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伤风

 冰花又逝 2012-08-26

:全身乏力,头晕,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随后比较典型的是张口困难,颈部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背部肌群有力的收缩,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且上面所说的症状一般多发生在光,声,饮水等刺激下发生的。如果真有这些不舒服的话就要去医院了。不是这样的症状一般不会是破伤风。

什么是破伤风??是不是会死人的??

2007-6-16 17:07

提问者:匿名 | 悬赏分:15 | 浏览次数:6000| 该问题已经合并到>>

我来帮他解答

推荐答案2007-6-16 17:08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另外,有一种特殊的破伤风,是由于新生儿断脐所致,俗称脐风、撮口,因其常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故又称七日风。 

[病原学

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刺伤)而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病毒,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破伤风一般在细菌入侵后12周开始出现症状(极少数人有短至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才出现症状的)。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伤后24小时或数周后才发病的。 

发病时间短,症状越严重,病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起初先有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接着可出现强烈能的肌肉收缩。首先是面部肌肉开始,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如发生呼吸肌或喷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 

这种全身肌肉痉挛持续几分钟不等,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说话、吹风均可诱发。 

[诊断

[治疗

一旦患了破伤风,应送医院进行枪救,并隔离病人,保持安静环境,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 

应用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体内毒素。 

内治:以祛风定痉为主。先吞服万灵丹2粒以发汗,再用五虎追风散(蝉衣、南星、天麻、全蝎、僵蚕)煎服,另加081.5克冲服。服药前先服黄酒60克作药引,或用玉真散23克分2次吞服,热陈酒一盅调服;或蝉衣15(去头足)研末,陈酒吞服。亦可用红蓖麻根()为主药,每天12525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几次口服,儿童剂量酌减。 

外治:对伤口出现感染或引流不畅者,应给予清创。清创应在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之后,或将抗毒血清加入麻药中。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清创后外敷玉真散;创口出脓后,改用三三七丹、生肌玉红膏;脓尽新生,则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破伤风抗毒素--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所制得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 

皮下注射在上臂三角肌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或臀大肌外上。皮下、肌注无异常者方可静脉注射。 

静注应缓慢,开始不超过1ml/分。以后不超过4ml/分,静注1次不超过40ml,儿童不超过0.8ml/kg,亦可稀释后静滴。 

用量: 

1.预防:皮下或肌注每次15003000单位,儿童与成人相同。伤势重者加12倍。经56日还可重复。 

2.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5万~20万单位,儿童与成人同,以后视病情而定,伤口周围可注抗毒素。初生儿24小时内肌内或静注2万~10万单位。 

[预后

[预防

参考资料: 

烧烫伤后应防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通常并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但人体皮肤出现外伤时,如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骨折、烧烫伤等,甚至细小的伤口如刺伤,均可能发生破伤风。 

临床上,破伤风的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高,而预防的效果极佳,普遍使用破伤风抗毒血清被动免疫法预防的外伤者,发生破伤风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左右。 

烧烫伤属于开放性创伤,它符合破伤风发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条件,特别是严重性烧烫伤,创面愈合时间长达数月,都会给破伤风杆菌有机可乘。 

所以烧烫伤后也需要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有少数烧烫伤病人认为,烧烫伤只是皮伤肉不伤,加上害怕打针疼痛而拒绝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这是十分错误而且是极其危险的。 

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能否同用?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一种免疫疫苗。为了防止破伤风病的发生,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病的目的。 

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病具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但这种抗毒素是被动的,而且在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从而达到长久的预防皮伤风的目的。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注射到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才会产生自动免疫力。因此,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伤,或是刚刚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发生外伤,为防止感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若已经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发生外伤后,没有必要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为做为类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同时注射后也会发生拮抗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疫效果。 

科技之光 

新生儿破伤风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出生后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抽筋为特征。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这种细菌抵抗力强,普通消毒药物对其无效,需要用高压消毒或含碘的消毒药物才能将其杀死。接生时如用被破伤风杆菌污染,而且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剪刀、线绳剪断或结扎脐带,细菌即可从脐部进入血液引起疾病。 

如果脐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大约在7天左右出现症状,故俗称七日风,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一般新生儿以哭闹不安起病,患儿想吃奶,但口张不大,吃奶困难。此后第2天就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口角向外牵引,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僵硬并出现抽筋。此时小儿对任何刺激如声音、强光、抚摸、喂水、打针等都可诱发抽筋。当呼吸肌、喉肌痉挛时,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如果本病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患儿抽筋次数会越来越多,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破伤风死亡率高,病情严重。故我们应该严格实行科学接生法,接生员的手以及接生用具均应严格消毒,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外伤忌打破伤风抗毒素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外伤。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就诊时家长常要求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其实大可不必。 TAT虽然有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作用,但它是一种异种蛋白的抗毒素血清,反复注射后会刺激人体对其产生相应抗体,不仅可使药效下降,而且患儿还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会得血清病,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事实上,只要注射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俗称白、百、破)三联疫苗的6岁以下儿童,其体内已有足够抵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存在,外伤后不需再注射TAT。因而,当您的孩子发生外伤后,去医院看病时,应带上孩子的预防接种卡,以供医生参考。 其实,孩子如只是轻微的外伤,可先进行简单的家庭护理,以防感染。首先,用冷开水或碘酒清洗伤口,然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包扎,也可擦些红药水。重要的是应避免伤口接触水,以免发炎。但若有异物进入皮肤或有伤口化脓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外科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曹霞) 破伤风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破伤风抗毒素 商品名: 英文名:Tetanus Antitoxin 汉语拼音:Poshangfeng Kangdusu 主要组成成分: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含少量防腐剂,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摇散的沉淀。 [药理作用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在进行外科处理及其他疗法的同时,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开放性外伤(特别是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时,应及时进行预防。凡已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注射者,应在受伤后再注射1针类毒素加强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但也应同时开始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用法用量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用量: 1.预防: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5003000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2.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50000200000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以后视病情决定注射剂量与间隔时间,同时还可以将适量的抗毒素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初生儿破伤风,24小时内分次肌内或静脉注射20000100000IU。 [不良反应] 1.过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突然表现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轻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 2.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对血清病应对症疗法,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 [禁忌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详见脱敏注射法。 [注意事项] 1.本品为液体制品。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2.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4.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1)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2)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5.门诊病人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清楚。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规格预防用1500IU/瓶;治疗用10000IU/瓶。 [贮藏] 28避光干燥处保存。 [包装] [有效期抗毒素装20%(应不低于16%)超量者有效期为5年;抗毒素装10%(应不低于8%)超量者有效期为3年。 [批准文号]XXXX [生产企业] XXXXXXX公司 地址 电话 注[商品名][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包装[有效期]由企业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内容填写; ② [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目如有必要,企业可自行增加内容。

破伤风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吕志勤(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破伤风

英文名称:

tetanus

定义:

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外科疾病(二级学科);外科其他疾病(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发病机制

  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破伤风杆菌属革兰阳性产芽胞性厌氧菌,广泛地散布于泥土中,粪便中亦含有该菌。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

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78天。在接受过抗毒素预防性接种的病人,可能延长至数周。个别的可短至1~2天。  患者常有坐立不安与烦躁易怒的前驱期。首发运动性症状常为牙关紧闭,颈部肌肉强直可能在其后或其前发生。数小时内,痉挛扩散至其他肌肉。面肌痉挛可引起口唇缩拢或口角内缩呈痉挛性苦笑。检查时可发现四肢与躯干肌肉的强直,可能有轻度的角弓反张,腹壁肌肉强直,下肢常较上肢受损为重,多固定于伸直位。当疾病继续进展时,全身持续性强直状态呈现发作性加重,伴有剧烈的痉挛样疼痛。发作时常出现角弓反张性痉挛,喉肌与呼吸肌的痉挛导致呼吸困难与大量出汗。这种惊厥性发作可由外界刺激诱发,例如在企图给病人喂食时。在发作间歇期,全身肌肉强直状态仍持续存在,腱反射亢进,神志自始至终清醒。  患者可因惊厥发作引起窒息而死亡,或因频繁的强烈的肌痉挛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本病低热并不少见,出现高热是加重的标志,体温甚至在死亡后仍可继续升高。尿毒症、低血压与胃扩张最易发生在714天之间,喉痉挛、呼吸暂停、运动麻痹与肺炎均属危重并发症。在经过顺利的患者,肌痉挛发作的频率与严重度逐渐减少,但全身性强直常持续数周,牙关紧闭常为最后消失的症状。  临床上尚有较少见的类型(1)局部型(Local form) 此型破伤风的首发症状是创伤邻近肌肉的局部痉挛,由此持续性或间歇性痉挛扩散至邻近肌肉,严重可发展至四肢、头部与躯干。(2)头部破伤风(Cephalic tetanus)发病于头、颈或面部的创伤之后。常有伤侧面肌瘫痪,并伴有对侧的面肌痉挛,容易合并牙关紧闭与咽部痉挛。当创伤累及眼眶时,可见一侧或两侧上睑下垂、眼外肌瘫痪等。头部破伤风可保持局限性或变为全身性,死亡率较高。(3)内脏型破伤风(Splanchnic tetanus) 此型系指由于腹部创伤后引起,早期即可累及延髓支配的各肌与呼吸肌,同时伴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淋漓、高热等。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呼吸中二氧化碳排出量与尿中儿茶酚胺排泄均增多。(4)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受伤感染(如皮肤黏膜损伤、脐带创口感染等),于出生后7天左右发病。但一般较少出现自发性牙关紧闭,仅在检查时手压下颌时反射性出现。[1]疾病诊断

  根据外伤感染史,较早出现的牙关紧闭,以及全身各部位骨骼肌发生痉挛所出现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与呼吸困难等,作出破伤风的诊断应无困难。

鉴别诊断

  一、马钱子(士的宁)中毒  马钱子(士的宁)中毒的惊厥表面上与破伤风相似,但发生较快。此外惊厥的反射性激发在开始时即甚明显,而在破伤风中则为后期的表现。另外一个与破伤风的不同点是,马钱子(士的宁)中毒在发作间歇期中,肌肉完全松弛,上肢常较下肢严重,并且可了解到中毒的病史。  二、狂犬病  狂犬病亦易与破伤风混淆,但狂犬病病人并无牙关紧闭,恐水和咽下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此外在发作间歇期,肌肉可完全松弛,并且几乎均有被狂犬咬过的历史。  三、其余较少的疾病尚有头面部肌张力障碍、面肌痉挛、颞合关节病变等。

疾病治疗

  患者须隔离护理,尽可能减少外界刺激,保持其安静。  一、抗毒素的治疗  破伤风抗毒素(TAT)能中和处于被吸收过程中的毒素,为保证疗效,治疗时必须给予大剂量的抗毒素。入院当日静脉滴注5U破伤风抗毒素,此后每日静脉滴注1U,总量可用到20U。  二、抗痉挛治疗  严重破伤风的有效治疗是消除肌肉痉挛。可应用氯化筒箭毒碱(Tubocurarine chloride15mg,每日总量可达150650mg,同时辅予正压人工呼吸。亦可用氯丙嗪50100mg,肌肉注射,每46小时1次;或安定(咪唑安定)10mg15mg,静脉滴注,视病情可多次应用。  三、抗感染治疗  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青霉素10004000U/d,分次静脉滴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排出困难者、痉挛时间长或已发生窒息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注意吸痰。  五、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对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必须注意。尤其当牙关紧闭和咽部痉挛常使进食发生困难时,需要用流质饮食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  六、一般处理  伤口处理 用3%过氯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保持引流通畅。已愈合的伤口,如有异物或炎性肿块者应切开处理。

疾病预防

  一、凡开放性伤口均需进行早期彻底的清创。提倡新法接生,正确处理脐带。  二、被动免疫 伤后应及早肌肉注射1500U破伤风抗毒素,创伤严重者,1周后可重复肌肉注射1次。注射前均应作皮内过敏试验,阳性者脱敏后方能应用。  三、主动免疫 为最可靠的方法。分3次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每次0.51ml,间隔为68周,以后每年再强化注射一次效果更佳。[2]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毒血症, 主要是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 可以抑制脑的抑制性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的肌肉过度收缩引起的一种疾病 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肌肉抽搐, 可以形成多种并发症, 只要治疗得当可以痊愈, 


编辑本段
破伤风梭菌芽胞分布

  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

编辑本段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

  (tetanospasmin)或称神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体内的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15万。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工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破伤风多见于战伤。平时除创伤感染外,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均可引起发病。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2个月,平均714天。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

编辑本段气性坏疽

  是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多见于软组织严重开放性损伤,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丰富部位的严重创伤后,潜伏期一般为14日,也有短至6小时者。局部伤口剧烈疼痛不能缓解,伤口周围水肿,初起皮肤苍白发亮,随后转为紫暗色,最后变为灰黑色,并出现有暗红色液体水疱,伤口内可流出带有恶臭的浆液性或浆血性液体。患者初、中期表现为发热,口渴,烦躁,全身不适感;后期则表现出极度虚弱,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高热,出冷汗,脉数,呼吸急促,以后可出现谵妄,甚至昏迷,亦可出现黄疸和明显贫血,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气性坏疽一经确诊,应立即清除变色肌肉、异物,直到颜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如果肢体整个筋膜腔的肌肉毁损严重,有粉碎骨折和大血管损伤,动脉搏动已消失,并有严重毒血症时,应考虑作高位截肢术。患者还应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