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和稗草

 春天的大枣 2012-09-18

水稻和稗草

2007-7-18 16:41:00 访问次数:
    水稻乃五谷之首,教科书上称自河姆渡氏族栽培以来,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家乡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了距今7000多年的炭化水稻,将水稻的种植史又向前推了2000年。水稻是秦岭淮河以南人的主食,适应性极强,南到海南岛,北到三江平原,都广为种植。我对水稻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出生于里下河的水稻产区,更主要的是我在农场工作了十三年,与水稻等农作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稗草是与水稻极其相似的植物,小的时候很难辨别,如果不及时将它清除掉,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严重时,甚至会颗粒无收。可以说,水稻的一生都在与稗草作斗争。
    水稻种撒到秧池前必须经过浸种和催芽两个环节。将长出白须的稻种撒到整理好的秧坂上叫落谷,农场一般在谷雨前开始下第一批秧。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四月份的天气乍暖还寒,撒到田里的稻种还得用薄膜覆盖好,这叫地膜秧。三五天时间,秧尖就顶了上来,等快接触到到薄膜的时候,就必须把薄膜揭掉,否则薄膜在太阳的照射下会灼伤秧苗。先是鹅黄色的两叶一心,没几天就会变成嫩绿的三叶一心。而这时,稗草吸地气之精华,润雨露之芳菲,迎风泛着亮色,似乎与秧苗媲美,很难分出哪是秧,哪是草。等有了近一个月的秧龄后,小秧就要移栽了,必须把稗草除掉。这是很重要的农事,但不管如何用心,草还是难免被带到了秧田里。
    刚移栽下去的秧苗看上去东倒西歪,但两三天醒颗后便会横竖成行,在水肥的作用下由黄转绿,绿茵茵的,显得生机盎然。此时,稗草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夹在秧苗里,贪婪地吸收着土壤中的营养,转眼间窜得比秧苗还高。这个阶段是水稻管理最关键的时候,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去除稗草。民间有“七管金、八管银”的说法。意思要抓紧七八两个月,等到了九月份水稻扬花就不能再下田了。
    六七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暑气蒸腾,热浪滚滚。农民称拔草为薅草,与锄草、割草、刈草不同的是前者完全徒手,后者则借助锄头、镰刀等工具。薅草时,必须弯腰将手伸到草的根部,用力连根拔起,再把草甩到沟里。如果留在田里,生命力极强的稗草仍会生长起来。稗草与秧苗不仔细辨别,是难以区分的,唯一的区别是草比秧颜色稍深,逆光可见稗草比秧苗更亮。草与秧一般高的时候,必须斩草除根,否则过不了几天,草长得比秧高大,抢去了秧的阳光和肥力,秧苗就会变得瘦弱,影响分蘖,引起草害。95年,我所在的中队因为没能够及时除草,有两个条田稗草疯长,铺天盖地,将秧苗挤压得又黄又瘦,虽然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但这两个条田的单产还是只有三四百斤。
    到了九月下旬,水稻成熟的时候,漏网的稗草也成熟了。水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给人以厚重感。而稗草虽然高大,却只有细小的穗儿在风中摇曳,显得形单影只。
    水稻的一生都在与稗草斗争,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与人形影相随的是惰性,当惰性占了上风时,人就会变得碌碌无为,不思进取。所以,我们只有战胜惰性,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有所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