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9—1 7、小肠 位子:小指尺侧缘,指尖至指根成始终线。 操纵:用推法自指尖向指根直推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小肠。 次数:100~500次。 主治:小便赤涩,水泄,口舌糜烂等症。 临床利用:本穴多用清法,有清热利尿、分清别浊的作用,首要用于小便短赤不利或尿闭、泄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可合作清天河水,增强清热利尿作用。若阴虚水亏、小便短赤可用补法。 8、肾顶 位子:小指顶端。 操纵:以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肾顶。 次数:100~500次。 主治:自汗,虚汗,解颅等症。 临床利用:揉肾顶为止汗要穴,对自汗、盗汗、大汗淋漓者,均有良效。 9、肾纹 位子: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纵: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肾纹。 次数:100~500次。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症。 临床利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结热,常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瘀结不散所致的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多与揉小天心、退六腑、清天河水等合用。 10、四横纹 位子: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间关节横纹。 操纵:用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次数:掐3~5次,推100~300次。 主治:气血不畅,消化不良,疳积,腹痛,气喘,口唇决裂等症。 临床利用:掐四横纹能退热除烦、散结;推四横纹能协调气血、消胀。常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等症,多与补牌经,揉中脘等合用。 11、掌小横纹 位子: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纵: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 临床利用:揉掌小横纹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激烈者,亦有良效。 12、胃经 位子: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从掌根至拇指根部。 操纵:用拇指或中指从掌根推至拇指根部,称清胃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呕吐,呃逆,衄血等症。 临床利用: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递、泻胃火、除烦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亢惹起的衄血等症,多与推天柱骨合用。 13、板门 位子: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纵: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称揉板门;用拇指桡侧从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次数:100~300次。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临床利用: (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 (2)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呕。 14、内劳宫 位子:掌心中,屈指握拳时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中点。 操纵:用中指端揉,称揉内劳宫。 次数:100~300次。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等症。 临床利用:揉内劳官能清热除烦,用于心经有热而致口舌生疮、发热、苦恼等症,多与清天河水合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