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朱正军先生中国书法和太极拳的比较研究-6

 阳华风物 2012-09-06
  6. 章法与套路

章法则是将单个字组成一行或者多行的方法和能力,是把众多字集合起来组成篇章的方法。从章法布局上讲,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是由正文、款识和印章三个要素所组成。

"相管领""应接"二条既是专论单个字体,同时也是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戈守智说:"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假使一字之中有一二懈笔,即不能管领一行,一幅之中有几处出入,即不能管领一幅,此管领之法也。应接者,错举一字而言也。"错举",即随便举出一个字。如上字作如何体段,此字便当如何应接,右行作如何体段,此字又当如何应接。假使上字连用大捺,则用翻点以承之。右行连用大捺,则用轻掠以应之,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态,正如宾朋杂坐,交相应接也,又管领者如始之倡,应接者如后之随也。"

"相管领"好像一个乐曲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出作者的基本乐思。"应接"就是在各个变化里相互照应,相互联系。古人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这正如太极拳极其重视每""之间的联接和每""转换。整幅作品写下来,要有序曲、有行板、有高潮、有尾声、有余韵,如同一个完整太极拳套路的编排。

6.1 正文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核心部分。书写前,应根据纸张的大小和正文内容的多少来决定字的大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排列,以及款识的印章的位置。楷书正文一般都是写在方格里,使之纵横成行,以表现其平稳、整齐、庄重、安静的审美特征。也有写成纵有行,横无列形式的,行间亦有错落,参差中见规整。如王羲之的《黄庭经》、颜真卿的《告身帖》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注重单个字的形体变化,避免"状如算子";行书正文适宜于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布局,这是历代行书帖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但也是少数写成纵横有行,或打破纵横界限自由书写的形式;隶书正文写成字距略大,行距略小的形式。这样使得左右分张的,隶书字神情洋溢,气象外耀联翩飞扬,且通篇整齐,疏朗。纵观汉碑的众多碑文,均取此法;篆书的章法要求严整而近于楷书,草书的章法讲究流转而近于行书。

款识即正文后的题款,它是书法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看作与正文同等重要。书写款字要与正文一气呵成,使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要写好题款,须事先与正文一道构思妥当。款识的内容一般人分为上款和下款。上款是对书赠对象的称谓,表明是为谁而写的。下款交待书写内容的出处,书写时间,作者及书写地点等。也有将上下款合并一起写在正文之后的,还有在正文后只写姓名的,称为穷款。款字一般应小于正文的字,或与正文的字大小相似,不宜过大,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落款的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正文的实际需要视情安排,不必拘泥一格。

正文是篆书,款字宜用正楷、行书,并加释文。正文是隶文,款字一般也用正楷或行书。正文是楷书,款字宜用行楷、行草。正文是行书或草书,款字可以仍然用行书或草书。这些基本原则,意在使款字与正文或动静结合,或协调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正文是楷书,不能用隶书落款;正文是行书,不能用楷书落款,以免造成风格失调。

上款处右上,下款处左下。但不管上款还是下款,当款字另起一行时,都要略低于正文。下款更不能写到底,应给印章有足够的位置。印章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正文有补充、延伸、提醒、寓意之效,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对整幅作品起到很强的装饰作用。

6.2 古人讲"一字乃终篇之准"。这如同太极拳的起式一样,对下式能起到引领和管束的作用。首字犹如领路的"头雁""头羊"一样。首字的笔势可为下面的字"开出航道",首字的字体决定了整篇作品的书体风格。如首字是行书,就要行书到底,若中途掺杂篆隶之类,则使整体失之协调。一般的书写常规,首字用墨较浓,字体稍大而有动感,以充分显示出其凝重浑厚的主导地位,而随后的字浓淡、大小等变化都要与之相匹配。要下笔前,应对纸幅的尺寸大小,形式、形状,以及正文写多少字,排多少行,题款和印章的位置等进行一番全面筹划,做到心中有数,四边留白,一气贯串。

章法的成功有三点要领:一、四边打进;二、相成相破;三、虚实节奏。 所谓"从四边打进来",就是布章法要先看四条边线所构成一个画面整体,构图先有全局观念,先确定几个对全局起作用的大面积的东西,再逐渐细分,以小面积的东西配搭进去,千万不能只注意一行、一角,漠视整体的视觉效果。俗话说"大幅看气势"写大幅字尤其要注意这一点。章法上的"相成相破",含有矛盾统一的意义。"",相当于统一,""相等于矛盾。统一不变化就是呆板,变化不统一就是杂乱,要统一中有变化,变化服从统一,这是构图基本规律。一般构图,多采取均衡局势,而避免对称,均衡就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又有一种说法,章法要险而稳,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险而不稳,看了令人心中不安;稳而不险,即四平八稳。没有节奏,没有重点突出部分,平平庸庸,毫无诱逗人心之处。还有一句口诀,叫"画三,不画四",能写成三、五、七行的,不写四、六、八行。

章法,千言万语,不外""""二字。其他疏密、轻重、浓淡、大小、长短、横竖等同理,可以体味音乐的节奏,当实则实,当虚则虚。虚不是不着笔墨,而是有计划的留白,不画处仍有画,譬如音乐的修止,休止不是"怠工",而是一只曲子的组成部分。虚实节奏,即是多样的统一。为了画面的需要,实处当虚,可以虚之,虚处当实,也可以实之,虚虚实实,即成画面节奏。画面节奏要和立意抒情相结合,节奏既是形式,也是作者情感的表现。

创作一幅书法作品,若能用笔得法,结构平中见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俯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那么这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张旭因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大进。书法与舞蹈相通,它的布白近似于舞蹈与音乐所引起的力线律动的空间感觉。书法中所谓气势、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书法的空间意境。

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章法。章法布局的好坏直接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它是书法家的组织能力在书法作品中的具体显现。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仅字字精能,整幅的章法也是龙腾虎跃,浑然天成。在章法安排上,竖成行、横无列,字间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点画映带,气脉贯通。行距宽窄交错,似斜反正,相映生辉。深得自然之妙,势巧形密,挥洒自如,匠心独具,字里行间多露锋起落,若烟菲露结,若断还莲,凤翥龙蟠,其势若斜反正,使艺术风格与文字内容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