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镇濮院 享丝般感受
长三角购物达人们总对周边购物地了如指掌,春夏赴义乌淘杂货、往温州购鞋,秋冬去桐乡买皮草、在濮院采购羊毛衫。作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濮院素来以其品种多样、价格实惠的羊毛衫闻名,殊不知,濮院亦是夏日游的上佳目的地。老镇上,水道、古桥纵横交错,凉风习习;当地特产的濮绸更以细腻顺滑、清凉舒爽的手感,为游客捎上一片清凉。 古桥水上卧 濮院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沪、杭、苏中间节点位置,属桐乡市东郊。随着时代发展,濮院这座江南小镇也日益变得现代化,在镇上闲逛总会有新旧相间、时空穿梭之感。为保护古桥通行,河上的旧桥旁造起了水泥桥或便桥,但古镇格局依稀,棋盘街、庙桥港、女儿桥、栖凤桥等老镇地标数百年来见证着濮院的发展。 古桥驳岸,渔船人家,漫步古镇,小镇风光渐显于眼前,栉比鳞次的石桥、石街,木结构的楼房,如画卷版铺展,别有风韵。 由于濮院的主要河港与京杭大运河垂直相交,有四条河道通入城区,因此整个市镇“流水包络其间”,一道道拱桥相挨而卧。这些桥梁多为元明古桥,形制古朴宏伟,虽多经后代重修,仍存古代风貌。据史料《濮院志》记载,镇境内共有桥106座,其中位于四栅以内的有38座,在四栅外村庄的有68座。因市政建设需要拆、改、建,镇区域内原有38座桥梁,至1990年仅存桥梁26座,其中保持原貌的为15座。 古桥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栖凤桥,为宋代濮凤所建,位于镇中部,跨西市河,为东西向三孔石梁桥,其东接北横街,西抵龙湾街。桥两旁石壁刻有对联,南面是“彩认磷彬人语千家储竹实,声闻节是溪流一径福桐荫”,北面为“桥跨西河红枝标题栖凤古,坊联北里碧油逸映晓江青”。立于桥头,望对岸,老房子的墙面上倒映着粼粼波光,煞是好看。虽时至盛夏,或因濮院为水镇,倚桥,总能沐浴到夹杂着水气的凉风,好似轻柔的丝绸拂净脸上的燥热。 濮绸“轻素锦” 濮院气候温和,水网密布,土地肥沃,被誉为“鱼米之乡、百花盛地”。改革开放以来,因毛针织产业发展壮大而获得“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中国羊毛衫名镇”等荣誉称号。除了盛产羊毛衫,濮绸也是当地知名特产之一,早在明万历年间便有“日出万匹绸”的纪录。 自宋代濮氏迁居本地后,农桑和丝织业不断发展,所产濮绸白净、细滑、柔韧耐洗,系绸中上品,为历代皇室官宦普遍采用,在国内享有盛誉,海外也名闻遐迩,繁荣绵延七百余年。当时的濮院镇万家烟火,民多以织绢绸为生,所产濮绸品种繁多,绸有花绸,绢有花绢、官绢、箩筐绢、素绢、帐绢、画绢,绫有花、素、锦,罗有三梭、五梭、花罗、素罗,纱有花纱、脚踏纱、绉纱等。清朝后期又摹仿湖绉,盛产濮绉。 近年来,时尚界复古风潮兴起,夏季来此,不妨选购一些濮绸产品,如手绢、丝巾等,或者干脆让裁缝量体裁衣,度身定制一件濮绸旗袍。从花色上来看,既然是极富传统中华气息的面料,自然以民俗图案为首选。其中,尤以“大富贵”、“小富贵”等花样的濮绸最受游人喜爱。无论是赏水镇景色,还是选购濮绸,炎炎夏日,在濮院旅游,总能让游客尽享丝般感受。 ▲出行指南 自驾路线:沪杭高速—盐官观潮/南湖/南北湖出口—乍嘉苏告诉—桐乡/嘉兴出口—320国道—宏苑路—濮院镇 周边景区:乌镇、南北湖等 美食:小吃肉糕、白切羊肉等 购物:濮绸、羊毛衫等 链接 濮川八景 明初寄寓濮院的名儒宋濂作《濮川八景》诗,描绘了当时濮院镇的风景名胜。 福善翠冷:古时福善寺(后改为香海寺)四周皆水,称龙潭。岸上银杏两株郁郁葱葱,数里外可见,濒水垂柳千丝与绿波相映,翠色冷艳。寺宇毁于战火,银杏仍在。 翔云高眺:翔云观为元代濮鉴所建,其子允中在观内真武殿后用五色琉璃瓦建三清阁,金碧辉映,高数丈可远眺。 荷塘晚风:在翔云观、香海寺后,五池相连,元时濮元帅铣北征有功归故里,筑园自娱,五池遍植荷花。 西院缠霞:在濮院镇西,有西寺一座,寺前左右两方有迎龙桥、聚凤桥各一座,元朝比丘尼古心禅师梵修地。西寺山门夹道松林,路尽为香花桥,过桥门敞而峻,殿宇广阔,后有昆卢阁、极巍焕,前后廊旁有庑。明崇祯年间阁坏。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前后正殿遭火,化为灰烬。古心禅师卒,其徒以其骨粉分葬西寺。今寺已无。 妆楼旭照:在百丈河上妆桥右,相传范蠡携西施侨居此地。尝临水晓妆,濮允中建妆楼于桥畔,为宴游胜地。 梅泾花舞:元皇庆中,濮氏于梅泾河两岸植梅成林,花开如雪花飞舞,人称小罗浮。 幽湖月满:镇之东南有幽湖,水澄泓沆养,幽不可测故名。诗人墨客均喜于夜泛舟幽湖,并写了许多描述山川景色的诗词。 化坛枫冷:镇南有净土庵,南宋宣和年间僧惠中建。宋末暴兵过镇,枕尸遍野,濮氏设坛于庵旁掩埋,即称化坛庵。地多枫树晚景蔚为大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