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 注:原先的文稿一定又是以表格出现的,但被网站转载时格式被清除了,所以看起来很不舒服,如果只是为了上课时有所参考,此篇可供借鉴。
[设计理念]
1.体验教学 只有经过深刻体验的道理才容易接受。通过播放录像、歌曲,讲述感人事例打动学生,使学生心理深处能够有所触动。 2.活动教学 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领悟思想内涵。 3.以人为本 教学整个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最大利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快乐发展服务。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责任的含义、来源、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承担的责任。但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社会责任意识较模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通过本课学习,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尽一份责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爱国和服务社会观念。使学生树立“振兴中华,匹夫有责”,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认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道德高尚的行为。 难点: 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相关课件和相关案例,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收集相关案例。设计一些学生可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正反两方面事例,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引人入胜,切入主题) 播放安徽省阜阳劣质奶粉的害人事件。 播放丛飞事迹。 教师归纳点评后板书课题: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对比思考两个案例为什么都能在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 思考后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每个公民都有关爱社会的责任。 服务社会、享受生命的意义 损害社会就会受到社会惩罚 学习第一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活动一]向革命前辈学习,感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活动二]感受体验普通外企员工的爱国行动。 [活动三]主题辩论,化解困惑,将爱国思想落实到青少年学习生活去中 学习第二目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活动四]学习徐本禹为国分忧,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精神 [活动五]创设公益活动 [活动六]名言感悟 总结心得 老师归纳总结: 向革命前辈学习,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读完后,要求学生把这段话概括成课本上的一句名人名言,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板书在课题后。 提问:如何承担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引入下一内容的学习。 教师点评归纳:每个人在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上来不得半点含糊,要敢于和善于同损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 提问: 从刚才同学们讲的事例中,明白了我们应怎样维护国家尊严? 教师板书:①维护国家尊严。 什么时候最能体现公民的责任意识?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课件展示) 教师板书:②为国分忧,勇担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教师小结辩论,肯定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课件展示徐本禹的事迹,提问徐本禹这样做值不值得?组织第二次辩论。 小结辩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板书:③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还可以参加哪些活动? 教师小结本课的内容后,要求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归纳的一句话。 1. 学生阅读课本第22页的“相关链接”,思考讨论: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从这些革命前辈身上学习什么? 学生齐读第一段,形成初步观点。 2. 学生阅读第23页的第一个材料,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互评。(1) 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 (2) 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3)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员工,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案例和材料。 学生:齐读第23页的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23页的第二段。 辩论: 正方 我们青少年虽年幼,要为国分忧。 反方 我们青少年年幼不必为国分忧。 辩论: 正方 徐本禹这样做值得 反方 徐本禹这样做不值得 学生齐读第24页的第一段。 学生将课前设计好的活动向同学介绍,并且谈谈开展这样活动的意义。 名言感悟: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3、“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和启示。 从革命前辈身上感知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从小立下志向。 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澄清错误认识,明确为国分忧,也是青少年的义务。 引导学生理解,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成员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结束寄语情感升华奉献社会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结束寄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应对生我养我的国家社会充满感激之情,国家、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只有国家强大了,社会和谐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幸福美好的日子。让我们每个人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吧! 激发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培养爱国情感。 通过歌曲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布置作业(将课堂内容通过课外活动形式向社会延伸,教育走向社会) [课外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公益活动,并记录参加这次公益活动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但目标达成并不容易,本课设计力图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接受真理,并能够产生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激情与冲动。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材,能够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受学生欢迎,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某个具体问题而设计。 思想品德教育要具有时效性,紧密联系实际,向社会寻求能培养和展示学生素养的机会与舞台。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了解了社会,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