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子壮

 寒江读舟 2012-08-17

陈子壮-生平及事迹

明朝末年,广州西部沙贝乡有一少年叫陈子壮,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有一年中秋佳节,陈子壮的祖父与乡亲在祠堂门口赏月。怎知天不作美,乌云盖月,大为扫兴。子壮祖父叹道:“天公今夜意如何,不吐银蟾吐碧波。”正思索如何续下去,只听旁边有童声朗朗读道:“待我明年游上苑,榜花思典问嫦娥。”真真口气非凡,四座皆惊。众人一看,正是神童陈子壮。祖父暗喜,从此着力栽培。果然陈子壮从秀才、举人直至探花,传为佳话。

  怎料好景不长,清兵入关,大明江山破碎。身为礼部尚书的陈子壮与张家玉、陈邦彦等高举义旗,率众反清。陈子壮身先士卒,英勇抗敌,无奈终不敌众,不幸被俘。清朝将领许以高官厚禄,诱他归降。但陈子壮不为所动,高声骂道:“我头可断,志不降。”清朝将领越听越气,大喝:“如不降,立即处死。”陈子壮横眉冷对,阔步走向刑场。临刑前给乡亲留下几句话:“田可耕,不可置;书可读,不可仕。”清将被气得半死,于是大叫要拿锯来锯死陈子壮。刽子手把陈子壮按倒,用大锯在他身上来回锯,锯了半天,还没把陈子壮锯死。陈子壮哈哈大笑:“蠢材,你们只会作威作福,连锯人都不会,难道你们不知道锯人是需要用板的吗?”刽子手这才明白其中道理,急忙用木板将陈子壮夹住。因为当时行刑是要破鼓三声的,陈子壮面不改色,听着鼓声吟道:“擂鼓三声急,西山日影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还有二字未及读出,便断气身亡。

  乡亲们含着悲泪,把陈子壮的忠骸护送回本乡,择地安葬。从远处看过来,附近所有的山冈都向陈子壮的墓地倾斜,似在向英魂致敬。后人将他和陈邦彦、张家玉并称为“明末岭南三忠”,永留史册。

陈子壮,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南海沙贝村(今属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生于公元1596年,罹难于1647年,享年51岁。

 

子壮少聪颖,是“七岁能文”的神童。有一年中秋佳节看不见月光,一位在陈家赴宴的嘉宾颇感遗憾,便信口吟两句古诗:天公今夜意如

 

何,不放银灯照碧波”。年仅七岁的陈子壮听罢,即随口应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诗句一落,赢得满堂喝采赞叹。更

 

为巧合的是,时隔16年后,陈子壮果然高中探花,成为岭南传诵一时的佳话。

 

陈子壮生性耿直。那时奸贼魏忠贤等把持朝政,曾想笼络他,要他写“元勋”二字送给魏;陈对此极为反感,不写。一次典试,他还撰文揭

 

露和论述历代宦官之祸,进呈给皇帝,因此,陈子壮与父亲同时被削职归里,居于广州的盐仓街。魏忠贤集团垮台后,他才得复出,任职礼

 

部右侍郎。但因抨击时弊,不合崇祯心意,再度罢官,隐居在白云山云淙别墅(今双溪寺的前身),在城南重兴南园诗社,与“牡丹状元”黎

 

遂球、南园后五子欧主遇、女歌人张乔等,在抗风轩内常举行文酒之会,至感国事日非,痛心报国无门。

 

不久清兵入关,势如破竹,先后分立的南明政权均被各个击破。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城陷,陈子壮和弟弟陈子升毁家纾难,捐资募兵,

 

在南海九江举旗誓师,南明永历帝授他以东阁大学士,封兵、礼二部尚书的官职,领上方宝剑,总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他和陈

 

邦彦、张家玉等义军,在广州城郊、增城、清远、高明一带互为犄角,狙击清军。后来这三人被人称为“岭南三忠”。他们又会集舟师六千

 

余乘战船进攻广州,可惜因城中内应失误,谋泄事败。这一仗,陈子壮的大儿子壮烈捐躯。最后,在高明县三洲的保卫战中,因清兵掘地道

 

偷袭城池,兵败被俘。

 

清廷鹰犬两广总督佟养甲以杀害陈的幼子相要胁,妄图逼他变节。陈子壮却宁死不屈,说道:“权操手,不在子壮”。佟养甲逼降不成,老

 

羞成怒,想了一条杀一儆百的毒计,将陈子壮处以惨无人道的“锯刑”,即将人从头顶向下,锯成两片。但因人的躯体晃动,无法锯下去。

 

据说,这时陈子壮对刽子手高喊:“蠢才,界(锯)人需用木板也!”刽子手才领悟用锯行刑的方法。至今“界人须用板”的典故,仍在广州父

 

老当中流传。行刑时,佟养甲“遍召广州诸绅,坐堂上观其受刑以惧之”,还凶恶地问道:“诸公畏否?”可是陈子壮依然骂不绝口。

 

陳子壯1596年1647年),字集生,號秋濤。南海沙貝村(今廣州白雲區金沙街沙貝社區)人。

原籍廣東南海沙貝鄉,其父陳熙昌,進士出身。陳子壯出生廣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四歲能文、七歲能詩,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進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魏忠賢欲延為己用,被陳婉拒,魏忠賢大怒:“何物陳子壯,竟敢逆我意!”天啟四年(1624年),自翰林院去浙江主持鄉試,策論〈歷代宦官之禍〉,為魏黨所忌,遂罷職,定居鹽倉街。

崇禎時,官左春坊左諭德,升禮部侍郎、兼侍讀學士。後因朱姓案下獄,不久罷歸鄉里。崇禎十年(1637年)在廣州白雲山辟雲淙書院,次年修禊南園,與其弟陳子升黎遂球區懷瑞曾道唯等12人修復南園詩社,世稱南園十二子。後在禺山書院授徒講學。弘光時,為禮部尚書。隆武二年(1646年),廣州城陷,陳子壯與弟陳子升捐資募兵,在南海九江舉旗誓師,永曆帝授以東閣大學士。後兵敗被俘至廣州,佟養甲下令將陳子壯鋸死,與陳邦彥張家玉合稱廣東三忠。諡號文忠。

其弟陳子升攜母匿藏深山,其母知子壯已死,自縊死。子壯之妾張玉喬李成棟納為內寵,常思反清復明,不久自刎死。

 

陈子壮,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南海沙贝村(今属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生于公元1596年,罹难于1647年,享年51岁。

子壮少聪颖,是“七岁能文”的神童。有一年中秋佳节看不见月光,一位在陈家赴宴的嘉宾颇感遗憾,便信口吟两句古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年仅七岁的陈子壮听罢,即随口应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诗句一落,赢得满堂喝采赞叹。更为巧合的是,时隔16年后,陈子壮果然高中探花,成为岭南传诵一时的佳话。

  陈子壮生性耿直。那时奸贼魏忠贤等把持朝政,曾想笼络他,要他写“元勋”二字送给魏;陈对此极为反感,不写。一次典试,他还撰文揭露和论述历代宦官之祸,进呈给皇帝,因此,陈子壮与父亲同时被削职归里,居于广州的盐仓街。魏忠贤集团垮台后,他才得复出,任职礼部右侍郎。但因抨击时弊,不合崇祯心意,再度罢官,隐居在白云山云淙别墅,在城南重兴南园诗社,与“牡丹状元”黎遂球、南园后五子欧主遇、女歌人张乔等,在抗风轩内常举行文酒之会,至感国事日非,痛心报国无门。

  不久清兵入关,势如破竹,先后分立的南明政权均被各个击破。隆武二年(1646),广州城陷,陈子壮和弟弟陈子升毁家纾难,捐资募兵,在南海九江举旗誓师,南明永历帝授他以东阁大学士,封兵、礼二部尚书的官职,领上方宝剑,总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他和陈邦彦、张家玉等义军,在广州城郊、增城、清远、高明一带互为犄角,狙击清军。后来这三人被人称为“岭南三忠”。他们又会集舟师六千余乘战船进攻广州,可惜因城中内应失误,谋泄事败。这一仗,陈子壮的大儿子壮烈捐躯。最后,在高明县三洲的保卫战中,因清兵掘地道偷袭城池,兵败被俘。

  清廷鹰犬两广总督佟养甲以杀害陈的幼子相要胁,妄图逼他变节。陈子壮却宁死不屈,说道:“权操手,不在子壮”。佟养甲逼降不成,老羞成怒,想了一条杀一儆百的毒计,将陈子壮处以惨无人道的“锯刑”,即将人从头顶向下,锯成两片。但因人的躯体晃动,无法锯下去。据说,这时陈子壮对刽子手高喊:“蠢才,界()人需用木板也!”刽子手才领悟用锯行刑的方法。至今“界人须用板”的典故,仍在广州父老当中流传。行刑时,佟养甲“遍召广州诸绅,坐堂上观其受刑以惧之”,还凶恶地问道:“诸公畏否?”可是陈子壮依然骂不绝口。

  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编剧家黄锡龄曾据此典故编成大型历史粤剧,名叫《血染越王台》,各地纷纷上演,社会影响颇大。近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沙贝村陈家祠建立陈子壮纪念馆,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陈子壮的业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