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豪宅的精致与雅洁

 苏迷 2012-09-09

古人云:“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缔造这个城市的主干,如今已经淹没在临顿路、观前街、干将路的现代繁华中。平江河千年来殊途同归地往着京杭运河去,这河边曾经的大富鼎盛在支脉纵深的小巷深处等待着拜访。

坐落在静谧的平江路卫道观前三号的礼耕堂,虽然距繁华的观前街只有咫尺之遥,却有难得的幽雅静谧,让人仿如进入昔日私家园林最鼎盛的情境之中。借平江路改造的契机,昔日颓败的门楣已然重新修葺,借了今人对于名门望族期许的目光,这里成了平江路上修缮完好的乾嘉盛世的“活标本”。

 

耕读诗礼以传家

礼耕堂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古色古香的庭院、宫砖雕、风灯、滴水檐、回廊,院内的风荷、红枫、黄杨、石榴、榆树、菊花、雀梅,传统结合自然的风味,在一片民居之中,造就了神秘而尊贵的气质。这座院落本身是苏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苏州的潘宅旧址,这座古宅在修缮的时候也尽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朴的风貌。  

昔日停轿、落马的影壁在左右两间借墙小屋的簇拥下,风姿不改。从前深宅大院标志的六扇黑漆竹丝墙门虽是新做,但也昭示这门里的人家非比寻常。推开门,映入眼帘是苏州800余年的风貌。

抬眼望去,一厅一井,一井一厅,层层复层层便在眼际。门厅、轿厅依次按着规矩在那里,轿厅的前门楼镌刻“居德斯颐”四字,以蝙蝠、荷叶镶边。门楣上的下枋“一块玉”,雕锁形两边各穿一圆孔花钱。

这所宅第久已存在,远在潘家第九代祖先潘麟兆于康熙五六十年间经商家境渐裕而置卫道观前之前。所谓“富潘”,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应该是潘家第三代传人潘文起那辈开始。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左右,耗银30万两翻建卫道观前祖宅(扩至13亩),如今潘宅标志性的大厅“礼耕堂”便是那个时候开始肃然一新。

三百年旧影入厅门

大厅匾额“礼耕堂”三字,是清代书法家梁同书所书,帖学书法家中梁同书和刘墉、王文治、翁方纲齐名。上个世纪中叶,礼耕堂的匾额散于民间,自此不再露面。现在悬挂在礼耕堂上的匾额是当代本土书法家李少鹏根据乾隆五十二年,梁同书所作集字而来。

这个三百年的大厅,面阔五间17米,进深13.7米,台基是花岗石锁口石加侧塘石,高55厘米,锁口石厚达26厘米。明间设置踏步三级,制作精细,平整光滑。抬头看,专业术语称为扁作梁的架构,前廊设一枝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梁垫。这里在很长的时间都是振亚丝织厂的仓库,曾经匾额与梁架前的刻有民间故事的十六方棹木均也在寂寂无闻的年代里消失了踪迹。唯独苏州人喜欢称之“纱帽厅”的十二方纱帽沿还在,据说曾经损坏过一块半,之后修复的时候,修旧如旧,如今再要找出这时间的与众不同,倒也不易。大厅中的一对抱柱是晚清苏州书法家吴大徵的墨宝:心术求不愧于天地,言行留好样与儿孙。

这里曾经是“江南第一豪宅”的大厅,这里曾经是潘家行礼仪、接待宾客的地方,这里曾经有着苏州历史上留下记载的古戏台,恍惚间,看见昔日济济满堂,厅中设氍毹演戏,男宾前列座、女眷如云垂帘两厢之观剧,喝彩连连,恍同隔世,四十明朝过,犹为世网萦。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

据说,富潘家鼎盛时曾经有八座砖雕门楼。礼耕堂前就是潘家保存完好的三座砖雕门楼之一,上面镌刻“秉经酌雅”四个大字,刻有乾隆五十二年宽,层次丰富的五层砖雕门楼已然少见。左右兜肚起凸线香熏图雕饰,周饰回纹边。镶边镂空立雕各式花草纹,平座置回纹勾栏,下饰回纹镶花结挂落。垛头素平,勒脚为须弥座式。安清水砖贴面库门。整体造型美观,上部雕刻华丽,下部稳重简洁,保存完好,用料为质地细洁的清水砖,势样雄伟,深合“绮、妍、精、绝”的江南砖雕风格,充分体现苏州传统手工砖雕的高超技艺,堪称清代砖雕上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精美细节处处寻

富潘7000多平米的宅第耐人寻味,走在那些修旧如旧的潘宅中,时不时惊艳一下。150米的备弄长得让人压抑想要探究在这背后,究竟是时间还是历史作祟;五开间的两厢楼,潘家的主人们曾经在这里生活起居;然后是到底的骑马楼,让人浮想联翩西厢记、桃花扇,在这背后应该是小姐的闺房,如今只是一栋两层的水泥房冰冷在那里对峙;那后面,骑马楼曾经相连两栋小楼,一座两层的花厅,叫“半砚斋”,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评弹名家周玉泉、徐云志、严雪亭,苏滩艺人沈金根以及古彩戏法都在这个厅内演出,厅南有“对照楼”,厅后有小天井、卵石花街铺地,只可惜,如今还有这般印象的潘家后人已寥寥,1945年的除夕,那场卫道观前潘宅的大火很多苏州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记得,此后,我们只能看到残留的山墙和地基,隐约还可以在风火墙上看到烟熏火燎的印迹。

还有和“礼耕堂”一般用于潘宅家庭观戏的稼秣堂,如今已然成了私人的住家,或许住在里头的人于这间朝夕相处的房子是不晓得昔日风华的。礼耕堂第四进堂楼已然人口众多,前面的砖雕门楼依然空无一字,曾经那上镌刻的是“旭丽风和”,据说那是潘宅最为精美的门楼,硬山式,山面做砖细博风。上枋、下枋、兜肚、垂柱及两侧山面,梅兰竹菊荷桂、石榴、灵芝、佛手、寿桃、烘托百花之王牡丹,千姿百态,古色古香。最引人注目的是,左右垂柱定盘枋各雕饰一只蟾蜍,神态毕具,栩栩如生。门楼脊头镂雕蝙蝠流云和飞龙流云,凸出于白墙间,飘然欲动。中国人最传统的“福禄寿”被拳拳刻进了这个见证一个家族兴衰的门楼。

时光匆匆,沧海桑田,历史在这里停下脚步,礼耕堂三百年如一日,安静地存在着,看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