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封建社会常常会设置严酷的文字狱,使文人动辄得咎,使文人噤若寒蝉,不能敞开心扉吐露肺腑,他们留下的不是颂圣媚上的文字,便是不着边际、中性无害的诗文。他们要么装出一副伪君子的面孔,论一番滴水不漏、毫无个性的字句,要么假作痴狂,写些晦涩难懂、忏文咒语似的东西。大好才华,受到压抑,使文坛听不到新声,诗句追不上李杜,这当然是统治者的紧身马夹和无形金箍把文人箍得太死的缘故。作为后世文人,我们在对他们表示同情的同时,要反过来想,难道知识分子自身就没有原因吗,为什么在同样严酷的环境中,鲁迅等人却仍能特立独行,横眉冷对呢? 一个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针砭时弊的知识分子的国家民族是难以振兴的国家民族,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精神成果的繁荣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人的诞生与意大利半岛经济的繁荣都是两相对应的。今天,有识之士应该认识到只有经济的腾飞,若无人的精神的滋养,人的素质的提高,坐视物质主义泛滥、纵欲主义肆虐,我们物质的繁荣不光毫无意义,而且难以为继。 今天我们亟须一种精神力量的培育,所以更应当重视先进精神的载体———优秀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优秀知识分子(杰出的作家、教师等)实际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把“师”放在“天地君亲”之列,足见其重要性,自尊自爱的作家、教师更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全民精神建设的重要使命,倘若如此,则国家幸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