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吹绿野菜香
作者: 阿婷 春风吹绿野菜香 在“江南厨子”或“西湖春天”这样的酒楼里,有一盘凉拌马兰头,装盘出来如一只倒扣的高酒盅。如果请客人吃饭,我一般都会点这道菜,因为它代表了我的江南。只是,这酒楼里一年四季都有的菜,已失却了野性,不能叫野菜更没有野菜的香味和春天的气息了。 在我的家乡绍兴,马兰头只在初春时节才可以吃,过了清明,据说是鬼撒过尿了不可吃。夏天时开浅紫色的花,样子像菊花,所以有地方又叫“田边菊”“路边菊”或“紫菊”。马兰头生长在许多地方,在我小时候属于随处可见的野菜,因此很亲切。中医说:马兰头味辛,性凉;归肝、胃、肺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但除了春天很短时间里采来食用外我不记得小时候大人用作草药过。那时一到春天,我们便会提了小竹蓝,拿着小剪刀,去田垅、路边找。它们着地而生,即使被脚踩也依然欣欣向荣,而且越老越香。剪回来洗净先用滚汤的水煮一下然后拿去河里揉搓洗掉那股涩味挤干水。这个季节,许多镇上的孩子,竹蓝里放的都是被挤成饭团一样圆的马兰头。拿回家,切成碎沫,加上同样切成沫的豆干和笋,用油炒一炒加点盐淋点芝麻油,嚼起来不光是春天的味道更有马兰头特别的清香。 在田间伴随马兰头一起食用的还有荠菜。相比于马兰头丛簇生长不同的是,荠菜大多混杂在草籽田间的朵草中。被称为荠菜的野草有几种,有一种叫香荠,叶子宽,颜色绿,无论长在哪里都很嫩绿诱人,春末开黄色的小花;还有一种叫“花荠”的,叶子很像朵朵刚发芽的青菜很小,开白色小花,结籽成夹手一碰便跳,便又落地生根。但可以食用或者说最好吃的是真荠,叶缘羽状浅裂,叶面平滑稍具绒毛,冬天里叶色较深,但炒熟了反而变成绿色。到春末同样开白色小花,结的籽却像倒三角的小夹。在上海的农贸市场一年四季几乎都看得见荠菜,但春天的荠菜最香。我喜欢用开水烫熟荠菜切碎炒鸡蛋再拌入面条和年糕吃。据说,荠菜有明目止血降血压的作用。 春天时节,可以食用的野菜还有艾草和黄花麦姑,清明上坟时做糕最好,有别样的香味。另外,春天可以当蔬菜吃的还有草籽,也称紫云英,它和现在上海农贸市场里卖的草头不一样。小时候和奶奶住在小镇里,开门就是大片绿油油的草籽田,农民大多用来作饲料和肥料,他们把草籽割回家切成寸长投入大缸里掩起来喂猪,田里剩下的翻入土中当肥料。初春时节,满眼嫩绿,郁郁葱葱的草籽,只需用手指一株一株的去掐,齐齐的一把洗净入滚水一烫即可吃味鲜极。春末草籽开花,我们会唱着“草籽开花满天星”去到田里摘那朵朵紫云英来玩。但最吸引孩子的还是收割后的草籽田,许多小孩手握一根尺把长的细竹杆,争先恐后地涌入还很湿润的草籽田,他们掀翻一大块土,寻找一个个小泥洞,然后用手里的小竹棒挑开泥土,不久便会看到一条冬眠的泥鳅。当然也有可能看到的是一条黑色的大蚂蟥。 总之,春天的确令人惬意,即便是老人,从田间、地头、河埠回来都是满脸的笑意,他们甚至一路走一路歌谣:萝卜开花白如银,油菜开花黄如金,罗汉(蚕豆)开花黑良心,草籽开花满天星……或者: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到瓦桥头;黄花麦姑拧(韧)结结,关起门来自要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