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化学中考必备“工具箱

 逸心茶舍 2012-08-23

初三化学中考必备“工具箱”

   明光三中丁锦文 
【备考工具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常见固体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暗红色(红磷 P);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 Cu(OH)2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H2O),干冰(CO2),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大多数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炭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氧化钙(CaO)、氯化银(AgCl)、

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镁(MgCO3)、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硫酸钙(CaSO4)、硫酸钡(BaSO4)、硫酸锌(ZnSO4)、

硫酸镁(MgSO4)、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 Ca(OH)2]、

氢氧化镁 [ Mg(OH)2]、氢氧化钡 [Ba(OH)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

三氧化二铝(Al2O3)、五氧化二磷(P2O5)、无水硫酸铜(CuSO4)。

灰白色的:过磷酸钙[ Ca(H2PO4)2+2CaSO4 ]。

(二)、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备考工具二】: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溶液、硫酸氢钾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备考工具三】: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备考工具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一)常见气体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检验依据

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气体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物质燃烧

H2

点燃,并在火焰上方

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

烧杯内壁有水珠

点燃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O2 2H2O

CO2

向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CO

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涂石灰水的烧杯

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有白膜

2CO+O2 2CO2

CO2+Ca(OH)2=CaCO3↓+H2O

CH4

点燃,并依次在火焰上方罩干燥冷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

火焰为明亮蓝色

烧杯壁有水雾,烧杯壁有白膜

CH4+2O2 CO2+2H2O

CO2+Ca(OH)2=CaCO3↓+H2O

NH3

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红色试纸变蓝

氨气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HCl

气体通过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AgNO3+HCl=AgNO3↓+HNO3

水蒸气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

白色固体变蓝

CuSO4 + 5H2O=CuSO4·5H2O

(二)常见离子检验:

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检验依据

酸液

(H+

用紫色石蕊试

液;用pH试纸等

石蕊变红

pH小于7

指示剂遇酸碱溶液显示不同颜色

碱液

(OH

用石蕊或酚酞

试液;用pH

试纸

酚酞变红

石蕊变蓝

pH小于7

指示剂遇酸碱溶液显示不同颜色

碳酸盐

(CO32

样品中加盐酸,

产生气体通入

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浑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铵盐

(NH4

样品与碱溶液

共热,气体用

红色石蕊试纸

检验

有刺激性气

味气体产生,

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

NH4Cl+NaOH=NaCl+H2O

+

+

+

+NH3

NH4NO3+NaOH=NaNO3+H2O+NH3

NH3+H2O=NH3·H2O

(氨水显碱性,使石蕊变蓝)

铜盐

(Cu2

观察溶液颜色;

滴入烧碱溶液

蓝色或蓝绿色

产生蓝色沉淀

CuSO4

+

+

+2NaOH=Cu(OH)2↓+Na2SO4

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检验依据

铁盐

(Fe3

观察溶液颜色;

加入烧碱溶液

溶液为黄色;

有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3NaCl+Fe(OH)3

硫酸或

SO42

加入Ba(NO3)2

溶液和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Ba(NO3)2+H2SO4=BaSO4↓+2HNO3

Ba(NO3)2+Na2SO4=BaSO4↓+2NaNO3

盐酸或

(Cl

加入AgNO3

液和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AgNO3+HCl=AgCl↓+HNO3

AgNO3+NaCl=AgCl↓+NaNO3

其中:AgCl、BaSO4沉淀不溶于稀硝酸,BaCO3、CaCO3、Mg(OH)2沉淀溶于稀硝酸。

(若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全部溶解、部分溶解说明了什么问题?)

  
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也可用含钙离子、钡离子的碱溶液或盐溶液)。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 
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备考工具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3)排水法(不容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由此推出“六个不变”、“两个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注意适用的物质)。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含N、含P、含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三种物质:氢气(H2),一氧化碳(CO),单质碳(C)。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燃料),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气体燃料)。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铬、锰。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FeO),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21、炼铁的三种原料:铁矿石,焦炭(燃烧提供热量、生成还原剂CO),石灰石(除SiO2造渣)。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CuO),水(H2O),二氧化碳(CO2)。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1)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2)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溶解放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生石灰(反应放热)。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三个原因:(1)滤纸破损;(2)仪器不干净;(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若是气体,还有压强)

【备考工具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主要含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主要含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主要含一氧化碳(CO);4、天然气及天然气:主要含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主要含(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主要含C); 8、铁锈:(主要含Fe2O3

【备考工具七】: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铜绿”或“铜锈”;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或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16.6℃以下的无水醋酸称为“冰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备考工具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通过无水氯化钙固体。

4、CuO(C):在空气中(或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适量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除去沉淀。

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备考工具九】:初中“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在初中化学稀溶液中,PH=0时,酸性最强;PH=14时,碱性最强;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7、人体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是钙;

18、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19、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20、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 21、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2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23、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

【备考工具十】:初中化学中的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

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备考工具十一】: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可溶性钡盐(含Ba2+的溶液);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备考工具十二】:综合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一)制气与除杂: ↑→收集气体

一般按以下思路考虑:制取气体→除去杂质→干燥气体→相关实验→验证产物→尾气处理。

其中:除去杂质以不引入新杂质为前提;除去气体杂质时,应先除去其它杂质最后除水蒸汽;验证产物时,应先验证水蒸气,后验证其它产物。

(二)常见气体的吸收、转化、检验的装置与试剂

装置

装置中的试剂

可吸收、转化的气体

可检验的气体

澄清石灰水

CO2、HCl

CO2

NaOH溶液

CO2、HCl

NaHCO3溶液

HCl

AgNO3溶液

HCl

HCl

浓硫酸

H2O(气)、NH3

白色CuSO4

H2O(气)

H2O(气)

NaOH、CaO

或两者混合物

CO2、HCl、H2O

CaCl2固体

H2O(气)

氧化铜粉末

H2→H2O

CO→CO2

连CuSO4检验H2

连石灰水检验CO

铜网或铜粉

O2

炭粉

O2→CO

O2→CO2

CO2→CO

H2O(气)→CO、H2

(三)常用的干燥剂与可干燥的气体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干燥原则

浓硫酸

H2、O2、CO、HCl等中性、酸性气体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干燥剂与被干燥的气体不反应。即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无水CuSO4

CaCl2固体

H2、O2、CO、CO2、HCl

能干燥绝大多数

气体,NH3除外

NaOH、CaO固体

(或两者混合物)

H2、O2、CO等

中性、碱性气体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HCl、

H2S等

【备考工具十三】:常见物质的工业制法
1、 工业制O2:分离液态空气;

2、工业制H2:C+H2O 无机化学符号 H2+CO等;

3、工业制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无机化学符号 CaO+CO2↑);

4、工业制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无机化学符号 CaO+CO2↑);

5、制熟石灰:CaO+H2O=Ca(OH)2

6、烧碱:Ca(OH)2+Na2CO3=CaCO3↓+ 2Na OH;

【备考工具十四】: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⑴ 含有钾离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都溶于水;

⑵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⑶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Ag2SO4、CaSO4微溶于水,其它都溶于水。

⑷ 含CO32 的物质,除它的钾盐、钠盐、铵盐易溶于水外,其它都不溶于水;

u 注意:在上述沉淀中AgCl、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CaCO3、BaCO3沉淀溶于硝酸或稀盐酸并产生气泡;Mg(OH)2沉淀溶于硝酸或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2、碱的溶解性

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⑵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u 注意:①大部分酸及非金属氧化物能溶于水(非金属氧化物+水→酸);②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与水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金属氧化物+水→碱)。

【备考工具十五】:初三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伴随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

(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4、缓慢氧化一定会放热,但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

5、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6、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核内就无中子)。

7、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如汞原子比氢原子大得多)。

8、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9、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氧元素组成氧气和臭氧)。

10、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11、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有2个电子);

1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F 和OH ; Na+和NH4+等)。

u 因为:① 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

②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3、(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ω。

14、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5、⑴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⑵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⑶ 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⑷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中,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Fe3O4→FeO·Fe2O3,3个铁原子中,1个显+2价,2个显+3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例如铵盐中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

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的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上述几种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CuSO4溶液显酸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 的溶液)

24、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25、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四种基本反应的有:

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②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③有机物的燃烧等。

26、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7、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8、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29、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 ↓+Na2SO4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

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 、CH4

【备考工具十六】:初中化学常见规律

1、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

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5、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

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

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

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

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

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

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⑾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⑿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6、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

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u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8、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⑴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⑵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    角。

⑶ 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   处。

⑷ 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克。

⑸ 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⑹ 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⑺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   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⑻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