虑及贯彻;
4、日程计划实施部门的工作计划;
5、与销售、研发/生技、资材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
日程计划的类型 一、同一产品的生产总量做连续生产安排
![]() 二、同一产品的生产总量做分批次生产安排 ![]() 三、同一产品的生产总量做每日都生产的安排 ![]() 中间日程计划范文
我们以某企业中间日程计划范文,用以说明中间日程计划中的基准日程计划、制作“基准日程表”、制作“能力调查表”、制作“标准作业时间表”、制订每月实行计划、确定期限等相关条文的具体内容。
一、基准日程计划
第一条 基准日程计划是指以每月制造计划为基准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第二条 基准日程计划以“基准劳动日程表”、“作业能力表”为基础制订。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理。 二、制作“基准日程表”
第三条 基准日程表定义 所谓基准日程,是指用标准作业方法和正常工作强度进行操作,完成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在机械加工厂,由于加工工序很多,基准日程就表现为从上一道工序到下道工序,或从这一车间到下一车间所用的时间。 第四条 基准日程表设定内容 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功率等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需要设定以下内容。 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5、制造完成与入库的时间。 三、制作“能力调查表”
第五条 “能力调查表”主要为了解劳动力的情况而制作。通过调查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工程部门保有的劳动力,算出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而算出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并据此编制中间日程,进行人员配置。 四、制作“标准作业时间表”
第六条 “标准作业时间表“规定了不同零部件、不同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需劳动力计算为基础。 五、制订每月实行计划
第七条 每月实行计划要以在生产制造部门联合会议上所制订的制造计划为基础,制定“每月制造预定表”后,再向各有关部门下达。 六、确定期限 第八条 确定作业日程。 中间日程计划的工程期限根据进度表而定。进度表根据“基准日程表表”而制定。工程期限要向材料、零件、焊接、组装等各作业部门下达。 第九条 确定订货日程。 按照“能力调查表”,制作订货卡片,按卡片所填的日程执行。 |
|
来自: powerbirds > 《生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