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老的“冈仁波齐” | 杨华专栏

 原鄉書院 2021-02-09

杨老的“冈仁波齐”

杨华

夏日的这个清晨,和平常一样。

出租屋外的天光,早早透过色泽柔和的窗帘,亲吻眼睑。周边沉睡了一万年的兴建,挖掘钻隧,唤起你只争朝夕的迫急。

周末,偏安于这都市一隅的蜗居,如常在汹涌浪潮中醒来。

睁开肿泡的金鱼眼,习得性拿起手机,一日,自现代人早阅奏章的顽疾始。

到娃的班级群一瞥,惊觉,一觉醒来,已漂浮于远离陆地的大海。

杨老要辞职?辞去重若千钧的主任——班主任的头衔!

一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凌晨到清晨,嘈杂意乱、拥挤不堪的信息中快速浏览,寻找只言片语的线索。传言加臆测,有不适应杨老严厉管理方式的孩子家长给学校领导告状,控诉杨老撕书籍、爆粗口、踢桌椅等戕害学生的罪恶行径,强烈要求严肃对待(或许是严惩不贷?无从考证),据说明显带有威胁的意味。

这本该安静的周末,一大早,梦中醒来的家长们已炸了锅。和平时七嘴八舌、掰开揉碎讨论孩子在校衣食住行、洒扫应对的鸡毛蒜皮、空落失重的相似心情,而担心忧患又各各不同有些不一样,这次,意见高度统一:杨老坚决不能走!

群里接龙般历数进校短短两周内杨老带给孩子的种种新颜与改变,并深挖行为表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少有的共识:杨老倾尽所有心血,全心扑在班级管理,有爱心有责任,敢立规敢树威,遇到如此好的老师,是孩子们的福分!全体努力,一定要留住他!

失去时,方知珍贵。应急状态让理性回归,心智猛进。

之后,群里群外、线上线下,是家长们输攻墨守、各显其能的挽留。想必不啻于日常要求校方满足个体喜好或小众特殊口味的卖力与出招。

不知该校史上,是否遇到如此情形,不到两周,班主任主动请辞?!

很快,校方有了确切回应,让家长们放心,杨老不会走。

还来不及舒口气,群里又有了新的躁动:即使杨老留下来,可心已被伤,会不会一噎止餐而畏首畏尾?会不会心灰意冷而听之任之?

新一轮的烦恼,新一轮的群商,新一轮的喧嚣。

下午,家长会如期举行。刚进校时的统筹安排。

杨老代表三个竞赛班发言,备有逻辑清晰、文采飞扬的讲话稿。他面容有些疲惫,但情感充沛;他声音有些低沉,但恰到分寸。

说完讲话稿,他临时申请脱稿讲了一段。谈到短短时间他与学生接触的感受,他说,这次学校开先河设置的竞赛班,生源很好,素质极高。作为班主任,他更感责任重大,要对学生负责,不能浪费了如此好的禀赋,所以要求更高,规范更严。他的神情,他的语调,满溢爱之深、责之切的情真。他也不讳言的正视,因为如此,自己可能情绪急切了一些,方式激进了一些,今后会做适当调整。他还表态,两年后,三个竞赛班选拔直升高中两个班后,剩下的一个班,他主动请缨愿意带完初三。他说,他更喜欢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从他的坦诚交流中得知,这一天他非常地忙。一大早赶着写下午家长会的发言稿,正好这一天初升高放榜,他带的初中毕业班,还有许多升学的大事急需他去关照料理。这期间,交织着罢辞的闹剧插曲,应接不暇的家长挽留信息、电话,他抱歉不能及时回复、接听。

他忙得天翻地覆时,正是家长们失魂落魄、六神无主地忧虑他会伤心透顶、他会无心管理的当口。

听了他的一席话,不知大家,会不会如庸人自扰的我一般,为自己的以升量石而寄颜无所,无地自厝。

大会结束后的班级交流,他再一次阐述自己的坚持,强调,其规矩绳墨,是确保班级有序高效的前提。尤其是面临两年内要完成三年课程还需拓宽衍深的特殊建制,肃规严矩更显重要。刚开始,孩子有不适应很正常,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习惯,家长可以和老师多沟通交流,共同想办法帮助孩子尽快认清形势、转变角色。但,如以个人喜好与意志左右班级管理,凌驾于集体共同意愿之上,两年后的结果不难预见,如是这样,他宁愿就此请辞。他也一再解释,如此做法,并非惺惺作态,故弄玄虚。完全是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整个过程,他有些无奈,有些委屈,有些压力。但其真切,其诚挚,其本色,纤毫毕现。

现场,有湿意流转。让人嗓子干涩,呼吸堵塞。

关于他的请辞,曾听娃回家说起过。说他告诫大家,如果不能按他的要求做,他宁愿不当这班主任。当时一听了之,并未放在心里。不曾想,他说到做到!

关于他的种种所谓过激言行,也听娃第一时间一一提及。问及娃的看法,娃说,他立规在先,不能遵守,甚至屡教不改,理应受到惩罚。不过的确震慑,让人不敢触犯!娃又爱又怕的表情,一览无余。

零零星星从娃口中听到:他对事不对人,他一视同仁,他要求严苛,他幽默风趣,他和同学们一起打球嬉戏,他随时会出现在班级每个角落……说起这一切,娃每每以“我们杨老”开头,自然流露出,推崇,折服,敬仰。

千辛万苦考进这里的学校,为娃遇见这样一位个性鲜明、敢于担责的班主任而庆幸。如此的铁骨阳刚,如此的明确导向,如此的坚定理想,而今眼下,早已成稀罕物、奢侈品。

如此短时间,杨老便被逼无奈而请辞,回想,亦非偶然。

从进校前,家长群的欢腾活跃已可窥见一斑。一团和气中,大家真面相见。在这里,任何情绪的风吹草动,种种失控的不适虚空,都能原滋原味、无遮无拦地呈现,于第一时间。家长以自己的不适应为孩子的不适应,把私立学校当私人订制,凭个人喜好颐指气使,更有甚者,完全忘掉送孩子进校的初衷。

从小城镇到大都市,也曾好奇于群里的自由与民主氛围。班级流传出的任何一个细枝末节,大家都能第一时间指点与评说,动辄上升到联名、维权的高度。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应接不暇中,常常自愧弗如,缺见少识,跟不上这大都市的节奏与视野。也无比眼羡,这些大都市的有闲阶层,没有疲于奔波的现实压力,生活中,似乎只剩下孩子。

同时也甚是好奇,行使权利,可以不知晓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吗?争取自由,可以不讲规矩、明底线、守本份吗?如此,民主维权会不会演变成侵权危害的适得其反?

老师和孩子在前方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后院也一派热火朝天,却是釜底抽薪,本末倒置。遇事不是理性分析,合理解决,而是以幼儿哭闹告状的心智,激发矛盾,扩大事态,最终置自己于被动难堪,陷别人于不义深渊。

越用力,越背离。

细究这背后的根源,或许与家长急切望子成龙的无比焦虑有关。因自己不明家教职责、不懂从内修炼而无能为力,故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外力。难以承受的教育之重!

挤压在核心价值观尚需大力倡导的现实夹缝,老师或沦为随波逐流的帮凶,或无辜为离经叛道的坟冢。君不见,师辱生、生践师,比比皆是,伦理不再,体面无存!杨老何来如此勇气与底气,敢于冲破世俗的挟裹桎梏,不惜以牺牲自己为代价,非要匡扶纲常,纠正风气?!

当社会财富逐渐阶级化,教育资源越来越分层固化成为无可回避的现实时,承受残酷压力的家长,对通过教育改变孩子乃至家族命运的愿望就越加急迫与渴求。竭尽全力,甚至不惜肝脑涂地搭上全部身家,为孩子博一注高于原生家庭的未来。由此,把改变阶层的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学校、寄托于老师身上。吃喝拉撒,需要达到贵族的标配;喜怒哀乐,必得满足贵族的取索。否则,这学校,便是名不符实,这老师,便是亏欠自己。

殊不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如果你自己没有阶层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一代人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或许,正戳中家长急功近利、外强中干的痛点与要害。

那些真正跑赢同龄人的年轻人,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产物,更是家庭几代人积淀的素养,综合而成见识+知识+格局的结果。

孩子的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缺一不可。

或许,杨老正是明白这问题的根源,而自己又没有通天之力为家教的偏差买单,才有如此壮士断腕的放弃?!因为,“放弃,不等于浪费,更不意味着软弱,有时反而说明你足够坚强懂得取舍。”

滚滚红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之旅,都以独特的方式在寻找心中的“冈仁波齐”。有信仰的人,既不愚昧,也不伟大。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最需要的人,担当时“拿得起”;不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明知不可为之事,取舍时“放得下”。尊奉自己生命的成长意志,做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渡化可渡之人,开解能解之事。不自恋为神,亦不自贬为尘。

善行无迹,天何言哉。

或许,这正是杨老教育朝圣的“冈仁波齐”?!

(2017年7月1日)

作者简介

杨华,女,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曾执教。陪娃一道读书、写作,写成《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在文字中现实苟且,在烟火中诗意欢颜。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年度优秀作品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