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伤寒论》对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的应用

 乐山有大佛 2017-01-15

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在中医方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其功效。《神农本草经》云: “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生姜归五脏,除风邪寒邪,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神农本草经》载大枣: “安中养脾,平胃气,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又谓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此四味药在仲景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纵观《伤寒论》一书,共载方 113 首。其中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四药合用有 17 方。姜枣合用有 32 方,其中39方用过生姜,载有桂枝的方达 43 个,载有大枣的方39 个,含甘草的方多达 70 方。由此可见,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甚广,可见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中使用这四味药,提高临床疗效,现将《伤寒论》对此四味药的运用特点浅析如下。



 

1 桂枝、生姜、大枣、甘草合用,温通经脉,解表散邪

 

在《伤寒论》中,四药合用的有 17 方。其中一个为桂枝汤。桂枝汤为第一方,药物虽少,但却精妙无比,应用甚广。其中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草益气补中,又可滋脾生津。生姜、大枣相配,是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以实卫。桂枝与芍药的经典配伍更是巧妙,一阴一阳,调和营卫。所以桂枝汤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总方也”。另外一方为桂枝去芍药汤,且仅为这四药。刚好把《伤寒论》中最常用的药都用上了。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汤可以解肌祛风,兼通心阳。其中桂枝合甘草辛甘化阳,为温通心阳之佳品。生姜合桂枝,辛温发散,以除表邪。大枣佐甘草以补中州,益中气。四药合用,辛甘发散为阳,既可解表,又可通心阳。在伤寒论中其他方中,桂枝、生姜也多次配伍,桂枝温经通脉,生姜发散表邪。二者合用,可以用于各种表证。而桂枝与甘草的配伍,主要起着通阳作用。桂枝加桂汤用于治疗奔豚气,可谓就是对桂枝温通作用的最好佐证。



 

2 生姜、大枣、甘草合用,解表散邪,补益中焦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为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证而兼里有郁热者,发汗之力尤峻。其烦躁为郁热在里,故加石膏清热除烦; 生姜合麻黄、桂枝则散风寒以解表邪,合枣、草则益脾胃以滋汗源,使汗出表解,寒热烦躁并除。大青龙汤为发汗峻剂,重用大枣、甘草以防发汗过重,伤及元气,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未病防变的思想。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因本证胃虚食滞,兼有水饮内停,故加生姜,并作为主药,以和胃降逆,宣散水饮,配半夏则其功更著;生姜、半夏与黄芩、黄连配伍,辛开苦降,以开泄寒热痞塞结滞;佐人参、甘草、大枣健脾和胃,以复中焦升降之职。体现了泻实同时要扶正的中医整体观思想。

 

3 生姜、大枣合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

 

在仲景的第一方桂枝汤中,生姜配桂枝以解表开胃,大枣协芍药、甘草以安中缓急。生姜、大枣在本方中虽然是佐使药,但对桂枝、芍药两药分别起了相当大的协同作用,生姜、大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盖生姜、大枣具安内攘外之功,故桂枝汤重之。即单用二物,亦为正治。另外桂枝汤的一些变方,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虽有各种不同的兼证,但总有营卫不和之病机,宜调和营卫,故均以生姜与大枣合用,调和营卫以祛外邪。《本草从新》云: “凡和中止呕,生姜得与大枣并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安。”《医方捷径》载: “生姜,味辛,性温,无毒,升也,佐大枣有厚肠益。”正如血虚寒凝兼“内有久寒者”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方中生姜、大枣用量均大,用大枣补益脾胃,以助气血生化,用生姜温胃散寒,以祛在内之久寒,两药相合,共奏温养脾胃之功。



 

4 大枣、甘草合用,养营调中,扶正祛邪

 

李时珍云: “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上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均生为甘、平之味,最得中和之性,而调脾胃、益中气、和营卫、燮阴阳、缓诸药之性。二者相须为伍,功效相当,共奏补益调和之效,更无补而恋邪之弊。且稼樯作甘,乃土之正味,实为中宫之补剂。”有学者云: “盖甘之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仲景在《伤寒论》中,桂枝、柴胡、葛根、青龙诸剂用大枣、甘草以益气和中,调和营卫;炙甘草汤用大枣、甘草以补中养营,化源生血;小建中汤用大枣、甘草补中宫以缓脾之急。

 

仲景所创的炙甘草汤,不仅重用炙甘草( 四两) 为君,且取炙甘草为方名,缘于炙甘草能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不仅如此,在《伤寒论》其他方剂中,也大多体现出这一观点。“扶阳气”和“存阴液”,均属扶正气。阳不足者,补之以阳,阴不足者补之以阴,只有正气得复,才能使邪气得除。正如《素问·刺法论》所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纵览《伤寒论》诸方,无不贯穿着这一要旨,因此,方中对炙甘草的广泛、灵活运用,一方面体现了既病防变需“扶正祛邪”,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未病先防需“培补正气”的重要思想。因为无论什么病,之所以人会染病,肯定有正虚的情况。因此在治病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补虚药。尤其是患者体虚却患实证时,而又需用泻下之法时,更要先扶正,再泻实。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仲景对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并且将这四味药与诸多药物配伍,巧妙地运用于临床,从而治愈多种疾病。《本草经疏》言桂枝“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疼痛”。《药性论》言生姜“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痰,止呕吐不下食”。《神农本草经》言大枣“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开宝本草》言甘草“味甘,平。无毒。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因此,桂枝主要作用为温经通脉,只要身体有经脉痹阻之证,皆可使用;大枣补中;生姜发散表邪;甘草生用补气生津,清热解毒,炙用温中健脾,和里缓急。四药正确使用,可以治疗多种表里疾病。四药之间的两两相配,更是一种高深的技巧。只要用药得法,在临床中的效果会非常显著。

 

【本文来源:樊一桦,张丽丽.谈《伤寒论》对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5,35(6):1204-12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