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概念、特征与关键点

 智慧旅游519 2012-08-20
 线性遗产旅游合作是一种线性或带状区域旅游合作,其合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合作各方能否取得预期利益,以及合作平台与合作机制的构建情况

    □刘庆余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并构成了文化强国的“物质-文化-精神”条件。遗产旅游遂成为重要研究领域。

    线性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线性遗产)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遗产概念,主要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如峡谷、运河、道路、廊道等。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了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众多线性遗产。有关专家初步判别出约25万公里线性要素所构成的中国国家线性遗产网络。线性遗产一般具有线路漫长、体量庞大、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等特点,强调该线路在文化上的影响、交流与对话,因此,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时必须跨区域合作,才能保证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一、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概念

    线性遗产旅游本质是一种“遗产旅游”,只不过旅游的资源基础是线性遗产。要准确界定其概念,需要从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考虑,即以线性遗产为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所在地去欣赏遗产景观,体验遗产文化氛围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旅游活动,同时,遗产旅游经营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旅游者展示遗产的线性文化内涵和景观特性,从而使旅游者获得文化上的体验和认同。线性遗产旅游合作是一种线性或带状区域旅游合作,其合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合作各方能否取得预期利益,以及合作平台与合作机制的构建情况。线性遗产旅游合作是指该线性遗产所在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针对遗产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等,进行物质、资金、信息、人员等要素重组与优化组合,形成一种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二、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特征

    2009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国家级旅游线路,包括“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青藏铁路”、“万里长城”、“红军长征”等12条线路。从资源本底来看,这些线路多数属于线性遗产。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已部署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8)、《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待批)等多项带状旅游规划,主要解决沿线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形象定位、空间布局、合作机制等。

    与一般的区域旅游合作相比,线性遗产旅游合作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空间属性看,属于混合型(即板块型、非板块型、板块型和非板块型兼而有之)旅游合作,合作各方区位相邻或跨区域合作。②从供需属性看,线性遗产旅游合作包括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合作、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合作两方面,合作目标使各方共赢、形成一体化旅游发展格局(杨效忠等2011)。③从资源属性看,线性遗产强调在文化上的影响、交流和对话,自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文化线路遗产系统,因此,在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时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才能保证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④从边界属性看,线性遗产一般具有线路漫长、跨区域、体量庞大、内容丰富、边界模糊等特点,因此,其旅游合作受行政边界影响大,边界屏蔽效应显著。⑤从合作内容看,主要是建立和完善旅游“竞-合”机制,完善旅游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防止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倾向,加强旅游行业和市场监管协作,做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共同开拓市场塑造形象等。⑥从合作主体与合作机制来看,主体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民间个人等,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各机制发挥的作用不同,包括行政推动、市场调节、组织协调、法律保障、激励约束、利益补偿、信息互动等。⑦从保障措施来看,要有统一的旅游规划并与遗产保护规划共同确保旅游分工与协作、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等问题,同时,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的旅游合作平台与协调机制。

    三、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关键点

    国内旅游合作方兴未艾,比较而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是发育水平最高、合作机制最成熟的旅游合作区,其它多数则陷入“合作平台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主体不常态,合作行动不持续、合作利益不显著”的运作怪圈。因此,线性遗产旅游合作更需要系统研究,重点关注:①合作基础。调查遗产资源赋存,明确其遗产边界,分析旅游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沿线区域经济、文化联系,线性遗产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人们什么样的旅游品牌,其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多大,旅游形象及其市场感召力如何,合作平台构建情况等;②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沿线旅游合作现状及合作前景,说明沿线旅游发展的差异性、项目配置是否雷同、地方保护主义情况、合作机制构建怎样,合作动力与意向,沿线政府对旅游开发所持的不同考量和利益诉求等;③合作问题与障碍。旅游竞争态势如何、合作共赢观念是否存在,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体制-机制性障碍、旅游“资源-产品”同构性障碍,资源破坏状况、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等;④结构模式。基于地理学空间结构关系,可分为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等;⑤合作主体、领域和机制。界定合作主体的作用空间,阐明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研判合作主体的各自有效活动领域。分析合作的推进机制(行政推动、激励约束、利益补偿等);⑥合作构架和空间布局。包括旅游空间结构重组、资源和市场开发整合、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和线路共设,按照“旅游区-中心城市-重点城镇-旅游节点-产品体系”的思路作好空间布局。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