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滞气”有办法·潮州日报数字报·潮州日报网

 pingfan2013 2012-08-16
治疗“滞气”有办法
陈锦荣

  “处暑”正是一年夏秋之交,有一种肠道疾病令人感到“湿湿热”,那就是有些人由于吃了不洁食物、感暑或是腹部受凉,出现了大便胶粘不爽,而排便过后,又觉得“没排净”,有里急而后重的感觉,而且有腹痛之常见症状,潮州人将这种病症形象地称为“滞气”,原因是排便不爽,如有所阻滞之感觉,这可是潮州人对中医病理学一大“发明”。

  “滞气”是何病?那就是一种细菌性肠道感染,也包括有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由于大便的时呈白色或红色,因此中医又有称“红白痢”之称。

  为什么患“滞气”者会出现排便时不爽?那是由于湿热毒邪在肠道,湿热的性质属于那种蕴热而胶结,不像一般“肠火”或是单纯性消化不良那样导致大便“暴迫下注”(即如水泻),因此出现了湿热蕴积肠道,而由于肠道炎症病灶不解,因而出现了“里急”(即有便意)“后重”(即有重坠感),这种症状令患者感到有些难受。

  有些人认为患“滞气”时大便次数多,属于“大便太通”,于是用一些止泻之药如:诃子、五倍子、赤石脂、苦楝根皮之类“止泻”,这种做法不利于病愈,而是有“关门留寇”之嫌,因为肠内湿热(西医认为是细菌)得不到清除,对疾病不利,严重时,还可以导致“中毒性痢疾”而危及生命。

  治疗“滞气”最重要的原则,在西医来说是用抗生菌消灭肠道致病菌,如用一些氧氟沙星或新药利福昔明(Rifaximin) ,此药为1980年在意大利首先研制成功并取得专利,系利福霉素衍生物,是第一个非氨基糖苷类肠道抗生素。它通过作用于细菌中依赖DNA β-亚单位的RNA 多聚酶而抑制RNA合成,产生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小肠耶尔森菌等具有高度活性。

  但对于“滞气”,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肠内菌群失调,因人体肠内有三种细菌:有益菌、有害菌和投机菌。正常情况下是“和平共处”,不会发病。因此可选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腹泻。微生态制剂,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的保护作用。而思密达是一种八面蒙脱石,能吸附导致腹泻的多种致病菌和刺激物,又不被人体所吸收,比较安全,有保护肠黏膜,止泻和抗菌的双重作用,对老人,儿童,孕妇等也很适用。

  中医对“滞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叫做“通因通用”,即是表面上大便次数过多,可谓“通”,但由于不是真正的通,而是形通实滞,因此可以用“通”法,即采用通大便而清热利湿法,以解除滞气对人体的困扰。《岭南百病验秘方精选》一书载一处“通因通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验方:白头翁30克、黄芩10克、赤芍10-20克、地榆30克、槟榔10克、大黄5-10克,水煎服。其中的槟榔、大黄就是通下药。

  潮州民间擅用家中盆栽中草药治疗“滞气”,最常用的是用荷包兰煮水加红糖,或是鲜鱼腥草“焯水”(即将洗净的鱼腥草约20克放入滚水中,煮沸片刻即捞起药渣),加入少许红糖服用。

  由张长民副教授主编的《潮汕草药》一书,介绍了几首治疗“滞气”验方,其中有:

  1、白饭草(即火炭母)50克,水煎,冲蜜服,带血者加入凤尾草50克。这其中用蜜之润肠,也有“通因通用”之意义。

  2、花椒根(两面针)研粉5克,开水冲服,可治伤暑腹痛腹泻之“滞气”。

  3、白花土牛膝100克,水煎,待稍凉后冲蜜服。

  4、鲫鱼草(狗仔花)100克,水煎,待稍凉后冲蜜服。

  对于患上“滞气”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不吃肥腻煎炒食物、不吃海鲜和难消化食物,即进食清淡食物,让肠道好好休息。由于“滞气”者一般失水不严重,不用输液,只是对于一些炎症严重者,可通过加入抗生菌药液输入静脉,以消肠道炎症,还可加入一些解痉药止腹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