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十里洋场,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明白,它指的是解放前的旧上海。之所以称为十里洋场,那是因为时人称它是东方巴黎,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洋人横行,洋货充斥;这里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情。
上海故城北门外一里余,有一条洋泾浜。它是黄浦江的支流,英法租界的界河。它的北面为英租界,南面为法租界,美租界则在虹口。侵略者在各自的租界里,修桥铺路,建教堂、医馆、茶楼酒肆、声色犬马淫色之场所。由于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面对洋泾浜租界里的“华堂大厦”而哀叹。
“十里洋场”大约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清季学者黄协埙所著《淞南梦影录》梓行于1883年,其中有段记载:钱塘袁翔甫大令尝有《望江南》词三十首,文言道俗,尽相穷形,读之如向十里洋场,采风问俗。固不第作海天之闲话,甄香国之新闻也。这里将“十里洋泾”易一“泾”字为“场”字,“洋场”更具双关含义,它既指租界地洋泾浜,又指洋人肆意掠夺与花天酒地的场所。
开初,十里洋场只指旧上海的租界,至于扩大至指旧上海市区,那是民国以后的事了。《汉语大词典》于该目下举有曹靖华《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这里的“十里洋场”,指的正是旧上海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