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十分愉快的在工作中度过了一周,入职以来经常接收到各种关怀,比如最多的就是问我新工作感觉还适应么,有什么困难要说啊。我心里其实觉得没啥不适应,工作的内容和节奏强度都挺好,尽管有时候因为经验不足,效率欠佳,用小贝的话说,本该五分钟做完的事,前前后后尝试和返工时间加一起都超过五小时。但我感觉毕竟是第一次带班,刚开始涉及较琐碎的行政事务也多,很多事情第一次做可能会比较慢,等完整的操作一遍熟悉下来,以后会快起来的。另外自己感到工作的内容上以后要学会动脑比动手多,开始我思考少,手比脑子快,拿到任务就直接做,做了一半发现思路不对,或者有更好的统筹方法,这样就浪费了不少时间,之后我都已经学着让自己接到任何活后,先沉下来十几分钟,甚至用休息的长时段来集中思考一下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不要急着上手,这样因为返工造成的时间损失就越来越少了。
除了工作,最近的头等大事就是挑婚房。我和小贝俩人,他认识我估计快二十年了,我认识他也有十三四年,确定恋爱关系九年多,现在我也毕业了,人生的大事就顺理成章的一件接一件的办着。婚房最近占了我两不少精力,挑区域,看楼盘,选交通,对比优惠幅度(送平米或是给折扣),期房、现房、精装、毛坯、二手房、有营业税的、无营业税的、大盘、中盘、小盘、开发商、平米、朝向、户型、小区环境、配套、业主构成、学区、车位、容积率、高层、多层、公摊、绿化、片区发展潜力……就我们两个完全木有经验的人,所有的这些选项在我们脑子里不停地排列组合着,一个又一个理由导致一个又一个房源被排除,最后好不容易锁定在两个房子上,这两个完全不同风格诉求的房子又给我两出了个大难题。
一套是我喜欢的复式房,这个先看到,楼上楼下都是高三米的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价格比同楼盘略贵一点,但看在实际使用面积是双倍的份上依然是很划算的,物业费也是按单层面积算,如果不算后期装修改造,单价和另一套基本持平略贵少许,交通和生活、购物都十分方便:下楼坐车就能直达我的学校,看电影逛超市买大牌吃小吃都步行可至,不是一般的便利;
缺点之一是后期装修改造投入多,成本肯定大就不说了,关键是人力精力,他的工作没时间盯装修,我有时间盯又最怕这类事而不想搞:语言的差异,对整个行情的不了解,砍价能力弱,一想到要我亲自把这房装起来,敲掉什么,重建什么,选什么材料,设计什么想法,看着不让偷工减料什么的头都大了,我最怕复杂怕麻烦,人又懒,这个对我绝对是挑战;此外的缺点就是临街,且是二三楼的位置,阳台上站着楼上楼下大眼瞪小眼,什么什么都一览无余毫无隐私的感觉,噪声也是个问题,窗户隔音还是不错的,但是不能整天关着窗不透气啊,同时小区人员也稍杂,楼道环境也不算很好。
就在我犹豫来犹豫去的时候,恰好参观了下已经入住的业主装好的房,不看不要紧,一看我当时心里就翻腾开了,房子大房间多的优势在成品房中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其中一家业主那个厨房设计的真是漂亮啊,放弃了原本厨房的位置,拿出一整间不小的屋子稍微把带门的那面墙敲掉,改造了一个三面环绕一面凌空吧台的巨大厨房,加上配套欧式整体厨房装潢效果,那厨房豪华的让我看得都舍不得离眼。另外一家装修风格又不同,直接把正对客厅的楼上的一层地板去掉,这样楼下客厅和楼上同位置就连为一个空间,顶上做一个巨大的吊灯,六米高空间的奢华客厅就形成了,然后一面配上华丽丽的旋转楼梯,活脱脱关了门就是个小别墅的享受啊……
另一套就是小贝喜欢的普通三居室,是我们看得最后一套房,一看完小贝就不愿再看别家了。小贝不喜欢居住在闹市,喜欢幽静的环境,需要的话周末再开车去卖场采购,然后回到家继续享受安静,同时他不喜欢高层小区和高密度的住宅,喜欢多层小区。那这个房子就符合他的全部要求。小区的位置说起来比前一套房有步行十五到二十分钟的距离,不算特别偏,又刚好躲开喧闹,一面依着小山丘,一面傍着一条小细流,路边看小区门脸儿不大,但一进去就绿树环绕,郁郁葱葱,幽静又干净。小贝站在楼下深呼吸两下就说,看,住在这里,一回家,立马就有放松的感觉了,复式那个小区,吵吵闹闹的头都大了。之后就是房型本身的设计,房子是坐北向南,南北通透,光线和通风都不错,房间设计、布局和空间利用都挑不出什么毛病(这一点尤为不易,因为之前看的房那么多,户型、空间面积分配、各屋布局、采光、通风、阳台、厨房、卫生间什么的都能挑出点什么最初设计上的不满意不合理,而我们看了这么久,这套还算是没让我们挑出什么不满意的,后来专门带姐夫来看,他也没挑出什么不好来),此外房子也是精装好的,比起那个需要大改动大装修的复式房,这个稍微小调整一下就能拎包入住了,三室虽然比复式少,但我们两个小年轻人住,怎么算也是足够的。
缺点之一是对我来说不挨着公交车站,即使走十五二十分钟不算远,但总觉得有时赶时间就会感到没有前一套的位置方便,更不说买一些小生活物资和平时下楼吃小吃的便利了;其次是精装房倒是符合了我两不想搞装修的心理,但是装好的房子即便是看不出什么不满意,却也总觉得和自己的风格差别较大,前一套是麻烦了,但吃点苦装下来一定会有一个特别好的结果,这套省了心,但也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风格;最后就是厨房和前一套相比空间各方面都显得平凡了,我早前想要的豪华厨房估计怎么搞都没戏了。别的倒再没啥缺点了。
之后我们又一次陷入矛盾,两个都要(一套自住,一套先出租之后等父母退休过来他们住),还是二选一,二选一的话到底选哪一个。整整两天,围绕着这个选择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及房产专业人士也都参与进来集思广益。也不知为嘛,我心中这么美好的复式房在讨论的过程中一再被否,原因和理由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最后的结果是,除了我,所有人都觉得复式不如那个多层小区的三居室。前晚,他看我那么喜欢那套复式,就要做决定,说行吧,都不想了,我们就选那个复式了,花点精力在上面,装好了其实我也喜欢,环境吵一点但关了门怎么不是住。我幽幽怨怨的说,你知道只有我的选择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住进去才会发自内心的高兴,现在大家都不看好,就我一个人坚持,即便住进去我也不会真的得到同等的快乐感……
今晚,按照计划俺们就要付定金了,最后还是选了那个幽静小区,有时心里想真希望自己从没看到过那套复式,现在马上要住新房了,就是因为对比过那么豪华的效果,尤其是那么奢华的厨房,反而入住新房也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特别惊喜的感觉了~小贝说,你觉得我们以后会不会换房?我说位置都选好了,房子大小也足够,除了出国没什么理由再换吧?小贝说错了,以前我家每一次搬完家也都觉得不会再换了,可事实证明换了好多次。我一回忆,我家也是,爸妈他们年轻时最早的平房换了几次不说,搬楼房也换了三次了。然后小贝转达了姐夫的意见:他觉得以他过来人的经验,年轻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下把事情做满了,否则日后很可能有更好的机会或者选择会因为之前把事情做太满而耽误了更好的机遇,或者说成为你获得更好选择的障碍。应该说最后的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我的其他想法,心情终于平复下来,好好地把我们选出的这套房收拾好,快快乐乐的入住,享受即将新婚的甜蜜,一起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奋斗,才是我们当下该想的嘛。
嗯,就酱紫,找定居城市不容易,选房更难,现在人生又一大事就快敲定了,梦想,照现实进行~~~~~
--------------------------------------------------------------------------------------------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第一次做的这个葱花千层饼,是我离家前给爸妈做的。选了原味、咖喱和五香三种口味,操作手法上也是三种不同的但都很常见的做法。三种口味三种做法放到一起做个对比,大家看明白了就可以各取所需

材料:
面粉(筋度不限)、酵母、水、植物油(橄榄油、炸过的葱油或者动物油脂都可)、盐、小葱、咖喱粉、五香粉
步骤:
1、酵母用温水溶解,面粉里放少许盐,缓缓将酵母水加入面粉中(面粉和酵母的比例每包干酵母包装上都会写,做中式面食我通常不称量,两碗面估摸着一两小匙的酵母都可以);
2、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迅速搅动,酵母水加完不够就继续加清水,直到面粉被搅成絮状,然后用手揉成偏软的面团;
3、将面团在温暖处发酵到两倍大(气温不同,酵母活性和比例不同,时间一两小时不等,甚至更长);
4、发好的面团切割开来,分割成均匀的小份备用;
下面就开始制作今天的葱花千层饼
第一种——原味的,盘面方法是最传统最常见的

1、将葱花切碎备用,可以撒一点盐拌上,准备好的小面团一边双面撒些干粉防粘,一边用擀面杖擀开成一个大的薄面片,在面片表面均匀的抹一层油,然后撒上切好的葱花;
2、将洒过葱花的面片卷起成一个长条,然后盘成一个圆陀陀,再次用擀面杖小心的擀大擀薄;
3、锅底刷薄薄一层油,放入擀薄的葱花饼,开小火,盖盖,第一面先烙个八分钟,再翻面五分钟,之后勤翻面,还可以将饼子在锅里摔打几次,直到饼子全熟。
这样发面制作的千层饼,表皮酥薄,内里是发酵明显比较松软,口感很好。

原味葱花千层饼

第二道——咖喱口味,方法用了折叠法

1、还是面团擀开成薄的大面片,抹油,均匀的撒上咖喱粉;
2、用手辅助把咖喱粉抹开抹匀,之后就开始切割折叠;
3、如图,用刀将面片一边撒葱花一边以中心为固定点,切割四周,重复抹油,撒葱花,将面团折叠起来
4、全部折完后形成一个方形的厚面块;
5、继续撒干粉,用擀面杖双面擀薄;
6、与第一道饼同样的方法,小火双面烙熟即可。
咖喱葱花千层饼

可以对比一下断面组织

第三道——五香口味,用了一种做手撕饼的手法

1、面团同上擀薄抹匀油,撒五香粉,再次抹匀;
2、将面团用刀划成一条一条,两头不划断,撒上葱花,卷起;
3、将卷起的面团条盘起,过程中尽量包住葱花不浪费;
4、将面团擀薄,同样的方法小火双面烙熟。
三种口味的葱花千层饼都出锅了,对比下吧:)

五香葱花千层饼

这个是原味的

三种都有

三种表面形态

小贴士:
1、我烙饼如图用的是高压锅,没有上气阀哈,主要是高压锅底厚,加热均匀,我妈以前炕饼都用它,没有高压锅的就用普通平底锅没问题;
2、除了这三种手法,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做千层饼,口味上也有香豆什么的更多选择,我抛砖引玉,诸位尽情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