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广苓 《易学与健康》讲义 序言和目录

 刀疗象数 2012-09-05
(2012-06-11 21:39:18)

同源

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河图、洛书是中国华夏文化的源头。《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说圣人从河图、洛书之中领悟和吸取了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就是“一阴、一阳之为道”,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易学文化。

易学包括:

一、河图、洛书;

二、周易文化: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六十四卦、六爻、梅花易数等;

三、阴阳文化:

无极、太极、二仪、四象、八卦、阴爻、阳爻、中医六经等;

四、五行文化:

天五行——风、火、湿、燥、寒;

人五行——肝、心、脾、肺、肾;

地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干支文化: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历法等。

这五大类又常常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而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易学文化体系。民间流行的预测系统,如六爻、四柱、八字、紫微斗数、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等,还有风水、姓名学……等等均在易学的范围之内。

河图、洛书深蕴天地之奥,透达自然之理,对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深远的影响。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最全面地贯穿了通天彻地的大统一的易道思想,始终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全面体现了医易汇通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和医道观。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基石,它奠定了医易同构的格局,一开医易汇通之先河。从张仲景到,从张景岳、李时珍到清代诸家,无不提倡医易合一之道。唐代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明代张景岳认为“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易相道,理无二致”。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处处体现出《内经》的理论与河图、洛书的象数。在论六经病变时,对时空、方位、季节异常重视,提出六经病欲解时相,把河图与干支巧妙揉合,运用在医方之中。如治太阳病的大青龙汤,药剂名称的确立就很有内涵;其方剂的味数及每味药的用量,均严格按照河图方位,取河图之象数。

中国古代医家将阴阳五行原理成功地引用到医学之中,建立起以人体五臟为核心的思维模式,通过阴阳五行分衍推合,生克制化,形象逼真地概括了五臟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在古人思维中,人体是一个超巨系统,是一个小宇宙,大、小宇宙之间的运行节律永远处于天人相应的共振关系之中。

我编写这本讲义的目的,其一是告诉广大爱好中医医学的朋友们,中医离不开《黄帝内经》、离不开河图、洛书。易学文化离不开太极数、阴阳数、河图数、洛书数、八卦象数、干支数等各类象数。要把河洛文化、易学文化归还给中医。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医学焕发出本来的面貌,人人争做“治未病”的“上工”。让中医医学更好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服务。

其二是想重点介绍来自先天八卦的易学象数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在《周易》的卦象中,已经首将人体配卦,以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目的之三,是要让朋友们都能学会自己配置合理的健康象数,并通过自己默念健康象数,来打通自身经络,调整臟腑阴阳平衡,最终实现健康养生的目的。

健康象数是由八卦象数加无极数0构成。

健康象数主要介绍一种全新的自然疗法——运用八卦象数加零的方法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这种由李山玉老师发掘创新的疗法,是集易学和中医于一身,运用易学中的先天八卦之数——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及河图、洛书、八卦太极、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易学原理,结合中医臟象、八纲辨证理论而形成的一种神奇的自然疗法。我们自己只要坚持默念一组因人而异,适合自身的健康象数,就能打通人体经络,达到调整自身阴阳平衡的目的。

健康象数为何如此神奇?

健康象数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易学。象、数、理是易学的三大支柱。易学之象包括:河图、洛书、太极、连山古易、归藏易(此二古易今已失传)、伏羲八卦、文王八卦。易学之象数包括:河图之数、洛书之数、无极数、太极数、干支数、甲子数、伏羲八卦先天数。易学之理,简言之即是阴阳。《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因为顺应了天地之道,所以这种自然养生保健法的疗效才能神奇无比。

健康象数疗法效果神奇,适用于老、中、青、少年及儿童,既可治未病(保健)又可治已病(疗疾),其主要特点是:

一、起效快

二、无副作用

三、成本很低

四、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不受场地和方言的限制。

这种简易的自然疗法值得大力推广,如果广大群众能够接受此疗法,不但可以缓解国家医药资源紧张、医保费用居高不下的负担,而且也可解决百姓看病难、医药费用昂贵的困难,实在是国家和百姓均受益的双赢方法。

我们要站在弘扬易学的层面上用易学来认识中医,学习中医。用健康象数来调整人体这个小宇宙的阴阳,使之与大宇宙的节律保持一致,达到阴阳平衡。《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让我们都来学习健康象数,用健康象数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让人人都健康长寿!

大 道 至简

还 易 于民

道 济 天下

造 福 人类


  

第一章 易学图象

一、河图

二、洛书

第二章 易经基础

一、卦爻

二、八卦卦名、卦形、卦象、卦德

三、伏羲八卦方位

四、文王八卦方位

五、六十四卦卦名

六、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七、八卦外延

八、阴阳体系

九、五行体系

第三章 太极文化

一、无极生太极

二、阴阳对立统一

三、阴阳互含有根

四、阴阳相互转化

五、阴阳升降动静

六、阴阳八卦

第四章 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四、五行八卦

五、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臟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五臟病变的相互影响

七、臟腑兼证阴阳五行论

第五章 天干地支

一、“十干”的五行属性、方位、季节

二、“十干”与河图的关系

三、“十干”之合化

四、“十干”与人体的匹配

五、十二地支

六、六十甲子

七、历法八卦

八、干支与中医五运六气

九、中医干支时间疗法

第六章 易学象数

一、无极数

二、太极数

三、阴阳数

四、河图数

五、河图数在中医方面的应用

六、洛书数

七、八卦数与健康象数配方原则

八、干支数

第七章 中医八卦臟象学说

一、中医八卦五臟学说介绍

1、心配离卦

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火亢盛、心脉痹阻、痰迷心窍、小肠实热

2、肝配震卦 -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血虚、肝阴虚、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寒滞肝脉、肝胆湿热、

   胆郁痰扰

3、肺配兑卦 -

   肺气虚、 肺阴虚、 风寒束肺、寒邪客肺、

   痰湿阻肺、风热犯肺、热邪壅肺、燥邪犯肺、

   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肠虚滑泻

4、脾配坤卦 

   脾气虚、 脾阳虚、 中气下陷、

脾不统血、寒湿困脾、湿热蕴脾、胃阴虚、

食滞胃脘、胃寒、胃热

5、肾配坎卦 

   肾阳虚、 肾阴虚、 肾精不足、

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膀胱湿热

二、中医八卦六腑学说介绍

第八章 中医八卦经络学说

一、经络与手足阴阳的关系

二、经络与臟腑的关系

三、经络与自然界的关系

四、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五、奇经八脉

1督脉

2任脉

第九章 用健康象数诊治常见阴阳失衡病证

一、头痛

二、失眠

三、汗证

四、感冒

五、支气管炎

六、支气管哮喘

七、高脂血症

八、高血压病

九、冠心病

十、便秘

十一、消化性溃疡

十二、慢性胃炎

十三、胃下垂

十四、胆囊炎、胆石症

十五、病毒性肝炎

十六、干燥综合症

十七、更年期综合症

十八、痛风

十九、糖尿病

附录  编者张广苓简介      2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