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手过招》系列之:秋燥咳嗽

 周口店人 2012-09-11

燥为六淫,秋高气爽,秋燥因时令渐变、温度不同而分温凉;燥咳亦依此分,早秋/初秋多温燥,晚秋/深秋入凉燥——秋燥温凉之分,证治异同可参附件。堂主及楼下各位高手对燥咳参透,自当聆听,仅从旁门阐微如下:
1.除表中经典的专病专方,温燥可备麦冬汤系(麦冬汤、沙参麦冬汤、玉竹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凉燥则添葱豉汤。
2.从便质角度反测(温/凉)燥咳: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明】叶桂《温热论》),香岩先生开篇提及邪之所导及侵犯次序,脏为娇脏,首当其冲。然太阴阳明相表里,肺失宣降,继之必以大肠传导失司,便秘是其主症。消化系统病变,亦从侧面(表里经)反映病邪属性。又因温凉寒热之别,便质亦有区别——温燥偏热,故便质偏硬(重者甚或“热结旁流”之征:大黄、枳实、厚等)、色深,肛门灼热、久化重坠感(可参热秘、实秘证治,如大黄、麻仁、茶等),伴见腹满胀;凉燥性寒,故便质偏软、较稀,色浅,肛门或有刺痛(可参冷秘/阴结、虚秘证治,兼仿脾约“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之思治:半、硫、麻仁、杏、蜜、归等),或伴肠鸣、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既然癃闭、淋证等肾系病变可下病上治,提壶揭盖,经发汗散之,咳嗽上病下治,未尝不可釜底抽薪。通过调理排便,泻邪于下,或为另类止咳途径。
期刊论文附后,面叮当。

参考文献
【1】匡奕璜.温燥与凉燥的证治有何异同【J】.江西中医药.1983,14(5):57
【2】姚芷龄,姚梅龄.姚荷生论六因辨证【J】.江西中医药.2005,36(1):5-7
【3】http://baike.baidu.com/view/672046.htm,2010.11.2

秋燥.rar(250.34k) 在线查看 (allennewton)

秋燥咳嗽,任堂主把讨论范围集中在六淫致病中的“秋燥”一条上。
allennewton君已说,通常辨证分为凉燥、温燥,治疗上,相应的杏苏散和桑杏汤。

临床上,我所遇见的患者,单纯的秋燥咳嗽的不多,大多合并有基础的肺系疾病,且辨证多偏于温燥,我多是拟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效果还可以。

题外话:
咳嗽一症,治疗上要注意患者情志方面,咳嗽遇怒加重,则为木火刑金,治疗可配合黛蛤散;

还有,我实习时候,老师看过一例患者,久咳不愈,辗转多位闽南当地名医,治疗不果。我老师在问诊时候提到“你咳嗽和吃饭有没有关系?”,患者答,每次食后咳嗽加重。老师果断拟旋复代赭汤,不到7剂,愈。此病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诚不欺吾。 (wangjo731)
荸荠是味好食品,亦可药用,清肺生津,止渴化痰,为养阴佳品。
秋天我们山东的莱阳梨水分大,皮厚,梨皮水煎止咳润燥。
五汁饮《温病条辨》既是食疗,又是药饵。
梨汁30克,荸荠汁、藕汁各20克,麦冬汁10克,鲜芦根汁25克。(zhangai)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秋燥患者一般会有宿疾。问清病史,顾全大局,事半功倍。
二、多数患者会有近因,或感寒,或过食辛甘,或缺水,或过劳,闭窗长时与抽烟人聊天发病者屡见不鲜,细问病史,不但能与患者勾通取得信任,且对推敲用药也有好处。
三、温燥可大胆治之,凉燥则要细心,有些凉燥患者短时内可有化热征象,症变药也变,一方到底,会使病情加重。凉燥病人带药一般不要超过二天。
四、桑杏汤一定要加梨皮,不然效果不会太好。瓜蒌甘润,不但善清肺热,且长于润肺生津,温燥用之多良。 (太行药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