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脉经营指南:第8章 人脉管理秘诀大公开

 大道至简64382 2012-09-27
第8章 人脉管理秘诀大公开
    绘制人脉地图如今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为以后不备之时寻求帮助才建立人际关系的时代了。当今社会我们所谓的“人际关系”不只停留在对对方的“知道”上,也不止保持在与同学和老乡的关系上。给身边的人多一点儿关爱,与有缘之人确定朋友关系,并经常来往进行交流,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人脉的基础。
    这样说来,要想系统地管理好自己的人脉的话,最好首先从清点自己现有人际关系的状态开始。进行清点工作最客观最系统的方法就是绘制出人脉地图。因为如果只是在大脑中回顾的话,难免会有误差,不能准确地看到你现有人际关系的状况。再有,如果绘制人脉地图的话,可以一眼就把握住自己的人脉网在什么领域有所不足。
    绘制人脉地图的时候,先画一个圆代表自己,并以此圆为中心,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分类方式呈放射状排布在周围。这样的话,自己到底哪块领域人际关系好,哪块儿领域人际关系较差便一目了然了。并且可以知道谁在自己现在最需要帮助的领域活动。那好,现在请准备一张A4的白纸和一支笔,根据下面的提示来画一下自己的人脉地图吧。
    第一阶段:以“我”为中心画出多个分支,并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分类先画出一个圆,代表“我”,再以此圆为中心画出分支,分支个数与自己人际关系分类的个数相符,将自己人际关系的分类分别填充到各个分支中去。将人际关系以“家庭成员”“朋友”“同事”这样的标准分类,先将其大概分成10大类,再将每一类进行小的细分。如果用图画表示的话,如第91页图。更详细的表可以参照第92﹑93页笔者所举的例子。
    一年最好进行两次左右的人脉地图整理。比如笔者的情况,在每年12月初和6月初都会进行人脉地图的绘制。因为笔者认为12月初的人脉地图可以对一年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总结,6月初的人脉地图则可以作为年际中间的一次查漏补缺,因此都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所以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而且并不一定要一年两次。按照年际来绘制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新年时绘制一张年终人脉地图,作为旧年总结,给去年帮助过你的人和你帮助过的人送张贺年卡,再或者一年进行2次以上人脉管理地图的整理。这都是把握人际关系状态的重要标准。
    假如你有写人脉管理日常笔记的习惯,可以在笔记本最前页画出人脉管理地图,这样便会随时提醒你进行人际关系的调整,让你的人际关系状态不断得到补充和修缮。
    第二阶段:分析人脉资源人脉地图完成后,要对图中的人际关系作出一个简单评价。如你所列举的人际关系带给了你多大影响,与某个人的亲密程度如何等。然后,分析一下那段时间的人际关系是否处理得很好或者还存在什么问题,做一下自我表扬和自我检讨。请回答一下下面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做题的同时能够更加具体的分析一下自己的人脉资源。
    人脉管理小贴士1过去的人际关系你有随时可以约出来帮你排忧解难、无话不谈的朋友吗?
    与原来的同学关系怎么样?
    与以前的同事或你的前一个职业有联系的人关系如何?
    和别人有什么过节吗?和那个人以后还有需要见面的事情吗?
    2 现在的人际关系和现在的同事关系如何?相处得还不错吗?在工作上受他人信任吗?和自己有敌对关系的人是谁?
    和曾与自己有过业务联系的人是否还保持着联系?
    你是否参与到所在的职业领域社交圈儿中?在那个社交圈中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那个社交圈中你表现得活跃吗?你是那个社交圈子中的负责人或领导者吗?
    你是否参加了你个人所关心领域或有关你个人兴趣的活动或社交圈?
    3 未来的人际关系对以后自己想涉足领域的专家或权威人士你知道几位?
    有联系的专家或权威人士有几位?联系频繁吗?
    为了与自己需要的权威人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你正在努力吗?
    你被纳为将要从事领域或关心领域的社交圈儿中的一员了吗?你自己亲自主持过社交活动吗?
    和你一起充电或培训的同事你认识几位?和他们的亲密度如何?
    出处 “数码”专栏作家 金勇拾上面的检查清单可以让大家人脉管理有一个新的认识。还可以成为大家系统管理人脉的指南。
    第三阶段: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想认识的人人脉地图中不仅应该记下家人﹑朋友﹑同事等自己熟悉的人,还要记下自己想要认识的有名人士。不管是有名的政治家﹑还是电台人物,只要需要,任何时候都应该去找他与其见面。
    笔者7年前读了崔仁浩作家的《商道》后,感触颇深,于是萌生了一定要见崔作家一面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经作出,笔者便将崔仁浩作家的名字和其他几位有名人士的名字一起记在了人脉管理日常笔记本相应地“想认识的人”名单上。偶然一次机会,笔者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崔仁浩作家的粉丝群,便参加了这个群的定期在线活动。参加这个群不到一年时间,便有了和崔仁浩作家一起爬清溪山的机会。在那次聚会上,作者不仅与崔仁浩作家面对面坐在一起,还被崔作家亲自点了名,这至今都让笔者感到无限光荣。
    有想法的话就去实践,实践后人际关系便会形成。没有必要想得太复杂,老把它往后推。对于20岁时期的韩国年轻一代更是如此。笔者把近期一定要见一面的人的清单也列出来了。笔者想无论何时我一定要见他(她)一面。而且现在正在对此进行实践。不要犹豫了,列出自己想见的人员名单吧,一定会实现的!
    重新拾起已断的人际关系“物以稀为贵”。当处在真空环境中时,我们才能强烈感觉到空气的珍贵;当世界变得暗无天日时,我们才能得知太阳的重要性;同样,当走投无路时,我们才能够醒悟:原来人际关系这么重要。其实人际关系并不是常常指寻找陌生人与其结成朋友。以前在你身边出现过的朋友﹑同事﹑老师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和你失去了联系,他们和你现在眼中的人脉目标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样应该成为你人际关系中巨大的人脉资源。所以珍惜他们吧,重拾和他们之间的联系。这种从新建立起来的人脉同样优秀。即使现在不能直接见到他们,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或电子邮件等简单便利的方式争取与他们见面的机会。希望能灵活运用这些现代信息社会产生的工具。
    不过在与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联系时,应该注意下面这一点。多年不见的人突然来了联系(并且通常都是充满热情的),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一般都会疑惑多于欣喜。比如“难道想让我买保险?”,“不会想让我给他做什么担保吧”等猜疑便会接踵而至。这些错觉会先入为主,给你和你的朋友之间的交流造成很大障碍。虽然与失去联系很久的人很容易再回到熟悉的程度,但是因为很容易给人被利用的感觉。所以在和老朋友联系之前,最好再仔细阅读一遍前面所讲到的7种人脉管理理念,并在见到老朋友的那一刻,像在某电视节目中所看到的那样,亲切的叫一声“哈,老朋友,好久不见!”。
    那么什么时候约老朋友见面最合适呢?虽然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像新年或圣诞节等节假时期应该是联系老朋友的一个很好的时机。给对方寄一张卡片或贺年卡,自然地问一下近况,肯定能收到对方同样真诚的问好和祝福。如果没有时间与对方见面的话,经常发发邮件或短信也不错,比什么联系都没有要强上10倍﹑100倍。因为实践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从平常一点一滴的关怀开始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反而会更加牢固。这里所说的小关怀是指给对方一些不会让其产生负担的帮助。并且如果坚持“给予6次接受4次”的态度和他人交往的话,最后一定能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人脉网的。
    千万不要到40﹑50岁时期再重拾这种已断的人际关系,因为那时就会变得难乎其难。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与20岁时期的年轻一代有所交往。因为与20岁时。小狮子说他是王,期年轻一代的交往是真正的倾心交往,不需要计较条件和环境。正如我们和小﹑中﹑高中同学见面时,都会觉得很幸福,因为这会让我们想起5年﹑10年前的纯真年代。
    建立自己的网上个人空间为什么20岁时期的年轻一代要建立自己的网上个人空间?这个问题的答案从2006年11月作的这个调查的结果中可以找到。这是以首尔及其周边地区400名大学生为对象作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接近百分之90也就是350多人拥有自己的网上个人空间。对于20岁时期的年轻一代来说,通过网上个人空间来结交朋友不仅是一种潮流,还是一种有效的人脉管理的方法。通过网上个人空间,可以瞬时间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知道自己,可谓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宣传手段。而且最为特别的是这个宣传工具绝对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在互联网上,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和自己有着共同爱好兴趣的人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各种信息。你可以很容易的和对方变得亲近,成为朋友,不用考虑你给对方提供的信息是否有价值等问题。
    近来,在现实生活中活动的许多社团或聚会将阵线转移到网上,在网上建立自己的论坛或群也成为一种潮流。并且,网上论坛还可以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有意加入某一社团或聚会的人可以先通过网上的群或论坛了解一下这个社团的性质,在留言板上提问些问题,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参加这个社团。通过互联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最大范围的从社会各个阶层招到会员。
    网上个人空间是建立power人脉的最好工具。是90%的年轻人都给予肯定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工具。所以还犹豫什么,这是向别人展现自己,帮你建立power人脉的最好的机会。
    首先把自我介绍以及自己平时所关心的领域一个一个整理到网上个人空间上去。把有关自己的事情有条有理的告诉大家,并将其系统化。当个人空间的访问者渐渐增多时,便可以将其扩大成论坛或者群了。当然也不要忘记在适当的时候将在网上的会员们聚集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地形成人际关系。
    如果没有网上个人空间或者没有定期参加的活动的话,现在马上建立一个个人网上空间吧!在n*er(*)或daum()等网站上很容易的就可以开设一个个人空间网页,或者进入cyworld()建立一个个人网站,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如果起初太想把自己的个人网页或网站布置得很漂亮很好的话,很容易就会感到厌倦和疲惫。所以不要操之过急,一点一滴地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用心地慢慢地去经营,将一个真实的你展现给大家。 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样会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希望这能成为20岁时期年轻一代建立自己power人脉的基石。
    建立网上论坛笔者觉得大部分20岁时期的年轻人应该都加入了至少5个以上的网上论坛。在你加入的论坛中,有你认真对待﹑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讨论的论坛,也有你只是进去扫一眼便完的论坛。当然每天都会进入各种论坛,分享信息并努力建立人际关系的人也不是没有。还会有人申请成为论坛的管理员,活跃在论坛的运行和管理中。
    在网上建立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还是成为主导者。所以还是亲自建立一个论坛,用心去经营它,并建立自己的网上人际关系吧。如果一个人觉得有些累的话,也可以和意气相投的几个朋友或熟人一起经营。设立一个和自己感兴趣领域相关的论坛,每天都更换升级新的信息。说服认识的每一个人加入到论坛中来,并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对自己的论坛进行宣传。只有会员不断地增多,论坛才有继续开展下去的动力,论坛信息才会不断升级。
    举个例子,如果对理财方面比较感兴趣的话,现在马上就可以加入一个和理财有关的论坛。试着学习和感受一下他人办论坛的那种方式吧。然后自己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并认真去经营它。理财论坛的管理者会成为一名理财专家的。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成为专家的。在管理运营论坛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经过管理者整理筛选聚集并发到论坛上的。管理者为了能提供最准确最顶端的信息必然首先会对这些信息有一个熟知和了解。管理者在不断重复的类似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能够成为专家。
    信息都是通过他人得知的。所以大家一般都会带着“这个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领域他最了解,能够给你详细的解释”的想法聚向携带信息的人。信息存储越来越多,管理者成长为专家,人际关系相应地也一起成长。同时,如果将经营论坛那段时间积储下来的信息整理出来,并编辑成书的话(比如,和理财有关的图书),人脉网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所以,成立自己的网上论坛,建立自己的power人脉吧!网上论坛的范围和影响力都要大于个人网页或网站。建立广泛人际关系网的潜力也会加大。当然这也意味着你在网上论坛投入的精力要比在个人空间或网站投入的精力多好多。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一下对论坛的经营会起到帮助的几个小技巧。笔者在经营自己的论坛时也通过这些技巧获得了很多帮助。
    论坛运营小技巧1 用电子邮件定期性地转达杂志上的一些有用的信息2 经常举办一些优惠活动(免费读书活动,赠券活动等)3 定期举办会员见面会4 请有名人士讲课5 真诚地回答会员或者过客的提问组织一些学习或研究小组吧!
    学习或研究小组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可谓人力资源的宝库。当今社会各领域分工越来越专门化﹑细致化。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专门的学习或研究小组也如雨后春笋般慢慢成长起来,在社会生活和团体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习或研究小组里,你不仅能得到最为顶端的信息,还能结交到能给你很多启发的朋友。
    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一下笔者的经历。笔者于5年前组织了一个和自己工作有关的学习小组。当时笔者建立这个学习小组的初衷只是想单纯地进行信息交流。但是现在这个学习小组却成为了笔者很大一笔财富,也是现在笔者结交朋友﹑扩大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
    那是和出版企划有关的一个学习小组,并且每月组织一次集体见面。参加那个学习小组的人都是才华横溢的稀有人才。通过这个学习小组,不仅可以得到很多有用信息,还可以扩大人际交往。后来还出版了相关书籍。笔者每次参加这个聚会之前,常常会准备很多东西,并且对其充满期待。
    参加这个学习小组的人们刚开始都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信息交流园地以及熟人们之间的一次聚会。后来渐渐发现原来通过这个学习小组还可以结识到各行各色的人,对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所以几乎每次学习小组的活动都会按时出席。每隔2个月学习小组的负责人还会邀请一位有名人士为大家做讲座,这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活动。有时被邀请来的有名人士也会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加入到大家的讨论中来,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
    笔者之所以要介绍这段经历,是为了强调学习或研究小组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20岁时期的年轻一代来说。志同道合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共创一个学习或研究小组,经常进行交流,无疑是一个很有效的了解信息的方式。而且这样还会加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如果用什么来形容这种亲密度的话,我想用“家庭聚会”
    这个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些和你一起共同见证学习或研究小组成长的朋友与你的关系就像和家人的关系一样,他一般不会背叛你,值得你依靠和信赖,是你“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关系”,人脉网中的“宝物”。
    在成立学习或研究小组的时候,最重要的便是符合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只是因为是受他人追捧的领域或者单纯地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而建立起来的学习或研究小组是不符合小组设立的旨意的。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设立学习或研究小组吧!只有这样,学习或研究小组才能长存并凭此建立起真正的power人脉。让这些人际关系成为属于自己的永恒的“宝物”。这些“宝物”就像拉丁神灯一样能将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