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言小品与晚明风物

 醉拍春衫忆旧香 2017-09-16

清言亦称清语,是盛于晚明的一种独特文体。以其骈俪偶对、幅短旨永的形式,镕经铸史、兼采雅俗的内涵,圆通三教、主体自由的精神关怀,砭世醒人、退离守默的处世哲学,独抒性灵、心闲意适的审美趣尚,标举“清”的文化主题,堪称一代士人心史。


源流


清言小品并不是指清代人的小品文,而是盛于晚明的一种独特文体。但由于明清小说、戏剧的风行和留传,当代人已经遗忘了曾经在明代大量创作、并延续到清初的这种小品文。《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这些都是清言小品的代表。


事实上,清言一词语出魏晋。清言就是以高妙的言辞和敏捷的思维对玄学等论题的言谈,也称为清谈。在那个礼教压抑、政治敏感的年代,时人只好游离世外,崇尚老庄,竞谈玄理,不拘礼法,进行清雅的谈论,“竹林七贤”一时名动天下。《世说新语》就记载了魏晋士人的言行轶事。


竹林七贤(范曾)


而晚明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内忧外患,士人生存的政治环境更为恶劣。于是,这些秉持传统文人清高特质的知识分子向往山林清雅的生活,思想上希望独醒于季世,这既是他们做出的人生选择,更是社会环境使然。清言小品由此盛行于晚明清初的一百多年间。

 

于是,从魏晋风骨、《世说新语》,中经南宋《澄怀录》,到晚明清言小品,就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清言传统。可以说,魏晋名士的清谈之风对晚明士人有道夫先路之功。但毕竟二者相距一千多年,世风、士风、文风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风


晚明清言小品的作者多生活在江南地区。此处工商业、农副业发达,城市繁荣,为知识阶层闲适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他们表现精致、丰富的城市生活提供了创作素材。


南中繁会图(明代·仇英·局部)


商品经济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晚明士人在私人生活上讲求精致奇巧的生活,服饰、饮食、居住无不追随时尚并塑造时尚。士人们还乐于交友宴饮、雅集结社、燕集唱酬,成为江南地区的一道风景。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他们对文学艺术、节庆风俗、娱乐游戏等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士大夫的生活也变得艺术化,书画玩器、盆景花木、文房供具、园林家具等等,无不在士大夫的视野之中。生活世俗化、艺术化成为一时风尚。


士风


明代士人深受阳明心学和泰州学派的影响。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这种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行,使得士大夫逐渐转向内心,注重人的情感和现实取向。同时,儒释道的融合也使得文人思考的广度得到了扩展,也为其关注人的个体生命和精神需求提供了更多的角度。


报德英华图(明代·沈周·局部)


总体来说,晚明文人的文化心态既境界高远,又雅致细腻。其心理图式的基本是明亮的、乐观的、活跃的、开放的。


他们以关注人的情感为起点,将生活物品、个人癖好以及内心的思考诉诸小品的创作之中,显出精致又独特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倾向。


文风


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高昂,乃是促成晚明文化走向繁荣的两大动因。

自明代中期起,文学创作逐渐淡化了古文创作的厚重格调,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这一取向一直延续到晚明。明代通俗文学的繁荣也深深影响了士人文学创作的风格。


明代绘画中的文人和家具


清言小品正是在这种风气下成为士人的新宠。士人冲破文以载道的传统和八股文的限制,信笔挥洒,抒写文人的个性情怀,形式短小精悍,内容由雅入俗,抒发性灵,常设比喻,好为禅语,三言两语即开人茅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