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说>> 教案

 昵称503199 2012-09-07

 

师说

 

 建议一 采用诵读感悟法

作为议论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只要学生通过诵读,能感受和理解韩愈尊师重教的观点,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学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建议:

* 示例:

一、导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了解韩愈及背景

让学生课前查有关资料,课堂上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找中心句,体会韩愈的“师道”

关键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圣人无常师。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讨论:

有人说,韩愈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韩愈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后世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建议二采用讨论、点拨法

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说是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为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证明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教学时可以从结构入手, 通过老师的疏导,让学生诵读一段,讨论一段,充分思考并展开讨论,对“破”与“立”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建议:

* 示例:

一、从解题入手,了解文体“说”

解题:“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二、研习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3.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4.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5.老师对整体思路进行归纳总结。

传道受业解惑也(立论:提出论点)    演绎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士大夫耻学于师(驳论:反面现象)  归纳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孔子从师的言行(论证:正面实例)

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   呼应印证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阅读对比,明确中心

1.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来对比。

2.以“为子的择师”和“其身则耻师”来对比。

3.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来对比。

——观点: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四、了解特色,学习方法

第一,本文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与作者采用了较好的说理方法也是分不开的。

1.事例论证。

2.对比论证。

3.引用论证。

第二,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气势,体现了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肆的特色。

1.在语言上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偶的句式。

2.句式上骈散结合,错综变化。

3.创造性地采用接句法(类似顶针的修辞手法)。

4.结合丰富多变的句法,作者在语气语调的运用上也婉转多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五、总结全文,点明要点

教师总结: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