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七 陕西籍文物

 书楼寻踪馆 2012-08-26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七 陕西籍文物

陕西是个文物大省。

有句话: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国博里的陕西文物众多,可以和河南文物数量并列双雄。

叶子在陕西曾经看过陕西博物院,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下次去陕西将会去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碑林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咸阳博物馆......各位博友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鹰形陶鼎,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1958年陕西华县太平村出土,高36厘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此尊出自氏族中似有特殊地位的成年女性的墓葬中,灰黑色,眼珠凸起,嘴尖利,胸宽体阔,尾巴和粗壮的爪子“三足鼎立”,既有撼人的威严气势,也显得厚重稳定。

尊与鹰的身体浑然一体,构思巧妙。

从正面看,鹰好不像一个背着手的大官,哈哈。

它是我国64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堪称原始陶塑艺术的珍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船形彩陶壶仰韶文化水器,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宽25厘米

这件陶壶的壶身两边都画着渔网纹,学者认为当时原始人已经有了划船撒网捕鱼的能力。仰韶文化中有大量的石制网坠,这也证明了当时确已使用渔网捕鱼。

看它身上的两个耳朵,也许是个随身携带的水壶吧,这是个多么具有美感的小壶,宽肩小底,两头如小船一样上翘,应该更适合先人们捧着使用。

我们的祖先,已经懂得了最大限度的让造型和纹饰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葬具,高16.5厘米,口径40厘米。

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画,人画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认为人面鱼纹的寓意是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这样的人面鱼纹盆还出现了好几个,它的纹样是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图案。

那个圆圆的脸庞,修长的弯眉,眯缝的双眼,三角性的鼻子,两个鱼形的耳朵,充满了迷幻的色彩。

我很喜欢看这个盆,仿佛看到了先民生活的神秘景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小口尖底陶瓶仰韶文化 汲水器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46厘米。

陶瓶的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子置于水中,因为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

我们的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体现到了对力学的感悟之深,运用之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鹿角锄,陕西龙山文化,农具。1955年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出土,长24厘米,

这类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锄尖经过磨制,十分锋利,并可经久耐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如何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松土和除草,则可以促进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料,改善通风和透光条件,提高产量,于是他们便开始定期进行中耕,鹿角锄正是伴随中耕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农具。河姆渡、半坡等遗址也出土了类似的农具。

双格石研磨盘 仰韶文化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长17厘米

石研磨盘分两格,可以同时研磨两种颜料,北首岭遗址同时出土有紫、红两种颜色的颜料,颜料做成彩锭。石研磨盘应该是研磨彩锭的用具,研磨好的颜料,主要用于绘出彩陶图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骨珠项链,仰韶文化,1972年陕西临潼姜寨出土。出土于一座少女的墓中,有8577件骨珠组成。

所谓骨珠,实际上时由细骨管上锯下的小薄骨片。原始人一般用细石器切锯骨片,这是非常费时费工而又细致的工作。姜寨氏族为了一个少女,竟然不惜耗费大量的劳动为其割锯如此多的骨片,确实耐人寻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鱼鸟纹彩陶壶 仰韶文化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21厘米,

也许,它也是水器。壶腹画的是一幅水鸟衔鱼图案,是原始人观察动物活动情况的一种写照,水鸟衔鱼的图案对后世艺术影响较深,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常见的题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利簋,周武王时期,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盛食器,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此器内底铸铭文32字,记述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周武王亲自率领近5万人的军队进攻商王朝,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大败商军,商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利簋的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

利簋是目前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它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盠(li)青铜方彝,西周中期,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盛酒器,高23厘米。

长方形体,带盖,有圈足,盖呈四坡屋顶形,有一正脊和四条斜脊,正脊中间立一屋顶形钮,是当时四面坡建筑物的一种反映。方彝左右有象鼻形双耳,盖四角均有扉棱。全器通体满饰花纹,以夔纹为主题纹饰。盠方彝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其内壁铸出的长篇铭文108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盠(li)青铜驹尊,西周,盛酒器,陕西郿县出土,高32厘米,长34厘米,重5.6公斤。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此驹尊做成昂首站立,立耳,腹部两侧刻有圆形漩涡纹,其他部位光素无纹,背上有盖好似马鞍,在胸部铸有铭文94字,记述周王举行执驹典礼,赏赐给贵族马驹两匹。

执驹典礼是幼马升为役马的仪式,此时,小驹长成,牵离母马,教其驾车服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传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高40厘米,口长137厘米,重约230公斤。

此器造型奇伟,颇似浴盆,做工精细,兽头衔环构思讲究,盘内底部铭文111字,记虢季子白受周王命征伐古匈奴大胜受赏之事,因深感荣耀,铸盘纪念。

虢季子白盘是商周时代青铜器中最大的铜盘,与散氏盘、毛公鼎被誉为西周三大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铭文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被称为“铸造的史书”。

它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

看到它,不由得对古代工匠产生深深的敬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禹鼎,西周晚期,传1942年陕西扶风出土,高55厘米,此器形制。纹饰和风格都与著名的大克鼎相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青铜手钳,战国,1980年陕西凤翔出土

俺在这个文物前惊诧不已,它.......太像现代的钳子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西汉 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3年陕西兴平出土,高34厘米,长58厘米,通体饰错金银云纹,精美华丽,虽为实用器,却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

这又是一件令人屏住呼吸的文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7】中国古代做成动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时期的牛、象、猪尊等,周代的驹、兔、鸭尊等,待到汉代,肖形尊虽已不太流行,但仍为人们所钟爱。这件铜尊采用了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

看看它的脑袋和屁股,是不是有肥硕圆浑的感觉?

它的背部还有一个盖,可以倒入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8】浑身装饰的细腻的错金流云纹,有的金丝细如毫毛啊......

俺总觉的文物一定要亲眼观赏,它的精妙绝伦、工艺的高超、风格的优美,的确只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9】小问题,这个鼻子下面的小孔是做什么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绿釉陶水亭,东汉公元25-220年,陕西西安新筑镇三里西村出土

亭子分成两层,置于圆形水池内,四阿式顶,顶的脊端和檐角塑有小鸟。上层四角各有一张弓的武士,亭子中心有三人,分别起舞、抚琴和伴唱。下层有楼梯,水池周围塑有人、马、鹅等形象。

此亭是汉代陶塑工艺的佳品,为研究汉代陶塑工艺以及地主庄园防御设施提供了参考资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1】骑驼乐舞三彩俑 唐 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头高58厘米,四腿直立,引颈抬头,神情悠闲,背上垫条纹长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2】唐朝,中亚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在长安城里,这里的中间站立的胡俑,右手抬起握拳,左臂甩袖,口张开,好像在歌舞。其他四人有胡人也有汉人,面向外而坐,有弹有吹,还有二人在拍鼓、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交往活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3】秘色葵口瓷盘,唐,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精品,鲜为人见,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上,明确记载此盆盘为秘色瓷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和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地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器形有瓶、碗、盘、碟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4】昭陵六骏的复制刻石

这六匹马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它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李世民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六骏的纪念,于公元 636年令画家阎立本设计,雕刻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并亲自书写赞语,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在每件浮雕的右上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5】令人惋惜的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流失美国,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个是“飒露紫”,是六骏中唯一马前有浮雕将军像的石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6】蓝釉陶驴,唐,公元618年--907年,1956年陕西西安小土门出土,高23厘米。

陶驴背上的鞍具齐全,身体比例匀称,形态动感十足,最为珍贵的是它全身施蓝釉,在唐代三彩陶器中,黄、绿、白三种釉色最为常见,蓝釉器很少见。蓝釉出现在盛唐时期,其氧化呈色金属主要是钴。唐三彩中蓝釉的出现,是此后中国瓷器使用青花釉料的先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7】 鎏金银香球,唐,1963年陕西西安沙坡村出土,直径5厘米。

这是佩戴身上或悬挂室内帐中的薰香用具,用于燃香驱虫除秽,它由两个半球组成,用子母口扣合,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使用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平衡作用,无论香囊如何滚动,里面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状态,燃香不会外撒,其作用原理与现代航空陀螺仪的三自由度方向支架相同,如此精繁的机关仅安置在4.5厘米的方寸之间,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薰球外壳通体镂空,便于香气通过镂孔散发,镂刻纹饰花叶平展,枝脉成线,花叶表面也有线刻条纹,玲珑剔透,令人称绝。

中国古代薰香器的种类不少,但如此精巧的唐代薰球是其他时代未能超越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8】红衣舞女壁画 唐 1957年陕西西安执失奉节墓出土,高116厘米,宽70厘米,这是一幅身披红巾的舞女图,这种舞蹈,古名“巾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9】吹排箫伎壁画,唐 1956年陕西西安李爽墓出土,高195厘米,宽93厘米,

唐代文武官吏的墓葬的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的墙壁上,往往彩绘壁画,内容如仪仗出行、男女侍者、狩猎、打马球、乐舞等,反映墓主生前的身份地位和生活状况。唐代贵族多蓄养歌舞伎,这幅壁画就反映出社会现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0】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唐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周径43厘米,重81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1】这条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饰组成,球饰上各嵌有10颗珍珠,金球分左右两组,各球之间系用多股金丝编织的链索连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2】链的上端用一个金钮饰连接,金钮中为一个圆形金饰,上面镶嵌一个刻有阴纹驯鹿的深蓝色珠饰。项链的下端为下垂珠饰,居中为一嵌鸡血石和24颗珍珠的圆形金饰,两侧各有一四边内取得方形金饰,最下挂一心形蓝色垂珠。

此金项链从制作工艺和装饰形制来看,颇有波斯艺术风格

哎,多么漂亮的项链啊探宝国家博物馆(七)--陕西籍文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本,原碑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1623年陕西周至县出土,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

此碑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记载了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到中国的叫法)的基本教义和在中国的传播流行情况。景教在公元635年传到中国,此碑刻于公元781年,碑文记载了景教的教旨、教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景教徒在我国唐代150年中的活动情况。

大秦即东罗马帝国。

这个碑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国宝级文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4】贴一张三楼的古代青铜器展的国宝、64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大西周传陕西郿县出土 高102厘米,重153公斤。

鼎内壁有291个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铭文记述周朝开国经验集殷商灭亡的教训,叮嘱盂要恭敬办事,不得酗酒等。

盂铸造的青铜鼎有2件,一大一小,分别称大、小盂鼎。小盂鼎已丢失,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重器之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5】呵呵,看累了吧?贴张在抓拍于国博门口排队的人----我要看国博! 探宝国家博物馆(七)--陕西籍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