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墨君家 2012-08-27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2012-08-11 13:32:14)
标签:

纽约

文化

分类: 随感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上午在大都会博物馆的会议室听哈佛大学副教授Carrie Lambert-Beatty女士讲行为艺术,下午参观古根海姆博物馆。Lambert-Beatty的讲座题目是Liveness and Identity,通过列举一些实例展示了两类行为艺术,前者强调身体的在场交流,后者通过行为艺术探讨种族、性别等身份认同问题。今天的话题有些散,讲授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层意思是:行为艺术最初强调现场和不可重复性,但后来也有一些行为艺术是以录像等非在场的形式出现的,其对话的对象不是现场的观众,而是历史。关于身体的在场,Lambert-Beatty举的例子是女艺术家Marina Abramovi?的一次行为表演。该艺术家于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1970年代初在贝尔格莱德就学期间开始行为艺术的探索,后长期居住在纽约,其创作闻名于国际。2010年5月14日—31日,MoMA为她举办了一个回顾展,展览期间,她独自坐在展厅中央,不吃不喝不撒,观众可排队进入展区,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与“艺术家”面对面,与此同时,躲在一旁的专业人员用相机和录像机记录下观众的表情和反应。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Marina的“The Artist Is Present”,在创作手法上和谢德庆的“做一年”有些类似,只不过时间要短得多,吃的苦头也少得多。不少人总是喜欢强调行为艺术的特殊性,但艺术总有一些相对较为恒定的标准,尤其是同一种艺术,总还是有高下之别的。之所以打心底对这类做十天、做一年的艺术有些不以为然,主要是因为,假如评判艺术创作好坏的标准最后变成了比拼谁的苦头吃得多,那就实在是太过于滑稽了。Marina的这一表演,不管其创作初衷和观众感受是什么,基本上还是在借“展品”这一概念(或者说,现代人对展品的习惯性理解)做文章;在Lambert-Beatty所举的第二个例子中,北美印第安人后代James Luna在圣地亚哥人类学博物馆(San Diego Museum of Man)的表演,显然也是在借“展品”这一概念做文章——只不过前者展的是美术馆中的Art Piece,后者展的是人类学博物馆中的Artifact Piece。从创作媒介(身体)和创作手法(play with the conception of the museum display)上来说,二者是比较接近的,但如果从内涵和意义来比较,则显然后者要更为明晰,更为意味深长——圣地亚哥人类学博物馆展示的是加州印第安人的遗物和遗体,而从小在加州印第安保护区长大的James Luna(如今躺在展柜中供人参观的artifact/body),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印第安人”。我不清楚Lambert-Beatty为什么要把前者归入Liveness,而把后者归入Identity,在我看来,二者的区别似乎并不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也不在这里。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下午来到闻名已久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原来就在大都会博物馆门前的同一条街上。以前从照片上看这个著名的建筑,充满了想象,到了跟前不免有些微微失望。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只有等到走进去,沿着螺旋步道细品作品与建筑时,才充分体会到建筑大师赖特的独特魅力。这里的尺度完全符合人的天然需求,恰逢今天闭馆,只有我们这个团体进来参观,走在空空的步道上,一步一景,实在是来纽约后最舒适、最赏心悦目的博物馆体验。每一层都有新的变化,在门廊和四周的安全通道上有不少细节的处理,符合“多样性统一”的古典法则。据带领我们参观的亚洲部策展人介绍,不少人都是冲着这里的建筑来的,几乎40%的欧洲来客主要不是来看画,而是来看建筑。当然,这里的画也非常好,虽然比不上MoMA的规模,却自有其特色和动人之处。古根海姆收藏的建立,始于对康定斯基艺术理念的折服,抽象精神是这里的灵魂。如今我们看到的全部展品,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抽象作品,有不少来自日本的绘画,只可惜中国的只有赵无极。想起安娜为我们的研讨会做的方案“全球现代主义”,放在这里真是最为合适。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走出古根海姆博物馆,顺路参观新艺廊(Neue Galerie)。这幢充满了维也纳世纪末气息三层小楼,优雅得令人悲伤。这里收藏的东西虽然不多,但都堪称经典和精美,如霍夫曼、卢斯等设计的座椅,1900年前后的玻璃器皿和吊灯,以及克里姆特和席勒等人的画作。其中最有名的一幅画是克里姆特创作于1907年的Bloch-Bauer夫人肖像画1号,二战后一直归奥地利所有,经过长时间的官司,2006年被判决给其遗产继承人Maria V. Altmann,旋即以1亿35百万的天价由新艺廊购进。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今年是克里姆特诞辰150周年,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美景宫和分离派展馆等地搞了一系列活动,今天在新艺廊,竟也发现挂着相似的条幅,举办着同类型的展览。新艺廊经常举办临时展览,目前正在进行的还有奥地利摄影师Heinrich Kühn的文献展,库恩1866年生于德国德累斯顿,1944年死于奥地利Birgitz,本次展览除了介绍他在摄影创作和色彩实验方面的成就,还着重回顾了他与Alfred Stieglitz1864–1946)和Edward Steichen1879–1973)这两位美国先锋摄影师的友谊与合作。Kühn的摄影有印象派式的构图和色彩,充满了世纪末的唯美与忧伤,受美国同行的影响,他从风景摄影转向了人像摄影。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看过新艺廊,时间还算早,于是又冲进大都会博物馆,做最后的扫荡,直到5点半关门。这次我着重看了家具和装饰艺术方面的展览。

晚上由朱青生老师代表吴作人基金会,邀请研讨班全体成员在“成都印象”吃饭,然后乘兴去了一座20多层的塔楼喝酒看夜景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纽约学记(8)不可理喻的行为艺术和令人赞叹的古根海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