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未出鞘:成衣定制模式探索】

 看见就非常 2012-08-19

鞋服行业商业模式探索之一

 

走向定制是成衣销售的一个趋势。定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几个问题,导致定制市场无法迅速做大规模:

1           定制周期长。现在一般向客户许诺的周期在30天以上。

2           时尚性差。周期长,无法跟踪流行。

3           质量不稳定。返工多,浪费严重。

4           店面销售与企业生产之间衔接不畅。

5           生产技术不能满足定制的小批量多批次的要求。

这些问题困扰服装行业多年,使定制成为高端的专属。众多中国企业也无法在这个领域内实现突破。

本质上,这是个技术系统的问题,只要这个技术系统实现突破,就会带来商业上的革命性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专注生产技术的企业,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开始在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技术上逐渐实现突破。

有这样一个企业,在小批量多批次生产上研究了5年,日前声称取得了一些本质性的突破。

1           企业概况:

1.1     专注于高端西服和礼服的出口业务,年外销额2亿;过去五年的出口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

1.2     核心能力是生产技术,利用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和国际贸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据库,完成了西服的二维建模工作,并应用到生产中。

1.3     生产上初步实现快速反应。生产线从接单到出货,最快周期已经缩短到3天。

1.4     技术人员比重占比很高,达到13.3%;技术人员中“收藏”了很多中国美院等一线院校的毕业生担当骨干。

1.5     老板是裁缝出身,从量体师开始做起,先后做过企业的制版师傅、打样师傅、车间主任,然后开始承包车间,最终走向自主办厂的道路。

1.6     因为具备上述优势,开始为BOSSLV等一线企业承担高级定制订单的生产任务。

2           老板的观点与打算:

2.2     用信息化改造服装的生产流程,缩短生产的反应周期,提高多批次小批量任务的生产质量和信息传递准确度程度。

2.3     建立数据库,将经验转化为智能处理的机制,降低处理定制订单的风险。

2.4     预期的交期:工厂内批量承接定制订单的交期控制在7天之内。目前离这个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将同行甩得很远了。

2.5     内部进行试运行,开始对客户进行小批量接单,磨合整个程序、流程,完善信息系统,在二维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三维数据库。三维数据库聘请国际一流的软件公司承接开发工作。

2.6     培养量体师。

2.7     快而稳定的质量,是一切的核心。

3           问题:

3.1      西方信息技术发达,经营理念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成熟,为什么没有在多批量小批次的定制生产系统方面实现突破?这是否意味着定制商业模式有其他的壁垒存在?

3.2      在家具领域已经有企业成功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快速交货,将定制的价格拉到平民能够接受的水平,颠覆了板式家具的行业格局,这个革命发生在中国,而非西方。这是否意味着服装行业存在类似的可能?

3.3      从小规模试验向大规模实际操作有几个壁垒,是否能够突破:店面人员需要有技术能力,因此人员成本会大幅上升;店面与生产线之间的信息流通问题,生产部门是否能够准确再现店面的数据;服务质量是否能够让消费者满意,款式是否能够跟上潮流。

3.4      生产型企业进入销售和品牌领域后,是否能够接纳“流行”的概念,从而变成时尚的企业而非传统的企业?换言之,是否能够成为“生产技术领先+时尚”的企业?如果不能,那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