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谜探幽说秘色瓷

 海外寻瓷翁 2012-08-30

解谜探幽说秘色瓷


 

















秘色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神秘的一种瓷器,它如冰似玉的釉色令人叹为观止。传说这种釉色是因为使用了一种秘密的釉料配方。专家考证后证实,秘色瓷的烧制也很特别,须装入专用的匣钵内方能烧成。秘色瓷是在晚唐时才开始烧造,五代时达到巅峰,至南宋时才神秘消失。越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窑系之一,它们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秘色瓷是由越窑创烧出来的一个专门供御用的新产品,为皇家所独享,加上因产量低,传世量少,因而倍显尊贵。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极少,秘色瓷在全国各博物馆馆藏中数量如凤毛麟角,连碎片都极为珍贵。
       我们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晋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古越州是中国瓷器发祥地之一。窑址主要分布在上林湖地区(今上虞、余姚、绍兴、慈溪等地),这里春秋战国时期为古越族人居住地。唐王朝时设越州府,越窑因此得名。唐中期上林湖附近地区是唐代瓷都,瓷窑林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路交通,其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品质超群的上林窑产品,后来入选为贡瓷,当时曾置官监烧。越窑创烧秘色瓷的时间大约在晚唐时,秘色瓷千百年来令人扑朔迷离,难识其庐山真面目。历代备文人、墨客对越窑推崇备至。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言其色以青绿色为主;五代时徐寅奉《贡余秘色茶盏》诗:“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水盛绿云”,则谓它有青亮的特点;而前蜀王王衍诗:“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玉之响”,赞叹的是工匠们高超的制瓷工艺。这些对秘色瓷的赞咏,人们从中可窥秘色瓷之一斑。
      优胜劣汰,这是自然法则,越窑在北宋末年开始走向低谷,逐步被龙泉窑所取代。到了清代,秘色瓷仍迷雾缭绕。虽说清宫收藏承袭自宋、元、明三朝宫廷,再加上清代的收集,文物浩如烟海。虽奇珍异宝无所不有,秘色瓷却难寻其芳踪。乾隆帝曾无可奈何地叹道:“李唐越器人间无”。他身为天子、富甲四海,却因无缘一睹秘色瓷姿容而抱憾终身。他甚至认为秘色瓷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者是一个神话故事而已。
       1987年,陕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的惊天大发现,除了出土了唐僖宗用来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外,还同时出土了记录这些器物名称的石刻物帐。专家们通过研究石物帐,断定该地宫出土的14件古瓷,就是文献上记载的秘色瓷,从而破解了秘色瓷的千年谜底。其中的葵口秘色瓷碟,堪称秘色瓷的标准器物。
       法门寺地宫系李唐皇室供养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圣地,在咸通十五年(874年)封闭,并在其上建宝塔,后世就再无未开启过。专家认为,地宫内绝大多数珍宝均属懿、僖二帝虔诚供奉。许多器件乃系皇帝随身佩携带的心爱物。如有的器物上就刻有僖宗当太子前的名号。我国古代重厚葬,赵朴初曾说:"厚葬今人谢古人"。葬品商代好青铜器、汉好漆器、唐好金银器、宋好瓷器皆为人们所熟知。唐代帝王则认为,只有用秘色瓷深埋地下这种的方式供奉佛祖,才能表达自己一颗虔诚敬佛的心。
      关于秘色瓷始烧年代,因晚唐诗人陆龟蒙和徐寅在篇名中有“秘色瓷”一词。故历代均公认,秘色瓷创烧于唐代,法门寺地宫藏品的惊天大发现,“秘色瓷始烧于晚唐”之说终为专家、学者所认同。人们始终认为,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佳者。史料记载,五代吴越钱氏当国之时,十分钟情越窑青瓷。青瓷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反归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骚人、墨客特有的审美情趣。当然,随着研究成果的推出,秘色瓷的神秘面纱终将为人们所撩开。
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遍布,素有“中国青瓷露天博物馆”之誉。1999年初,当地的考古发掘后,专家有新发现,越窑烧造年代的下限为南宋初年,同时在唐末五代地层中,也发现了大量秘色瓷碎片。器型有花口碗、葵口盘、小杯、执壶、折沿盆、盏和托等,其修坯之精细、釉面之润、造型之端庄、烧制之精良,凸显贡瓷风范,足以代表唐末五代越窑制瓷艺的最高水平。专家断定,秘色瓷的烧造绝不像过去认为的仅局限于某个窑场,它极有可能烧制于上林湖附近地区不同的窑场或窑区。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高9.4cm、口径21.4cm葵口,呈五瓣,外壁是金银团花,内壁纯白,而“外衣”青绿,莹润可人。做工精良,造型规矩、端庄,宛如一位秀媚、端庄的大家闺秀,不愧为秘色瓷器的代表。
         在我国古代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中,青色属木。秘色瓷的“秘”,就是'碧',古“秘”读作“碧”,所谓秘色,即碧色、绿色。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也验证了这点。
        法门寺秘色瓷虽尘封千年,却仍旧莹润如新,它那典雅的造型、纯洁的瓷质、翠莹的釉色、精美的纹饰、精湛的工艺,如冰似玉,即使采用现代工艺生产,今人仍难以仿制,使人望瓷兴叹。我们不能不为我们的先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它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唐代越窑与宫庭、越窑与宗教以及唐越窑的制瓷工艺等问题,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珍贵标本,也提供了打开秘色瓷这扇大门的钥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