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阳南齐景安陵 永安陵 修安陵石刻

 书楼寻踪馆 2012-09-19


 

丹阳南齐景安陵 永安陵 修安陵石刻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前艾镇是丹阳市东郊一个较大的集镇,服装厂林立,交通便捷。前艾一带有两处南朝石刻,一处是梁代帝陵区,一处是南齐景安陵。

位于前艾镇以东的景安陵,由于位置孤立,考察结果与史载较为相符等原因,一般也没有太大争议。

景安陵为南齐武帝萧赜之墓,现存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天禄和一座麒麟的残躯。

萧赜为高帝萧道成之子,在位12年。萧赜临终时有言:“陵墓万世所宅,意尝恨休安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景安陵石刻在已发现的南朝帝陵石刻中,居于最东边的。

萧赜遗言中提到的“休安陵”是其皇后之墓,却让人想起修安陵,修安陵所在的方位对于萧赜来说正是合理的安葬之地。不知此休安陵与彼修安陵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天禄(东)

景安陵所在的稻田接近煤堆,其周边环境堪忧。对比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朱偰先生所拍摄的图片,可知景安陵天禄在最近一个世纪中风化较为严重,这座当时仍然如新的石刻大有步其同伴(即景安陵麒麟,见下文)后尘的趋势。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天禄后视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雕刻细致的羽瓣的基本面貌犹存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面目全非的麒麟(西)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景安陵石刻基本承接了永安陵石刻的造型和装饰,只是风格较为纤美。景安陵石兽身躯瘦长,胸部和羽翼都较永安陵石兽略小,加上头顶保存了部分双角,整体近似于龙的形象。


丹阳南齐景安陵石刻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修安陵位于胡桥以东数里的水经山鹤仙坳,被考证为齐景帝萧道生(夫妇)之墓,现存的两只石兽都十分完好。

萧道生为萧道成次兄,由其子齐明帝萧鸾追尊为帝。修安陵与永安、泰安二陵分布于同一带山丘的南面,在方位布局上应当讲是有关联的。

修安陵再往东的金家村石刻,有说法认为属于东昏侯萧宝卷,然而金家村石刻虽然较前述石刻矮小,却仍然是麒麟天禄而非辟邪,且其地出土了精美的“羽人戏龙虎”砖画,这些都不太可能是一位被废的傀儡皇帝所能享有的。

故而,金家村陵墓真正的主人不是东昏侯,而极有可能是萧鸾。这样萧鸾兴安陵与永安、泰安、修安陵就形成了较具规模和秩序的齐帝陵区——各陵基本呈线状排布,且从西至东(从右至左)地位降低。

(参考曾布川宽观点)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天禄(东)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麒麟(西)

关于南朝石刻中石兽的名称,历史上就众说纷纭,且彼此矛盾,今人的考证结果也不尽一致。

帝陵神道上的独角石兽为麒麟,双角石兽为天禄(鹿),王侯墓神道上的无角石兽为辟邪,是目前较为流行且容易识记的一种观点。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双角的天禄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天禄脚下的小动物

修安陵靠近山丘,地理风光较为出众。如今,一片新生的树林将石刻包围在内,阻断了人们环顾的视线,却也对保护石刻立下了功劳。石刻北边的一汪池塘是南朝石刻附近常见的景象。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麒麟的羽翼、翎毛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8/9/16:51)

与永安陵石刻相比,修安陵的石兽显得灵秀活泼。它们昂首很高,张口很大,四肢蹬踞地面,仿佛随时有可能腾跃而起。

南朝石刻同类型石兽的不同个例各具特色,绝无雷同,丰富了其群体的艺术价值。



丹阳南齐修安陵石刻
修安陵附近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丹阳的南朝石刻,基本为齐梁两代的帝陵神道石刻,石兽多为麒麟或天禄。它们分布于丹阳市区以东的田野之间,已经存在了一千四五百年。由于年代久远和资料贫乏,这些陵墓石刻的主人,多数已经无法准确判定。

近百年来,许多学者对南朝石刻做过仔细的考证,形成了不少专著。石刻附近的文保碑上所标注的陵主名称,即采用了当时认为较具信服力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其中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谬误。

胡桥镇以北的狮子湾石刻,被认为属于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之父萧承之,现存一座保存较好的石天禄和一座残损的石麒麟。这一带原有两组石刻,另一组石刻如今已经毁坏消失。两座陵墓,被确定为萧承之的永安陵与萧道成的泰安陵,但两者的方位关系确定尚容商榷。

按照合乎实地形势的坐北朝南制度和当时尊右卑左的原则,位于东边的狮子湾石刻似乎更有可能属于萧道成。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疑永安陵双石兽(8/9/16:12)

该处石刻位于胡桥镇北张庄的农田中,距胡桥岔路口约1公里,自丹阳云阳大桥乘坐飞达集团方向公交(后巷专线的车好像已经不到这了)在张庄站下车即可抵达。

石刻周围较为平坦,东侧有小水塘,从地图上看北部远方应有小山(当时没有注意看,记得从南而来似乎有小坡)。石刻从路上即可看到,附近有输电铁塔。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天禄(东)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天禄的双角也已损坏


“帝陵前的石兽,头顶有独角或双角之分,长须垂胸,四肢前后交错作行进状,体表雕饰繁缛华丽,体态健劲灵动,韵律感十足。”——邵磊《对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2009.9)

这段文字精炼而全面地概括了麒麟与天禄的造型特征。我唯一提出异议的是,我认为石兽处于一种警觉的静立状态而不是行进状态。

石刻作者精妙的造型处理和神态刻画赋予石兽强大的魄力,尽管它们雕饰繁复,但整体的雄健感却是第一位的。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麒麟的前爪踏住了一只小动物,但该动物的形状已经难以辨清。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头部残损的麒麟(西)


丹阳南齐疑永安陵石刻

疑永安陵石刻高大庄重,沉雄威武,气势勃勃,其侧面轮廓尤其优美律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