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2008年第11期

 遗韵斋 2012-09-22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出了一个发聋振瞆的观点,即:“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其根据是曹丕《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等理论。即强调作者的气质、才性对作品风格的重大作用。这无疑是对文学主体性的深刻而具有独创性的论断,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揭示了一条规律:文学的繁荣,是与理论的导引与突破分不开的。
  本期评论佳作连篇,而且密切联系创作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应当为之加油、喝彩,希望这个势头能得到加强和发展。《抒情建构论》是老诗人、评论家丁芒的一篇力作。该文从诗感三段式、抒情的建构以及意象论三个方面,就作品(即文本)的构思、章法及意象的营造作了系统而生动的论述。首先强调“诗是生命”,“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最高层次的追求”。“诗从兴发感动起,直到形于言,等于是一个新生命胚胎孕育的过程”。在论及“意象组合”的完整化时,举出马致远与白朴的《天净沙》进行比较。然后指出白不如马就在于“马曲有一个情感的核心……把十个看似没有关联的意象串连了起来……这个统领全曲的情感交点。就是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并批评白朴“如果认真地进行意象组合,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审美多元化指向,而弄得意思不清,感情模棱两可。”这真是审美精到、一语破的高见。丁文中博采我国古典及西方贤哲的观点,构建成自己的诗论体系,创获丰巨,很富启发性,值得仔细阅读。陶文鹏的《漫谈诗的奇趣》,首先揭举“所谓诗的奇趣,就是诗的意象和意境违反常态又合情合理;大胆新奇,充满生气与灵机的趣味。”强调“诗人必须好奇,对人生和自然满怀兴致和趣味,才有可能写出富于奇趣之作。”他列举了许多突兀新奇、想落天外,令人大跌眼镜的佳句,如东坡的“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新城道中》)“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江上值雪,效欧阳体》)黄山谷的《云涛石》“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以实形虚,小题大作,可谓奇想高妙。其《观化诗》“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把刚拱出地皮的笋尖,比作牛犊的黄角:把正在抽条展叶的蕨菜,比作小儿伸出的拳头。生动亲切,颖妙之极。陆游的《过灵石三峰》云:“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将参天石峰缩到小诗中,突显出诗人高旷的襟度,同样令人叫绝。凡此种种,皆足医平庸老套之病,是对时下诗坛的一剂对症之良药。
  赵京战的《乡魂民魂诗魂》则是一篇评论当代诗人的佳作。他特别欣赏沈云《乡情辑》和《悯农辑》中的作品。如《雪中追肥》:“白云随手撤,细雨伴苗酣,舒袖添青色,开襟抱翠岚。”以及《邻居》“老巷新楼门对门,油盐柴米总难分。东家有酒西家醉,一树桃花两院春。”认为这些诗“就像一幅幅农村风景画、乡村民俗图。”“清新自然”,“别有情趣”。而对于坑农害民的恶行,沈云的诗笔却闪动着匕首的寒光。如“肺肝欲裂悲难尽,贷款难还债又添。假种坑人坑出血,伸冤何处遇青天?”以及:“铲车碾碎千家梦,塔吊倒悬百姓心。我亦懒吟尘世事,自传公理说儿孙。”(《搬迁》)充满着义愤与无奈,令人读之扼腕。赵京战在文中强调“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揭露,为弱势群体的大声疾呼,正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他有诗人的良知,诗人的责任感。这种良知和责任感。这种与人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联的感情,就是诗魂,诗人之魂。”立论高远,抓住了根本。诗,是一种生活价值的创造。作为一个诗人,既要求诗艺的完美,也要求心灵的高尚。一个缺少家国之大爱的人,必然心灵鄙琐,无法发现人生价值。此类作品亦难以言文艺。希望普天下的诗人秉持这一精神,奋进不息,创造辉煌。
  
  本期轮值终审:周笃文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水调歌头·望神州七号(新声韵)等
   
作者:郑伯农等
   
字体:   【大中小】   
   
   
  水调歌头·望神州七号(新声韵)
  郑伯农
  
  才演群英会,有见太空行。神州直上霄汉,款款舞苍穹。极目高天宏宇,喜看出舱漫步,旗展五星红。莫道君行早,东土正腾龙。
  先驱梦,苍生愿,志士功。前扑后继,赢得热土沐春风。险隘难关犹在,应记征途遥远,共待越新峰,来日“神八”射,楼阁驻长空。
  
  永遇乐·观神舟七号航天员
  李栋恒太空行走,赞三十年改革开放伟绩
  
  检阅繁星,探看明月,高览乡景。浩荡青冥,足音惊世,四海同欢庆。嫦娥献舞,吴刚捧酒,玉帝凌霄相请。千秋愿,得圆今日,巡天已非憧憬。
  力转穷途,别开生面,改革何神勇。迎归港澳,绝伦奥运,屡展国威强盛。腾飞路,乘风直上,昆仑绝顶。
  
  浣溪沙·航天员翟志刚太空行走
  
  奔月灵丹梦寐求,飞天妙舞绮思悠。今朝终可九霄游。
  大圣跟头翻太慢。牛郎河汉渡无愁。牧星信步足风流。
  
  神舟七号问天归来喜作
  星 汉
  远征令下正金秋,起雄心探斗牛。神七健儿初漫步,大千华夏已昂头。长经碧落风云静,轻舞红旗日月流。航路何时能及我,定将新作遍天讴。
  
  清平乐·太空漫步
  王玉明
  
  星光璀璨,回首家园看。瑰丽寰球围绕转,漫步长空浩瀚。
  凤凰浴火重生,复兴华夏文明。世界之林屹立,神州一片欢腾。
  
  水调歌头·神七飞天颂
  王伯雄
  
  一箭送神七,万里乘长风。呼啸直上九霄。豪迈探苍穹。日月齐迎来客,星宿同欢新友,天外喜相逢。四海歌潮涌,五洲赞英雄。
  出舱室,眺天系,步太空。五星旗展,浩瀚宇宙一点红。但看神州荣耀,更有人民骄傲,豪气贯霓虹。人类宇航史,华夏再添功。
  
  转应曲·神箭
  杨小源
  
  神箭,神箭。捆绑飞冲浩瀚。星空信步如闲,神州有事问天。天问,天问。屈子应无遗恨。
  
  苏幕遮·神七飞天
  张 申
  
  叩云天,登月路。圆梦艰难,寂寞蟾宫兔。庭院秋霜凋桂树,冷落星河,惆怅乡关顾。
  是谁人,开玉户。却道嫦娥,喜看舱开处。举目苍穹轻漫步,寄语吴刚,兄弟长相住。
  
  奥运组歌
  林从龙
  
  好客中华
  香山红叶如花日,丹桂飘香喜气盈。
  好客中华迎奥运,衣冠万国汇神京。
  
  喜迎奥运
  
  能工巧匠费思量,诸馆提供竞技场。
  举世健儿精锐蓄,良机把握展辉煌。
  
  观奥运圣火在珠峰传递有感
  张 结
  
  1978年初,余驱车自雅典去伯罗奔尼撒半岛之奥林匹亚竞技场遗址,荒垣蔓草,石柱纵横,不胜今昔之感。今见奥运圣火在珠峰绝巘传递,更惊于三十年中世界及中国变化之大,感而赋此。
  合围石柱萎纵横,近草萋萋远树平。
  谁信时过三十载,珠峰一炬接天明?
  
  忆马拉松①
  
  远山染黛水晶莹,耳畔犹闻报捷声。
  白发将军真壮志②,于兹起跑事新征。
  注:①马拉松距雅典40余公里。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于此战胜来犯的波斯大军,一兵士跑步去雅典报捷,现仍有起跑点,其至雅典中心体育场的距离即奥运项目马拉松长跑的距离(42.195公里)。②曾参加红军长征的伍修权将军于粉碎“四人帮”后途经希腊,曾到马拉松参观。满怀豪情的将军在起跑点起跑数步,说以此纪念即将开始的新的长征,时余陪同将军前往。
  
  鸟巢
  欧阳鹤
  
  瑰奇杰构建京城,八面玲珑耀日明。
  玉镜飞虹迎燕剪,琼枝作架任莺鸣。
  场中龙虎争高下,宇外炎黄唱治平。
  但愿寰球同一梦,人间遍结五环情。
  
  望海潮·水立方
  
  晶莹洁净,玲珑剔透,龙宫谁建人间?穹顶绽蓝,立方如水,清辉玉照长天。风采自无前。更节能环保,时尚天然。科技精求,人文厚蕴,五洲先。
  瑶池畅舞群仙。看千姿竞秀,百态争妍。鱼跃高台,鲸游浅底,夺标创纪连连。观众尽腾欢。赞北京盛会,万国骈阗。华夏百年盼奥,好梦喜今圆。
  
  南乡子·圣火上珠峰
  
  峻岭立苍穹,虎踞龙盘傲雪风,利剑横天天欲断,何雄!此是寰球第一峰。奥运百年逢,旗举星环上九重,万险千难浑不顾,冲锋!誓举祥云天际红。
  
  奥运开幕式观感
  孔祥庚
  
  神凝屏幕上,意到鸟巢边。
  鸣鼓通天地,欢歌启舰船。
  洲凭大洋阻,谊借五环连。
  白鸽放飞日,千年得梦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感怀(新声韵)
  李文朝
  
  盖世奇才汇鸟巢,百年圆梦在今宵。
  史诗雄壮文明卷,社会和谐友谊桥。
  元首云集当看客,精英荟萃竞天骄。
  五星旗引全球目,圣火龙光四海潮。
  
  奥运百年梦
  王德虎
  
  火炬祥云传万里,珠峰雪岭舞翩跹。
  金牌总数前茅列,赤县神州梦已圆。
  
  奥运感怀
  江南雨
  
  国运期随奥运兴,五环高举作图腾。
  凯旋门外旌旗乱,赫拉庙前风雨仍。
  圣火几曾消战火,层冰何日化春冰。
  神龙幸有祥云护,一梦千年是可凭。
  
  击缶
  高卫中
  
  两千零八人,同击一瓦缶。相告五大洲,聚齐四海友。新奇少知音,评说数关某。非为祖龙敲,一声国威抖。屡屡伴清辞,阵阵云雷吼。今况胜昔盟,此夜愿长久。
  
  奥运抒怀
  郑 力
  
  长城旭日映长空,八月寰球聚亚东。
  圣帜披波扬桂海,祥云飞雪上珠峰。
  百年奋发炎黄梦,举世和平橄榄同。
  携手福娃待嘉客,更将金玉报豪雄。
  四海祥云入鸟巢,千邦风采五环交。
  落基山并昆仑雪,多瑙河通扬子涛。
  世界共赢传橄榄,国家小隙等鸡毛。
  福娃迎客争回首,莫误相期八月邀。
  
  倾杯乐·奥运情
  王友众
  
  倾国嫣红,古都披绿,迎来各色宾客。百年夙愿,今夕了却,见五环飘逸。正逢再上层楼际,更明明赫赫。残云几片,焉障蔽、万里晴空光熠。
  当忆。洋人讥赐,病夫名侮,奇耻铭心刻。想觉醒先驱。抛颅争雁序,山垂江泣。力挽狂澜,朝阳升起,天地开新历。目新拭,都景仰福娃家国。
  
  欢呼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
  邵惠兰
  
  击缶和声动地天,神州十亿夜难眠。
  祥云圣火腾空起,梦满鸟巢情满园。
  金牌闪闪铸丰碑,折桂蟾宫壮国威。
  待看英雄登顶日,炎黄儿女更扬眉。
  
  北京奥运吉祥物
  章长斌
  
  如意福娃披彩虹,百川胸纳鼓长风。
  谐调蓝黑红黄绿,浓抹东南西北中。
  好运迎来九州热,激情燃点五环雄。
  繁星闪烁高强快,妙曲灵音入碧空。
  
  第二十九届北京夏季奥运会
  卢象贤
  
  首脑成堆活动多,非关政治只谈和。
  诸侯不以兵车合,世界能因奥运魔。
  竞技真需魂似铁,夺牌先要汗成河。      
   1[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水调歌头·望神州七号(新声韵)等
   
作者:郑伯农等
   
字体:   【大中小】   
   
   
  老夫无力冲金顶,也伴英雄唱国歌。
  
  临江仙·百年奥运
  陶 涛
  
  友谊春风谐四海,祥云烈焰飞腾。北京奥运誓争雄。“鸟巢”飞凤蔫,“水殿”走蛟龙。
  举国狂欢圆奥梦,百年酿就诗情。中华崛起破天惊,寰球齐注目,圣火耀珠峰。
  
  念奴娇·北京奥运会感赋
  张建伟
  
  京华八月,看巢鸟飞处,彩旗飘舞。肤色不同声各异,体健神清堪顾。斗燕说轻。追风比快,力挽千斤弩。绿茵将裂,呼来直似天鼓。
  屈辱难忘当年,皇都旧路,仇寇凶如虎。浩荡千川东逝矣,万里江山能主。四海成歌,百邦同乐,举世修和睦。愿长如此,五洲平却寒暑。
  
  北京奥运会感赋
  廖志孝
  
  圣火传来庆吉辰,尧疆风物纪元新。
  宏开直隶桃源府,广引方舟竞技人。
  雅典精英留信史,城邦民主罢天神。
  龙飞凤舞多祥彩,德赛先生路可循。
  
  满庭芳·北京2008
  徐
  行
  
  圣火传承,神州圆梦,五环辉映群星。满园春色,装点古燕京。绝美新巢筑就,喜迎迓,万国嘉朋。嫣然笑,赏心悦目,焰火耀苍穹。
  攀登,争分秒,龙腾虎跃,竞上高峰。看健儿拼搏,鼓掌雷鸣。更快更高更壮,如潮涌、激荡豪情。我和你,放声歌唱,旭日正东升。
  
  满江红·北京奥运会
  赵成志
  
  圣火东来,冲天起、九州鼎沸。承奥运、五环节日,全球盛会。黄土千年文化节,红旗一代英雄辈。大中华、雄起在东方,梦之队!
  花似海,歌如醉;街不夜,人无寐。看群英竞技,体坛比美。奥运史开华夏页,国歌声伴龙人泪。问今朝、举世数风流,谁为最?
  
  欢呼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
  彭先初
  
  背负千年风雨愁,今宵振拔上高楼。
  百年奥运蹒跚至,举世炎黄梦寐求。
  风展五环迎壮景,党凝亿众有良谋。
  醒狮奋起红旗舞,“中国加油夺一流!”
  
  北京奥运会闭幕兼贺中国首获百枚奖牌
  吴震启
  
  百年圆梦百枚牌,虎跃龙腾逞壮怀。
  此夜星光传圣火,人间是处有同侪。
  
  陈燮霞
  孙志靖
  
  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本届奥运会中国第一块金牌获得者。
  甘蔗田间出将才,惊人膂力苦中来。
  玉成大器良师训,高举金牌笑满腮。      
   [1]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参观陈独秀纪念馆有感等
   
作者:刘庆云等
   
字体:   【大中小】   
   
   
  参观陈独秀纪念馆有感
  刘庆云
  
  飘萧红叶覆阶庭,疑是精魂血色凝。
  赤县风雷惊世界,潮头擎旆作先行。
  
  夜泛宜兴滆湖
  丁小玲
  
  偶浮短艇破沧溟,十里华灯十里汀。
  芦动雁惊三五去,波摇星坠万千明。
  古风细细诗须读,英魄沉沉影与盟。
  信是湖,山宵不夜。了无隙地泊流萤。
  诗豪常恨不同时,磨墨书来嗟已迟。
  宿鸟冲寒声抑郁,衰芦向水影迷离。
  埋忧湖海人知倦,题赋南徐笔亦疲。
  不老青山许期我,悬灯十里尚依依。
  注:阳羡词人陈维崧有《湖海楼集》。
  
  游宜兴善卷
  
  照影泉边白玉台,人间佳话几经裁?
  青阳不到石能艳,仙洞偶过云自开。
  壁古真能马生角,潭幽浪教瀑成雷。
  可怜最是侬家句,卖向名山深处来。
  
  忆王孙·思念
  蔡丽双
  
  乡心萦梦几时圆?今日南瀛柳绕烟,桨荡轻舟碧水边。永心牵,故土年年花影娟。
  
  游建德绿荷塘古楠木公园
  俞浣萍
  
  秋风送我到池台,列列青山排闼来。
  小阁含虚云外起,绿荷凝翠梦中开。
  月穿疏影宜吟咏,舟泛清流可举杯。
  最是称奇天下少,参天楠木绝尘埃。
  
  忆绿荷塘
  
  一别绿荷去,青崖入梦来。
  驰神惟白鹿,飞瀑若洪雷。
  鸳侣新来觉,须根着意猜。
  桃源可幽赏,共举玉螺杯。
  注:绿荷塘、鸳鸯湖均为主要景点。
  
  忆古楠木林
  
  莽原螺髻翠生生,劈地开山谁与成?
  三万楠林凝正气,一方梁栋有清名。
  洲头鸟语迎人脆,冈外湖波拍岸轻。
  梦里桃源亲可触,芭蕉笑靥绿荷英。
  注:芭蕉坞、沙洲坞、绿荷塘均为主要景点。梁栋,明代栋梁之臣商辂。其墓位于林区。
  
  一剪梅·歇浦之滨
  黄润苏
  
  歇浦之滨惬意游,岸上高楼,水上轻舟。虹桥披雾戏沙鸥,晴也风流,雨也风流。
  花木葱茏遍海陬,梅自香稠,柏自青幽。赏心悦目但思筹,全我金瓯,振我神州。
  
  减字木兰花·与“韵海心声”诸诗友迎春
  
  一番春讯,语燕啼莺花事近。无限诗情,斟酌推敲妙入神。
  心声丽曲,曼舞轻歌迎岁序。韵海轻舟,绣岭烟溪四望收。
  
  为迦陵先生寿
  尽 心
  
  知是相逢定有因,偏偏同肖又同辰。
  曾经渺渺鲲鹏远,依旧婷婷菡萏新。
  泣泪鲛绡随逝水,遗音沧海待斯人。
  今宵梦祝先生寿,却恐天涯梦不真。
  梦向天涯何处寻?几番无奈水云深。
  盲龟可待浮幽孔,佛鸟才能发妙音。
  桐叶不随秋色老,荷花一任晓寒侵。
  同辰我祝先生寿,共葆千秋寂寞心。
  
  鹧鸪天·王石门寻春
  朱荣梅
  
  总爱春中诗句寻,此时翻作一枝新。当年不晓谁家种,今日形成风景林。花弄色。树流荫。人生处处有知音。我虽只是匆匆客,也觉青山了我心!
  
  清平乐·观桃园有感
  
  与谁倾诉,常记曾经路。在水伊人无奈去,此后不知何处?
  微风吹过桃花,心情便逐天涯。从此不争春色,黄昏空对云霞。
  
  谢陈允吉教授赠书
  林家英
  
  百家荟萃百花春,诗学弘开品味醇。
  更喜程门思厚德,展君风采见精神。
  
  学养丰滋高境攀,光华薪火暑寒传。
  海风山雨阴晴变,云在水流心自闲。
  
  题黄汉卿先生书斋
  
  春来南雁落平沙,十里风情一望赊。
  诗梦云边裁锦绣,墨香笔底舞龙蛇。
  玉魂萦绕千尊石,姝影催开四季花。
  鸟语琴音流水韵,远山斜日满天霞。
  
  咏荔枝
  包德珍
  
  春神为护一群星,故引椰风当曲听。
  如此开怀如此乐,更从何处觅清馨。
  遍敛青纱作睡乡,赢君一笑舞霓裳。
  此中情趣谁同颂,唯抱春心独自狂。
  怜春系住护花铃,抖罢风尘出绿溟。
  回梦当年妃子笑,谁知无奈入宫廷。
  
  巫山一段云·醉棠溪
  王一玲
  
  隐隐云中路,轻轻梦翅飞。苍苍山色诱人追,神往步相随。
  簇簇花香艳,翩翩蝶彩围。潺潺泉水沁心扉,醉饮不思归。
  
  游锦州笔架山
  毕彩云
  
  头上祥云脚下船,思潮无际水无边。
  涛声为我开新路,雪浪因谁咏旧篇。
  海里天桥云里路,风中笔架画中天。
  堪怜道士驱凡念,空守香台一缕烟。
  
  欢呼2008北京奥运会
  
  世界嘉宾跨海来,百年奥运北京开。
  自豪之泪黄河涌,友谊之花赤县栽。
  万里飞天燃圣火,一朝夺冠比雄才。
  国歌奏响天和地,瞩目神州大舞台。
  
  葫芦岛新貌二首
  
  关外明珠第一城,依山傍水久闻名。
  人融广宇千家友,电送微波万里程。
  拔地楼中灯闪闪,向阳坡上果盈盈。
  立交桥外连天下,车载豪情国道行。
  
  地处辽西负盛名,久经风雨更峥嵘。
  花街月照花千树,水库波掀水一泓。
  渤海湾前迎日色,葫芦岛上踏歌声。
  征帆竖起新天地,驰向明朝万里程。
  
  观赏晓园牡丹花展
  刘季子
  
  牡丹日日展芳菲,接踵摩肩赏翠微。
  绿叶摇风和蝶舞,红腮傅粉惹鱼窥。
  幽香淡荡游人醉,薄雾轻飘紫燕飞。
  纵贬洛阳仍傲骨,百花园里夺花魁。
  
  读《敕勒歌》怀古
  
  牛羊四野草葱茏,塞北无垠戈壁风。
  万仞阴山绵亘亘,千秋青冢绿茸茸。
  射雕身手征欧亚,定鼎襟怀统汉蒙。
  绝代可汗功显赫,草原骄子一雄鹰。
  
  小屋吟
  何春梅
  
  孤独呆穷壤,奈何风雨狂?
  安知寒士笑,广厦遍山乡。
  
  小树吟
  
  小树苑中栽,迎风长起来。
  有朝终脱颖,化作栋梁材。
  
  叹风沙
  李君莉
  
  沙舞漫天愁,冬春复夏秋。
  人人期治理,何日得安休。
  
  四季歌
  
  清风拂面来,垂柳拭莲台。
  梨枣连枝笑,梅花伴雪开。
  
  黄山行
  戴志贞
  
  千阶入海云,万树拱天门。
  目下九龙瀑,脚登怪石林。
  客松传友谊,雾岭育茶心。
  信步莲峰顶,天都现正身。
  
  碾子营赏梨花
  刘桂芳
  
  梅是精神雪是魂,冰娥素女斗清纯。
  香飘银海花千树,春入瀛壶酒一樽。
  美景催诗飞好句,闲情信步过烟村。
  琼姿若许重相访,风雨不须深闭门。
  
  春情
  孙淑静
  
  燕子呢喃杜宇鸣,花翻蝶梦万般情。
  游春一刻芳心醉,只顾吟诗忘返程。
  
  春时
  
  春风着意绿河堤,垂柳丝丝拂碧溪。
  暇日踏青添雅兴,村前牛走动新犁。
  
  咏菊
  
  满山落叶锁天台,万蕊沁香霜里开。
  欲采黄花学陶令,怕惊一瓣落尘埃。
  
  沁园春·步颜仁禧原玉
  蔡 建
  
  恰值良辰,喜迓嘉宾,情挚礼周。效流觞曲水,新朋旧雨,先生女史,吟兴方道。齐赞菱川,钟灵毓秀,高雅诗风吹九州。钦编辑,执椽笔润饰,十五春秋。
  骚坛广结朋俦,举大纛倾情竞展猷。为承唐越宋,优游涵泳,骊珠探获,盛世高讴。大地为笺,珠湖当砚,泉涌文思佳句酬。清音袅,看小荷耆宿,尽显风流。
  
  踏莎行·缅怀玄奘法师
  
  少岁皈依,壮年远旅。跋山涉水真经取。蜚声五竺释精深,大唐西域山川赋①。
  “新译”流芳,佛门独步②菩提树下禅心悟。功圆德满列仙班,佛光普照苍生度。
  注:①指《大唐西域记》,玄奘著。②玄奘翻译经、论75部,凡1335卷,也称“新译”。
  
  诉衷情·太阳花
  
  嫣然笑对骄阳,绚丽品端庄。身微自爱高洁,蜂蝶忍轻狂。
  风飒飒,雨滂滂,夜长长。有谁知晓,一瓣心香,留与刘郎。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参观陈独秀纪念馆有感
   
作者:周笃文
   
字体:   【大中小】   
   
   
  飘萧红叶覆阶庭,疑是精魂血色凝。
  赤县风雷惊世界,潮头擎旆作先行。
  这是女诗家刘庆云咏怀陈独秀之作,感今思昔之怀,俱以象喻之法出之。蕴藉深沉,精钢百炼,令人读后心潮摆荡不已,一等佳作也。起句“红叶”,包孕丰富,一篇诗眼。它上缀“飘萧”,传出恻恻寒意;下连“覆阶”点明庭院荒凉,无人清扫的景象。中间以似火的“红叶”作柱而反衬出主人公性格命运之热烈与悲壮之特色。二句紧承上意,加以发挥。“疑是精魂血色凝”化实为虚,点之染之,崇仰与伤悼一笔写出,令人悲怆无尽。
  后二句情随境转,一变而为昂扬壮伟之音,如听光明之颂。“赤县风雷惊世界”形容中国革命胜利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声情意象何其光昌伟丽。“潮头擎旆作先行。”则是对陈独秀在新民主革命前期巨大作用的诗意概括。他作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在文化与政治上的开创与先导之功,是必须肯定的。“潮头”一句,可说是历史的定评。
  怀古之诗,不能没有作者的态度与评价。但它不宜直说,更不能喊口号、贴标签。而是要通过意象的营构来加以表现。《唐诗纪事》载:元微之,白居易,刘禹锡同赋金陵怀古。刘饮酒一盏。立成“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之作。白览之曰: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遂罢唱。好就好在以意象发议论。读庆云诗,亦当作于是观。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住长白山下蓝景别墅等
   
作者:张岳琦等
   
字体:   【大中小】   
   
   
  住长白山下蓝景别墅
  张岳琦
  
  白桦林深曲径幽,时闻晨起鸟啁啾。
  旅人陶醉浑忘我,不觉山中岁月流。
  
  玉楼春·感长白山灵气说
  
  群峰默默凌空耸,湍水淙淙寻壑涌。天池镜里赏霞飞,忽遇仙风迷雾拥。人生多苦常须梦,虚拟遐思皆有用。饮干圣水一千盅,跃上云端攀彩凤。
  
  近看长白山瀑布
  
  漫天尽洒雨和烟,昼夜风雷激浪翻。
  银汉谁倾一注水?落山化作大江源。
  
  登峰观天池
  
  阴晴迥异壑和峰,时雨时风时雾蒙。
  何故天池如幻景,原来身在白云中。
  
  登长白山南坡
  
  南坡久仰未曾逢,奇境亲临绝不同。
  十里山花天地色,千年峡谷鬼神功。
  时移事易思当变,路转峰回阻亦通。
  多少留连忘返客,回头屡望恋葱茏。
  
  醉花阴·叹天池难见
  
  贵在时常看不到,总是阴云绕。绝世美佳人,蒙面轻纱,豈可随心撩。
  三分一变天地貌,未见无须恼。静静待云开,惊艳机缘,在巧非关早。
  
  游长白望天鹅风景区
  
  远来不怕路难行,水也清凉山也灵。
  褐石空擎排巨柱。青峰壁立作高屏。
  千姿小瀑流似乐,一泄湍溪唱不停。
  鲜为人知绝佳处,乡村美女胜明星。
  
  再访集安
  
  楼高林密水如蓝,今日集安非旧谙。
  鸭绿江边美钻石,火红塞外俏江南。
  古城千载去焉远,后事万般来者担。
  欲写新姿寻好句,苦思不觉五更天。
  
  蓝景花园别墅
  杨金亭
  
  白桦围蓝景,红楼绿洞天。
  清凉消客梦,何必问桃源。
  
  白山道上
  
  百花未尽绿阴浓,草卉金黄灿紫红。
  傍路蜂群歌断续,白山流蜜醉寰中。
  
  雨中天池
  
  伞花摇曳雨苍茫,万众凝眸水一方。
  梦幻阴晴离合处,天池顿现宝蓝光。
  
  告别天池雨未停,铿锵绿韵伴车行。
  催诗最是天孙巧,为织辉煌七彩虹。
  
  翰墨偕行伴采风,清凉八月属关东。
  天池宝石蓝如画,回首云山挂彩虹。
  
  白山观瀑
  
  碧虚飘渺水潺潺,绿梦深埋不记年。
  石破天惊倾雪瀑,情钟北国润桑田。
  
  长白曾经采诗地,风骚雅集我重来。
  相逢最是惊心处,高瀑云埋万壑雷。
  
  白山交通宾馆
  
  山青水媚拥楼台,窗外丹青迤逦开。
  鸭绿江声敲客梦,军歌悲壮扑诗怀。
  
  大峡谷
  
  混沌何来日月星?雷翻深峡恐龙腾。
  浮雕百态交相语,鬼斧天工见性灵。
  
  绿渊潭
  
  山光云影曳漪涟,白桦林深水底天。
  一览晶莹真玉色,正名宜是碧渊潭。
  
  白山十五道沟
  
  此沟标十五,披绿上高寒。
  栈道迷诗境,危崖叠画栏。
  有云皆一出岫,无石不流泉。
  清气消尘累,飘然似散仙。
  
  过集安
  
  幽绝辽东古集安,武功文采史斑斓。
  丸都山下丸都水,画出江南绿绮天。
  
  白山吟稿
  周笃文
  
  减兰·陪岳琦诸公游天池
  千山发脉,虎踞龙蟠天极北。三水源头,挽下银河作瀑流。
  倾盆急雨,涤尽缁尘朝洞府。圣洁灵池,虹影波光旷世奇。
  
  浣溪沙·雨中观白山大瀑
  
  雪滚云崩坠碧天,雷隆雨密万湍翻,长蛟奔壑导江源。
  词客挥毫干气象,画师泼墨涨云烟,太平佳话乐无前。
  
  绿渊潭
  云端飞下白虹长,作雨兴风透骨凉。
  一角华严开玉镜,诗情婉转水中央。
  
  登天池二首
  
  长风吹雨湿吟衣,健步登巅未觉疲。
  云去云来开宝鉴,阴阳离合绝神奇。
  
  又
  
  奇峰十六拱天池,东亚名山妙若斯。
  拄地撑霄涵万象,斡旋造化赞生机。
  
  次岳琦望天鹅景区诗韵
  
  胜境何殊蜀道行,神奇山水本通灵。
  瀑声妙似广长舌,花阵妍于锦绣屏。
  云影天光流自逸,唐风宋韵唱无停。
  兴来欲尽兵厨酒,笑酹虚空文曲星。
  
  望天鹅放歌
  
  望天鹅顶信天游,栈道盘空古木稠。
  飞瀑千重泉万穴,小江南里醉新秋。
  
  集安怀古
  
  千秋俎豆仰高风,华夏句骊礼乐同。
  碑耸太王光九域,词源一脉溯辽东①。
  注:①大业八年隋炀帝征高丽,有《纪辽东》长短句。言及丸都奏凯,实开词学之源。
  
  雨中看长白山瀑布
  陈 平
  
  风携雨脚沁衣寒,谷有砰訇泄白湍。
  沿栈溯流苍岭绿,一川倒挂破云看。
  
  绿渊潭
  
  岳桦幽林一径探,苍屏翠蔓抱清潭。
  上看飞瀑拖天色,惹得波光斗碧蓝。
  
  重登北坡观天池
  
  旧游寻觅意相仍,盘径苍苍引兴登。
  漫野幽林攒地皱,宜人晴日弄秋清。
  汉分一勺留天色,水漏三江裂锦缯。
  临绝空明云复卷,殷勤密雨并寒凝。
  
  登长白山南坡观天池遇雨雾
  
  晓上峰巅何处寻,忽风忽雨带寒侵。
  半云半雾茫茫里,想得天池梦尚吟。
  
  雨底登临去又还,云侵岭色怨犹悭。
  呼风放得天池影,喜见清光似月闲。
  
  风卷云帘皱似波,天开一镜若新磨。
  高呼抖擞心头愿,照我吟怀发浩歌。
  
  游望天鹅风景区
  
  扑面谷风清,陟岩盘栈陡。惊呼石骨奇,苔藓痕青黝。蓊郁木相森,寒泉在壁走。文如拥鼻吟,武若奔雷吼。一涧合千流,溪光抟画手。诗思益纵横,放旷俦云友。
  
  玄武岩石壁
  
  斑斓石柱若青铜,造化神奇各不同。
  遥想当初开物象,火岩喷发接苍穹。
  
  丸都城
  
  披襟探古四山明,剩有涓涓曲水清。
  绿稼连畦凭眺处,天荒地老一丸城。
  
  扪好太王碑感怀
  
  山分一石立辽东,四面镌书隶法雄。
  记有太王开土境,千秋胜迹只烟笼。
  
  咏长白山天池
  刘育新
  
  轻车穿林海,一任碧涛澄。白山横北国,苍茫如巨龙。历经百世劫,誓与天地终。十里不同季,一山割夏冬。;蔓延数千里,雍容万代宗。银河云间挂,轰然鸣巨钟。上溯天池水,神秘复朦胧。三江皆源此,滔滔万里纵。天水永不涸,滋润万物生。阳光宝石灿,云雾轻纱封。寒凝鱼龙惨,明镜自从容。澄怀观宇宙,昭昭如天瞳。兴亡千古事,尽在一瞥中。
  
  望天鹅公园
  
  心慕洪荒久,寻诗峡壑间。
  清泉穿峭壁,老树挂云端。
  栈道侵苔藓,石排弹古弦。
  大观何所悟,书法效天然。
  
  和京战《水龙吟·长白山瀑布》
  
  混沌大梦沉酣,山崩海立天惊起。洪荒荡火,重烟蔽日,熔岩嬉戏。轻燃草木,锻化金石,更新大地!待烟销灰冷,亿年沉寂。高寒下,孤星里。
  积聚甘霖圣露,汇天池,终成大事。居高直下,忽逢断壁,      
   1[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住长白山下蓝景别墅等
   
作者:张岳琦等
   
字体:   【大中小】   
   
   毅然身碎!厚雾弥空,惊雷掠树,洒苍天泪。但冲峦破岭,三江独辟,看滔滔水。
  
  和晓川学长韵吟留别
  
  莽原林海喜同游,白桦苍松画意稠。
  碧水滔滔诗韵远,相邀来日醉中秋。
  
  和步福有兄《酷相息·陪诗书画名家访集安》
  
  水远山遥期望地,亿万载,洪荒里。待雾撤云开朝日起,赏胜景,诗词纪。仰古迹,楹联纪。
  笔下风流相契事。关国运,关文史。有长白高峰证友谊。抒灵性,可随意:论生死,必诚意。
  
  题美人松
  赵京战
  
  立地擎天是此身,霜皮真似老龙鳞。
  沧桑未减英雄气,却被无端唤美人。
  
  宿蓝景花园别墅遇雨
  
  四围白桦隐清幽,梦断瑶台十二楼。
  一霎潇潇天籁响,教人领略雨中秋。
  
  长白山瀑布遇雨
  
  十里闻声先动容,云边崖畔访仙踪。
  恰逢天雨悬纱幕,令我隔帘窥玉龙。
  
  水龙吟·长白山瀑布
  
  千秋一梦沉酣,今朝知被谁惊起?冲开锁链,崩通崖岸,作凌空戏。携云叱咤,挟风呼啸,声闻天地。又收藏鳞爪,湮埋头尾,平空坠,深潭里。
  莫问来时滋味,记宫中,几多心事。调和旱涝,平衡丰欠,此身宁碎。遍历沧桑,频惊忧患,尽人间泪。任溪鸣谷壑,奔腾千里,化三江水。
  
  绿渊潭
  
  三瀑如帘壁上悬,卧身长白几多年。
  殷勤收取群山色,好为人间作绿渊。
  
  天池南坡湿地
  
  深山见沼泽,北依天池侧。浮云绕层巅,岳桦围四壁,披襟赏清幽,放眼收嫩绿。草梳美人发,溪凝琉璃碧。手采柳兰黄,鬓簪越菊白。攘攘迷群蜂,翩翩羡双蝶。物我两和谐,表里俱澄澈。安得丹青手,泼墨挥彩笔,携卷赴京华,赠我幽燕客。
  
  洞仙歌·长白山天池
  
  深宫传语,命瑶池骖驾。谁遣层云掩台榭。欲回车,难勒龙虎旌旗,鸣鸾佩,几度徘徊欲下。
  天门开一霎,玉镜晶莹,时见蓝光向天射。看十六峰头,鼓乐声中,仙人众,纷如走马。奈转瞬浓云蔽前山,剩游人侧目,又添惊诧。
  
  鸭绿江
  
  江头江尾几千年,绿水白山襟带连。
  隔岸同听鸡晓唱,比肩曾赏月秋圆。
  粼光犹带硝烟色,玉镜空窥尧舜天。
  手掬清波重寄语,浣衣照影付婵娟。
  
  鸭绿江对岸浣衣女
  
  粗梳秀发布衣襟,隔岸时闻断续砧。
  非是裙衫捣难尽,江边谁解浣衣心?
  
  十五道沟
  
  玄武开天起怒龙,移来蓬岛驻仙踪。
  泉多应是石生水,石怪疑为人造峰。
  岭树层层还密密,涧溪滚滚复淙淙。
  忘情不觉三回首,归去乘槎谁与从?
  
  十五道沟即景
  
  探奇循石径,满眼秀成堆。
  古树仙人种,层岩玄武开。
  林深遮白日,衣湿缀苍苔。
  幽境难久赏,清凉已满怀。
  
  农家
  
  青山如壁立门前,半亩池荷花欲燃。
  旋摘果蔬迎远客,人间最贵是天然。
  
  和周笃文先生
  张福有
  
  长白之行共壮游,唐风宋韵引同俦。
  松花鸭绿吟声壮,大美晴霞颂雅秋。
  
  和张岳琦先生《游长白望天鹅风景区》
  
  几度沿江访古行,深沟诸道掩河灵。
  虹围万仞琉璃塔,壁立千寻孔雀屏。
  坛冢积成皆石筑,铜戈驻罢与云停。
  他年或许知来者,鸭绿波涵数点星。
  
  减字木兰花·和晓川先生
  
  三江一脉,清鉴天开瀑啸北。十六峰头,共济云帆天际流。
  闼门石雨,四百高弦惊乐府。诗野花池,不用铿锵韵自奇。
  
  行香子·重访望天鹅火山景区
  
  长白东道,鸭绿西流。望天鹅、几度遨游。林中栈道,河底沙洲。共溪泉清,石泉响,瀑泉幽。
  马龙车水,墨客诗舟。忆当年、踏探斯沟。筹边上策,护鉴良谋。在合民心,知民意,解民忧。
  
  酷相思·陪诗书画名家访集安
  
  故国华章遗产地。尽载入、江声里。自江畔巍巍雄碑起。盖墓瓦、陶铭纪。迁墓事、铜铭纪。
  笔下文章心底事。一件件、收青史。信江路行来增友谊。长短句、添生意。深浅处、含心意。
  
  沁园春·第132次登长白山遇彩虹并摄
  
  揖别天河,西折南行,一路赏花。摄忽晴忽雨,彩虹飞架;时云时雾,霓影横斜。眼底新门,梦中老路,纪咏吟来又踏查。山中事、对诗朋墨客,历数同嗟。
  百登百感交加。愧满目青川半岭霞。任星疏月隐,江声依旧;天荒地老,山色仍佳。炭木犹青,行人渐老,得失安从后世赊?谁知我、是哀生慷慨,乐在浮槎。
  
  沁园春·鸭绿江大峡谷
  
  每越横山,一线天开,涧险欲倾。对嶙峋怪石,手忙眼疾;崚嶒峭壁,胆战心惊。峰底飞涛,谷头排浪,日夜滔滔不住声。声声紧、问何人不累,到此常登?
  千年炭木曾经,梦若许诗家携笔行。又吟张元干,江澄鸭绿;题徐明叔,月隐鼍青。岂我无聊,非谁贪玩,豪气从来为国生。尤须记,立擎天著柱,要自支撑。
  
  沁园春·第134次登长白山陪蒋力华兄踏查鸭绿江上游断想
  
  携侣重游,鸭绿江头,奥壤野垓。望三奇毓秀,东西跳涧;二源涌跃,南北胞胎。瑗水闲奔,剑川曲折,廿四长沟依谷排。穿云水、放冲天巨浪,一洗尘埃。
  天池高筑层台,对冠冕峰前一鉴开。叹穆公刻石,已留隐患;刘郎纪咏,枉诉胸怀。圣水浑波,神渊呜咽,一览江山倍觉哀。驰疆野、定筹边大策,更待雄才。
  
  和晓川先生《望天鹅放歌》
  
  长白披云作胜游,唐风宋韵毓华稠。
  松花鸭绿吟声壮,大美晴霞颂雅秋。
  
  陪蒋力华登长白山途中接晓川先生《集安怀古》依韵奉和
  
  词咏丸都华夏风,宫称豆谷玉杯同。
  阳安君剑堪惊世,汉隶雄碑耸大东。
  
  长白山
  张梅琴
  
  神山长白驭风来,碧水奇峰次第排。
  一掬素心谁解得,昌时应待不羁才!
  
  美人松
  
  翠岭青松秀,悠然立美人。
  恋山怀博爱,蟠石保坚贞。
  得体倩肢直,迎风笑靥深。
  安闲如处子,林籁似沉吟。
  
  重游天池
  
  头白不知岁,汇泉青黛中。
  蟠龙结阜岭,巨镜映苍穹。
  方羡朝阳灿,忽惊迷雾濛。
  一天经四季,感慨叹神工。
  
  北坡至南坡途中
  
  太阳雨接彩虹天,妆扮名山万态妍。
  蘸笔池波寄清逸,情随飞瀑共翩翩。
  
  长白至集安途中
  
  集安初访恰新秋,鸭绿清江喜伴游。
  云径直通天界上,池波照眼动吟讴。
  
  浣溪沙·鸭绿江
  蔡世平
  
  一水犁开风物奇,山家禾稼自东西。这边瘦影那边肥。
  江北楼高飞意气。江南哨重压城低,水流心事向谁提?
  
  绿渊潭
  
  林密虫鸣细,天阴鸟影低。
  红鳞生水面,争读一山奇。
  
  深山诗思
  
  秋来我拔凤凰毛,夜半山深织紫袍。
  虎啸数声添好句,又从笔管听松涛。
  
  长白山
  
  树老秋风壮,花红土地心。
  白山千里色,妒煞洞庭春。
  
  “望天鹅”风景区
  
  挽得云绸捆细腰,且随松鼠过溪桥。
  如何柱柱方方石?托起青山十万娇。
  
  夜宿蓝景花园别墅
  
  昨夜三更梦,抓窗虎爪深。
  醒来闻犬吠,落地起铜音。
  
  远观瀑布
  刘庆霖
  
  高崖飞瀑起苍烟,莫问清清孰本源。
  一自天池奔涌出。万重峰拥到人间。
  
  行走山中
  
  一斟山色饮微酣,行走大荒情欲燃。
  路侧无松不美女,谷间有水即名泉。
  
  观池遇雨
  
  泽阴万物岂能迟,山顶风云责自知。
  此即林花滋雨露,何妨我不见天池。
  
  夜坐崖边
  
  对月临风酒一樽,莫夸胸壑气氤氲。
  昨宵我自天池下,身带千峰顶上云。
  
  集安将军坟边偶得
  
  胜迹煌煌千载惊,江村当日怎青青?
  陵边贴耳静心立,历史遗音倚壁听。
  
  下山归宿
  
  自知难作顶峰人,过此烟峦聊放吟。
  袖里清风归绝壁,鬓边残雪藉流云。
  行敲涧水短长调,看取林涛退涨痕。
  傍晚手机传信息,观来已是火星文。
  
  游望天鹅风景区
  
  朝闻莺语夜闻泉,不必抬头即看山。
  溪水能添新雨后,林花只落白云前。
  石开书卷月还读,瀑作琴弦风自弹。
  老子当年若知此,谈何修道作神仙。
  
  绿渊潭
  
  波光微响漾葱茏,白桦林间望碧空。
  不与三江争领地,唯将春色储怀中。      
   [1]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如此仲裁等
   
作者:李维嘉等
   
字体:   【大中小】   
   
   
  如此仲裁
  李维嘉
  
  诗仙幌子酒飘香,忽尔成批解雇忙。
  半世辛劳随逝水,数年拖欠损饥肠。
  下情申述求公道,高价仲裁真病狂。
  落井何堪再投石,良心安在问穹苍!
  注:顷阅2008.1.23上海《新民晚报》载新华社长篇报道:重庆诗仙太白(酿酒)集团改制时解雇204名职工——对正式工按一年1293元买断工龄:对临时工直接遣散;对历年克扣之工资和加班费按人均7千余元给予补偿。职工不服,向万州区仲裁当局提出申诉,却被要求先交近35万元仲裁费,且不让职工改向法院申诉(法院只收10元)。现重庆市法制办公室已受理申诉。全国人大常委会亦已于2007年底审议通过有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
  
  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
  袁第锐
  
  为逃溽暑强登楼,三峡风光眼底收。
  地质亿年承混沌,民情千古仰风流。
  张飞祠庙沉江底,白帝孤城落石头。
  买舟东下成虚话,且向厅前豁远眸。
  
  与重庆文史馆同仁话文字改革
  
  丙戊六月,访重庆市文史馆,欣晤林达开副馆长、彭伯通老馆长,并明伦、味甘、何暗诸诗兄。席间余提议对于当前文罕语言中诸弊端,为之呼吁改进,众皆是之。重庆馆同仁允为起草书面提案,于征询各兄弟馆补充、同意后上达,因赋。
  文字传承百代功,如何消息转朦胧。
  南宫适(括)作南宫适①,孔子云(非雲)生孔子风②。
  浪说书橱无《后汉》③,焉知岱岳不“灵锤”④。
  作书最恶无章法,竖写开篇左右逢⑤。
  注:①南宫适(音括)春秋时人。适与通原为两字,简化时合二为一。②云乃动词,如子曰、诗云。简化字将云与雲字合并,每滋笑话。兰州有名家书《陋室铭》,末句写作“孔于雲何陋之有”,有好事者在电话中谑曰:“孔子有雲,不知还有风否?”③闻四川大学著名教授王利器先生命研究生去书橱取《后汉书》,研究生报以无之,空手而返。先生大惊,往指曰:“这不是么?”盖繁体《後漢書》与简化字全异耳。④锺,多作动词,如锺灵毓秀。鐘,多作名词,如茶鐘,鐘鼓,简化时二字合一,改为“钟”字。令人在由简还繁时,往往误用。尝见西安某景点书杜甫《望岳》诗时,将原句“造化锺神秀”,写成“造化鐘神秀”。⑤上世纪50年代初,政务院曾明文规定,汉字横写由左至右,竖写由右至左,此一规定今已荡然,尝见报纸标题在同一版中左右逢源,令人不知所从。
  
  圣诞夜与诗友聚会大理崇圣寺步大凡韵
  杨逸明
  
  大刹同围小火炉,气氛恰共性情符。
  旷怀未肯随人老,清议何妨与世殊!
  我向苍山三叩首,谁能洱海一提壶?
  书生自愧平安夜,忧患蒸黎只醉呼。
  
  大观楼前与诗友饮茶步晓华韵
  
  豁眸烟水大观多,人鸟同从楼畔过。
  岁暖西山无密雪,日迟南国有繁柯。
  高原茶已深深醉,精品诗须缓缓磨。
  我自感恩兼感悟:地球如手要常呵!
  
  游剑阁
  
  峥嵘巨石半空排,千古风云入壮怀。
  历井扪参谪仙去,骑驴冲雨放翁来。
  剑门安得双锋刃?诗国还存几斗才?
  天险地雄休怯步,啸吟正要此徘徊。
  
  峨眉山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处
  
  此处弹琴史料奇,录来声像盛唐时。
  碧山围作回音壁,白水流成奏乐池。
  万壑松风常激赏,满天星月共沉思。
  帝王多少金门诏,未抵书生一首诗。
  
  题都江堰二王庙
  
  鱼嘴飞沙导急流,功追大禹炳千秋。
  长城万里今何用?不及离堆土一抔。
  
  过剑门关
  谢良坤
  
  云崖望断剩茫然,始信人间蜀道难。
  三十六年风雨路,侧身犹在剑门关。
  
  舍弟之渝州,有梦
  
  一轮明月映西窗,旅梦何如山水长。
  料有春风不辞远,殷勤摇落桂花香。
  
  四九寒天见玉兰花开
  
  久坐霜风意不伸,玉兰忽报一枝新。
  却疑海外春消息,错寄桃花源里人。
  
  六月五日过长安
  
  车过端门不觉嗟,长安容易近天涯。
  北风昨夜来何急,吹落皇城一半花。
  
  自君之出矣
  胡中华
  
  自君之出矣,华灯寂未明。
  思君如碧海,潮落潮又生。
  
  赠故人
  
  我行山月下,蜀道落秋云。
  复望岭头柏,青衫何似君。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再回哈尔滨等
   
作者:邙海生等
   
字体:   【大中小】   
   
   
  再回哈尔滨
  邙海生
  
  酒举云头惹幻烟,几多往事绕樽前。
  何尝故地重回首,一口哈啤品六年!
  
  出差路上
  
  追月逐星常作客,披风枕露走天涯。
  时听梦里妻儿语,却道男人不顾家。
  
  雪夜
  
  大雪纷纷夜入辽,漫梳暮色下眉梢。
  何当与我千秋篦,理尽凡尘卧碧宵。
  
  山乡秋色二首
  马步杰
  
  春色山乡美,秋光景更幽。
  天青飞白鹭,水碧荡轻舟。
  稻谷翻金浪,棉花滚雪球。
  农夫夸特色,高唱信天游。
  
  秋雨一场后,天高气更新。
  风清合鸟意,月朗淡人心。
  枫叶嫣如火,菊花丽似金。
  果香飘满地,夕照小康村。
  
  行香子·棉田
  谷中维
  
  十里乡原,千亩秋棉。重重垄,雪涌银翻。采花倩女,颊上流丹。正手儿忙,包儿鼓,袋儿圆。
  小曲飞旋,笑语甜甜。丰收日,喜溢眉间。耕云赶月,甘苦相牵。曾雨萦怀,风摧面,汗湿衫。
  
  一剪梅·奥运圣火耀柏坡
  
  鼓乐激昂五彩生,人也欢腾,岭也欢腾。祥云朵朵映山红,紫气蒸蒸,火炬熊熊。
  圣地开颜圣火赓,一路雄风,一路歌声。唤得领袖荡心旌,指点青峰,笑看和平。
  
  一剪梅·圣火光临老龙头
  
  五彩簇拥澄海楼,狮舞风流,鼓震神州。祥光璀璨天陬,唤起星眸,惊起云鸥。
  宿愿百年今日酬,情荡心舟,雄气赳赳。金龙舒意正昂头,千里涛讴,万里声遒。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礼赞
  赵华中
  
  祥云绚丽鸟巢腾,画卷恢宏染碧空。
  夺目星光流异彩,擎天圣火跨蟾宫。
  激情喜沐炎黄雨,梦想乐乘华夏风。
  友谊和平书史册,五星闪烁五环升。
  
  怀念刘益琥先生
  陈永安
  
  一载哀思泪未干,遗诗吟断晓星寒。
  去年曾叹相逢少,今岁方知再见难。
  
  野味
  
  野鹤闲云运未通,临风一唳恨飘蓬。
  猎枪点落南归路,魂入汤锅断九重。
  
  电视机前
  路焕京
  
  纷呈赛事耀荧屏,媳妇点评婆母听。
  早忘前天曾拌嘴,一家围坐乐融融。
  心随比赛乐开花,遥控牢牢手里拿。
  老伴逢人夸奥运,或能从此戒搓麻。
  
  爷爷正看篮球赛,遥控被孙偷过来。
  爸爸急拨专卖店,长虹马上送一台。
  
  谒卫辉比干庙
  
  只惜国运不惜身,直面刀丛辨伪真。
  热血一腔千古鉴,庙前松柏亦空心。
  
  谒汤阴岳飞庙
  
  庙柏犹有冤狱痕,屡经不敢访汤阴。
  前朝八百六十载,几个官家远小人?
  
  送别
  
  媳妇抻衣儿女偎,老娘叮嘱老爹催。
  一人下井全家惦,日盼平安夜盼归。
  
  闻南方旱情有作
  李志新
  
  烁烁七星似水瓢,银河灿灿任飘摇。
  欲持北斗趋霄汉,舀取天浆润旱苗。
  
  麻雀
  
  一朝误入网篱中,拒宠绝食死不从。
  遍看世间玩鸟客,谁携此物在雕笼?
  
  说梦
  马俊华
  
  羁宦半生得赋闲,回眸往事似云烟。
  同仁常向梦中聚,争话国兴与月圆。
  
  丹青见君心——赏老伴作画
  葛振民
  
  翠竹挺立傲苍穹,兰蕙幽香崖畔生。
  笔落平川峰嫩起,做人作画两相通。
  
  深夜传情
  
  8月17日子时北京发来短信:日进八金刷新单日记录,成就了“中国日”。惊喜之余,挥毫以记之。
  万籁清宵静,心宁湖水平。
  忽得京奥讯,掩卷绘金龙。
  
  雪梅
  沈传和
  
  排云一鹤下重宵,白羽翻飞化雪涛。
  万里江山皆素裹,独留丹顶在梅梢。
  
  过原日寇飞机场故地
  
  八年蹂躏辛酸地,今日轻歌曼舞场。
  举酒千盅人醉否,可分一盏祭国殇?
  
  灵芝
  孟献彬
  
  枯树生奇伞,山泉浸古光。
  磨风击雨尽,梦在病人床。
  
  浣溪沙·晚归
  吴 彦
  
  小路弯弯照晚霞,呢喃燕子剪新芽。天边落日舞昏鸦。
  村妇荷锄归远近,稚童身后采黄花。炊烟袅袅是农家。
  
  卜算子·游天桂山
  张建伟
  
  极目望云端,一抹苍山翠。耳畔回流树下溪,胜有银河坠。
  岚气绕摩崖,景美游人醉。奔荡诗思试马蹄,底趣谁人会?
  
  飞行记
  雷 芳
  
  千里乘风万里歌,蓝天云海也来和。
  此时为了儿时愿,看看星星眨眼么。
  
  新春有感
  任 征
  
  和风才解窗前冻,乱雪又描枝上花。
  几度问春春不语,柳绿昨夜露新芽。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海花鹿等
   
作者:赵宝海
   
字体:   【大中小】   
   
   
  赵宝海
  
  赵宝海,黑龙江绥化人。1961年生,现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副编审。已出版诗文集十几种。诗词精选集《杯中山水》获第七届丁玲文学奖,五绝《木兰百年庆典》勒石松江诗堤,七绝《牧马姑娘》获首届华夏诗词奖,五律《胡锦涛主席点燃奥运圣火盆》获《中华诗词》杂志社“迎奥运”全国诗词大赛奖。
  
  海花鹿
  
  梅花身上雪,开在碧山中。
  照影溪流镜,穿林角挂风。
  读李商隐《夜雨寄北》
  烛光似星光,秋雨浇不湿。
  重叠泪淋漓,堆座望夫石。
  
  纤夫
  
  沉沉号子压雷低,身似弯弓倒影齐。
  纤道如绳云路窄,拉圆旭日向天西。
  
  冲浪
  
  苍茫一片海天蓝,时没时浮雪浪间。
  倒立直行浑不管,雷鸣电闪奏和弦。
  
  木兰游山记感
  
  携友前行山色深,清清雪水伴泉音。
  春风拂面尘嚣尽,折得枯蒿也自亲!
  
  雅集云来轩
  
  小店邻街亭复台,几杯冰镇爽心怀。
  临风大笑烟霞起,不是云来是我来。
  
  参观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馆似穹庐郊外开,收藏千载鉴兴衰。
  我来欲跨当年马,手挽雕弓射未来。
  
  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五十周年
  
  草绿军衣染大荒,豆花粉紫麦芒长。
  心灵处处皆场院,堆起太阳金色光。
  
  戊子元宵夜寄海外友人
  
  卜居海外自由人,欲剪乡愁愁更深。
  借问君心何所系?炎黄血脉古槐根!
  
  与杏花诗会诗家同游向海
  
  不尽枯黄草,才萌暗绿芽。
  春回芦荡水,鹤舞美人花。
  问古诗灵我,听涛梦拍沙。
  雕飞天影动,双翼展云霞。
  
  再咏老石匠
  
  打磨到年老,雕刻任方圆。
  相石知心易,为人至性难。
  沙尘迷不惑,锤錾落无偏。
  留得叮当韵,回旋在远山。
  
  温金龙画马
  
  金龙牧骐骥,野骏逸凡尘。
  身影领风起,蹄声带韵奔。
  相融心作马,自有笔传神。
  劲气无羁绊,踏开天上云。
  
  夫妻植树
  
  植树边荒又一春,夫妻何惧野风侵。
  已将志愿栽云岭,总把荒凉变绿阴。
  地上方多苗几亩,胸中早见树千寻。
  淋漓汗水衣衫透,培土银锹挥正频。
  
  小店名厨
  
  美味可人香色形,多年烹饪艺纯青。
  亦焦亦嫩勺中火,时炒时颠掌上情。
  不懂阴阳知辩证,全凭咸淡找平衡。
  无高无矮皆朋友,街巷争传小店名。
  
  忆蓬莱旅顺之旅
  
  恣肆汪洋泻一泓,朦胧万象不朦胧。
  大潮生灭天音白,旭日圆明海浪红。
  宽矣胸怀尘俗渺,窅然蜃景水云空。
  直从黄海向辽海,只在无声太息中。
  
  迎新
  
  逝者如斯日月追,桃源有径是耶非。
  三杯醉月花迷我,九域迎春诗赠谁?
  天地苍茫唯自主,鸡虫噪啸岂堪悲!
  龙泉曼舞清光远,潇洒人生走一回。
  
  三春
  
  雪洒青山霜点头,三春一任去和留。
  沧桑劫火心难老,风雨人生境可侔?
  未必真诚追至性,自能潦倒笑穷愁。
  莫言前路无知己,万籁皆诗共自由。
  
  感怀
  
  弹指韶华去不还,糊涂难免路多偏。
  不惊头白空临镜,未握绳牢休放鸢。
  君可挪光山上石,谁能撑得画中船。
  风传神谶无终始,花在枝头果内眠。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夏巡阳江合山果场等
   
作者:冯刚毅等
   
字体:   【大中小】   
   
   
  夏巡阳江合山果场
  冯刚毅
  
  六月火云红,合山百果熟。
  轻车发澳门,远寻长春谷。
  林木郁葱葱,花卉芳馥馥。
  龙眼圆似珠,黄皮美如玉。
  波罗蜜巨垂,芒果香堪蓄。
  村姑背箩筐,野童负竹簏。
  蔓草杂而长,峡泉甜可掬。
  犬豕卧庭除,鸡鸭入房屋。
  擘果共尝鲜,奉茶随入俗。
  不尽是烟霞,难填为口腹。
  富贵属奢求,温饱已知足。
  
  夏观恩城凤凰果场
  
  客从蠔海来,凤凰花落后。
  主人自殷勤,引路行居首。
  龙眼漫山坡,翠盖摇垄亩。
  坠枝尚微青,满肉期圆透。
  出山淌溪泉,洗面涤尘垢。
  网罗雀与蝉,手捉鸟和兽。
  开襟纳南风,围炉当北牖。
  嫩摘番薯苗,浅尝蜜蜂酒。
  林鸡美解颐,涧鱼甜适口。
  树虫奏长歌,水风吹短袖。
  此际憩深山,无以闻夜漏。
  虚窗引月华,闲庭仰星斗。
  荒村啼白鸡,竹舍吠黄狗。
  万念皆归寂,一息犹持久。
  冥冥乎鬼神,浩浩哉宇宙。
  愿作一野人,草莱独行走。
  
  看影片《七七事变》
  
  宛平炮火乱纷纷,日寇狂侵禹甸昏。
  守土身殉同铁炮,裹尸马革有忠魂。
  英雄皆说佟麟阁,历史无忘宋哲元。
  遥念卢沟斜月落,国仇家恨待重温。
  
  海上吟草
  赵忠亮
  
  接出海通知,待桃花开放又不遇
  一夜东风吐嫩芽,痴心尤盼睹芳华。
  相期未料天涯唤,春意桃花换浪花。
  
  夜行感赋
  
  风摇孤月笔,浪涌一江书。
  岸远瑶池幻,舟轻柳叶如。
  归期追梦问,秀发倚窗梳。
  弹指惊时老,漂身十载余。
  
  船泊锚地待靠泊计划
  
  舷边风浪涌,翘首待佳音。
  忽报船更货,真如剑刺心。
  无眠三夜望,冷雨几回淋。
  莫笑情何急,经营正日阴。
  
  初春船泊京唐
  
  燕地无相识,扬帆做独游。
  寒春衣悔薄,斜雨冷如秋。
  语异多寻路,心沉故远楼。
  平川千里目,每自海中收。
  
  行船(新声韵)
  
  行船哪有吉辰日,路否坦平听雨风。
  方向从来知北斗,心中不去是乡情。
  浪花簇簇难分季,鸥鸟依依也为朋。
  四海足迹漂已遍,博得云客雁名声。
  
  同学会因出海未赴有寄
  
  同窗邀约未成归,为有天涯孤雁飞。
  美酒香茶欢夜永,倦舟远岸浪花肥。
  杯中犹识夭桃面,海上谁牵昔日衣。
  对月临风惟祝福,来年携手赏春晖。
  
  忆江南·赠人
  杜铁胜
  
  长相忆,江上采莲娃。莲子映心心映水,露珠如面面如花。一曲到天涯。
  
  减字木兰花
  
  江河蓝遍,一抹轻舟双掠燕。别语山前,素面寒姿处处妍。
  愿君长好,不是神仙愁会老。雨上花枝,淡淡春愁惹梦思。
  
  菩萨蛮·怀辛弃疾(三首)
  
  南楼风雨佳人会,林中我与谁同醉?江上有仙鸥,日寒逐水流。
  红巾空自挹,太息屈原笔。把剑试簪缨,夜闻肠断声。
  天河梦觉云飞起,绕床饥鼠联翩至。山月脉如丝,野棠花满枝。
  悲来游子惯,塞北江南岸。何物最关情?萧萧班马鸣。
  野棠花落春枝浅,晨行泪洒江南岸。风物岂无情,廉纤燕语声。
  云山青翠叠,唱遍《阳关》彻。桃叶信音微,郎从何处归?
  
  题沧浪亭翠玲珑
  陈伟强
  
  回廊寂寂隐幽篁,高卧北窗风亦苍。
  翠玉千竿烟万缕,凤鸣声里梦潇湘。
  
  留别谢庆琳诗友
  
  骊歌一唱月光寒,云里楼台梦里山。
  自古江南似佳丽,忍将别泪流红颜?
  
  寄赵亚娟诗友
  
  海天一望碧无涯,鸥鹭双飞逐落霞。
  想得梁溪今夜月,银辉照冷白莲花。
  
  如梦令·留园听古装美人吹箫
  
  蝉鬓斜飞金凤,吹出梅花三弄。曲尽已无人,疑是钧天一梦。珍重,珍重。满地落红相送。
  
  游虎丘
  
  古阜生秋草,空阶夕照酡。
  霞光绕斜塔,剑气起横波。
  顽石听经久,香泥埋玉多。
  明朝抱瑶瑟,直入白云窝。
  
  童趣
  王伯雄
  
  溪水清清飘彩霞,浮萍片片听鸣蛙。
  折根芦苇弯成套,蹲在塘边钓笨虾。
  
  游泳
  
  冲波击浪戏群娃,绿水长长照晚霞。
  百舸千帆天去远,大河落日洒江花。
  
  荷塘垂钓
  
  荷叶青青菡萏红,蜻蜓飞过满塘风。
  绿杨底下垂竿钓,静看鱼停水藻中。
  
  夏夜
  
  躺椅轻轻摇月光,银河遥指话牛郎。
  谁家小曲声悠远,树影花馨入梦乡。
  
  夏意
  
  小院深深躺椅轻,凤仙嫣丽绿窗明。
  桐荫满地时当午,梦觉流莺鸣一声。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参观旅大日俄帝国侵略战争旧地等
   
作者:贾 漫等
   
字体:   【大中小】   
   
   
  参观旅大日俄帝国侵略战争旧地
  贾 漫
  
  乃木谁封武士侯?丰碑累起国人头。
  军衣大氅腥风裹,将士屠刀血水流。
  华夏河山悲半破,东瀛暴利庆全收。
  凶年庚子银花雨①,一泻清宫变漏舟。
  广赖阴魂何处寻?狼牙虎齿海森森。
  
  万忠坟里有奇耻。百草丛中无好音。
  血海怒掀驱虏浪,腥风鼓荡抗倭心。
  电光岩壁登临处,思古抚今恨满襟。
  满清破鼓乱人捶,捶碎江东血肉飞②。
  奸女杀男还骂瘦,吞山割地不嫌肥。
  日俄霸业金沙梦,满汉同胞白骨堆。
  满目青山如剑指,神州何日尽扬眉。
  注:①指庚子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②指列宁曾痛斥沙皇侵略翠屠杀江东六十四屯中国人。
  
  过义乌骆宾王故居
  陆永祥
  
  旧水亭台古,春生草木和,
  不知千载下,犹唱咏鹅歌。
  
  念奴桥
  
  丙戌除夕,偕老同学沈君,游鹦鹉湖,听报本寺钟声。
  系蛟事远,有图经千载,遗踪犹说。一自武原分鹉水,头顶汉时明月。莲馆瀛台,鲛绡玉树,笙管声声沸。桃符新换,满城灯火难歇。
  湖上花雨如云,万般祥瑞,淑气盈盈发。茶灶书床容淡味,爱赋古梅香雪。击楫当年,听鸡今日,大块任磨折。寺僧呼我,竹炉龙团正热。
  
  锦塘村览古
  秦仕明
  
  井涌盈渠小巷幽,祖居虽旧几翻修。
  村旁耸立龙钟树,静阅沧桑九百秋。
  
  秋访龙潭门屯金桔山
  
  跃上龙门视野高,金珠亿点挂林梢。
  南坡忽见琼楼耸,仙境谁移下碧霄?
  
  诸葛故里
  公培育
  
  盼得和谐盛世春,离魂欣慰叩家门。
  曾依曾恋沂河水,相敬相亲故里人。
  乱世纷争黎庶苦,激流砥砺剑锋新。
  轻摇羽扇风云过,谋略传承智慧存。
  
  叶落归根又见春,青青杨柳护庭门。
  鞠躬尽瘁怀先哲,帷幄运筹启后人。
  鼎足三分犄角固,江山一统纪元新。
  炎黄代代英才出,驾御风云故事存。
  
  咏黄巢点将台
  王允良
  
  旗卷辕门虎帐开,将军点将此登台。
  而今风动千竿竹,犹似萧萧战马来。
  点将台前金鼓鸣,挥师百万下西京。
  要教翔凤回鸾地,开遍黄花金满城。
  
  过李香君墓
  
  烟迷芳塜草芊芊,瘗玉埋香三百年。
  徒使美人忧社稷,更无猛士挽河山。
  敢将怒目抗权贵,不入朱门伴管弦。
  一扇桃花多少恨,花红原是血抛残。
  
  丙戌正月过丹阳怀定庵①
  陈 辉
  
  西州泪尽尚凄然,放眼空悲五十年。
  赤县无疑今胜昔,青衿未必后如前。
  白云枯树雪中挺,书院病梅寒里妍。
  信是天公新抖擞,半兴华夏半酬贤。
  注:①定庵,指龚自珍,清末著名思想家,诗人,生前曾在丹阳云阳书院讲学,并卒于此。
  
  九日登望江楼
  任麟卿
  
  九日登楼望,秋光眼底宽。
  白蘋千里水,黄叶万重山。
  远思帆樯外,襟怀天地间。
  还将菊花酒,醉咏寡仇篇①。注:①王粲《登楼赋》:“实显敞而寡仇”。“仇”,通“俦”。
  
  读杜牧《赤壁》
  陈正印
  
  三分天下对隆中,大势安为一战功?
  自是江南多俊彦,周郎未必倚东风!
  
  读李商隐《贾生》
  
  为饰升平偶重文,大权独揽不由人。
  藏弓烹狗寻常事,宣室焉能用逐臣!
  
  参观惠远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王振祥
  
  泪洒林公馆,伟哉民族雄。
  禁烟何罪有,拍案问苍穹。
  
  谒韩文公祠
  林绿茂
  
  松柏森森倚翠峦,如云谒者仰先贤。
  诗家不幸潮州幸,韩水长流锦绣篇。
  
  咏昭君墓
  王高峰
  
  独留青冢向青山,雪覆云凝气肃然。
  春草千年怜艳骨,秋风万古净胡天。
  宫墙难掩蛾眉恨,高识能连塞外缘。
  南望莽原流一脉,黑河脂水正涓涓。
  
  谒黄帝陵
  邓 万
  
  千峰系脉共朝宗,四海华人拜帝宫。
  不废黄河雄万古,如流后辈俯三躬。
  中原定鼎硝烟靖,两岸嘤鸣话语同。
  但看时光挥手去,迎来赤县满天虹。
  
  正月十五日夜游李清照纪念馆见有梅花数株雪中开放
  鹿祥兵
  
  趵突泉边踏雪来,易安宅里倚栏开。
  若非霜雁临池沼,定是佳人试镜台。
  林逋逢春长啸咏,荆公何事亦徘徊。
  暗香一缕销魂处,更忆当年柳絮才。
  
  游沈园二首
  王恒鼎
  
  桥下依然见绿波,因情生恨古来多。
  劝君莫诵钗头凤,怕引哀愁上翠蛾。
  愁情恰趁雨绵绵,衰柳池台欲暮天。
  独立无言幽绝处,三生花草共谁怜?
  
  题宋梅桥
  
  放翁踏雪此吟哦,无数行人桥上过。
  莫向梅边问消息,凌寒傲骨已无多。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小船儿轻摇等
   
作者:向 明等
   
字体:   【大中小】   
   
   
  小船儿轻摇
  向 明
  
  晨曦,薄雾,轻纱。
  春水,杨柳,桃花。
  
  小船儿从图画里摇出。
  摇来满河花香,
  摇来漫天朝霞。
  摇来生活情趣,
  摇来笑语喧哗。
  小船儿摇进另一幅图画。
  
  船歌,桨声,人影。
  碧波,绿树,广厦。
  (选自《银河系》诗刊)
  
  触摸春天(外一首)
  邵建国
  
  触摸春天,
  在水一方我静听最初的声音。
  曾经感动于一朵白合,
  我用多情和私语滋润蓓蕾。
  日月安静地轮回,
  你不是过客,感知着成熟的相思。
  
  延伸春天,
  在春风和春雨之间。
  桃花,花中蝶,默默上演。
  不知我在你眼中能否蜕变,
  五月初来,我的船停泊在夏的边缘。
  心如海,一种传说将我启迪,
  由冬走到春,暗香四溢。
  时间删简了情歌的飞唱,
  昨日的路口,
  我握住了花盎和绿色,
  在晨光中和你一起想象秋天。
  
  春如诗
  
  花开的声音,
  切入初春的肌肤。
  我的手逐渐摸到绿叶的温度,
  有风,行人的头巾在舞动。
  
  没有可回望的记忆,
  一直在北方滑行。
  从飞鸟背上起飞,
  我究竟飞到哪里?
  
  三月,
  柳絮高傲地飘泊,
  拥抱着我的视线,舞起曲落。
  屋顶上的燕儿,欢乐无语,
  我写着诗意向它问候。
  可曾来到南国的情诗?
  可曾带来你的消息?
  
  春如诗,
  我想把整个春天装入信封,
  寄给你。
  
  风,在不断地吹
  黄 淮
  
  风,在不断地吹。
  
  吹醒了——春绿,
  吹绽了——夏红,
  吹黄了——秋金,
  吹亮了——冬银。
  吹出多彩的天地,
  吹出绚丽的人生。
  风,在不断地吹。
  
  虹之梦
  
  好久好久好久好久了,
  我没有梦见童年的虹。
  真想真想真想逃出雨巷。
  跑到旷野里重温旧梦。
  趁着落日睡眼迷离时,
  悄悄把彩虹扯下一角。
  捧送给新月小姐做头巾。
  静静地听她一声朗笑。
  
  瀑语
  
  我是一条平静的山溪,
  走到路尽头无法返逆。
  幸亏众兄弟前仆后继,
  才把这幅画挂上绝壁。
  
  断裂设置了危难的机遇。
  落差激发了闯荡的勇气。
  
  风撕电扯,不能随意揭去,
  云遮雾埋,难掩进行乐曲。
  
  仅仅一次无可奈何的遭遇,
  继往开来全靠盲从的群体。
  
  树
  
  向上,指端拔节
  向下,发丝生根
  
  掌心,托着鸟巢
  年轮,录放鸟鸣
  
  站一寸立椎之地
  留一丈擎天绿荫
  
  夫妻打工不同厂(外一首)
  陈昌槐
  
  夫妻打工不同厂,
  两周不见心痒痒。
  挨到一起掉眼泪,
  心思不须用嘴讲。
  
  夫妻难得碰面
  
  夫妻一同去打工,
  老公市西妻市东。
  加班难得碰回面,
  相聚罩帐怕漏风。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构论
   
作者:丁 芒
   
字体:   【大中小】   
   
   
  诗是生命,而不是某一学识。因而写诗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最高层次的追求,不是熟读了什么书就能写出好诗来的。诗从兴发感动起,直到“形于言”,等于是一个新生命胚胎孕育的过程,是一次复杂的结构运作。
  
  诗感三段式
  
  此文就诗感在具体结构一首诗词时的运作程序,作一番分析研究。诗的运思阶段,常表现为“感受-感应-感悟”三段式。
  感受“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诗的受孕大都由于外物的触动。感受自然要依托表象,悲落叶于金秋,喜柔条于芳春,这是外物形象撞击人的心灵、直接产生的悲喜之情。另外有一种表象,如“楚臣去国,汉妾辞宫”这种人世的事象,并没有落叶柔条等物象,同样能撞击人们的心灵,使人获得诗的感受,只是这种感受是一种心理直觉而已。在我们承认了表象有物象、事象两种,诗的感受有物理感觉与心理直觉两种。才能理解那许多非因自然界之物象而兴发的诗。仍然来源于诗人对外界表象的感受。
  感受只是诗运思的最原始阶段。但有人却习惯于到此为止,不再生发,通篇停留在模山范水、叙事嗟人,虽也有一点感情流露,却非常肤浅、熟套。因为感受后不再升级运思,就只能用“赋”的手法。“赋”当然是作诗的重要手法,但在运思上它属于浅层次,大多用于诗的开端。如果“赋”不与“兴”、“比”结合起来,诗的品位是难以提高的。
  感应感应就是对感受的呼应、响应。诗人从外界物象、事象获得感受后,情绪马上受到撞击,想象力被激活了,产生了放射状的联想。于是心中原有的有关该事物表象的种种储存和情绪的积累。以及与之无关的思想和感情,都逐次呈现、展开,甚至爆发,构成了一个围绕感受中心点的情绪漩涡,各种形象、思绪在漩涡中进行大交流大综合,初步完成逻辑化的筛选和排列。这就导致了运思的突破、升华;诗作为生命的体验的形态,也就更本质地呈现出来了。
  在这一阶段里,“兴”固然起了决定性的触发作用,而“比”则是“兴发”以后由表象推到情绪感应的主要手段。同时,一旦情绪被激活,运思就立即进人了能动状态,不但联想活跃,而且会反作用于对表象的感受,扩而大之,甚至使物象改变其原来面目。感应可以促使双向交流。例如,见落叶而悲秋,是感受;“一片落叶坠在我心池里”,这是感应;“落叶是飘落的一声叹息”,是情绪对表象的反作用。其实,反作用也还是正作用,仍然是诗人主观情绪的置换。
  感应,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我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素来重视天人合一,诗人内外宇宙的共振。也就是常说的“以景寓情,情以景显”,这是中国所特有的,也就是当代诗人所能充分传承的审美传统,它对当代诗词影响是巨大的。运思达到“感应”这一步,才可以说有条件产生真正的诗来。但表象与情绪的心灵综合。并不是诗的运思的全部完成和高层次的完成。这就要说到感悟。
  感悟感悟是指对哲理的感悟。诗人从表象得到感受,从感受兴发情绪,从情绪综合成感应,又从感应中品味出、升华出哲理——事物的内在法则。是诗运思的全部过程。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综合体验成果。哲理可以涵盖许多人生感受。从表象的感受,到哲理的概括。其间经过了起码是两个层次的心灵综合运作。如果加上原来的心灵积累与升华的哲理的相互集纳。就需要进行三次综合运作。通过这种运思过程达到的包含哲理光芒的诗作,应该称为最为完美的诗的精品。
  作为哲理诗,其总体概念应该是诗人自己生活体验的结晶,是紧密联系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和情绪感应的哲理升华。是诗人感情的极致。“宁为折戟甘沉世,不作弯钩苦钓名”,是明显的个人生活感受感悟的概括,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因此就有了普遍的启示性与感染力。而“当知万事起头难,创业何辞步履艰”。这类诗充其量只是讲了个普遍皆知的“理”,不是诗人的独到感悟。这类诗可惜现在还弥漫于诗坛。
  从感受到感应再到感悟,是诗词内结构前阶段的运作规律。也不是每一首诗都必须严格地走完这三大步。更多的诗表现为走完第二步便结束运思了。作为诗的必要运思过程,我们可以不强调必须到达第三步。但要想提高诗的品位,加入理性思维是很重要的。
  
  抒情的建构
  
  如果说,关于诗感运思的研究,一半根据人们普遍的思维规律,一半根据诗人艺术构思的经验概括,它的概然率还比较大;那么抒情的建构,则主要是根据对古今诗人成功经验的探索,和自己诗审美的体味。诗人的创作个性各有不同,艺术经验也多种多样。从中概括的通则,往往是相对的,涵盖面较窄,或然率就比较大了。但在一定的审美观照之下,探索出一部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提高诗艺,总会有益的。
  抒情建构是抒情形象在显示、展现中,所应把握的逻辑化的秩序。诗情的表现轨迹。构成了这篇诗的内结构的有机布局。因为它还处在构思过程中,尚未凝固为文字,所以整个过程是动态的、流变的。凡是诗,起码凡是抒情诗,都有抒情结构问题,而且它们中典型的抒情结构,都大体相同。叙事诗属于特殊的诗类。其抒情规律常因题材不同而差异甚大,这里不作赘述。
  把诗词抒情的全过程细加剖析,它总有发生、发展、高潮、完成这些阶段。这四个阶段显示的抒情轨迹,是一根曲折的线。“曲”是一种审美通则。欲扬先抑、欲露先藏、一咏三叹……几乎所有的艺术都遵循着这一美学原则。我国历史上对于为诗作文,曾总结过一条内结构的普通规律,叫作“起、承、转、合”,这与上面说的四个阶段大体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发生
  发生指交代抒情对象的来历,是诗意的根据。一般都属于写实,作典型环境的客观描写、事件缘起的客观铺叙。举王昌龄《出塞》一诗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这首诗中渗入的理性成分是非常深刻的。第一句客观地交代了长城——全诗的抒情对象。他避开了叙述语气。长城始于秦汉,故用明月照临关塞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但从抒情脉络上考察,还属平实的交代之句。“发生”相当于“起”,但“起”的概念更广。
  发展 发展是承接第一句,对抒情对象作内涵意义的延伸,高明的诗还包含着对下一句的启动,作抒情高潮到来前的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不光作前一句的进一步开发。《出塞》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看是承接第一句,继续抒写长城,其实它已超越了客观描写。点出了抒情的缘起,悄悄向全诗的抒情高潮、诗意的终点过渡了。像这样承前启后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如张旭的《桃花溪》、岑参的《春梦》等。“发展”相当于“承”,但其意义与作用,远大于“承”。
  高潮高潮是全诗诗意焦点所在,从抒情的脉络来说,是高潮阶段。高潮放在什么位置最为合适?历来是各种文学艺术门类都很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也就是美学上的“黄金分割线”的问题。拿戏剧来说,一台五幕话剧,其戏剧冲突的顶点,应放在全剧的中心部      
   1[2][3][4][5]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构论
   
作者:丁 芒
   
字体:   【大中小】   
   
   位——第三幕,还是放在结局的部位——第五幕?实践经验证明:全剧高潮放在第四幕最为合适。高潮一过,急转而下,矛盾冲突最后解决。
  因此,诗词也是如此。以绝句为例,其最佳高潮点当然是第三句。第三句乘着第二句的跳板弹起,强烈地昂奋地完成情绪高度集中的抒发,使诗意得到饱和的体现和暗示。善作诗者,第二句除“承”外注意到“启”,才能为第三句起到“跳板”作用。有些作者不能顾到这一点,第二句作收势,只“承”不“启”。于是“弹起”的作用只好等第三句去完成。所以,一般说第三句是全诗抒情的顶点,常常结句只是作为高潮的解决、结局而存在,即使非常隽永、精警。“但使龙城飞将在”是王昌龄感慨的焦点,而“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前一句派生的,是前句的结局。“高潮”的位置相当于“转”,但“转”的含义不清,并且容易产生“隔断”的误解。
  完成完成是高潮以后的结局、解决。但好诗的结句常能补充高潮的气势,落实或点明诗意所指,解释易生的疑点,更重要的是创造诗意的余波,使整个诗情的抒发,直到诗结束时仍然余音袅袅。这才是更积极意义上的“完成”,也就是处于不是“收势”而是“放势”下的“完成”。“完成”与“合”更不相同。“合”似乎指两种观点或一对矛盾的统一和“合一”,单线的抒情结构就没有什么“合”的问题。关于第三句与尾句的问题,下文还将细加研究。
  以上四个抒情结构的阶段。从气势上来看,又可区分为两个大阶段,“发生”和“发展”为前半段。“高潮”和“完成”是后半段。前半段是为后半段服务的,是“引起”下文的前景交代,严格说起来,后半段才是抒情实体,但前后段又都彼此依存。
  
  意象论(上)
  
  意象艺术并非发端于西方。我国诗歌界有一个极大的误解,就是认为意象艺术完全是舶来品,是西方意象派诗人的一大发明,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随着改革开放,不少人出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热。根本是出于无知,都以学习、摹仿意象派为时髦,形成了一股所谓“新潮”,猛烈冲激着国内诗坛。但它也带来一个积极的后果。这就是把意象艺术问题推到众目睽睽的位置上来,使我国诗人不得不加以重视、探究和追求。
  倒不是要和意象派争夺发明权,更不是搞民族沙文主义,事实是连意象派的主将庞德也承认他所运用的意象艺术的方法,是从中国古典诗歌学习而来的。庞德曾改写了屈原的《山鬼》、刘彻的《落叶哀蝉曲》、班婕妤的《怨诗》,并且翻译了李白、王维的诗。此后五年中,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本纷纷出版,至少不下十种,以致西方文学史家惊叹“中国诗淹没了英美诗坛”,而庞德也被艾略特称为“为当代发明了中国诗的人”。
  为什么我国古已有之的诗歌意象艺术,长期不被正视,而只有经过“出口”,再转“内销”,才被人们当作舶来品引进,并报以空前的热情呢?原因有二:一是我们对自己的“家珍”发扬不够、研究不够,直到现在,传统诗词的“意象组合律”的“现代阐释学”才刚刚开始;二是中国人有个毛病,要么盲目地夜郎自大。要么盲目地崇洋媚外。这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现,又岂止在诗艺一个方面呢。
  外国有好的东西,自应虚心学习;即使我国已有的,外国加以发展了,我们仍应虚心学习。然而,西方意象派诗人似乎并没有能在学习、运用我国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甚至似乎还没有能够给“意象”作一个明确的、为我们所能清晰理解的界说。我们却奉若神明,亦步亦趋,相反却把我们伟大诗国几千年成熟的艺术经验,视同敝屣,这起码是不智的。
  中国意象学说由来已久。“意象”,尽管在中西诗论中使用的频率甚高,但对我国众多的旧体诗人和部分新诗人来说,恐怕还是陌生的。总的说,意象是诗人凝聚地传达感情、表现思想、升华感觉印象的一种基本艺术方式。具体点说,“意象”是一个先抽象后具象的复合名词。它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主体内宇宙)和具象的客观的“象”(客体外宇宙)两个方面;是“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景物、事象与场景)借语言文字为媒介,所进行的感应、契合、和谐、交融。我们知道。情感(从初级的感觉到高级的理念)本身并不是诗。从情感到诗,这中间有一个借助于语言文字具体外化的过程。细致地分析这一过程,大体是:
  ①诗人从客观外界事物、事件中得到感情的触发:
  ②将审美情感,物化为诗的形象,组构成意象单元:
  ③依着诗人情感活动的脉络、轨迹,富有个性地组合意象;
  ④以意象结构,显现感情结构,传达感情。诗的表层的意象结构。正是深层情感结构的有序化的物化形态。
  所以。意象是诗的构成元件。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意象经营贯串于整个诗创作的过程,并决定着诗的高低成败。
  “象”这一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远古典籍之中,那是指八卦之象,夹杂着宗教迷信色彩,与诗学无关。到晋代虞挚、陆机,认识已较前进了一步,把意象理论置于文学创作的范畴来考察了。很早标举“意象”这一美学概念的是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南朝的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第一次出现意象这个词。我国最早的诗歌理论著作是和刘勰大致同时的钟嵘所著《诗品》,也提出过“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但意和象还是分开的。盛唐王昌龄的《诗格》,对意象之说从诗学角度作了发挥。中唐的白居易已看到了诗歌创作中主观(内意)与客观(外象)之间的关系。到晚唐的司空图在他的《廿四诗品》中明确提出了意象论。此后,宋代及晚清时期,对诗的意象又有了更多的专门论述。至于西方,活跃于英美诗坛并被认为英美现代诗的开端的意象派,高举“意象”旗帜,已是20世纪初叶的事了。但我国虽然很早提出了意象之说,历来都是印象式、启发式地点到即止,并未能作细致的解释与充分的科学说明。这也是意象艺术传统未能被广泛重视、深入研求的客观原因。也因此,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有某种程度的开拓性。
  意象单元的营造。意象,是诗的元件、细胞。每首诗,都是由许多意象单元组构而成。如果有一个细胞干瘪、损坏、孱弱。都会影响全诗,这自是常识。
  研究我国古典诗歌一些成功之作,其独创性莫不在意象单元的营造时就已开始。现在就我所感觉、领悟到的一些观念,大体综合归类为六个问题。其概念与内涵并不是完全并列的,仅仅为了作略有系统的阐述。
  形象性。形象,是一个适用范围比意象更为广大的文学用语。构成意象,自然离不开形象;但光有形象,并不能具备意象的艺术效应。形象化,是作诗的基本要则。我们常常看到当代一些诗词作品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病。他们只知搬用一些现成的抽象的概念。作直线式的演绎与说明,而缺乏形象化。但另一方面的弊病却不大被人所认识和重视,这就是当代也有些诗歌作品,尤其是山水诗,通篇只知描摹景物,看去美丽得很,热闹得很,细味却毫无意趣。这是作者只知形象化而不      
   [1]2[3][4][5]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构论
   
作者:丁 芒
   
字体:   【大中小】   
   
   知意象化所致。我国古典诗歌很讲究形象化,随便可以举出很多例子。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张祜的“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题金陵渡》)郑谷的“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但诗人运用这些形象都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附着了自己的意念。这三首诗的形象,都是为表现思归愁别服务的,那高风黄叶、夜潮星火、杨花风笛,都是作者从众多客观景物中选取的足以典型地生动地表达其意念的形象。
  美感性。诗总是先以悦目动听吸引人,然后才能使人动心,使人驰骋想象,所以具有视觉美听觉美的意象,是构成一首完善的诗的元件。古典诗歌中许多名作,无一不是经过如杜甫所说“意匠惨淡经营中”而来的。像上面所引的诗,简直就是一幅幅画、一曲曲乐章,但又是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念情致密切吻合,且能更完美地传达其意的。如果光是美词丽藻的堆砌。光是摹景状声式的复制,不能表达意念。不为表达意念服务,那么这些所谓“美”就会顿失光彩,变成赘疣,而这种浮泛的唯美的作品,在当代诗坛上不也是屡见不鲜吗?
  动态性。世界上万物都在运动之中,静止是相对的。这是生活中的规律性现象。运动中的物象,较之静止中的物象,更具有鲜活性、生动性,更能显示物象的本质、特点、潜力等等内在的品质,更富有生命力,更能调动读者处于流动状态的联想力。所以从动态中去描写物象,或描绘物象的动态。避免纯静止的描写,这也是创造意象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要点。古典诗歌中固也不乏其例。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诗经》中描写美人的名篇《魏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都是静止的形象,十分平板呆滞;后两个意象一写笑、一写目光,嫣然之态,顾盼之神,使这位美人顿然有了生命,活动起来,诗也因此有了生气。试想如果没有后两句,则全诗都将如一汪死水,也就不会给人留下任何印象了。辛弃疾写静物的山。仍从动态上着眼、下笔:“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这就把死山写活,把无知觉的静物写成了有感情的动物,所营造的意象自然会灵动引人了。
  比喻性。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所谓“托物”,就是形象化。“连类”,就是比喻。亚理斯多德把比喻说成是修辞学的三大原则之一。雪莱也说过:“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善用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中外古今的著名诗人无不是比喻的高手。没有新颖奇妙的比喻,诗歌园圃必然荒芜。在诗中创造比喻意象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用单一的比喻来比况一个事物,可以谓之“单喻意象”;一种是从全诗的美学结构出发经营一种比喻意象的,可以谓之“全喻意象”;还有一种是围绕全诗美学结构,经营了多种比喻意象。则可以谓之“博喻意象”。后两种是意象组合上的问题,留在下面说,这里只谈单喻意象。我国古典诗歌可以说是比喻的海洋,例子随手可得:白居易“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只略去一个比况词。韦应物的“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岑参的“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都明显是单喻意象。而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建四州》:“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以此比喻遭受贬谪的不幸,可说是暗喻的意象。
  这里特别应说一下“用典”的问题。咏史,是直接表达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而用典则是引用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暗喻诗人的情意,是我国古典诗歌惯用的一种比喻手法。因此它也属于比喻意象构造的范畴。例如李梦阳《秋望》中有句:“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野马”是比喻性意象。但此语出自《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便属于“用典”了。他如“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李商隐),“蓟北黄金贵,淮南桂树幽”(魏裔介),“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白居易),“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李商隐),“熊鱼自古无双得,鹊雀如何可共谋”(文天祥),都是用典的名句。但我国古代有些诗人因恃才炫博而用典太滥太僻,连辛弃疾也难免“有脚书橱”之讥。何况,比喻总是跛足的。用典太滥,则不一定都贴切,太僻,则不一定都能被人理解。古代知识门类较少。知识分子都是读同样的经史子集而来,对历史知识的“共知率”较大:而现代学识千门万类。相对地说。对某一门类学识的“共知率”越来越小。比喻原是为了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意旨,而比喻的客体却鲜为人知。要这比喻何用?我不否认有些用典贴切,更能生动、完整地表达诗意的成功作品的价值。它们能唤起种种联想,扩大诗的意义范围。然而这种意象艺术手法,显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是应该舍弃的历史惰性传统。当代似乎还有一部分人以“掉书袋”为荣,我看他们的耽溺和追求,是不合时宜也没有多大价值的。
  象征性。比喻以彼物喻此物,象征则以一个“物象”去“表征”某种含意或某种情思。象征的对象往往是一种抽象的观念,不具形的情感,或是不可见的事物。我国古典诗词中象征意象的运用也很广泛,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借一系列物象作为象征的寄托,含蓄地表达子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绪、感觉。我们通过作者提供的“物象”的桥梁,就可以追溯到他的心灵。正如欧阳修所说:“……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但如果不看《商山早行》诗题,那么这一联诗给我们提供的联想的信息,可能还远大于羁旅之思,例如说被世界遗弃于蛮荒的落寞之感等,不同读者可作不同理解。可见象征使意图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它是确定和不确定性的矛盾统一,象征意象所具有的内涵的深度、广度与暗示性,更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他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李商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都可以使读者联想很多。我国古代善于运用象征意象的大家,还往往在长期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惯了的相对固定的象征物体,如李白之于月。陆游之于梅,用这个象征物体与多种意趣、情思。结构成多种象征意象。法国象征主义大师、诗人马拉美说:“说出是破坏,暗示才是创造”。但正由于象征意象这一特点,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晦涩、费解、不着边际的弊病。这也是当代不少模仿西方新诗,滥用象征意象艺术手法,却未能掌握和处理好象征事物与对象之间的理性关系和逻辑关系。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通感性。人的五官感受力,本来是各行其道。各司其职,互不关连的。眼睛并没有审听的功能,鼻子也看不见东西。然而当从接受器官传达到感觉上去,这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却可以彼此沟通与转化了。看到风雨中的花瓣,似乎听到了花瓣在呼痛;看到茸茸      
   [1][2]3[4][5]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构论
   
作者:丁 芒
   
字体:   【大中小】   
   
   的毯子,就感到柔软和温暖。这就是通感。用这种通感的艺术技巧去经营、创造意象,就是通感性意象。通感性意象因为不同于常态,就显得灵活、奇妙,使读者五官开放、交流,产生丰富的曲折的美感,也激发了想象的积极性和多向性。西方现代派诗歌中,通感意象运用量十分突出,所以有人以为现在新诗中开始较多运用的通感意象手法。是从西方拿来的。其实我国古典诗歌中运用通感的诗人和作品并不少。李贺就是其中的一名高手,他诗中的通感意象十分丰富多采。“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用玻璃比喻日光,都是视觉形象,不算通感;但用玻璃声来状日光,就使听觉和视觉相通了。“细绿及团红,当路杂啼笑”(《春归昌谷》)细绿指细嫩的青草,团红指鲜艳的红花,都是视觉形象,而啼笑却是听觉效果。二者合成了通感意象。但我国这个传统的艺术手法,却很少被后人研究、接受和运用,非常可惜。
  
  意象论(下)
  
  意象组合的美学意义。意象,只是一个细胞,一个元件,它的独立的价值只是相对的,而且必然存在许多美学上的缺陷。只有当它们确当地联合在一起时,才会因意象之间的有机地相互关联、制约、补充,产生整体美感效应,也才成其为诗。正如零件组装成机器一样。否则。牛头、马面、人身、鱼尾乱凑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怪物。无美可言了。
  我们不妨用两首元人小令《天净沙》来作对比: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绿叶黄花。
  ——马致远 ——白朴
  两首都是以众多的意象组合成曲的。甚至用的是同样的形式。为什么白朴的《天净沙》却远不如马致远的?非常明显:马曲有一个情感的核心、焦点,像一根红线,把十个看似没有关联的意象,串连了起来。就和线穿珍珠一样。这个统领全曲的情感焦点,就是末句“断肠人在天涯”。而自朴的诗恰恰就缺少这样一根线,因而众多意象如一片散珠碎玉,无法统领。因而读者也无法从中获得联贯起来的总的意象效应。
  通过这两首曲的对比,我们可以领悟到意象组合,在诗美学上的若干重要意义。
  1、意象组合的完整化意义。“艺术要求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歌德语)诸多零散意象不进行组合。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不能成其为诗。我们知道,“完整”也是人类审美准则之一。因为按格式塔心理学家韦特墨的说法,人的心理有一条“完形趋向律”,只要主要条件具备的话,心理的组织作用都是想力趋完善的。小说、戏剧、报告等叙事文学,故事要有头有尾,人物要有始有终;诗歌等抒情文学的完整性。就是表现在抒情结构的完善上。而抒情结构完美体现的途径,就是把众多的意象元件组织起来,使它们处于一个逻辑的组织系统之中。每一个意象细胞,只有在这个组织系统之中,才能放出光彩,发挥作用。从上述两首《天净沙》的对比中,完全可以看出意象组合的完整化的意义。
  2、意象组合的美学限制意义。每个意象元件在没有进行组合以前,都存在一定的多义性,其美学指向常常是不稳定的。前例“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可以看成游子在他乡看到的普通景物,触犯了乡愁;也可以看成对这种纯朴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叹赏。而经过“断肠人在天涯”的中心线将全诗的意象元件加以组合,这句的意义便经过了筛选。显然是用来表现乡愁的了。白朴的诗就因为缺乏这种有中心脉络的组合,使他所列举的意象的多义性得不到筛选,受不到控制。“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的欢快意象,和“孤村落日残霞”等的落寞凄凉意象统一不起来。而其实假如有一个中心感情对全诗进行逻辑组合,看去相反的意象,由于存在多义性,也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3、意象组合的审美增生意义。在数学中,2+2=4;而在艺术中,2+2并不一定等于4,而是5、6,甚至更大。马致远的《天净沙》中共有十一个意象,而这首千古名篇的审美功能,就决不是这十一个意象的总和。而衍生出一种流落天涯的游子孤凄落寞的艺术氛围,从而增生出新的审美效应。以少许概括多许。以一点代替全面,从单纯中增生丰富多彩,这是艺术表现生活的特征。诗歌尤其是如此。我们说,诗是最精炼的语言,我国古典诗歌更是以凝练为其艺术特征的。而凝练并不意味着数量上的减少、诗质上的浅薄,相反它的含量更大,其间就包含着意象组合的审美增生效应在内。
  4、意象组合的整饬意义。除了第二种意义所述的情况外,意象组合对诸多意象元件来说,还要进行或取或舍、强化弱化、复化简化的工作,意象组合的过程,就是对意象元件的重新整理的过程。我们仅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才取一首完成了的诗来进行剖析、验证。其实写诗的过程,就是寻索适当的意象单元和组建意象次序的过程,并且是这两者交替出现、互相启发、不断反复的过程。有了情感立意,就要组建意象,有了意象,就要进行组合,组合中就要不断整饬原来的单个意象,甚至要多次地加以整饬,使之符合组合意象的总的意图。白朴的《天净沙》如果认真地进行意象组合,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审美多元化指向,而弄得意思不清,感情模棱两可。怎么整饬?或更换意象单元,使之统一于凄凉或统一于欢快;或者对现有的意象元件进行改造,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弱化,使之统一于主旨。
  意象组合方式种种。诗创作中的意象组合,和电影中的蒙太奇的艺术处理,有许多相同之处。蒙太奇就是电影镜头的组接与剪辑的技巧。据说它的创始人苏联名导演艾森斯坦,还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受到启发,才创造了这个艺术技法的呢。意象组合实际上就是深层的感情结构有序化的物化状态。因此,探讨诗的意象组合方式的,离不开阐明意象组合和审美情感的对应关系。意象组合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无法一一列举,这里只能就几种常见的组合方式进行一些分析、介绍。
  1、递进式意象组合。诗的意象排列,采用顺移推进的手法,表现一种层次的嬗递。诗和画不同,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更适宜于表现情感的流动曲线和精神的运动。诗要说明一件事情的来因去果,必须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所以递进式意象组合,就成为诗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它尤其适用于带有较强的叙述性甚至情节性的诗中。我们可以从古典诗歌中找出许多意象递进组合的例子:王昌龄的《采莲词》:“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棹入横塘寻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又如魏源的《太空吟》:“山脚仰视峰影小,数点白者出林梢,须臾移过杂树间,乃知是人非飞鸟。”都是以闻见先后为序的递进式组合。时间的递进容易辨认。另一种递进组合在时间上并无承续关系,却有感情逻辑上的承接关系。这种递进组合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举例来说,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      
   [1][2][3]4[5]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抒情建构论
   
作者:丁 芒
   
字体:   【大中小】   
   
   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些行动、思想,都发生在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之后的一刹那。它们之间事实上没有时间顺序关系。但读者却是有头有尾地感到它的顺序化,这是由于它存在感情逻辑上的承续关系之故。
  2、复叠式意象组合。有两种情况:一种把两个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艺术图景,产生新颖而丰富的含意。这种复叠组合,在我国古典格律诗中最常见于对联句中。例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就是白发与落花、青云与飞鸟的“意象叠加”。“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这是浮云、流水的意象叠加,由两句组成的。另一种复叠,就是感情的承续递进,这是诗人升华情感的一种方式,类似音乐中的主题旋律反复回旋,因而能产生和丰富诗的音乐效果。在古典诗词和民歌中,固有《九张机》以及五更调、十二月之类的重叠体式;有连用数首小令如《十六字令》、《忆江南》等,形成回旋往复咏唱效果的写作习惯;也有在歌行体中反复使用“君不见”之类的语词表示感情的承续递进。
  3、交替式意象组合。诗作者对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情,进行描绘所构成的意象,交替地组接在一起。电影中有所谓“平行蒙太奇”,就是这种技法。这样组合意象,可使读者产生事态同时发生的感觉。因而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比的审美效果。这在我国古诗中运用极广,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不胜枚举。
  4、并列式意象组合。这是和递进式组合完全不同的一种组合方式。递进式组合是将时空不同的意象,按时空上或情感上的承接关系。作纵向的组合,表现了情感的纵向运动,有较强的叙述性、流动性,类似音乐中的“旋律”;而并列式意象组合则是将时空上或感情上没有承续关系的不同时空的意象,作横的并列,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是并置的、铺陈的、互补的。使意象之间的张力构成情感的空间幅度,达到类乎音乐中的“和声”效果。并列式意象组合,在古典诗歌中非常普遍,这和古典诗歌的条件不无关系。如由于格律规定了字数,于是产生词序倒装、主语谓语省略、介词隐去等等语法特点,便于并列;又如由于要求对仗,就必须寻找并列的意象。可以说古典诗词中的对仗句,都是并列的意象,它们之间甚至可以互换位置。“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小店青帘疏雨后,边村红树夕阳间”(查慎行),“半醉半醒行药客,不晴不雨养花天”(厉鹗)等,不但并列,且可颠倒。
  并非所有并列的形象都可以进行组合。正如前引两首《天净沙》,马致远的并列意象组合非常自然、合理,因而能够取得高度美学效果。而白朴的却相反,许多意象虽并列,却无凝聚力。究其原因就在于有无一个统一的情感基调。可见统一的情感基调,是吸附众多并列意象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就不能合理地组合这些意象。反言之,众多意象单元,都要有同一的情感指向,才能进行并列式意象组合。
  清代诗论家方东树在其《昭昧詹言》中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时,讲到有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艺术手段。例如杜甫的“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十个字写了六种实物;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分别写了三个物象。两诗意象的密度很大,概括了广阔的空间景象,却基本都由名词构成,省略了其中的介词连接词,甚至连语法规范都突破了。但读去一气流转,并有强烈的感染力。其实这也就是并列意象组合。一是有情意的贯串线索,二是依靠意象的并列组合,强烈刺激了读者的想象,这才能在似断实连的意象单元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中国古典诗歌这种富于弹性的意象艺术,英美诗人十分欣赏,称之为“意象脱节”,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曾广泛加以运用。
  5、对比式意象组合。把语义上、感情上相互对立或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强烈的艺术对立统一的效果。并列式意象组合其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对比式意象组合其意象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对立的。对比,是一种产生立体感和力度感的常用的艺术手段。我国古代诗人有许多是运用对比的高手。如李白的《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自首卧松云”,红颜、自首,是时间意象的对比,轩冕、松云,是地位、意趣的象征物的对比。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长河、孤烟与落日,是空间意义上的大小,长短、纵横、圆直的意象对比组合。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动静意象的对比,等等。对比式意象组合与前述交替式组合不同点在于,后者完全限于时间意义。对同时发生而并行的两件事进行的“距离的组织”。它可以包括对比的两个意象,只要是同时发生的就行。而前者却不限于时间,只要能形成对比就行。对比的意象并不一定要双方平衡、对称,拿李白的《狱中览古》来说:“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宫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三句对一句。量上极悬殊。再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全篇以九句的优势,对末句“可怜白发生”,量上更为悬殊。然而这种悬殊的对比意象组合所产生的“反讽”效果,往往具有独特的乃至震撼性的审美效果。它大体是先用一系列意象推出一幅表象图景,然后用较少的意象,揭示一个深层的事实。就使诸多的表面现象和一个实质性的事物,发生了突兀的强烈的对抗,因此能造成很强的反讽效果。当然,运用对比意象组合,仍然要注意逻辑性。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处于对立状态的事物,都有一定的秩序。这是对比意象组合的依据。诗人必须在进行意象组合时努力表现出这种秩序,否则这种组合便会呈现杂乱性、随意性,站不住脚,从而损害了全诗的艺术价值。
  6、辐射式和辐辏式意象组合。辐射式意象组合往往是有一个主导意象,由此裂变出一系列意象,具有由内向外的延展与扩张的美学能力,最后推出一个新的意象复合体,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统一的意象结构整体。这种意象结构往往呈现出一种互相渗透和互相包容的深厚感,具有交响乐般的艺术效果。辐辏式意象组合则相反,是由外向内,像车轮的辐条那样向车轴集中,向心凝聚于一个主导意象。例如,汉乐府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全诗以莲叶为意象构思的中心,鱼戏于莲叶的四个方位,都是由这一中心意象向外辐射的分意象。这就是辐射式意象组合。再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诗的意象组合方式来看,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美的观感。都是朝向罗敷这一中心。这就是辐辏式的意象组合,明显带有聚焦性的特征,它对表现一种立体化的复杂感情是很合适的。
  一般说,这种辐射式和辐辏式意象组合方式,更利于表现多维向情感结构。比较起来,在古典诗歌中运用这种意象组合比较少,这和古代人的情感不像现代人那么多线条、多交叉、多动以及立体化有关系。也因此,我们当代运用古体形式进行诗歌创作时,就不能一味唯古人是则,而要从当代人的思维状态、能力出发,进行诗歌的意象组合的多方面探索,像辐射式和辐辏式的意象组合方式,应该大胆地运用到当代诗词创作中去。
  总之,意象经营,一是要力求新颖独创,一是要单纯而又丰富。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意象”,艺术感觉迟钝,对生活没有新鲜发现。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肤浅的表象阶段,不能去俗生新,去熟求创,自然只能写些陈词滥调。单纯,是删汰提纯的净化结果;丰富。是千锤百炼讲求密度的结果,而不是繁复的堆砌。不是芜杂冗长的繁琐。经过诗的净化,才能达到诗的强化。这两点要求,不独为诗,即使为文,也是应该力求做到的。
  著名诗论家李元洛在他的名著《诗美学》中指出:中国古典的意象论十分强调象内之意与象外之旨,把只描摹景象,不直述情意,而情意自见于象外,看作是诗艺的高难境界,反对只追求诗的外形美、缺乏深刻思想内蕴的作品。而西方的意象派诗人,往往重“象”而轻“意”,外在的形象虽然新颖奇特,表现手法也有所创新,却没有深刻的内涵,常常流于为意象而意象,只在语义的表面层次上浮动,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深度,甚至堕入晦涩的泥潭。他指出:美好的意象,是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发现和表现的结晶,而不是什么“潜意识”或超现实的玄想的产物;美好的意象,并不排斥直接的抒情和议论,精辟的富于感情的不脱离形象的议论。常常可以增强诗的思想力量;美好的意象是以健康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作基础的,我们不能因为讲求意象而去建造暧昧甚至晦涩的迷宫。
  讲究意象和意象经营,是中国诗歌的美学传统,是民族特色之一。中国的诗人应该努力发掘这一份矿藏,来提高当代诗词的创作水平,丰富新诗的表现能力,促使整个时代的诗歌水平更大地发展。      
   [1][2][3][4]5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漫谈诗的奇趣
   
作者:陶文鹏
   
字体:   【大中小】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引)又说:“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书唐氏六家书后》)“反常”,就是违反常规、常态。“合道”,从作诗的角度看,即是合乎情理。何为“趣”?明代竟陵派诗论家钟惺在《东坡文选序》中指出,“趣”便是“生机”。清代史震林也说:“趣者,生气与灵机也。”(《华阳散稿·序》)合而释之,所谓诗的奇趣,就是诗的意象和意境违反常态又合情合理,大胆新奇,充满生气与灵机的趣味。
  苏轼说陶渊明诗看似语言散淡、节奏缓慢,反复品味,就能认识到诗中奇趣,这是精辟的见解。例如陶渊明四言诗《时运》四章(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前四句意思很简单,用五言诗写两句“时运值良朝,春服出东郊”,也就够清楚了,但诗人却写了四句。“迈迈”、“穆穆”两个叠字词。分别描状时光行进的缓慢和春日的清明和煦,声调悠长,节奏平缓,正好传达出诗人悠然自得、随心适意的情怀。后四句写郊外所见景色:远山上的云雾已经消散。天空中仍轻笼着淡淡的云气。“涤”字,摹写山峦像被水洗沐过一样明净晴朗;“暖”字,形容云气淡薄,似有似无。这两句写远景,总体上是写意的,局部细节却用了工笔,又以动态反衬静态。最后两句“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从南边吹过来,广阔田野上的新苗便欢欣鼓舞,像无数鸟儿一齐掀动着翅膀。“翼”字,名词作使动词用,非常新奇、生动、美妙,它表现出和风与新苗的姿态、性情,也使诗人欣悦春天、喜爱田园的性情像鸟翼般从纸面上扑腾而起。这样的诗,堪称简易中蕴精妙,平淡里见奇趣。又如渊明五言诗《和郭主簿》,全篇九联十八句,仿佛是诗人漫不经心,信口吟出,但同样于闲远澹宕中有精警传神的笔墨,奇趣横生。开篇四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蔼蔼”描绘夏天林木葱茏茂密。不仅曲尽情态,而且透露出一种欣欣生意。“贮”字表现清荫的浓郁,仿佛林下贮存着一瓮清泉,凉意沁人,伸手可掬,而这是堂前林在盛夏里特意为诗人贮存的。因此这一个“贮”字,乃是诗人融情人物的妙笔!“凯风”两句,写清凉的南风及时吹来,掀开了诗人的衣襟。后来杜甫描写春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很可能就受到渊明这两句诗的启发。“回飚”也体现了诗人对景物环境真切、细致的体验。正因为堂前屋后。周围都是茂盛的树木,南风吹来,遇到这四面绿色屏障的阻遏,才会回旋荡漾。“开我衣襟”,表达出诗人心旷神怡,对南风格外欢喜感激。可见,这四句诗确是平淡而味醇厚,朴素而有奇趣。
  至于苏轼本人诗中的奇趣,却是出于这位天才诗人的奇思妙想,并多以清雄、飞动的笔墨、急促多变的节奏表现出来的。我们试读他的七律名篇《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全篇写他在杭州吴山最高处的有美堂上见到的一场夏日暴雨。前四句以拟人、夸张手法描绘暴雨欲来前惊雷震响、顽云浓重,暴雨到来时风吹海立、飞雨过江的奇景,气势磅礴,令人惊心动魄。后四句用比喻与典故,描绘江水浩大如酒满金樽,雨点骤急似羯鼓声催,继之写泉洒李白,鲛室倒倾,佳句如美玉倾泻,想象和幻想丰富奇特、雄放瑰丽,极富浪漫的情调色彩。整首诗笔势酣畅,节奏急促,声情谐和,历来备受推崇,视为苏诗风格清雄、富于奇趣的代表作。
  诗人必须好奇,对人生和自然满怀兴致与趣味,才有可能写出富于奇趣之作。苏轼性格率真,作风洒脱,思想旷达,襟怀开朗,又好奇爱动,幽默诙谐,所以他的诗歌常能把奇趣、谐趣与理趣融为一体。其《和子由渑池怀旧》前四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用飞鸿踏雪泥比喻人生短暂无定却到处留痕。意象新颖、贴切,既有奇趣,又有理趣。其《新城道中》诗的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用平常事物做喻象,是以俗为雅的妙笔。“岭上晴云”。高远,诗人便用“披絮帽”的生活细节使之亲近:“树头初日”宏大,诗人故意用小小的“铜钲”来形容它,从而创造出新鲜奇特、生动活泼的意象。当代诗人兼诗论家流沙河对这联诗的对句作了妙评:“‘羲和敲日玻璃声。’……李贺明说太阳有声如敲玻璃,苏轼借去,在《新城道中》诗里,暗示太阳有声如敲铜锣。……铜钲就是铜锣。久雨乍晴,太阳金灿灿的如一面铜锣挂在树梢。比喻新鲜,暗示太阳有声如鸣锣,更妙。太阳巡天,鸣锣开道,比敲玻璃又好多了。”(《十二象·无理的幻听》)苏轼《汲江煎茶》诗云:“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大瓢里的水倒进缸里,诗人说是把水中的月亮同时贮藏在瓮中;小勺舀水,又被诗人想象为把江河分一部分刭瓶子里。这两句诗,以美妙的联想化平常为新奇,有一种天真的奇趣。又如《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中,“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一联,先把青山比拟为小伙子,再说这小伙子一夜间尽变青髭为白须,来形容青山积雪,意象新奇,多么诙谐有趣!《大风留金山两日》诗的首联:“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风吹塔上铜铃发出响声,被诗人想象为铜铃独言,警示行人。“颠风当断渡”五字又妙拟“叮铃当啷”的铃声,真是奇趣与谐趣并出。再读《泛颍》诗中的几句: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诗人泛舟颍水之上,与江水娱嬉。水生鳞甲,扰乱诗人须眉,打散诗人倒影,化为上百个东坡,顷刻之间,又凝合为一个,真是奇趣盎然,天真烂漫!
  在宋代诗坛上,与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作诗刻意求新出奇,道前人所未道。其诗构思奇巧,出人意表,不落常格;造语奇特,用事富赡奥博,翻新出奇;格律奇拗,炼字警拔,故而清人方东树评其诗“奇思、奇句、奇气”(《昭昧詹言》卷十二)。试读其七律《云涛石》: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全篇围绕着“云涛石”三字落墨,大胆驰骋想象,把它写得恍如横无际涯的真山真水,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可谓构思新奇,运笔变幻莫测。方东树评此诗:“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作,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昭昧詹言》卷十二)黄庭坚擅长活用典故营构出新颖奇特的意象。例如《戏呈孔毅父》诗的首联:“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管城子”,指毛笔,典出韩愈《毛颖传》;“食肉相”,封侯之相,典出《后汉书·班超传》;“孔方      
   1[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漫谈诗的奇趣
   
作者:陶文鹏
   
字体:   【大中小】   
   
   兄”,铜钱的别称,语出鲁褒《钱神论》;“绝交书”,取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靠着一支笔写诗作文,既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但诗人不直接说,而是精心选择四个典故。并巧妙组合,形成新奇的联想:笔既然称“子”,当然可以食肉封侯:钱既然称“兄”,也就能够写绝交书。上名反用典故,下旬正用,一反一正。用得灵活,营构出拟人化的意象,表达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诗句洋溢着奇崛谐谑之趣。黄庭坚更善于以匪夷所思的想象和“远取譬”的手法创造奇趣横生的意象。例如:“客愁非一种,历乱如蜜房”(《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用密集纷乱的蜂房形容客愁的杂乱无绪;“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观化十五首》其十一),用小黄牛刚露出的尖角儿比喻初生竹笋,又用小孩子的拳头形容蜷曲的蕨芽;“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又和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其一),用汉代名将霍去病抗击匈奴来比喻西风驱逐残暑,这都是极富奇趣的佳句。黄庭坚还精心锤炼动词诗眼来创造有奇趣的意象,例如他的“姮娥携青女,一笑粲万瓦”(《秘书省冬夜宿直寄怀李德素》),将雪月交辉照亮万片屋瓦想象是嫦娥携着青女嫣然一笑。诗人把形容词“粲”字用作动词,使清冷的冬夜景象化为光华璀璨、瑰丽神奇的画面。这两句诗融裁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但“粲”字以媚写美,比李诗精炼,更生动传神,富于奇趣。
  南宋诗人杨万里和陆游,也不乏奇趣佳作。杨万里的《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诗云:“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诗人将中秋明月想象为“一团冰”,洁白、清亮、透着凉意,又衬之以“鸦青”色的天幕,更显得幽雅、冷清,感受十分新奇。三、四句忽而觉察月亮本来是“不粘天”而“独自行”的,可谓灵心妙想,出人意表,高境奇趣,跃现纸上。再看陆游的。《过灵石三峰》:“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灵石山在今浙江江山县南,上有三峰,为三巨石,高数十丈,俗呼江郎三片石。诗人以奇思写奇峰,让“拔地青苍五千仞”的大山高峰自动屈身缩小到一首小诗之中,于是山有灵气,诗饶奇趣,显出诗人高广的胸襟气度,令人拍案叫绝!      
   [1]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诗心永恒爱倾斜
   
作者:陈显荣
   
字体:   【大中小】   
   
   
  此生为诗而忙,为诗而乐,只缘一个爱字。
  年轻的时候,首先是爱读诗,从爱读诗到学写诗,一发而不可收。弹指之间,已在追求诗的道路上风风雨雨跋涉了半个世纪。刚开始步入诗坛的时候,正是“新诗为主体”的时代。那时报刊发表的几乎都是新诗,旧体诗只有权威人物或知名人士的大作偶尔见诸报端。我也曾学习和钻研过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并进行过创作试验。试验的结论是格律诗只可借鉴不宜写作,这不仅是回避格律艰难,更因为无法发表,于是我将挚爱倾注于新诗。热爱是成功的大门,我不敢说自己的新诗创作获得成功,只能说甘苦寸心知,有蹲“牛棚”的痛苦,亦有登上首都发奖台的喜悦。自以为对新诗的钟情此生不渝,万万没有料到这些年竟然不爱读新诗了,诗心仍在,爱好却情不自禁地倾向传统诗词。
  相对格律诗而言,新诗称自由诗。现在许多自由诗自由过了头:诗是最精炼的文学形式,它不讲究炼意炼句,随意写,随意到毫无诗味。不忍卒读。在好些人笔下,新诗变成毫无规矩随心所欲的一种分行排列的文体。难怪有人说写新诗很容易:多敲回车键(电脑写作敲回车键即另起一行)!世间万事皆有度,过了度难免从量变到质变。新诗的自由也不例外。新诗突破格律自由写作本来是好事,但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只能是相对自由,不能自由到无视诗的审美特征。自由泛滥的新诗。不仅越来越失去读者,也必然失去诗人。望新诗而兴叹,我只好到旧体诗词中去追寻诗的真谛,在吟咏中感受获得佳句的快乐。任何艺术形式皆有其规矩,难能可贵的艺术精华往往是在规矩中产生的。格律强制诗人下笔惜墨如金,于是有了诗词的言简意深;平仄规定吟咏的抑扬顿挫,于是有了诗句的音乐美。当格律运用自如之后,不再视格律为镣铐。格律是对诗的忠诚,从某种意义上说,格律就是生怕诗人偏离诗的轨道而设立的交通规则。尊重格律而不以律害意,为了中华诗词的普及,我主张适当放宽格律。从敬而远之到乐行其道。对格律认识的转变,对自己来说是诗观的飞跃。与写自由诗相比,写格律诗确实辛苦些,但苦中有乐,而且乐此不疲,这恰恰是传统诗词的魅力。基于这种魅力,近几年新诗写得少了,我开始在《中华诗词》、《诗刊》等报刊发表旧体诗词。往昔新诗中的抒情诗、讽刺诗、儿童诗均有所涉猎,有生之年将着重探索旧体诗词的艺术奥妙。
  促使我爱好倾斜的另一个因素,是我的故乡昌邑诗词创作非常活跃,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乡”称号。家乡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文山诗社,社员遍布城乡乃至校园,从创办至今我给诗社担任了17年顾问。诗社创办了《文山诗词》,我请刘征先生为其题写刊名,刘征先生欣然命笔。诗社的诗友主要写旧体诗,常应邀参加一些创作交流活动,无形中逼着我钻研格律。家乡诗词创作的活跃,决非偶然现象,而是全国诗词创作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联想到丁国成先生的新论《“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实乃审时度势的精辟见解,甚为赞同并有切身感受。从自己的创作看,从专攻新诗到新旧皆写且偏重于后者;从家乡乃至全国的情况看。旧体诗词的作者和读者多于新诗。国成兄透析诗坛之现状,发我心底之同感。春雷之声,振聋发聩。长中华诗词的志气,鼓舞吟咏者努力创新耕耘春华秋实;对新诗无疑是猛击一掌的善意提醒。不能在失去读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抛却老子天下第一的定位思维包袱,反思受众疏远之根源,及早回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天地中来。如何对待新诗旧诗。臧克家先生早有妙语:“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可见在诗坛泰斗心目中新诗旧诗一视同仁。就一个人来说,爱好不同可以以新诗为主,也可以以旧体诗为主,但从整个诗坛来说,新诗与旧体诗不可再分什么主次,而应平等相处,互敬互爱,取长补短,共图昌盛。新旧诗体都要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新诗向民族化靠拢,旧体诗向现代化靠拢,并肩携手走向中国诗歌的大繁荣!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引元帅诗的质疑
   
作者:吴 为
   
字体:   【大中小】   
   
   
  汶川地震发生后,媒体报道了一位母亲用身体掩护婴儿并在手机上给婴儿留言的事迹,反响强烈。由于各种媒体的引用,留言最后一句出现了不同版本。刘心武先生写了一篇名为《记着·记住·记得》的文章(简称《记文》,《北京晚报》6月29日第29版),进行分析和论证。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千万记得我爱你!”这是刘先生“最信任”的“最早报道出”的版本;认为有的把“千万”换成“一定”,有的“记着我爱你”或“记住我爱你”,“把最后一句改为‘一定记住我爱你’是来回转述中形成的‘规范化’。”作者先从四川人的说话习惯来论述:“那位母亲是四川人,应该用平常生活里的四川话来记录心声,‘千万记得我爱你’是最地道的四川话”。接着旁征博引同是四川人的朱德、陈毅元帅的诗和作家李劫人的长篇小说加以印证。视野之开阔,见解之独到,令人大开眼界。笔者非川人,不懂四川话,但对《记文》中的某些分析实在不敢苟同。
  《记文》曰:“朱德大元帅是四川人,一辈子说四川话,他写诗,也用四川话。他有一首《龙门石窟》:‘悠悠伊水出龙门,两岸风光古迹存。石窟浮雕高美术,而今尚得动游人’。他用‘尚得’而不用‘尚能’——‘得’、‘能’均为平声——按说‘尚能’更顺畅,但四川人比较喜欢说‘得’,他很自然地就写成了‘尚得’。”先生差矣!朱总司令爱写诗,会写诗,精通诗律。虽然他乡音不改,但所写律诗,都是严格按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办事的(古风自然不在此例)。写律诗,前人有个口诀,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别清楚,该平的不能仄,该仄的不能平。出此类推,在五字句中,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孤平的问题这里暂不讨论)。《龙门石窟》是一首七绝,它的平仄格式是“(圈平)平(圈仄)仄仄平平,(圈仄)仄平平仄仄平。(圈仄)仄(圈平)平平仄仄,(圈平)平(圈仄)仄仄平平。”(画圈者表示可平可仄)“得”字在今普通话虽读阳平,但在诗韵里属“职”韵入声(即仄声字),因此,末句第四个字只能用仄声字“得”,不可以用平声字“能”,用“能”字就是不合律。可见总司令是深谙韵律的,并不是四川人喜欢说“得”就很自然写成了“尚得”。就整首诗而言,押的是规范的至今仍流行的诗韵,不知作者从何得出“用四川话写诗”的结论?再说陈毅元帅诗。郭沫若有诗赞曰:“一柱南天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大家知道,对于新诗。陈老总有自己见解。他赞成诗歌要押韵,但不必受旧体诗格律的束缚。他的诗作,多为五言、七言或杂言的自由体。他以口语入诗,直抒胸臆,淋漓酣畅,大气磅礴。如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青松》、《题西山红叶》等,都是用共同标准的现代语音来押韵的。由于现代有许多方言都还保存着平上去入四声,《记文》所举《手莫伸》诗,除个别韵脚外,通篇押的是入声韵,并非“用普通话朗诵,就显得不那么合辙押韵,但用四川话朗诵,则顺溜之极。”如是这样,只不过是语言色彩的问题,绝不是因为“不那么合辙押韵”的缘故。叶剑英元帅写过一首《祝科学大会》的忆秦娥词:“追科学。西方世界鞭先着。鞭先着,宏观在宇,微观在握。神州九亿争飞跃,卫星电逝吴刚愕。吴刚愕,九天月揽,五洋鳖捉”,押的也是入声韵。叶帅籍贯不是四川,而是广东梅县人。我曾请一位说四川话的朋友朗诵这首词,同样感觉“顺溜之极”。由此,我以为,《记文》对朱、陈二位老帅诗的分析,是想当然的牵强附会,对手机短信内容的确认,不但没有说服力,而且误导读者对诗作的理解。至于引用李劼人先生的小说,也说明不了太多问题。我想,不论东西南北中哪个省籍的作家,想从他们的长篇中找出几个有“记得”或“记不得”的句子。恐怕并不很难。
  大凡内行人写律诗,都会严格按其平仄规则办事,否则不成其为律诗;而我们分析律诗,也应该讲究点儿格律,否则是无的放矢。不知刘先生以为然否?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乡魂 民魂 诗魂
   
作者:赵京战
   
字体:   【大中小】   
   
   
  沈云生长在白洋淀边的雄县,曾任县民政局局长,已退休。沈云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僻的典故,清新自然,若芙蓉出水,天然而去雕饰。读沈云的诗,就像品赏一股清泉。这股清泉,从心底汩汩流出,曲折委婉,一泻千里。时而跌宕成小瀑,时而蓄积成深潭,天光云影,百象千态,让人应接不暇,欣赏不迭。
  《沈云诗集》的首篇是“乡情辑”。他的诗里,到处都渗透着对农村的热爱。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生工作在农村。他用诗来反映农村的景象、农村的生活。他写了农村的春夏秋冬,写了农村的风雨晨昏,写了浇水施肥,写了稻粮菽麦。他的诗就像一幅幅农村风景画、乡间民俗图。我们看他的《月夜》,别有情趣:
  柳丝钓出两三星,谁引婵娟落水中。
  自是多情迷盛世,今宵不拟返天庭。
  《雨中追肥》这样写道:
  白云随手撒,细雨伴苗酣。
  舒袖添春色,开襟抱翠岚。
  用诗化的语言,把农民的劳动写得美丽多姿,传神人化。而他的《邻居》更是把邻居写绝了:
  老巷新楼门对门,油盐柴米总难分。
  东家有酒西家醉,一树桃花两院春。这是农村的邻居。这是农民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邻里关系,在沈云的笔下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出来。
  如果说“乡情辑”表现了他对农村的热爱,是他的乡魂所系,那么,诗集的第二辑“悯农辑”便是他对农民的热爱,是他的民魂所系。他在诗里写了天灾,写了人祸;写了访贫,写了反贪;写了果农棉农的疾苦,写了煤工瓦工的遭遇。例如:
  风摧好梦化轻烟,百亩瓜田结果残。
  脸挂愁云云带泪,心存苦水水成泉。
  肺肝欲裂悲难尽,贷款难还债又添。
  假种坑人坑出血,伸冤何处遇青天?
  ——《假种》
  搬迁农户怨纷纷,污吏奸商耳不闻。
  草舍强圈难避祸,秧棵抽孽易除根。
  铲车碾碎千家梦,塔吊倒悬百姓心。
  我亦懒吟尘世事,自传公理说儿孙。
  ——《搬迁》
  这种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揭露,为弱势群体的大声疾呼,正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这就是诗魂。沈云当过民政局长。他最了解农民真实的生活。他也完全可以像其他官员那样“遇灾不报民尤苦,却说农家已小康”(《灾民》),文过饰非,粉饰太平,冠冕堂皇地唱几首赞歌了事。但是,他不那样做。他有诗人的良知、诗人的责任感。这种良知和责任感,这种与人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联的感情。就是诗魂,诗人之魂。
  沈云比较擅长七律。他的诗集中,七律最多,写得也最好。特别是对于对偶句,不论七言还是五言,他都功夫独到,堪称成就。例如:
  黎民脸上长含笑,官吏船头不起风。
  ——《愿同》
  残篇一卷劳人梦,拙句千行警世情
  ——《晚晴》
  携侣踏歌花掩路,教孙作赋鸟鸣枝。
  ——《二线诗》
  塘荷欲瘁枝初萎,淀苇才花岁渐寒。
  ——《秋意》
  酒于岁月词中淡,诗向苍生味里浓。
  ——《抒怀(之三)》
  春溪留月能归海,秋雁托云不到山。
  ——《抒怀(之四)》
  喜作甘霖悲作雨。来无云雾去无烟。
  ——《泪水》
  秧棵抽芽易,畦田觅句难。
  ——《春日采风》
  竹晃长疑咏,蝉鸣半是吟。
  ——《云逸斋抒怀》
  像这样意境好、语言美、对仗工的好句子,诗中俯拾皆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诗艺上所作的探索和努力。
  诗人涉猎的领域很广。诗集的涉及面也很广。诗集后面的“岁月辑”、“咏物辑”、“唱和辑”。记录着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品怀襟抱,他的诗友交往,他的游踪屐痕。都是感情洋溢,佳句迭出,真挚感人。一个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县城的诗人,能够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好诗,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这两年,沈云写了诗,经常向《中华诗词》杂志投稿。我在杂志社担任编辑工作,便成了他的诗的第一个读者。他的诗进步很快,每年都有诗在杂志上发表。而且,他是用新韵写诗。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以来,得到广大诗词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一些著名的老诗人如霍松林先生,率先垂范,带头用新韵写诗。但总的来看,新韵还处于推广探索的初期阶段。用新韵写诗且有成就的诗人,还不很多。可以说,沈云在这方面带了一个好头。我希望《沈云诗集》能给诗坛带来一股清风。借此机会,我希望广大诗词爱好者,继承中华诗词的优良传统,关心农村,关心农民,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歌唱,为他们“鼓与呼”。我还希望广大诗词爱好者多用新韵写诗,让“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谨以一首小诗,来作为这篇序言的结尾:
  田园诗品最清新,淀苇塘荷更动人。
  说到民情难忍泪,一番把笔一沾襟!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喜读如平宗兄《心潮集》
   
作者:王 澍
   
字体:   【大中小】   
   
   
  如平宗兄,浙江青田人,2007年虚岁八十三岁,长余一岁,因为同姓,故称宗兄。又因都爱诗词,有共同语言,早已结为吟友,时有唱和,相互关怀,鱼雁往来,莫逆於心。他的《八十初度》诗云:
  韶华弹指悔蹉跎,回首前尘感慨多。
  负笈儿时勤把卷,救亡少壮奋操戈。
  襟怀淡泊心常坦,世路崎岖志不磨。
  已是皤然年八十,未妨杯酒对天歌。从中可看出他幼时勤学,青壮抗日,胸怀坦荡,志气不磨,而又乐天成性的身世与为人。近将其所著《心潮集》初稿见示,快读一过,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广博见识和高深才艺。作为知交好友,不揣浅陋,写一些读后感,以与宗兄切磋,并向读者推介。
  《心潮集》计收五绝30首,五律17首,七绝80首。七律79首,词作26首,对联28副,论述3篇。内容包括:吟咏神话、传闻、古圣、先贤、现当代领袖、英雄、体育明星、国情、乡情、友情、亲情、修养、旅游,咏物,书怀,激浊扬清,褒善砭恶,无不鞭辟入里,细致周延,异彩纷呈。佳篇好句叠出。兹举各体一例,略加诠释。庶几尝脔知味焉。
  《游子吟》:
  风雪孤灯暗,家乡恍惚临。
  晨鸡惊好梦,客枕几回寻。
  首句写旅况,次句写梦归,三句写惊醒,末句写久枕寻梦,寥寥二十个字,就把游子在外、回乡好梦被惊、反复寻之不已的旅客心境,描写得出神入化,非亲身经历,深思熟虑者,殆难措手。
  《山村秋暝》:
  暮霭徐徐起,溪山隐约中。
  炊烟飘絮白,畲火映枫红。
  露冷蝉声杳,风寒桂气浓。
  村居闲自适,放眼羡飞鸿。
  首联暮霭徐起,溪山隐约,直扣题面暝字;颔联畲火映枫,炊烟飘絮,描绘山村景色;颈联露冷蝉寂,风寒桂馥,秋容如画;尾联村居自适,目羡飞鸿,以景结情,令人神往。句句扣题,形象生动,笔无纤尘,境界全出,真五律绝唱也!
  《观鱼偶书》:
  庄生濠上知鱼乐,渭水姜翁钓冕来。
  鲈脍秋风归思动,沽名恰是子陵台。
  七绝四句二十八字,分用四个典故,表明了作者的臧否态度。题曰《观鱼偶书》,实有深意存焉: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辩论是否知道鱼乐,看来作者是肯定庄子大智,能知鱼乐;姜尚八十钓于渭滨,得遇文王而仕,作者说他为钓官帽而来,显然意存否定;张翰因见当时政事混乱,托词因秋风乍起思念故乡鲈鱼堪脍,遂辞官归吴,他的见机而作是可取的;严光高坐钓台,实为沽名,则为作者所不取。区区二十八字的七绝,意蕴容量如此之大,难能可贵!
  《七夕忆》:
  蓦地相逢喜又羞,嫣然低首倏回眸。
  飘飘素袂香魂媚,眷眷檀心蜜意稠。
  曾记灯前红豆托,还祈月下赤绳求。
  羡他牛织今宵会,尚得年年话别愁。
  七夕是民间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节,此时此刻,作者回忆什么呢?从首颔二联所示含羞、低首、素袂、檀心这些具象来看,蓦地相逢的是一个秀外慧中见人生怯的少女,谅不是牛郎相会的织女,应是如平兄当年一见钟情的窈窕淑女。既是回忆,那就不是真人,而是生离死别朝思梦想在七夕特定情况下神思恍惚中的乍现幻象。颈联又回到现实,回忆当年曾在灯下以红豆传情。并求月老赤绳相系的私语。但是,时移世易,死者长已矣,生者空断肠!尾联羡慕双星七夕相会,尚得年年诉说别愁,而年逾八旬的作者,却连这点机会也没有了。全诗浓墨重彩回忆欢情。反衬末结之悲哀,倍增其感慨。如平兄不愧是真正的情种,更不愧是写情的能手。
  《踏莎行·永恒之怀念——观看电视小平同志骨灰飞撒大海有感》:
  黯黯云低,滔滔浪作。银鹰矫若瑶台鹤。忠骸护伴有鲜花,缤纷洒向长空落。
  四海怀悲,五洲痛噩。奇勋旷代逾昆岳。煌煌两制复吾疆,曾挥铁臂乾坤濯。
  这是一首大声镗鎝的豪放词作,用以怀念邓公,甚为得体。上片描写播撒骨灰之时空、载体、护伴、洒落,形象叠加,境界全出;下片感叹,颂扬,入情入理:邓公于浩劫之后,拨乱反正,洗濯乾坤,提出一国两制原则,为珠还港澳以及整补金瓯绘下蓝图,真可谓功盖昆仑,他逝世后按其遗嘱将骨灰撒向大海,举世同悲,永垂不朽矣!
  《上海外滩陈毅铜像》:
  铁骨铮铮,一身忠肝义胆,梅岭三章标亮节:
  英风凛凛,满腹壮志豪情,旌旗十万斩阎罗。这副联语,对仗工整,言词精练,切合陈帅身份,移于他人不得。
  《心潮集》最后的三篇论述,其一:简便易行的保健良法——按摩,详细介绍了作者数十年来身体力行,获益良多,由体弱多病变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很少吃药住院的八三寿星。他把自我按摩经验,推己及人,爱心济世。其二:延年益寿话读书,也是作者修身养性的经验之谈,不敢自秘,公诸同好。其三:热爱和平今古同——《木兰诗》主题思想浅析,作者对我国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民间文学叙事名诗,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地逐段解释,认为木兰代父从军。生动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和平的思想,及其得胜回朝,不慕荣利,解甲还乡的高贵品质,值得深切体会和认真学习。作者苦心孤诣地介绍自己的按摩、读书、解诗体验,充分显示出他博爱益世的仁者之心,至堪矜式。笔者不敏,良有感焉!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一篇打动人心的诗论
   
作者:耕 晨
   
字体:   【大中小】   
   
   
  刊于《中华诗词》2008年5月份的《“六朝旧事随流水”》一文,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这一名句说开去,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让人读后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文学和历史知识,而且以古为镜,以史为鉴。文章引证贴切,切中时弊,令人警醒,发人深思,是一篇难得的打动人心的优秀诗论。
  文章以王安石词中名句冠名,由六朝古都金陵,说到它的演变,进而说到秦淮河、朱雀桥和乌衣巷以及金陵的鸡鸣山(台城山),抚今追昔,令人感慨系之。从对这些名胜古迹历史演变的娓娓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知识的渊博和对诗歌艺术卓越的鉴赏能力。
  令人叹服的是,作者通过对所引绝句——无论是刘禹锡的《乌衣巷》,还是杜牧之的《泊秦淮》、韦庄的《台城》等——产生背景的描述,通过对历史邅变的回顾,通过对其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画龙点睛式的分析。深入地发掘出这些“经典诗歌”的艺术魅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揭示了这些诗歌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艺术享受。
  文章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通过探寻包孕于这些经典诗歌意象中的深层底蕴,唤醒读者的历史意识和忧患意识。
  文章中揭露的六朝君王,无论是终日与妃嫔宠臣寻欢作乐终至国亡的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还是将建康夷为平地荒淫奢靡腐败之极的隋炀帝杨广,“更是兴亡的见证,历史的殷鉴,现实的警示”。作者以投枪式的笔法,犀利的笔锋,将这些荒淫无道腐败堕落的亡国之君,给以无情的解剖和鞭挞,并巧妙地与现实世界挂钩: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堪称当代的贪官污吏的前辈楷模”。当代的贪官污吏。“如果不以古为镜,以史为鉴,让浮华奢靡腐败之风沦肌浃髓,入于膏肓,成为不治之症”,其后果不言自明。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之美,欣赏祖国山水之胜的同时,似乎听到了历史老人的规箴,听到了从遥远古代传来的警钟。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化美为媚
   
作者:张 鹄
   
字体:   【大中小】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中,有一节极富诗情画意的文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前三句是“静态描写”,第四句一变而为“动态描写”。紧接着作者禁不住发出赞叹:“珊珊可爱。”这里透露出了一种审美信息:艺术描写中,“静态描写”只是基础,“动态描写”才是极致,故而“珊珊可爱”。这一美学原理,德国18世纪美学家莱辛阐述得最为中肯,他说:“诗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在描绘物体上赶上艺术。那就是化美为媚,媚是在动态中的美”,而“媚是一纵即逝的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拉奥孔》)。难怪王国维在鉴赏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时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的确,动态中的美是美的极致,是最迷人的美。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关于“桂林山水”的描写。对“化美为媚”就会感悟得更加深刻。“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韩愈的诗,清奇、秀丽,尽相穷形,不失为名句。不过细细品味。总觉得不免纤细而板滞,因为这只是单纯的静态描写,很难拓宽受众的想象空间。而今人徐中秋《桂林山水》则另是一种韵味:“奇特山形谁剪裁?江边江下绣成堆。欲偷一段归乡去,一日看它十八回。”(《长沙诗词》第23集)作者并未竭虑殚精去模山范水,只轻巧地运用“谁剪裁”、“绣成堆”的动态描写,诱导读者把桂林山水想象成一种精巧、美妙的艺术品,特别是“欲偷一段”的奇思妙想,更把诗人对桂林山水无限珍视、爱慕之情表现得酣畅、饱满之极,从而激发读者进行审美再创造的无限潜能。这就是“化美为媚”的妙处。又比如陶渊明的“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通过白描(静态)写出隐居生活幽静、闲适,与世无争的一种境界,自是传诵不衰的佳句。再看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尽管有人认为王诗是从陶诗衍化而来;但窃以为王诗较陶诗略胜一筹,有“出蓝”之美。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香菱之口对王诗的妙处作了引而不发的点拨:“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出来(见48回)。是的,正是“余”、“上”两个动词,把日将落而未落、冉冉下沉和孤烟直上的气势细致而生动地呈现出来,使画面顿显灵动、生气盎然,从而“化美为媚”,给人以极为丰富的美感享受。
  “文学是人学”。人物描写,更需要“化美为媚”。诗歌里描写美人,《诗经》开其先河,且提供了足资借鉴的美学经验。请看《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是静态的写“形”,后两句才是动态的传“神”,虽寥寥八字,却如壁龙点睛,使通体皆活。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这两句便把一个美人的姿态、神韵很生动地渲染出来;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美变为流动的‘媚”’(《论诗》)。又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白居易《长恨歌》也确乎把她写得美极啦!不过。无论“芙蓉如面柳如眉”还是“雪肤花貌参差是”。抑或是“梨花一枝春带雨”,都未能完全征服读者;只有那句勾魂摄魄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这才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足见只有精致的动态描写,才能“化美为媚”。从而迸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力量。
  运用动态描写“化美为媚”,在当代诗歌创作中不论是绘景还是写人,都不乏令人一见钟情的精品,不妨再举两例,与君共赏。《丝绸古道偶成》(星汉):“天地无声大漠空,丝绸古道热风中。一鹰惊去疾如箭,射落残阳一捧红。”《牧羊女》(姜必荣):“平畴夕照起云烟,一望青禾绿上天。谁赶白云天际走,村姑挥舞牧羊鞭。”两首绝句。两幅真力弥满的画图!吟咏之间,只感到雄奇、瑰丽的画卷中充溢着一种如司空图《诗品》中标举的“流动”之美(一为“壮美”一为“优美”),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审美的惊喜,真可谓“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有隽永之趣”。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郭沫若改诗
   
作者:林星煌
   
字体:   【大中小】   
   
   
  东坡居士曾居此,朝夕常思返蜀山。
  深幸我来千载后,欣看质变数年间。
  胶源浩荡森林海,香韵芬芳极乐园。
  三面红旗昭耀下,天涯无处不奇观。
  此诗为郭沫若先生1961年来琼考察时所题手迹原作。郭老在发表此诗的过程中,曾对诗题和诗句作过修改。关于诗题的改动,据韩国强《郭老南来传雅韵》介绍:此诗手迹并无题目,落款时间为1961年3月3日,最初发表于1961年4月1日《人民日报》,为《海南纪行》组诗中的一首,即《访那大》之二。曾有一诗友去信给人民日报社。称东坡并未到过儋州那大镇,首句“东坡居士曾居此”失实。郭老第二次来海南后,此诗又一次发表于1962年2月15日《南方日报》,诗题改为《题海口东坡祠》。于此可见郭老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关于诗句的修改,则有三次:第一次发表时,第四句的“欣看”改为“惊看”,第五旬的“胶源”改为“富源”,第七句的“昭耀下”改为“辉耀处”:第二次发表时,首句改为“东坡流谪曾来此”,第三句改为“深幸我生千载后”,第六句的“香韵”改为“花卉”,第七句的“辉耀处”改为“昭远域”:后来,此诗收入《郭郭沫若全集》时,颈联改为“森林浩荡财源海。花卉芬芳香积园”。本文试对其语言修改艺术作一臆析,以就教于大家。
  先看首句。原句中的“东坡”和“居士”为同位关系,两者复指一人。将“居士”改为“流谪”,既收精简之效,又点明东坡千里来琼之原因,利于引发人们对东坡一生屡受打击远谪他乡的联想。另外,海口是东坡谪琼的路经地而非谪居地——谪居地在儋州中和镇,诗题既标为《题海口东坡祠》,则“居此”也需相应改为“来此”。修改之后,诗句的容量得以扩大,词语的准确度得以提高,一句之中“居”字重复之现象也得以避免而显得更趋简练。
  第三句原句的“我来千载后”,其侧重点在“我”与“东坡”千年之后的沟通上——而“我来”之后。怎么样呢?第四句及以下两联均没有对此作出相应的延伸,而是忽将笔触转到描写时代之变化上。这样一来,“深幸”之语意缺乏后续的拓展空间,且第三句与下面五句在内容和结构的安排上形成一比五之格局,直接影响了律诗对称美的构建。改句“我生千载后”,其侧重点放在对所“生”时代的感慨上,与下面五句对时代变化的描写正相贯通而构成连接的意象链和匀衡的结构体。经过修改,全诗首联写东坡遭遇,其他三联写时代变化,内容上形成前后对比,重点突出了时代巨变之主题,结构上也显得相对整饰。第四旬改“欣看”为“惊看”,着一“惊”字,力度更强,既较好地衬托出变化时间之快和程度之大,又与上句的“深幸”形成进层之态势。
  第五句原句的“胶源浩荡”为主谓结构,“浩荡”的范围限于“胶(橡胶)源”,面似稍窄。如再作进一步联想,产生“胶源”的胶林也是林海之一。“胶林”与“森林海”之间有意象交叠之嫌。而“富源”所指范围就比较宽,至少是另换了一个角度,不直指“胶林”之实体,在显性和隐性层面上均无意象交叠或张力缺乏之虞。第六句直接以“芬芳”描写“香韵”,也有意重之嫌——香者,不亦芬芳乎?改“香韵”为“花卉”,较前精当。五六句最后改定为“森林浩荡财源海,花卉芬芳香积园”。从词语的搭配来看,森林,“通常指大片生长的树木;林业上指在相当广阔的土地上生长的很多树木,连同在这块土地上的动物以及其他植物所构成的整体。”(《现代汉语词典》)既是“大片”、“相当广阔”,一般不再以“海”字对其作重叠性形容,这就是人们常说“林海”而很少说“森林海”的原因。将“森林”移到句首。既达到了避而不用“森林海”的目的,且在语言的流畅及对仗的工整等方面还有积极的效果;“富源浩荡”与“森林浩荡”相比,后者要流畅得多:而“富源”对“花卉”与“森林”对“花卉”相比。前者是虚对实,后者是实对实,工于前者。至于将“极乐园”改为“香积园”,就“极乐园”而言。此词与那个年代举国上下艰苦奋斗的氛围以及此诗的整体基调似有所不谐;就“香积园”而言,《维摩诘经》云:“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国香气。”以“香积园”比拟海南。更能强调海南在诗人心目中四季如春芬芳秀丽的深刻印象。
  第七句改动两次。第一次发表时,改介词结构“昭耀下”为名词性结构“辉耀处”,句子显得稳健一些,也增加了书面语色彩。但“辉耀处”与结句的“无处不奇观”,重一“处”字。诗中有重字,并非不可以,然而在结句紧要之处,如无特殊的修辞需要,则当力避之。或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郭老最后又将“辉耀处”改为“昭远域”。远域者何?天涯也。以远域带出天涯,既顺理成章,也为读者对非远域地区所发生的变化之联想预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诗不厌改,贵乎精也。”(谢榛《四溟诗话》)总的来看,郭老对此诗的修改,或着眼于词语的精当,或着眼于诗句的畅健,或着眼于容量的扩大,或着眼于文脉的贯通,或着眼于主题的凸现,给我们以不少启发,堪值细味。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古风作法
   
作者:胡迎建
   
字体:   【大中小】   
   
   
  古风宜用于写大场面,但力求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要有跳跃性。要有变化,铺张扬厉,驰骤疾徐,短长高下,任我之意以为起结,如此则空灵动荡。要有叙事、描写、议论。方东树《昭昧詹言》说:“七言长篇,不过叙、议、写之法,颠倒顺逆,变法迷离”;“无写,但叙议则不成情景。”写即描写,突出局部细节。如杜甫《丽人行》描绘长安水边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接着写“头上何所有”。“背后何所见”。即是描写手段。作律诗则不可不用此方法。叙则有补叙、逆叙、插叙。又如杜甫《哀江头》中在“细柳新蒲为谁绿?”之后引出“忆昔霓旌下南苑”直至“一笑正坠双飞翼”都是补叙从前之事。还可用“自从”一类字眼逗起“插叙”。古风还可运用排比句,或反复叠用相同字眼。也可用少数骈句。初学者宜先立结构,然后求气机流畅,既要避免破碎支离的毛病,也要注意克服四平八稳、平钝而无生气的毛病。好的古风如方东树所说:“妙在神来气来,骨肉飞腾,神采飞越。”短古最求曲折变化,笔似平直而意能曲折者尤佳。如韩愈《雉带箭》,每两句意一转,前人评为“盘屈跳荡,生气远出。”诗云: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相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所谓三平调,即末尾三字连用平声。这在近体律绝中为大忌。而在古风中却是习用的形式。用韵或一韵到底。或转韵,转韵或两句或三句或四句均可。有的四句用平声,转至下四句用仄声。以求变化。已故中山大学教授詹安泰说:“平韵易行,仄韵不易行”,“用仄处见骨力,用平处见气韵”;“高浑之作,用平字,但易流滑。矫健之作,用仄声,易刻削。”此经验之谈也。一般平缓流畅雄浑昂扬之作用平声,急促拗劲之作用仄声。
  五古盛于汉魏南北朝,气韵深厚,宜发调高远。愈转愈深厚。无剑拔弩张之习气,用力大而火候纯。陶渊明诗尤杰出。张九龄、陈子昂诸作均见风骨。初学者先由骨格结构人,而后求气格。务求气机畅,韵味深,色泽纯。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翦伯赞的内蒙访古
   
作者:冯国仁
   
字体:   【大中小】   
   
   
  1960年代初,金风乍动时候。翦老应乌兰夫主席之邀,携范文澜、吕振羽两先生,到内蒙古访古。由西向东,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两个月。写下著名考古报告《内蒙古访古》。时隔40年,至今读之,仍觉得他许多历史论断,掷地有声。他在报告一开头,就引用了恩格斯名句“世界只是最伟大的诗人”。他也正是以诗人的心态、诗的语言写下这篇堪传千古的报告。他不仅文字素养深厚,韵律也娴熟,在包头附近考察完赵长城,就写了怀古七律:“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他对赵武灵王的称赞,多么令人肃然起敬。他在呼伦贝尔时,也写下七、八首诗。
  他们一行是8月中、下旬进入呼伦贝尔的。他们坐火车钻出兴安岑山洞,看到的是两侧林木葱郁的青山、宽阔而繁茂的草原。呼伦贝尔盆地,慢慢向他们展开。秋初,正是打草季节。车窗两侧不仅绿草如茵,而且到处是望不到头的饲草垛。所以他说:“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图画出现在眼前。他们考古访问中,看过了历代重叠的历史遗迹:什么鲜卑墓群、金元边堡、辽和蒙古的古城等等。他著名的判语是:呼伦贝尔的历史绝不是莺莺燕燕,而是群鹰搏击、万马奔腾。他有诗云:“锡尼河畔论英雄,万马秋风汗血红。一代天骄今已矣,红旗插遍辽西东。”这首诗当然是写成吉思汗的。他到呼伦贝尔访古,第一个考察目標自然也是成吉思汗。
  翦老访古到过林间甘河镇、鄂伦春首府阿里河等地。但他在林区写的诗篇中,却没反映首先进入中原的拓跋鲜卑。他的《大兴安岭岭顶远眺》,气派宏大、“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亿万章,久矣羲皇成邃古。天留草昧纪洪荒。”他在达赍湖附近,虽然访过鲜卑墓群,人们在拉布达林墓葬中挖到山兽骨,也曾预料到拓跋来至兴安岭,但因证据不足,就无人敢定论。不知翦老可曾料到,20年后本地考古家米文平、陈道宏等人七闯嘎仙洞,终于发现魏帝祭文,确定了鲜卑古室和大鲜卑山的座標,推翻许多互相传抄的廖误论述,拓跋原是从森林中走出去的狩猎民族,在呼伦贝尔骑上战马西进的。可惜翦老没能见到这次震动全国的考古壮举,也就无从掌握这项重要史料作他的精辟论述。
  他在扎兰屯写过一首律《扎兰屯即景》:“山城细雨晚潇潇,秀水亭边柞叶凋。几夕风霜秋缥缈,满山林木自妖娆。遥望远岫青衙千叠,最忆溪流绿一篙。如此风光真是画,不须粉墨写鲛绡。”也没反映他访古情况。原来扎兰屯南有一小镇,名叫成吉思汗镇。据说成祖曾在此屯兵,还有一道边墙作佐作。翦老看后立即否定,认为那道边墙为金人所建。因为山城太美,他就写了这首抒情诗。
  翦老不愧是传大学者。根据当时所掌握的史料,他即判定、预言出多项呼伦贝尔历史论断,如“游牧民族摇篮”等等,特别是他说“揭穿了一个历史秘密”:多数游牧民族都是从东而西走上历史舞台,这个舞台的后台即呼伦贝尔草原。这些游牧民在这里打扮好了,然后冲上前台。但他们冲出马门已不是游牧民,而是武装起来的勇士云云。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中华诗词        
>>>2008年第11期   
   
沅湘胜色怀三闾 枉渚高吟续九歌 第二届“华夏诗词奖”颁奖仪式隆重举办等
   
作者:佚名
   
字体:   【大中小】   
   
   
  金秋送爽,兰芷芬芳,沅澧之滨,高朋满座。9月16-17日,为庆祝湖南省常德市撤区建市20周年暨第四届中国·常德诗人节,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常德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了隆重的庆典活动,规格之高,盛况空前。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华夏诗词奖”颁奖仪式亦同期举行。
  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常德。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诗意盎然的城市,素有洞庭明珠的美誉。这里,飘忽着陶渊明的桃源一梦、回荡着刘禹锡的田园歌声,流传着善卷先生指点于尧、辞王于舜的不朽传说。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造就了“常德有山山有德”的独特地域文化,哺育了常德人特有的诗思才情。自2004年以来,常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诗人节”,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国常德诗墙”更成为了常德的文化标志。
  16日下午,常德市体育中心阳光明媚。彩旗飘飘,常德市庆祝撤区建市20周年暨第四届中国·常德诗人节颁奖大会和“诗城放歌”文艺演出隆重开幕。应邀出席的嘉宾有省政协副主席龚建明,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文国庆,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夏朝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顾问林从龙,原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岳宣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主编叶延滨,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雍文华、赵焱森。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王德虎、副秘书长李一信,以及省人大原副主任颜永盛等老同志,中国作协、中国摄影家协会等有关领导,韩国书画艺术会、日本菁菁书友会等外国友人。开幕式由常德市市长卿渐伟主持。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华诗词学会向热情好客的东道主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奖作者和受牌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我国古代诗歌分为民歌与文人诗两大源流,后来又有了充满活力的新诗,它们都应在“二为”方针的大方向下同荣共茂、各展其长、不拘形式、互相促进,只有新诗与旧诗都得到尊重。都得到发展,才能保证诗歌的百花齐放。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主编、诗赛评委会主任叶延滨接着讲话,总结了诗赛情况。充分肯定了当前诗歌的可喜态势。祝愿“诗人节”越办越好。会上还宣读《关于“我心中的桃花源”全国新诗大赛获奖作品的通报》、第二届“华夏诗词奖”获奖名单及全国诗词之乡受牌名单,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及授牌仪式。杨逸明等10人、周退密等22人分别获得第二届“华夏诗词奖”的一、二等奖,85人获优秀奖,桃源县、临澧县和石门县荣获“全国诗词之乡”荣誉称号。颁奖后,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诗城放歌”文艺演出。常德丝弦《桃花梦里好寻梦》、古诗词演唱《芷兰雅韵》等曲目一次次将演出推向高潮。
  17日上午,作为此次庆典主题活动之一。在常德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有二千多人参加的诗词吟唱会。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赵焱森作简短讲话,强调了活动对于普及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开篇一曲大合唱《浪淘沙·常德诗墙》深沉婉约,声情并茂。72岁高龄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姜家锵老先生的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著名诗人林从龙的吟唱《长沙过贾谊宅》等,都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李津红)
  
  中华诗词学会网正式开通运营
  
  8月31日上午,中华诗词学会网在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大楼隆重举行开通启动仪式。
  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克玉上将、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政委、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李栋恒中将、国家司法部纪检组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岳宣义少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崎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网总编辑郑伯农、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彭蕴锦、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阎晶明等应邀参加。
  郑伯农代表中华诗词学会致辞。他说: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网络文化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诗词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繁荣发展不能不借助网络的科技翅膀。中华诗词学会网的开通必将为中华诗词文化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网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李文朝介绍了网站有关情况:中华诗词学会网的建立与开通。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鼎立支持和具体帮助,学会网依托中国作家协会网站的硬件设施及运行管理软件,在中华诗词学会开设一个操作平台,与作协网站连接。它是国内惟一国家级诗词社团的官方网站;面向全国,辐射全球;彰显中华诗词专业特色和独特韵味,反映诗词创作、理论研究的最新最高成就;把握诗词创作及研究方向,引领传统诗词继承与创新的时代潮流。发布权威诗词信息,荟萃古今诗词精华,展现诗家诗友风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北京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桂兴代表各地诗词学会和兄弟网络及与会嘉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中华诗词学会网的开通表示热烈的祝贺。
  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克玉上将宣布:“华诗词学会网正式开通运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崎嵘点击开网启动。
  启动仪式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网副总编辑赵京战主持。
  中国作协信息处处长兼作协网主编胡殷红、红叶诗社秘书长张心舟、中华诗词学会网技术支持单位北京世纪新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凯和中华诗词学会,网编委梁东、周笃文、欧阳鹤、宣凤华、晨崧、丁国成、雍文华、王德虎、李一信、李树喜、董澍及机关、杂志社有关工作人员也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网开通启动仪式。
  2008年8月31日
  
  [本刊公告]《中华诗词》网上投稿电子邮箱开通(试行)
  
  近年来,诗词热潮蓬勃发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诗词作者为本刊投稿。首先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方便投稿,本刊从2009年1月1日起,设立了电子邮箱,试行网上投稿。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投稿电子邮箱网址:“zhhshcbjb@163.com”。
  二、对稿件的要求,除本公告外,其余与“征稿启事”相同。请参阅本期“征稿启事”。
  三、来稿请用“Word”软件录入。用“附件”发至本刊邮箱。
  四、来稿录入格式,请参考本刊的格式(4号宋体字,律绝2句一行,古风、词连排,词过片空2字。小序、注释用5号字)
  五、来稿末尾务请注明真实姓名、邮编、地址、联系电话号码。未注明邮编地址者,发表后无法寄送样刊稿酬样刊,视为无效废稿。
  六、为提高投稿采用率及编辑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舛误,稿件引文务必核对准确并注明出处,其中包括正文、序言、注释中的引文。涉及社会新闻的,亦请注明出处。如:“据人民日报×年×月×日报导”、“据中央电视台×频道×日报导”等形式,以增加引文的可信度,防止引起读者疑惑。为防止虚构引起误导,对未注明相关事实出处之稿件,本刊不予刊用。
  七、本刊对于来稿有权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注明。本刊对来稿拥有使用权,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寄赠样刊(短诗1至2首以刊代酬)。在本刊编辑出版的其它刊物、书籍中。以及向别的刊物推荐的稿件中正常使用,不再另付稿酬。
  八、由于本刊人手有限,对不采用的稿件不退稿,也不提意见,请作者鉴谅,并自留底稿。
  九、敬告广大读者作者,关于发行、邮购、广告及其它事宜,请与“发行部”联系,电话:64022899。谢谢合作!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4月TO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