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的人

 Z教授的e 2012-09-28

的人

 

  9月,对于凡是跟教育两字沾边的人,都是个开始的季节,新学年,新学校,新同学,无论谁,好像都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但是年年的9月都是如此,这么有规律、可预见,日程表上的日子到底有多少新东西在充实着我们的生活,真是不好说。回望即将过去的9月,还真是有一些人物在刷新我们的眼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说出了字,站在他们拒绝的对面,一个真正崭新的起点被创造。

  相对于字内涵更丰富,意味着边界的建立。28岁的钟艳是上海市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却在教师节前后因为一封拒收信而让人记住她。家境贫寒的她拒收了家长的购物卡,想通过这封信让家长明白即使不送礼物,我也会真心对待孩子们,这封信打动了家长,被发到网上。信纸上钟艳工整地没有丝毫涂改的字迹,透着一种朴素的尊严,维护着一名师者的基本价值和职业操守,让人肃然起敬。钟艳说并不容易,因为她6年拒收家长的礼物,耽误了一些同事的福利所有的辛酸在心里。当下,师道在世道的围攻下,带给每一个教师的内心冲击不可谓不大,甚至出现有的老师把班里学生分成对自己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师道的陨落与坚守考验着每个教师。钟艳也曾在夜里问自己这条路选对了吗,挣扎过的坚守反而更加真实,也更能抵挡世俗流弊。

  同样在教师节,云南省彝良云洛小学的老师朱银全却哽咽着说:这个教师节,我不想过!这个本来准备去打工改善家庭生活的普通青年,在村民的恳求下,留下来当了学校唯一的老师。正是老师的身份让他不得已继续贫困,也让他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倒塌的教室,用双手刨出被埋在废墟中的孩子。有个场景光是想象就让人揪心地痛,难以自抑:朱银全从废墟中抽出学生的书包,拍打掉尘土,摆成一排,放在教室前的地上。心痛?内疚?惋惜?师者之心,至爱至仁,普通的老师,给予我们最真挚的感动。在教师节这样的节日,当社会把目光投向那些站在舞台上的楷模教师时,也请关注如恒河沙数的普通教师,如钟艳,如朱银全,这般情怀、这般坚守,是师者的基石,蕴含着普通而又伟大的力量。

  同样说的还有北大教授陈平原,他近期主动请辞,不再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的职务。陈平原历来是个敢于直言、很有个性的学者,他坦言是因为自己的立场跟当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不太协调,不希望因为兼任行政职务而弄得自己畏首畏尾、立场分裂。宁为理想不为位子,他在选择中的取舍清晰可见,是学者应有的那种骨气。正如陈平原所说,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学术的最大弊端,这种奖励学问的方式,很不可取,也是大学精神失落的佐证。相对于40个大学教授竞争一个处长位子,主动请辞是一种反叛,是一种质疑,是一种挑战,在当下的大学里,到底是行政力量还是学术力量在左右呢?我想,陈平原请辞不仅让我们佩服其勇气,更是将一个值得反思的好问题推到人们面前。

  有意思的是,陈平原的老朋友、同为北大教授的钱理群,在位中学教师的追思会上,宣布告别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10年,却屡战屡败。他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他在激情四溢地讲鲁迅时,被问到鲁迅对就业有什么用?类似丰富的痛苦让这个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感到挫败。他说要退出教育,可我相信他是在积蓄力量,他不会走远。我读书时钱老就曾被导师拉来给我们讲课,他的一个细节让我们很佩服:任何一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他都亲笔回信,因而占用了不少时间,朋友们都劝他不用这样,他却不肯,这就是钱老的性情。对一个陌生人尚且如此,对于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对于他的同行者、尚挣扎在改革一线的语文老师,他不会收回热切的目光。其实,在理解他丰富的痛苦的同时,我们更期待他的回归,也期待变化在发生,不负这个理想主义者的赤诚。赵秀红《中国教育报》2012928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