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行业商业模式探索之一
走向定制是成衣销售的一个趋势。定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几个问题,导致定制市场无法迅速做大规模:
1
定制周期长。现在一般向客户许诺的周期在30天以上。
2
时尚性差。周期长,无法跟踪流行。
3
质量不稳定。返工多,浪费严重。
4
店面销售与企业生产之间衔接不畅。
5
生产技术不能满足定制的小批量多批次的要求。
这些问题困扰服装行业多年,使定制成为高端的专属。众多中国企业也无法在这个领域内实现突破。
本质上,这是个技术系统的问题,只要这个技术系统实现突破,就会带来商业上的革命性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专注生产技术的企业,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开始在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技术上逐渐实现突破。
有这样一个企业,在小批量多批次生产上研究了5年,日前声称取得了一些本质性的突破。
1
企业概况:
1.1
专注于高端西服和礼服的出口业务,年外销额2亿;过去五年的出口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
1.2
核心能力是生产技术,利用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和国际贸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据库,完成了西服的二维建模工作,并应用到生产中。
1.3
生产上初步实现快速反应。生产线从接单到出货,最快周期已经缩短到3天。
1.4
技术人员比重占比很高,达到13.3%;技术人员中“收藏”了很多中国美院等一线院校的毕业生担当骨干。
1.5
老板是裁缝出身,从量体师开始做起,先后做过企业的制版师傅、打样师傅、车间主任,然后开始承包车间,最终走向自主办厂的道路。
1.6
因为具备上述优势,开始为BOSS、LV等一线企业承担高级定制订单的生产任务。
2
老板的观点与打算:
2.2
用信息化改造服装的生产流程,缩短生产的反应周期,提高多批次小批量任务的生产质量和信息传递准确度程度。
2.3
建立数据库,将经验转化为智能处理的机制,降低处理定制订单的风险。
2.4
预期的交期:工厂内批量承接定制订单的交期控制在7天之内。目前离这个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将同行甩得很远了。
2.5
内部进行试运行,开始对客户进行小批量接单,磨合整个程序、流程,完善信息系统,在二维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三维数据库。三维数据库聘请国际一流的软件公司承接开发工作。
2.6
培养量体师。
2.7
快而稳定的质量,是一切的核心。
3
问题:
3.1
西方信息技术发达,经营理念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成熟,为什么没有在多批量小批次的定制生产系统方面实现突破?这是否意味着定制商业模式有其他的壁垒存在?
3.2
在家具领域已经有企业成功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快速交货,将定制的价格拉到平民能够接受的水平,颠覆了板式家具的行业格局,这个革命发生在中国,而非西方。这是否意味着服装行业存在类似的可能?
3.3
从小规模试验向大规模实际操作有几个壁垒,是否能够突破:店面人员需要有技术能力,因此人员成本会大幅上升;店面与生产线之间的信息流通问题,生产部门是否能够准确再现店面的数据;服务质量是否能够让消费者满意,款式是否能够跟上潮流。
3.4
生产型企业进入销售和品牌领域后,是否能够接纳“流行”的概念,从而变成时尚的企业而非传统的企业?换言之,是否能够成为“生产技术领先+时尚”的企业?如果不能,那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