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民间的多神崇信

 寒江读舟 2012-08-08
客家地区有“举头三尺有神明”之说,认为见物有神,处处有神。
  对神的崇信,是客家民间的普遍现象。客家地区除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外,很多家庭也都置有神案佛龛,供奉家中的守护神。客民外出,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的也大有人在。一遇急难,更是祈神护佑,晨昏烧香不息。每逢岁时节令或神诞日,动辄倾村出动,男女老少,进庙祭拜,抬着神像沿村巡行,昼夜举行祭祀戏剧演出,虔诚而隆重,甚至不惜个人钱财,毫不吝惜地奉献给神明。这种对神的狂热信仰,并非单纯个人行为现象,它是以家族为单位历代传袭下来的,也是以宗族为中心的村落,乃至某些区域整个客家民间的社会生活信念与行为现象。因此,它能充分反映客民群体的心理基础、文化层次与价值取向。
  客家地区的佛教信仰很有趣,大小寺庙正殿供奉的虽然是佛祖释迦牟尼及佛教系统的神明,但在民间主宰客民心灵的,却不是佛祖,而是“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寺庙里供奉观音自不必说,很多人家的厅堂里,都供有观音的雕像或画像。对观音的崇拜几乎遍及各村各户。这也许由于观音最能倾听人世间悲哀的心声,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怀,保护贫病困苦的百姓,引渡有罪孽和做错事的人走向光明。因此,客民对她的顶礼膜拜最盛。客家人特别重视读书,一些贫困之家,为了能供出一个读书人,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学业有成后可做官,客家人视此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客家居住地区,一般都建有文祠,供奉文(孔丘)、武(关羽)二帝。
  此外,天神崇信也很普遍。民间“拜天神”多在露天举行,比如围龙屋的大门口或家居门口、庭院天井,或摆设供桌,或撮土焚香。但也有人逢“天神生日”(正月初九)到宫观坛庙参加烧香或“祭天”仪式。俗民认为天神是没有塑像的,人们拜天神用红纸或红木牌写上神牌供奉。乡俗从年头到年终,都有拜天神的活动。从除夕子夜即开始敬天神;正月初九是“天神生日”,正月十五“祈天神”,正月二十是“天穿日”。十月十五要“还天神”,即还愿,感谢天神一年来庇佑老少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