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3、从科举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根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牢固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基本史实。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识出来,在课堂上集体讨论、突破。 【自学引导】 ——(提升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 2、诞生: (1) (2) 3、意义: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 (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 1、科目: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 2、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1) (2) (3) 三、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 2、科举制促进了 3、科举制促进了 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5、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了邻国。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合作探究】——(提升综合分析以及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能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1、结合魏晋南北朝选官的制度,讨论“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课的知识树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A.才能和学识 2、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3、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C.武则天——殿试、武举 4、“武状元”这个词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太宗时期 5、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 A.500多年明朝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7、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科举制度从思想上控制了读书人。 C.培养了更多的中华民族的英才。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探讨】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科举制度? 第4课参考答案 五、(一)1、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