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稻作生产的习俗

 寒江读舟 2012-08-09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立春已过,客家人马上迎来了农忙。客家人以水稻种植为安身立命、世代传家之本,因而有着许多关于稻作生产的传统习俗。从播种开始,客家有“挂田钱”仪式;到插秧时,又有“开秧门”之俗;而稻谷即将收割之时,农历六月的客家人又要纷纷“吃新”、“尝新”;稻谷收割完毕,感恩的客家则要摆“洗禾镰”酒,全家欢宴庆祝丰收。
        客家在做好秧田准备播种前,均要举行一个“挂田钱”的祈丰仪式,在削好的竹竿上粘糊纸钱,挂在秧田中间。 
        俗云“秧好一半禾”。旧时农家播种都要择吉日才下秧田,即称开秧门。播种时,从长青树上取一根树枝插入田塍,祈求护秧神保佑,让禾苗长得像长青树一样茂盛茁壮。有的还诵念祝祠:“种谷下秧田,田头插红纸,米谷神护佑,赐我丰收年”,然后用线香穿红纸插在田边,默默地把种谷播下,神情极为神秘,意在不让田鼠、麻雀知觉。种谷转青后,家家户户做“秧青粿”供奉护秧神,祈求保佑秧苗茁壮成长。有的播种人头戴斗笠,紧闭嘴巴,牙咬舌尖,意在遮盖稻种,避免鸟雀啄食;还有的播种人用五指插一下田埂,意为“五虎下山”,以防野兽、鸟雀之害。秧苗刚露出水面,农妇就端上斋饭、斋菜送到田边,接着燃香钱供奉“护秧神”,祝愿秧苗像青葱青蒜一样茂盛。
        关于护秧神,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客家地区有位姑娘叫秧妹,长得非常聪明美丽,能歌善舞,又能插得一手好秧苗。有一天,秧妹在阁楼里织布,突然闯入一伙人,把她抢到地主那里。地主逼秧妹嫁给他做小妾,秧妹宁死不从。后来地主把她关在一个山洞里,她不吃不喝,整天痛哭。日子一久,她变得骨瘦如柴。地主见秧妹不像以前那样美丽,就逼她下田插秧,许她一天插完一块大田,就放她回家。就在插完最后一棵秧时,她突然倒在了田头,手里握着最后一棵秧苗离开了人世。后来到了天庭拜见玉帝时,秧妹手里仍握着秧苗,于是玉帝就封她为护秧神。这则美丽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客家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清明前后,各家各户还要做田艾粄,民间传说“田艾”是田伯公保护越冬的“仙草”。把做好的“艾米”提到秧田里去祭祀,希望自己的秧苗无病无灾,茁壮成长。
        到了农历六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客家人自己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家家摘取新谷,尝新米饭,用鸡、鸭、鱼来供奉祖先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稻谷收割完毕,农家要做“洗禾镰”酒,以酬谢那些帮忙割禾的劳动者,同时庆贺丰收。有的村民打下最后一担谷子,要将禾桶丢到水塘里洗干净,扛禾桶回家时,主妇要备好酒菜,全家欢宴,犒劳割禾人员。     
        如今,客家人的稻作生产没有那么讲究,许多习俗被忽略了,但是,就算客家人不做这些形式,也会在心里默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