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法节奏感

 鸟语花香香 2012-09-05
笔法节奏感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 

就用笔的过程,毫锋运动的势态以及所形成的点画形态几方面,概括了「八锋」、「十笔」。

2011年11月20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这个寿字选自欧阳询的九成宫碑。
寿字有七、八个横画,作者异常灵活地运用提、顿、急、缓、虚、实诸法。
2011年11月20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头上三横,两画左尖横配一右尖横,两短一长,轻重有序,形成了一种节奏感;
2011年11月20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中间三横,第一横在提、急两法的配合下,运用渴墨,写出了时隐时现的一线虚画;笫二画是较粗沉的实画,笔法较缓;第三画又是虚画,这三横虚实相间,留下了许多空白,我们并不觉得紧窄。作者这样处理这些横画,使这个寿字疏密有致,真是费了作者许多心血,处理得十分得当。
 
2011年11月20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特别那笔长横,两头的运用顿、缓、实法使笔画凝重有力,中间运用提、急、虚法使笔画轻灵坚韧。

 

 

 

 

 

 

在实际行笔时,往往有两个方向的运动,

一是横向,即笔锋就纸面后前后左右的运动,作用在涂墨成形;

二为纵向,即笔锋与纸面垂直方向的高低运动,其作用在于渡墨与纸。

在我们运笔时,纵横交错,同时运动,还要用心、眼、手,相互配合而成点画。这其中,会形成很多种笔锋的运动状态。

用笔的方法不外乎「起笔」、「行笔」及 「收笔」等三大部分。综述如下:

一、起笔与收笔:软笔书写有两种落笔方法:藏锋与露锋

  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

 落笔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徐浩云道:“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否则即为病笔。藏锋与露锋两者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笔刚着纸,谓之“落”。是笔将动未动,运笔之始。

(1-1)露锋

顺锋落下,笔锋露在笔画的起始处,顺着笔画的方向行笔,称为露锋。

笔锋顺势入纸,笔锋外露,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后再行笔。露锋一般在楷书中比较少用,而在行书、草书中常用,给人以气韵连贯、灵动秀美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有尖刻或弱而无力感。

(1-2)藏锋

逆锋而入,逆着笔画的方向把笔锋藏在笔画中,然后回过来顺着笔画的方向行笔,称为藏锋 

笔锋逆锋入纸,笔锋内含,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再行笔。笔锋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则。藏锋在楷书、隶书和篆书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笔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书和草书中相对露锋而言就少了。藏锋给人以骨气凝重、含蓄、雄壮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流于板滞缺少活力。

 落笔有轻有重。轻者称“提”,重者称“顿”。顿法和提法使文字更加有节奏,也使字形更加神采奕奕。

二、提笔与顿笔:

  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终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


笔法节奏感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顿

    在一些笔画的始末及转折时要用到顿法。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笔抵纸,力注毫端,水墨下注。其势如锥钉地,唯恐不深,但不可过重。重则点画肥滞。运用顿法可使笔画产生凝重刚劲的艺术效果。

顿法是怎样去表现的呢?从字面上,我们可以把“顿”理解为停顿,这时停下笔来, 可以瞻前顾后,可以左顾右盼,然后认准方向继续行走。我对初学者就这样说的,经验告诉我这顿笔的轻重是很难掌握的,停笔时手腕总会有些下沉,这下沉的力在初学者手里已经足够重了。如果你告诉他们向下用点力按一下,那么一定会粗如墨猪。还不如不说,这样反而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个顿法。顿也有轻重之巧。

如顿但不重按,即蹲笔。蹲时,墨下如蜻蜓点水。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

  3.提

“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顿笔、蹲笔之后,均需提笔。提则墨由毫入纸。其势如大鹏奋飞,离地初翔。但不可过高。过高则点画轻飘。所以在行笔中经常用到提法,提起笔杆使笔画变细,有如抽丝拉筋,丰富了笔画的姿态,避免了呆板僵化。提法经常用在长横、斜钩的中段, 挑画的末段,以及其他笔画之中。提法能使笔画更加灵动、活泼,有了节奏感。提有全提、半提之分。

(3-1)过笔:提笔后直道而行。不曲不折谓之过。或曰走笔。其势如箭离弦,贵于迅疾。

(3-2)挫笔:顿笔后略提笔,使笔锋略转动,微离顿处,谓之挫。多用于笔画转折、变换方向时。其势如错齿磨牙。需掌握分寸。过则脱节。不及则牵拘。

   (3-3)纵笔:笔锋且过且提,去而不返,谓之纵笔。其势如纵鸟出笼,凡点画止处,露锋不藏者,皆纵笔。

三、转笔与折笔:

  “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张廷相曾道:“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中,细分古书所见,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

笔法节奏感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4.转笔

笔锋回旋谓之转笔。折必先转,始能不露棱角。其势如循规作圆,斂而不放。

(4-1)折笔:笔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谓之折。折笔要藏头。其势如曲指成拳,自然圆劲。5.回笔:笔驻,挫而复返,谓之回笔。

(4-2)衄笔:笔锋去而逆返,谓之衄笔。其势如蜗牛入壳,缩而不折,与回笔不同。

(4-3)抢笔:笔锋不落纸,盘空作折势,谓之抢。其势如抽鞭作响。折笔实而抢笔虚;折笔重而抢笔轻。

5.驻笔

不提不顿,不转不过,笔锋着纸,停以取势,谓之驻笔。势如驻马四顾,欲进还留。

行笔中不仅有轻重的变化,还有快与慢的转换。行笔急速,称为“急”;行笔迟缓,称为“缓”。这两种笔法让文字变得更有韵味。  

 4.急

  行笔瞬间而过,这种急速的笔法可以补救呆板的、滞重的字形,更使其神形奕奕生辉。

急法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调节韵律,使节奏明快。凡事都有个适度,过多地使用此法,也会适得其反,笔笔是铁,字字如钢,也会失去柔和之美。这“急”法之中还应结合提法才能表现得更加活泼生动

 5.缓

  “缓”,在行笔过程中速度变慢的笔法,也用来调节节奏和韵律的。在一幅字中,“急”、“缓”两种笔法必须适当地与其他笔法配合,才能收到敏捷舒缓兼有的效果,才能使文字刚柔相济,灵动优美。

  “急”、“缓”两种笔法又派生出了虚和实两种笔法来。

   6.虚

    在书家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见一些笔画运用枯笔,虚得渴墨如蝉翼,飘渺如云烟。这种笔法是利用笔上墨渴(少墨),快速行笔中表现出来的,是为了作品的布局、笔画的安排, 还有为了照顾文字的上、下、右、右的书势和墨彩、墨韵的需要,虚虚实实,虚实相互映衬,使文字更加精彩。

   7.实

“虚”与“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虚实相生相成。运用实法,可以得到劲健的笔姿,调节了书法作品的韵律。使用实法,软笔写出了“铁画银勾”的沉厚凝练的艺术效果。

 笔锋行笔中,锋面又分“中锋”与“侧锋”

8. 中锋:中锋就是起笔并调整好笔锋行笔中,使笔锋不偏侧,笔尖部分尽量作为线条中线行笔。中锋,是书写点画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行笔方法,同时也是表现线条力度美质感的基本运笔方法。书写时,点线要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9.侧锋:相对中锋而言。是指笔尖微微偏离线条中线行笔。写好侧锋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偏离中线太远,二是速度上可适当加快,果断有力。否则,会写成一边光滑一边有锯齿状的线条。侧锋作为中锋的辅助性运笔,用以丰富中锋的变化性和增强线条的骨肉丰润感。一般在起笔、收笔、笔向转换及粗细变化时会用,但行笔过程中尽量用。写好侧锋也有一定的难度,不可小看。

行笔过程中,锋面写成的线条又分“方笔”与“圆笔”

四、方笔与圆笔:

  执笔运行,笔画在外形上呈现两种形状:一种是在起止转折的外形上呈现圆转的弧形,圆劲而不露骨,这种用笔称圆笔;另一种是在起止转折的外形上呈现方硬的棱角,这种用笔称方笔。圆笔是在书写时,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更为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潇洒超逸。而方笔则是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瞭,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沉着,苍劲挺拔。

笔法节奏感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10.方笔:方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适当散开,铺锋行笔。方笔写成的线条有“刻”得的感觉,具有碑石味,给人以雄犷、粗壮、阳刚之美感。如写不好,会成为机械性运笔,容易流于形式的追求而刻板、无活力,有形无神。魏碑和隶书多用方笔。

11.圆笔:圆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不使笔锋散开,尽量成聚拢状,裹锋行笔。圆笔写成的线条有力聚笔尖、锋透纸背之感,又有熔铸之感,即古人所云:“印印泥”、“锥画沙”,篆书线条多用此法。圆笔线条圆润遒劲、含蓄蕴藉,相对于方笔来讲具有阴柔之美。如写不好,容易写成细而无力,成“面条”状。

  ,是自左向右用笔的笔画

  口诀:点、画、提、点、收

  (1)长横:

  ●起笔折锋落笔,与水平面约成 45 度

  ●提转笔锋使运笔方向与水平面成 6 度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中锋运笔  

●调整成水平方向加重运笔

  ●提笔轻压止笔,意回呼应收笔 45度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短横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3)右尖横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4)左尖橫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楷书基本笔画通则~起笔逆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

  范文:「一、二、三」,注意每画之间的长短,向背关系及空间分布。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是自上而下驱毫走笔而成的纵向笔画。

  运笔要领和写横划相同,要写得垂直、挺拔。

  型态上分为垂露、悬针。

  口诀:点、画、左上提、点、上收

  垂露:逆入--转笔--提笔--提按结合涩行--顿转回锋收笔

  悬针:逆入--转笔--提笔--提按结合涩行--缓缓提笔最后急收

  (1)垂露(直竖):

  ●落笔与水平面呈 45 度左右.

  ●提转笔锋垂直向下,中锋运笔。

  ●加重运笔。

  ●提笔轻压止笔,意回呼应起笔,角度与起笔同。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悬针:

  ●与垂露笔法相同。

  ●渐渐提行,待笔锋完全立起之后,拔起直下,不必响应。

  (3)下尖竖

  (4)上尖竖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三 点,是汉字笔画中型态最丰富的一种, 所谓「点之变无穷」。

  (1)右点法: 口诀--点、压、斜上收

  (2)上点法: 起笔与竖划相同,运笔转左撇出,与下横一连。

  (3)「曾」首点: 左点藏锋向左起笔,提转右出,右方点与短撇相同。

  (4)下点法: 顺锋起笔(承上横收笔),收笔同铁柱竖,作垂露状。

  (5)散水点:

  (6)右三点:

  (7)平三点:

  (8)烈火点:

  (9)凡「点」皆要顾盼生姿,脉络连贯,切忌呆板排列。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2011年11月19日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