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千年的“中国维纳斯”

 印象秋 2017-04-28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帝陵石刻石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整个中国石雕艺术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它们比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还要早一百多年)。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请输入标题     bcdef

       

1988年1月13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守护了千年的南朝陵墓石刻依然屹立在乡野农田中,经过的风吹雨淋的自然破坏,战争变革的人为破坏,南朝陵墓石刻已经风蚀严重,大部分石刻残缺不全。尽管如此,南朝陵墓石刻还是以它的残美古韵呈现出迷人的造型,被称为“中国的维纳斯”。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南朝指的是: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与北朝相对的南方偏安政权(公元420年—589年),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时期。历史学把东吴、东晋与南朝并称为六朝时期(指南方)。

   每位帝王都想传位万世,

因此生前便营造寝陵,

陵墓的神道两旁设置神兽以求吉祥。

神道即墓道,意为神行的道路。

   设立在神道两侧作为陵墓标志的石刻,便称神道石刻。由于神道石刻只有帝王和王侯才享有,因此神道石刻往往雕刻精美,形制巨大,是权贵的象征。这些岿然长存的南朝陵墓石刻(统称六朝石刻),全部在江苏省境内,现存33处。按区域划分,南京11处,南京江宁区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以时代区分,宋1处,齐8处,梁 13处,陈2处,具体时代失考的石刻9处。


江苏省丹阳市境内萧梁河沿岸。

从陵口至水经山南北长约16公里。

丹阳南朝陵墓的位置及其石刻,

自唐以来《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

等书多有记载。

其南朝陵墓大部分已被盗掘或破坏。


现遗存主要为陵前石刻共有11处





 



 
 

梁简文帝肖纲庄陵、

竟陵八友之一的梁武帝肖衍修陵、

齐明帝肖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

萧赜景安陵(齐武帝)、

金王陈村失名陵(南齐)也有说是

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陵(有待考证)、

齐后废帝海陵王萧昭文陵、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等。



镇墓神兽分三种:天禄、麒麟与辟邪。

三种石兽形态基本相似,

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

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

利爪毕现,纵步若飞,

似能令人听到其行走的脚步声,神态威猛庄严。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天禄顶部雕饰双角,麒麟为独角,而辟邪则无角。

天禄又称“天鹿”,

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禄与麒麟仅见于帝陵,

辟邪则专用于诸侯王墓,等级严明不能随意僭越。




诸陵墓中保存石刻最多者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

规模最为宏大,遗存最多。



保存相对完好的是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前的一对神兽,东天禄,西麒麟。两兽均胸突腰耸,身刻羽翼。天禄迈左足,麒麟迈右足,足下攫一小兽,雕饰十分精美。



   永安陵石刻建于

南齐建元元年(479年)


   为南朝帝王最早葬于丹阳的一座陵墓。陵前现存神兽一对。东天禄,西麒麟。


天禄昂首挺胸,形象威武,

身长2.9米,高2.75米,腰围2.4米,双角已残。

跟其他几个不同的是颔下不是垂舌,

是卷须垂于胸际,

翼面上饰有卷云纹,中有鳞羽,后为长羽

身上长毛卷曲似流苏,垂尾内收回右外旋。

足4爪,右前足爪下攫一小兽,

拉扯小兽的动感十分形象、真实生动。

麒麟身长2.95米,残高2.42米,

颈高1.38米,腰围2.4米。

天禄于1979年8月向南平行移动1米,

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这是我个人认为丹阳现存陵前神兽中最完美的一座。


     这些散落在江苏镇江丹阳境内田边村头的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石雕精品,千年后仍在世界艺术宝库发出灼灼光芒……


 


2017年4月7日

摄影丨寒潭野鹤

文字丨寒潭野鹤

排版丨絔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