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言的只言片语
走在屯溪老街上,常可以看见摇摇摆摆学走路的孩子,对着不远处正张开双臂等着他们的祖父喊道:“老朝,老朝。”在屯溪休宁一带的方言里老朝即爷爷。发音为“老窘”。据说老朝这一称呼是由徽州朝奉一词演变而来。
古徽州的一个雾气弥漫的早晨,清冽的新安江上氤氲着山谷的岚气。江的岸边静静地泊着一只木船。朦胧中可以看见船老大坐在船舷上默默地吸着长杆旱烟,烟杆上的火苗一明一灭的,像是夏天灌木丛中的萤火虫。船老大在等那个少年,他要用这只木船把少年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做店伙计。沿着这条江他已经送出过家乡的许多少年,桨声矣欠乃,他双手摇着橹把他们送到很远的杭州苏州扬州。
少年穿着一件母亲染织缝制的棉袍,背着一把油布伞,一边的母亲用衣袖不断地拭擦着眼泪。母亲领着少年来到本家的祠堂前,祠堂中袅袅的香烟熏陶出一代又一代的徽州男人,他们走向四面八方行贾经商,然而不论他们走得多远,那些被他们幼年的目光读得烂熟的祖先像却总是威严而温馨地占据在他们的心目中。那些都是他们的老朝,老朝的老朝。墙上的老朝们披挂着唐时的锦袍,手持宋时的牙笏也就永远这么威严而温馨地看着他们家族的子孙,子孙的子孙。待到当年的子孙少小离家老大归的时候,已经成了席丰履厚的徽州朝奉了。这些经商致富的徽州朝奉们又不惜掷千金来修建由血缘乡党围绕构建起来的祠堂。他们祈求行贾在外的自己能得到祖先神灵的庇护。
少年在浓重的雾色中蹬上了木船,船老大将一只竹撑往岸上一抵,木船就徐徐飘动起来。少年转身向母亲挥了挥手,他看见的是晨雾中母亲撩起衣襟擦泪的剪影。
少年在多少年后也就成了徽州朝奉。徽州朝奉就成了明清时期鼎盛数百年的徽商的代称。它像“绍兴师爷”一样成了闻名遐迩的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区域特征人群的称谓。现在徽州朝奉一词也只能在明清时期的小说里才能看到了,它和它的主人一起沉寂于发黄的书页里,但是徽州朝奉们在他们的桑梓故里修建的徽派建筑在徽州大地上却处处可见。还有徽州朝奉以藕断丝连的方式延续在徽州方言里。老朝,爷爷。孩子们的爷爷的爷爷或许就是一个徽州朝奉。
徽派文化也就这么点点滴滴却一脉相承地闪烁在人们再日常不过的生活里,固执地延续着传承着。
微阳夕照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