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古今借对

 晚晴斋 2012-09-10

小议古今借对

韩崇文

借对是对仗技巧之一,通过借音、借义来达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但是,古之借对和今之借对是不同的;诗之借对和联之借对是不同的。

借音对;是用假借汉字字音,形成相对词语同类工对的格式。借音对在诗词中有三个方面。

1.  假义对,借用同音词的义类对举形成词语同类工对格式。

如,“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竞飞。” 唐 · 司空图《杂题九首其八》。

借出句“舴艋”(古代的一种小船)为 “蚱蜢”,与对句的“蜻蜓”相对。

2.  假数对,是借用同音数目字形成词语同类工对的格式。

如,佳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佚名《移居》)。对句“迁”假借为“千”与出句“十”相对。宋·景淳《诗评》称之为“假数对格”,清·冒春荣《葚原诗说》称之为“假数”。

3.  假色对,是借用同音字形成的颜色词互对同类工对格式。

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之作》)从字面上看,“紫”“皇”异义,不是同类对,但在此句中却借“皇”之音为“黄”,这样一来,“紫”和“黄”便是工对了。宋·景淳《诗评》称之为“假色对格”,清·冒春荣《葚原诗说》称之为“假色”。

借义对,是指字面相对而字义不对的对偶格式。借义对在诗词中有三种情况。单词借义对:是两个单音词对举的借义格式。单拆借义对,是在对偶中,将一个复音词拆开后,以其单字之义与相对之词形成同类工对的借义对。双拆借义对,是两个复音词对举,将这两个复音词双双分拆之后,才能形成同类工对的借义对。与借义对相关的名称有很多。字对、奇对、声对、假对、偶然对、借韵对等等。

字对,在《文镜秘府·二十九种对》中“第十五,字对。或曰:字对者,若桂楫,荷戈,“荷”是负之义,以其字草名,故与“桂”为对;不用义对,但取字为对也。

奇对,在《文镜秘府·二十九种对》中,“第十三,奇对。奇对者,若马颊河、熊耳山;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既非平常,是为奇对。他皆效此。”

声对,在《文镜秘府·二十九种对》中,“第十六,声对。或曰:声对者,若晓路、秋霜;“路”是道路,与“霜”非对,以其与“露”同声故。或曰:声对者,谓字义俱别,声作对是。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路”是途路,声即与“露”同,故将以对“霜”。”

 假对,在《文镜秘府·二十九种对》中“第廿五,假对。诗曰:“不献胸中策,空归海上山。”这里的策,借其音为 “泽”与“山”对。”

偶然对,偶然对之名出于明代,包括借音对、借义对。明·黄浦《诗学权舆·属对》曰“偶然对,诗家有假对,本非用意,盖造语适到,因以用之。若杜子美‘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丹”对“白”,皆偶热相遇。

借韵对,指借音对和借义对。

上述种种借对,是古人在由宽转工方面,千方百计做出的种种实践。现在看来,未免过于繁锁,

在对联中,借对走出了繁锁的桎梏。变得条理清晰起来。《中国对联大辞典》关于借对的词条说:借对是对仗的一种方式。一个词有甲乙两个意义,或同义者有甲乙二字,在对联中用其甲,而借用乙与其对仗。主要分借义对和借音对。借义,借用其义,形成借对的方法。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下联结尾二字“东西”为借义。借音,借用其音,形成借对的方法。如兰州河神庙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借“沧”为“苍”,与“黄”对。无论是借义对还是借音对,借上联的词语以适应下联的,叫借上。“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民乐,求彼永乐万年” 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

由此可见,对联中的借对和诗词中的借对相比,有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简洁了许多,实用了许多, 虽然王力先生说,“‘对联’更趋向于工对”。但是,不要为了求工,而挖空心思去寻找那些可以由宽转工的路径。像古诗词中的借对,造成了繁锁的桎梏,那样,有碍于创作健康的发展。有碍于创作的繁荣。

刊登在“中国楹联报”2012831日第三十五期(总105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