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教师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2-08-12

          浅谈教师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陈林如

(原载《小学教师培训》1994年第2期)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论文,既是工作的需要,职责的要求,又是教育科研能力高低的一种体现。它不仅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推广先进经验,也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教育论文不同于专业理论工作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存在着时间紧、精力少、资料不足,接触面不广的局限性。本文试从教师的特点出发,谈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和教育论文写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题的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英国科学家J·D·内纳也说过: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这充分说明了选题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选好一个课题,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选题呢?下面谈谈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原则。

课题的来源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论文,课题一般有以下三个来源。

1、从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

这是课题的主要来源,它包括四个方面。

1)教育经验总结

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在某些方面积累较丰富的经验,掌握一定的规律,但这些经验常常是零碎的、粗浅的。我们可以从中选题,进行专题研究,使这些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逐渐完善,形成某种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教育理论去分析、论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更具有科学性、典型性。

2)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困难、问题,迫切需要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尽快解决。有的问题还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好了,不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而且对其他老师也有启发和指导作用,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科研课题。例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转化提高后进生等等。

3)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有争论的问题

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常常会出现了些教育热点问题。比如:“如何克服片面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教师下海”,“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等等。这些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特征,很值得进行研究。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还会对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行争论。例如:“小学作文可不可以虚构?”“教师教案要不要检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市场经济意识的培养”等等。

4)一些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

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每天可耳闻目睹各种教育现象,有的尽管很普通,很微小,只要有心,常常会引发我们作一些较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一些有普遍意义,反映本质问题的课题来。比如,小学生喜欢告状,经常来找老师说×××同学怎么怎么,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但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小学生喜欢告状?如何对待学生告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别人?类似这样的现象很多,只要有心,都可以从中找到我们科研的课题。

2、从教育理论文献中发掘课题

我们经常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文献,阅读各种教育刊物,这些文章都是他人研究的成果。我们在学习阅读时,不仅要了解学习掌握别人的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还要结合实际进行思考,从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比如:别人已经研究了结果的课题,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观点;对己有定论的观点、方法,可以重新实验论证;可以运用文献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论证自己的教育经验或剖析各种教育现象;还可以把文献中的一些观点方法迁移到另一方面,从而确定新的课题。

3、积极参加各个教育部门和教育刊物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教育科研,许多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刊物经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论文评选活动,提出一些科研课题和论文题目。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当前教育实践,结合教师特点,选题范围比较集中单一,针对性强,很适宜教师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

二、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教师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因此,要选择那些紧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对自己工作改善和业务提高有明显帮助,能帮助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课题。

2、实用性。选择的课题要有实际价值,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可操作性强,容易仿效推广。那种比较空玄的纯理论性的阐述推导论证,不适宜教师去搞。

3、可能性。选择的课题必须是自己具备了进行相应研究条件的。具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有关这一课题的情况,有较丰富的感情认识和实践体会;已经或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材料、数据等等。

4、专题性。教师进行科研的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应太大,最好集中某一专题研究,容易钻深钻透。范围较大的课题,对教师来讲,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时间精力有限,难以占有众多的材料,也没有科研经费等等,不容易早出成果,甚至会中途而废。

5、典型性。所选的课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研究的成果对多数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启发作用、推广价值。

三、教育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理论性。要用理论统率材料,不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不是堆砌材料,谈谈体会,而是注意用理论去分析教育现象、教育过程,把感性认识、经验体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揭示教育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典型性指导性的观点和方法来。

2、科学性。材料真实、数据确凿,观点正确,说理透彻,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特征,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新颖性。角度新、观点新、材料新、见解新,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充分运用新思想、新的成果、新的方法,揭示新的内涵。

4、逻辑性。论据充分,推理严密,因果相承,前后联系,环环紧扣,浑然一体。

5、辩证性。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防止观点偏颇和绝对化,或是全盘否定或是全盘肯定,或是贬损别人以证明自己的正确。

6、精炼性。文章要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语言朴实,文字精炼,不拖泥带水转弯抹角,不旁枝逸出,搞多中心论。

7、条理性。纲目分明,层次清楚,结构紧凑,一目了然,使人读后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原载《小学教师培训》1994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