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郎口中学模式语文导学案

 昵称5604547 2012-09-06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201010   编制:实验中学 唐永春 修订:李中文

  11《春》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理清思路,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名诗词。

【自主学习案】

一.朗读指导

①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理由。

 

2.你最喜欢“春”的哪一幅画面?说说理由。

 

二.知识链接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三.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捉迷

2.解释词语

酝酿:

应和:

卖弄:

欣欣然:

呼朋引伴:

宛转:

花枝招展:

【课堂探究案】

【合作研讨·文本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4.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5.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请将自己搜集的写春天的诗文写下来。

 

 

 

 

 

 

【课后训练案】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liàɡ   叶(nèn)   (sǒu)     (cháo)

B.烟(báo)      (yùn)    (suō   (lì

C.转(wǎn)      (tàɡ   (wēɡ      眼(zǎ

D.(cáɡ 心(sǎn)    水(zhǎɡ) 应(hè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欣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朗润:明朗湿润。

B.卖弄:炫耀;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舒适:舒展。

D.黄晕:昏黄不明亮;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3.1)指出下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上面的句子,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花繁茂、     的特点,描绘了花朵多,花色  ,花味  ,从数量、          、情态几方面创造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繁花闹春图。

【课后总结】

1.学习心得:

 

 

2.我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熟读成诵,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

1.《春》的作者是         ,字           ,他的名篇散文有                        

2.描写春草图及文末的三个比喻句。

 

 

 

【课堂探究案】

【合作研讨·语言品析】

1.体会加线词语的生动性。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找出课文中采用比喻、排比、拟人、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一句,并体会其作用。

 

 

 

 

【综合探究·写法借鉴】

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找出你最欣赏的片段,谈谈其写法的妙处。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古人评价相当高,你认为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

 

2.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课后训练案】

1.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                       ;文章赞美春天的特点的句子是:                         

3.从全文结构看,若给每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应是:(            )。

4.课文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是写春雨、春风的。请你再写出一、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阅读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5.文段抓住了春雨                              的特点来写。

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             的情状;一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             ;一个字把             展现得非常开阔。

7.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

8.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9.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          ,从    ,从    。(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

 

(二)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0.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11.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13.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子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201010   编制:实验中学 唐永春 修订:李中文

1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声情并茂,体会声情并茂,体会语言的美点所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

一.背景解读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二.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南(        边(        蓄(        zhù(    )立    zǎo   

    )算是个宝地            chéng    )清    chǎng   

2.形近字组词。

髻(                   

鬃(                   

鬓(                   

3.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在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

温晴:

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不忍得: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着点雪。

卧:

三.文学常识

4.散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散文,       散文和哲理散文,本文属于       ,散文的特点是                      

5.《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       ,北京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        》,话剧《        》等。他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在观察生活、反映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诙谐、幽默的风格,使他的文章独树一帜。

四.整体感知

 

 

 

6.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关键词语。

                                     特点          比喻

      天气(“温情”)

      阳光“慈善的冬天”            (“    ”)——(“    ”)

          山、雪“带水纹的花衣”  (“    ”)——(“    ”)

水、天“终年贮蓄绿色”        (“    ”)——(“    ”)

【课堂探究案】

一.文本探究

1.朗读课文后, 先说一说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点是怎样的。

 

2.为了说明济南冬天的特点,作者先描写了对济南的总体感受,然后依次选择了济南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冬天的特点?

 

3.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既绘山景,又描水色,那么在这些描写之中渗透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二.语言品析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很生动,请你从品味中感受它的美妙之处。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赏析提示:从句子的修辞这一角度,写出了济南的什么特点?)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赏析提示:从动词的妙用角度,写出了济南的什么特点?)

 

3)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赏析提示:“太秀气”有没有责怪的意味?)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给你怎样的感觉?

 

三.拓展延伸

5.济南的冬天的独特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能通过尝过的有关知识解释一下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复习导学案】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A.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晴朗无云)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山太秀气!(娇柔而秀美)

C.看吧,由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清澈明亮)

D.……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灵活而不可捉摸)

2.在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那水叫,        不结冰,        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

3.下面句子中甲乙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些?为什么?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课堂探究案】

一.语言品析

1.作者写山景时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2.课文第一段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有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3.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4.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品“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二.写法探究

重读课文“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部分文字,请探究写法。

6.回答阅读问题要以文本为根据,这是很重要的阅读技巧,请你根据这样的认知说说文中“绿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7.“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句写得很妙,妙在它紧扣住济南冬天的“        ”(用一个字来回答),理由                                                        

                                                                           

8.对事物有了感情,便会自然而然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去描摹事物。这段文字把水这与得很有灵性,原因即在于此。从这段文字来看水的灵性的具体表现是:          

                      

9.写景,重在表现景物特点,能抓住景物特点的文章才是经典的写景文章,本段文字重在表现济南冬天           的特点。

10.想一想,本段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

 

三.拓展延伸

11.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课堂检测案】

1.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镶嵌        唤醒        绿萍

B.括风        地毯        慈善

C.摇蓝        响亮        境界

D.奇迹        邪射        响晴

2.与例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暖和安适地睡着。

A.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里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3.本文在描写山景时,按空间顺序描绘了                               

4.仿句。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就是这张小水墨画。

                              ,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就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不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5.第(2)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6.第(2)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7.“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8.画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9.画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10.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的                                     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201010   编制:实验中学 唐永春 修订:李中文

13                    《夏感》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新构思。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语言教材。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将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二.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满(        澹(        芊(        磅礴    )(   

色(        匍匐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按示例写出四个词语

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三.文学常识

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        代诗人        在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        》一诗中的诗句。

5.文中提到:“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在你积累的古诗词中有夏的影子吗?请你写出名句和作者。

 

四.整体感知

6.朗读课文,填空。

课文开头总括了夏天的旋律是                  的。然后写夏天田野的景色,以草、树的变化和蜂蝶换来了鸣蝉,交代夏天的到来,接着写与         相对比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说明夏天即有收获又了充满了希望,后写夏季        的景色:                       、瓜秧说明夏天有旺盛的活力。又通过写农民繁忙的夏收和秋苗管理,再一次说明夏天的旋律。最后直接抒发了对夏季的赞美热爱之情。

 

 

【课堂探究案】

一.文本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语言品析

3.按照下列示例品析课文语言。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沸腾”一词写出了夏天的热烈,该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从春到夏的过程。

例句:                                                                      

品析: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2段描写的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性一种磅礴之势,大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6.语段引用:“你看,麦子刚刚割过……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兑现。”

特点提示:这句话中“挑”,似乎让人听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举”似乎看到高梁、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生动地表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这三句都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同时三句又构成了排比,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四.写作训练:请你也依照上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任选一个进行描写,注意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语段仿写:

 

 

 

 

 

 

 

【课堂检测案】

1.下列各组拼音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发(bèng          秋实(huá)

B.成(nàng          zǎi

C.舞(màn          zī)

D.sè)            zhē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春华秋         

2)轻歌舞(         

3)春日融融         

4)秋波澹澹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性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去,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百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

C. (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 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重读课文“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 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部分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理解下边加点词语的意思。

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兑现。

秋的终点                                       

6.课文中指出夏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              ,“后”是指              。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采用                          的写法来表现夏季在这一特征的。

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定“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8.文中“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与哪一句相照应?

 

9.这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201010   编制:实验中学 唐永春 修订:李中文

14    《秋天》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他不像当时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们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的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意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色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二.基础积累

1.缎带下列加点字注意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                                               

2息(                                          

3阔(                                          

4)枯                                          

5)清                                          

6)梦                                          

2.诗歌的语言形象含蓄,一些普通的词在诗句中意思往往变得隽永深沉,请品味下列加点的词的深刻含义。

1)放下饱食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三.文学常识

3.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人。现代                ,代表诗集             等。

4.现代诗的基本特征有:(1)诗歌的本质是        的,真诚、挚烈的;(2)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        和集中;(3)诗歌还讲究语言的        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载波,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四.整体感知

5.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说说每一小节表现的是具有什么生活特点的秋景图,填在横线上。(给他们合上整齐、漂亮的文字)

                   :幽谷、农舍、瓜果

                 :江面、圆网、渔船

                 :蟋蟀、牛背、牧羊女

 

 

【课堂探究案】

一.脉络梳理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二.语言品析

4.本诗语言准确,生动传神。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好批注。

学法链接(一):

我最喜欢                           这句话,因为它运用            的修辞,写出了              (词语),因为                                        

5.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谱什么喜欢这幅图。

学法链接(二):

我最喜欢               这幅画,从中我想象到                                的情景。

6.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比喻用得好?

 

三.拓展延伸

秋景【美】锹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效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丝巾

田野披上艳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7.这首诗与何其芳的《秋天》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请任选一个角度稍作分析。

 

 

 

 

 

 

 

 

 

 

 

 

 

 

 

 

 

【课堂检测案】

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   

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   

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辽阔了。(   

2.选出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B.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C.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D.震荡了/清晨//披着的/露珠

3.写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向江面的冷雾的撒下圆圆的网,                    

3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4)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重读课文“震荡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4.这节诗从多种感官司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       角度,写出了幽谷                   的特点。“稻香”从                  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5.“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6.如果把“栖息”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7.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

 

8.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201010   编制:实验中学 唐永春 修订:李中文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观沧海》《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成诵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

一.背景解读

《观沧海》:汉南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恒(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酌量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这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次北固山下》: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秀或在外任官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昨归家,故有此作。

二.基础积累

1.默读一遍课语言,然后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并划出来,借助注解和字典,将意思写在书上。上课测试时请给画线字注音。

石(              澹(              白沙               

                 

2.解下下列词语的意思。

1)若:                                           

2)幸甚至哉:                                     

3)次:                                           

4)残夜:                                          

5)耸峙:                                         

3.根据意思填充诗句。

1)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2)江山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3)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文学常识

4.请同学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末年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3)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       、宋       、元       、汉       、先秦       、明清       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水彩夺目的代表。

4)律诗的四联分别叫                                         

四.整体感知

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十大的胸怀的诗句是:

                                                                             

6.《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课堂探究案】

一.脉络梳理

1.《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         景象,抒发了                   的抱负。

二.文本探究

2.《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3.《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三.拓展延伸

6.朗诵“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的诗句,请你运用想象,绘制一幅《曹操观海图》,并体会其中表达诗人何种情感。

 

 

 

 

 

 

 

 

7.1)情思是诗。我们品味“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落寞惆怅;也感受“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心动。

2)情怀是诗。陆龟蒙歌咏凌波独立的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                ”;杜甫高歌至死不悔的理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情结是诗。龚自珍用“                     ,化作春泥更护花”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李商隐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4)情谊是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真诚的劝慰;

                      ,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别杜少府时豪迈的宣言。

8.请诵读咏秋的句句。

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暖。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8)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1)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

1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两道诗歌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预习导学案】

一.背景解读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年)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春意盎然,恰到好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连结在一起。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哀伤倾注笔端,用心血苦吟,写出了许多《天净沙·秋思》这种凄婉的曲子。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在他乡的游子的哀愁。

二.基础积累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1               ,行舟绿水前。

2               ,风正一帆悬。

3)水何澹澹,           

4)秋风萧瑟,           

5)《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级各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中以虚景表现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                            

                           

2.形近字组词。

   碣(                              澹(   

   竭(                              赡(   

   揭(                              瞻(   

   谒(                              檐(   

三.整体感知

3.《观沧海》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谈谈你的理解。

 

4.《次北固山下》中是怎样融情入景,将思乡情思一步步推向高潮的?

 

【课堂探究案】

一.文本探究

1.《钱塘湖春行》中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钱塘湖春行》中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

 

3.在白居易的这首七言律诗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天净沙·秋思》中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拓展延伸

5.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就自然会联想到《天净沙·秋思》。它巧妙地运用了句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这各观的环境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现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请你扩写这篇优美的小曲,字数在100字左右。

 

 

【当堂检测案】

1.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诗题

出处

作者

朝代

评价

《观沧海》

 

 

东汉末年

 

《次北固山下》

《全唐诗》

 

 

 

 

 

白居易

 

诗人

 

《全元散曲》

 

 

戏曲作家

2.默写填空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2)《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文主旨的句子是                             

3)著名的古生物学者、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赵元龙教授,七十多岁了,还坚持带着青年学子在贵州省黔东南、黔东北的崇山峻岭之中进行实地考察,正如曹操所说“                              ”,他的学识、人格为人所敬佩。

4)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历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5)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3.依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                            ”的         ;幸福是“                            ”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天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色征夫泪。

4.“塞下秋天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6.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7.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春》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合作研讨·文本探究】

1.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作者融情于景,抒发了热爱春天、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3草、花、风、雨、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盼春的急切心情。

5春草图:春草勃发  春花图:春花竞放; 春风图:春风送暖;春雨图:春雨轻柔;迎春图:春早人勤;

【课后训练案】

1.B  2.A    3.1)①拟人  ②比喻  排比  ③比喻  拟人    2)艳丽      色彩  味道

第二课时答案

【合作研讨·语言品析】

1.①“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热闹的景象。

炫耀的意思,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综合探究·写法借鉴】

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形、色、声、味等);按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写景;运用多种修辞(比喻、拟人等);语言准确生动。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绿”字能表现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活力。

【课后训练案】

(一)1.1)写出了春山的光泽。

2)“偷偷”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觉察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状态。“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地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盼春  绘春  颂春

4.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

5.  细密  轻盈

6.细雨濛濛  高度  意境

7.B 

8.C

9.静景  动景       

(二)10.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

11.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12.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13.略

1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

31)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2)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3)将水人格化,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4)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山村和雪的神态。

4.叙事   抒情  抒情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5.老舍   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茶馆

6.暖和   小摇篮   雾气    害了羞    冒热气  蓝水晶

合作研讨

1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  山、水、阳光、天气

3  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中国山河真挚的爱

4  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济南温暖的原因是由特殊地形造成的

2)“睡着”“唤醒”两个词都是运用拟人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地理想境界

3)写出了小山秀美小巧的特点突出雪后小山的情韵,没有责怪的意味

4)“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5.济南位于山东中部,相比较来讲地势较低,有点像盆地,所以冬天会特别温暖、舒适。

6.略

第二课时

【复习导学案】

1D   2.不但    倒反    况且     3.甲句好。情景交融,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意近即可)

【课堂探究案】

1.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2.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的发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3.“卧”字用得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的冬天。

4.“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不可以。“济南的冬天时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5.本句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6.水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7.   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意近即可)

8. 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9. 温晴

10.1)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2.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1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借景抒情即可。

【课堂检测案】

1.A   2.A   3.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4.意思对即可     5.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6.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7.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8.拟人    蓬勃的生机

9.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略。

10. 温晴

13    《夏感》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案】

3.示例:白雪皑皑    夏日炎炎    秋风阵阵     大雪纷纷

4.    白居易    观刈麦

5. 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紧张    热烈   急促     春、秋   金黄    棉苗    高粱    玉米

【课堂探究案】

1.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2.热爱与赞美之情

3. 示例一:“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此句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示例二:“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伟。

4.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这两个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彩,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5.逐渐升调;悯农。

6.略,能写出季节特征即可。

【课堂检测案】

1.B   2.1)结果实   2)柔美   3)暖和  4)荡漾的样子    3.C    4. A C DEF

5.把秋作为终点。

6.春季    秋季     对比(或比较)

7.白天紧张地劳动。②夜里还要担心天气是否有变化。③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8.他们紧张地劳动着,忙着夏收,又忙着培育秋苗。

9.抒发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

14    《秋天》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案】

2.1)“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3)“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3.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4.抒情    凝练     音乐

5.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课堂探究案】

1.       这节诗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物:冷雾、白霜,而且写的是乡村的景观,所以如此说。

2.       热爱、赞美

3.       由远及近的顺序

4.       示例一:“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一句,“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

“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示例二:“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句,“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示例三:“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一句,“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5.       示例一:“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一句,本句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示例二:“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一句,本句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6.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7.       提示:思想感情上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意象组合:都选择了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特征,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有层次地展现了秋天的神韵。艺术风格:两首诗都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隽永,创造出朦胧而有诗意的画卷。

【课堂检测案】

1.1)“撤”改为“撒”, “园园”改为“圆圆”。

2)“舶”改为“泊”, “浆”改为“桨”

3)“悉”改为“蟋”, “辽”改为“寥”,

2.

3.(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3)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4)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4.听觉   幽深 宁静     嗅觉

5.拟人

6.不好。“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闲静的氛围。

7.农家丰收图。包含“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

8.言之有理即可。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

2.(1)好像   (2)幸运到了极点   (3)停泊    (4)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5)高高地耸立

3.(1)潮平两岸阔  (2)江春入旧年  (3)归雁洛阳边

4.(1)曹操  孟德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王湾  唐

(3)诗  词  曲  赋  散文  小说  

(4)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课堂探究案】

1.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   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2.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动静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4.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情景。

5.一个“阔”字不仅突出了江面的宽广,还突出了潮水的气势。“悬” 字就更妙了,一般人都会想到“挂”等词语。“悬” 字不仅表明帆高,而且还很大。

6.画面略。表达了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7.1)似曾相识燕归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

2)月晓风清欲堕时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落红不是无情物     春蚕到死丝方尽

4)海内存知己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案】

1.1)客路青山外   2)潮平两岸阔       3)山岛耸峙    4)洪波涌起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碣石  竭力   揭开  谒见   澹澹    赡养    瞻仰     屋檐

3示例:①喜欢“水何澹澹,山岛耸峙”。这一句着力渲染了大海那苍茫动荡的气势,山岛耸立海中,给人坚定倔强之感。②喜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的草木欣欣向荣,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

4.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发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至此,诗人将自己孤独、无奈、思亲的复杂情绪推向高潮。此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堪称传世佳作。

【课堂探究案】

1.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2.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寒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4.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凉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5.       示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他走过缠满老藤的古树,看见乌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就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图画,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这时候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长夜。哎,自己却是有家难归,令人肝肠寸断,更添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当堂检测案】

1.《乐府诗集》  曹操    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王湾     唐代      诗人     《钱塘湖春行》 《白氏长庆集》  唐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2.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2)夕阳低下   断肠人在天涯   3)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4)示例: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 示例: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幸福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4.天冷、声杂、城孤。

5.思乡之情。

6.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7.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