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1、脾经
【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临床应用】
(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2、心经
【位置】 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主治】 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3、肝经
【位置】 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 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4、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
5、肾经
【位置】 小指末节落纹面。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更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6、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1)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
(2)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
(3)本穴又称推三关,尚可用于诊断,详见诊断章节。
7、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
【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
【临床应用】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清清热利尿作用。若数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
8、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次数】100至3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
【临床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9、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中指猴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
【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痰结。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痰结不散所致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次数】每条横纹各掐5次;推100到300次。
【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
【临床应用】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三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
11、小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主治】烦躁、口疮、唇裂、腹胀等。
【临床应用】推掐本穴能推热、消胀、散结。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溃破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
12、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小掌横纹。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
【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能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临床上用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湿性罗音,有一定的疗效。
13、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
【主治】呕呃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
(1)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逆引起的衄血等症。临床上多与清脾经、推天柱、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若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经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2)补胃经能健脾和胃、助运化,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
14、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15、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半径所作圆周。
【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宽胸利膈,理唰化痰,行滞消食。主要用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降闷、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16、小天心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关节或屈曲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次数】揉100到300次;捣5到20次。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
(1)揉小天心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或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而致小便短赤等症。此外对新生儿的硬皮症、黄疸、遗尿、水肿、疮疖、疹痘欲出不透等亦有效。
(2)掐、捣小天心能镇惊安神。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燥不安等症。若见惊风眼翻、斜视、可配合掐老龙,掐人中,清肝经等合用。眼上翻者则向下掐捣;右斜视者则向左掐捣;左斜视者则向右掐捣。
17、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之为运水入土。
【主治】小便赤涩、腹胀、呕吐、痢疾、便秘、食欲不振等。
(1)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
(2)运水入土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多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等证。
18、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甲掐总筋。
【次数】揉100到300次;掐3到5次。
【临床应用】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清水经配合,治疗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等实热证。治疗惊风抽掣多用掐法。
19、大横纹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后纹中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反之称合阴阳。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腹胀、痢疾、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
【次数】30到50次。
(1)分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等症亦可用来治疗痢疾。
来自: 兰黛公主 > 《推拿按摩》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肘部(4)
(1)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主治】惊风、吐涎、惊燥不安、咳嗽风痰等。【主治】风寒...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操作】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操作】用两拇指或食、中二指端揉,...
小儿推拿学9—1
小儿推拿学9—1.主治:小便赤涩,水泄,口舌糜烂等症。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位子: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从掌根至拇指根部。操纵:用拇指或中指从掌根推至拇指根部,称清胃经。临...
小儿推拿常见穴位及部分病症推拿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称为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
人体上肢穴位详解
·[主治]:鼻衄、惊风、呕吐、泄泻。·[操作]:拇指甲掐或揉。·[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无汗。·[临床应用]:多用于外...
小儿腹泻推拿要点
3、脾胃虚弱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供养相对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较重,易于受损,致使脾胃困倦,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湿滞留,形...
实用小儿推拿手法大全(二)
实用小儿推拿手法大全(二)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作为中医推拿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a. 推三关性温热...
教你点穴大法,一学就会!一按就灵!
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小儿常见病按摩手法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肩胛骨中上部贴近脊椎处,揉此穴有健肺镇咳作用,亦适用于急救,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吐血、骨蒸潮热、盗汗。肺穴位于拇指远节掌面横纹中心,咳喘点位于食...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