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伤寒论》如何解读生姜? 张仲景之辛味的配伍

 淄水渔夫 2012-09-06
看《伤寒论》如何解读生姜?

一、 功效分析

 

1.解表祛邪 调和营卫

    对于外感邪气、营卫不和者,仲景必用生姜配合大枣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等。清代周岩曰: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干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有辛,惟甘守之用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说明了生姜在外感杂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客于肌表、营卫不和的太阳表虚中风证,方中生姜性味辛散,能散在表在上之邪,既助桂枝袪邪解表,以治卫强,又与大枣相合,助营阴生化,以治营弱,姜枣合用还能扶脾和胃,脾胃乃营卫生化之本,胃气充则卫气足,卫气流动以固护周身,有利祛邪外出,且大枣与甘草有甘缓气壅之偏,得生姜之辛通走散而缓之,故有散邪而不伤正之优点,此正合《内经》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之旨,《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清代陈修园《本草经读》也云: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脾胃,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清代伤寒名家柯琴赞桂枝汤乃仲景群方之冠,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可以看出姜、枣、草配伍意义甚大,故医者切不可盲目地将其去掉,而桂枝汤及其类方,都少不了这类配伍。

 

2.和中止呕 化饮降逆

     生姜入脾、胃经,能和中止呕,从唐代起被誉为呕家圣药,可随证加减用于寒、热、虚、实各证所引起的呕吐。其性微温,对寒邪犯胃、中焦虚寒、痰饮中阻、内有水气者用之最宜,如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真武汤等,有的将生姜作为主药,不可替用或弃用。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本证病机为中气虚弱,外邪乘机入侵,导致气机结滞,脾胃失常,故选择并重用生姜,则为取其健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之意,中焦为决渎之官,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用生姜温中则中焦阳气得复,配以甘草、人参、大枣调和脾胃,脾胃健运又除痰饮之源,使气机升降有序,药学著作《汤液本草》云: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此方仲景将生姜作为主药,涵义深刻。另真武汤证见此为有水气,水湿之邪有凝聚之性,故治疗湿邪为患之病,除制水、利水外,若配伍辛散之品,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故在此仲景以附子佐生姜取辛散水气化饮之意。旋覆代赭汤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方中生姜独重,一为和胃降逆,增其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合参枣草以复中虚气弱之效,一箭三雕,可见仲景煞费苦心所在。

 

3.健脾和胃 和中防变

    《药性解》按:生姜辛入肺,肺气通畅,主宰能灵,故能通神明,神明通则一身之气皆为我使,而亦胜矣。一身之气胜,则中焦之元气定,而脾胃出纳之令行,邪气不能容矣。中医治病很重视健脾养胃,保护胃气,许多疾病的防治,均有赖于脾胃的健运,脾胃的盛衰对疾病之转归与预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并且药物功效的发挥离不开胃气的推动。

     治疗伤寒之邪传入少阳的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少阳为三阳之枢,邪犯少阳,邪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往来无常,其邪增可内传阳明而入里,若正复可祛邪外达太阳而出表。方中生姜借其辛散之功,助柴胡散表邪,同时又助半夏和胃止呕,合大枣调和营卫,振兴中阳,益气健脾,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将病邪控制在少阳,进而疏邪外解,《名医方论》谓: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气,使邪无内向也。显然用姜、枣、参、草不仅仅为和解少阳而设。

 

      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的小建中汤,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故若得内气充实或可自解,此寓有攘外必先安内之意。方以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则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行津液,配桂枝、芍药而和营卫,汤证非阴阳自虚,故以甘温建中、补益脾气法以调和营卫,复建中阳,使中气立,脾胃传输有权,气血渐生,则阴阳可期平复。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使以姜、枣助脾与胃行津液者,血脉中之柔阳,皆出于胃也。大青龙汤证以生姜配合大枣培补中气以资汗源,利于发汗散热除烦,清代医学大家柯琴《伤寒方论》说得更加明确:仲景于太阳经中,用石膏以清胃火,是预保阳明之先着,加姜枣以培中气,又虑夫转属太阴矣。可见大青龙方中佐药石膏、生姜、大枣,有着防传阳明,固护太阴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讨论

     《伤寒论》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仲景在生姜的用法上也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仲景制方,药不在于多与杂,而求其精专,其论证言变多于言常,论治则灵活多样,从生姜的配方应用中即可窥见一斑。他时用生姜,时用干姜,时生姜、干姜同用,又根据临床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剂量,大则用半斤,小则用四片,既可用作君药、臣药,又可作为佐使药,而医者尤易忽视了生姜佐使的作用,常去之不用,仲景方之所以疗效明显,取效的关键不在君臣,全在合理配伍佐使药。这些常被医者忽视佐使之用,在临证时合理辨证使用,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但生姜走而不守,惟阴寒可温中散寒不再专事汗解,故仲景治太阴脏寒用干姜之守中如理中丸,而不取生姜之走泄;四逆类因生姜性味不及,故用干姜、附子大辛大热之品,以冀回阳救逆。如正气虚、阴血不足的同时,仲景多选用大枣、甘草扶正,因虑其辛温耗散,走而不守,误伤正气之弊,而一般也不用生姜辛温助火,阴虚火旺或热邪内盛也忌用。故处方应依证立法,依法选方用药,药随证转,全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仲景开创临床用生姜的先河,为后人所推崇,仲景妙用生姜,其意义深奥,故应深入了解生姜在方剂配伍中之运用与意义来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组方、配伍技巧。仲景对药物的选择应用出神入化,实为后学之典范,值得我们反复学习研究与应用。

张仲景之辛味的配伍 转载自

      一,辛甘合用  
         1,辛甘发散:辛能发散祛邪,甘能补能缓。辛散之品易于走散而祛邪,但亦能耗散正气而影响疗效。故配伍甘缓之品。甘能益气,使发汗之力缓而持久,发汗解表而不伤正。甘味之品能补益脾胃,助营卫之化生。使卫气充足则有助于祛邪外达,营气足则使发汗有源,助正达邪,安内攘外。
          2,辛甘化阳:辛温之品,能温阳散寒。甘温之品,能益气。辛甘合用,化生阳气。如桂枝,干姜,附子配伍饴糖,人参,甘草,白术用于阳气虚弱。温补心阳的桂枝伍甘草。温补中焦虚寒的干姜伍甘草。
      二,辛苦合用
         1,苦辛宣降:辛宣肺气,苦降肺气。辛苦合用,司肺之宣降之职则增强止咳平喘之功效。如麻黄伍杏仁。
         2,辛苦通降:辛能通,能行,能开结。苦能降泄。辛能升清,苦能降浊。合用通气开结,泄邪降逆,升清降浊,消痞除满。如半夏泻心汤之干姜之辛温脾散寒,黄芩,黄连苦寒,降泄邪热。半夏辛散开结。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为张仲景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兼夹至痞的常用方剂。
      三,辛酸开合:辛能开肺气,酸能敛肺气。辛酸合用能开合肺气,增强止咳平喘之功效。《伤寒论》常用麻黄,干姜,细辛伍五味子,治疗寒饮犯肺之咳喘。如小青龙汤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伍五味子敛肺气,白芍敛营阴。防发汗辛散之品伤营阴耗肺气。其中干姜,细辛,五味子相伍,是《伤寒论》治疗寒饮犯肺之咳喘的核心配伍。三药相伍。辛散能收,相反相成。温肺散寒化饮以治其本,又能开合肺气止咳平喘以治其标。辛散不伤正,酸敛不留邪。亦用于治疗表症。如桂枝汤中之桂枝,生姜伍白芍,甘草。
      四,辛酸苦以安蛔:如乌梅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