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宗教

 思想盛宴 2012-09-20

三种宗教

(《文明的立场与高度》第二稿节选)

胡列清

对人类文明的考察不能不涉及宗教,因为宗教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规范和扩充,必然遵循与现实生活相同的逻辑,以致人们常说宗教世界不过是人间世界的“翻版”。并且,对每一文明传统而言,其宗教世界中的“神”实际上就是支配其现实生活的逻辑的象征,也就能够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文明传统的逻辑特质。

有人提出说西方宗教是对西方的形式逻辑的一种补充,这种说法至少措辞是不严格的。必然不能一以贯之地解释印度宗教,并且隐含着中华传统不需要宗教来补充因而没有宗教的结论。严格地,宗教不是对现实的补充,而是扩充。这意味着,不管何种立场的文明传统,都会有其相应的扩充因而都有其宗教。

人类文明的逻辑立场是指人类面对世界时所取的不同角度。视角不同自然视域不同,所能获取的世界图景也就不同,由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会不同,最终贯彻在文明体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宗教领域,实体观的西方文明,必然会要设定一个能够代表其形式逻辑法则的绝对实体,即“全能者”,作为“神”;关系观的印度文明,必然会要设定一种能够代表其内容逻辑法则的纯粹关系,即“彻悟者”,作为“神”;辩证观的中华文明,必然会要设定一个能够代表其辩证逻辑法则的典型谱系,即“至善者”,作为“神”。因而,实体观的宗教必然是实体性、平面性和唯真理论的“一神教”;关系观的宗教必然是关系性、层次性和唯境界论的“泛神教”;辩证观的宗教必然是二重性、谱系性和唯和论的“多神教”。所以,人类宗教有且仅有三大基本类型,分别为实体观的一神教、关系观的泛神教和辩证观的多神教。

关于世界宗教的分类和比较,许烺光也曾表达过相同的观点,他说:“最基本和最有意义的分类应该是一神教、多神教和泛神教三种。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属于一神教;印度教和主张精神一体论的穆斯林教派属于泛神教;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宗教则属于多神教。”[1]

西方宗教中的上帝是一个绝对实体,是“肯定”出来的,通过“量演算”而不断充实,最终成为了一个全面代表形式逻辑法则的“完美者”;印度宗教中的“梵天”或者“佛”是一种纯粹关系,是“否定”出来的,通过“质定位”而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了一个全面代表内容逻辑法则的“解脱者”;中华宗教中的“天道”、“祖先”和“圣贤”是“气化”的诸环节,即二重性的实体与关系所展开的演化谱系的源头和诸标志性环节,是“辩证”出来的,是“修史”修出来的,通过“谱辩证”而不断展开,不断建构,最终成为了一个全面代表辩证逻辑法则的“得道者”的谱系。

在今天,学界往往有人将印度宗教与西方宗教相提并论,也有人指责中国人不信上帝以致社会失序。这显然都是极度无知的错误观点。事实上,西印中三家都有且必有其宗教,只是因着各自的逻辑立场不同而使各自的宗教大异其趣,各自形态之差异大到超乎我们的想象。西方的“神”是形式逻辑的体现,是真理的标杆,是“最真者”;印度的“神”是内容逻辑的体现,是境界的标志,是“最高者”;中华的“神”则是辩证逻辑的体现,是真理与境界的诸统一环节的标志,是“最和者”。简单地说,西印中三家各自的“神”根本就不一样:西方的“神”是平面性的;印度的“神”是层次性的;中国的“神”是谱系性的。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来对比一下西印中三家的宗教“报应观”,就更能看出各自的立场差异和特质。按基督教,人死之后灵魂永生,但要接受上帝的审判而下地狱或者上天堂,此中灵魂被当作实体看待,并认为存在有一种外在的审判标准,且报应是报在唯一的自己身上。依佛教,人死后灵魂转世,在六道轮回里或超升或沉降,此中灵魂被当作关系即“业力”看待,并认为存在有一种内在的衡量尺度,且报应是报在来世的自己身上。根据儒家,人生不过是气的聚散,只是实体与关系的一个统一环节,没有、也不需要灵魂永生或者转世,因为生命价值将在谱系中传承,而评价标准则是否“利生”,表现为后人评价,且是史性地可变的,其报应则将报在子孙后代身上。相应于西印中三大传统的不同报应观,如果推到极致,那么三家各自的“国骂”中诅咒人最狠的话就是:“死后下地狱”、“来世变畜生”和“断子绝孙”。品味此中差异,即可看出各自的宗教与其文明所取的逻辑立场的对应关系。

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三家宗教都在弘扬的所谓“爱”的差异。大家都知道,耶家讲“博爱”,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爱”。这其实都与各自的文明立场有关。耶家是实体观,强调横向的平等,故而博爱;佛家是关系观,强调纵向的等级,所谓慈悲的背后实际上是高者对低者的心态;儒家是辩证观,同时承认平等与等级两个向度,自然就是谱系式的有差等的爱了。一个是平面性的,一个是层次性的,一个兼具纵横两个向度,三者背后都闪现着各自逻辑立场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