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里希那穆提《爱与思,生命的注释》

 终结者010 2012-10-01
克里希那穆提《爱与思,生命的注释》 

思想的凝集

在任何环境下,思想都不可能完整;它可能会推测哪一个完整,
然后沉迷在思想产生的言语表达和经验里,可是思想永远无法觉知到
它的美、它的无限。

孤独地存在

静心就是一种孤独地存在的行为。这行为完全不同于孤立。这个
“我”、自己或者自我的本质本身,通过全神贯注、运用各种静心的形
式或方法以及经由每日避世的行为,孤立自己。不过,孤独地存在并
不是离群索居、不问世事。人类的世界是群居的,是权势、舆论、传
统价值交互形成的关系。它是思想的宴会,是聚精会神的活动。这样
的活动会无可避免地走向孤独和自我孤立的痛苦。

唯有心灵不受社会的影响,才有可能孤独地存在;此时的内心不
受社会紊乱失序的束缚。这种自由就是德行,而德行总是孤独的;社
会的道德规范是紊乱失序的延续。静心会超越这种紊乱失序,它不是
个人视域的欢愉,而是经验的扩展。这些经验永远是孤立的。

爱不是独立的,并且因为爱无法被培养,所以孤独并不是思想的
产物。当不再受思想活动束缚的时候,它的出现就像日出一样自然。
黄昏的太阳照耀着初生的嫩草,每片嫩草上都洋溢着光彩。春天
的树叶就在头顶上,如此纤细,当你触碰到它们的时候,并没有感觉
到它们的存在,如此脆弱,路过的小孩都可以撕裂它们。而蓝天在树
木的上方,黑鸟正在唱歌。运河河水如此地平静,令人分不出真实和
倒影。有个鸭子窝,里头至少有六七颗蛋,鸭妈妈在窝上头小心翼翼
地覆盖了干树叶。等你回来的时候,就看见它坐在上面,一副鸭蛋不
在窝里头的样子。再沿着运河往前走,走在高大的山毛榉间,山毛榉
上长出美妙的新叶,这儿有另一只鸭子,旁边至少十二只小鸭——也
许是当天早上刚孵出来的——围绕着她。有些小鸭夜里就会被老鼠吃
掉了,等你第二天回来看,就少了几只。孵蛋的那只鸭还在那里,这
是个美丽的晚上,充满着春天散发出来的奇异光彩。你站在那里,心
无所思,感受到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嫩草,听得见载人的巴士从旁经过。
而思想本身根本无法让自己静止不动。思想可以创造一个寂静的意象,
然后顺从它、崇拜它,就如同思想对待其他意象那样。不过,寂静的
公式却恰好与思想相对立;它的符号是对实相的完全否认。为了静谧,
思想本身必须静止不动;寂静总是在“当下”,但是思想就非如此。思
想总是老旧的,不可能进入保持新颖的寂静中。当思想一碰触到寂静,
那份新颖就变陈旧了。因为寂静,“爱”这个字有了全然不同的意义。
这种寂静并不在那里,而是存在于彻底的旁观者的喧闹所不及之处。

单纯的纯真可能热情无限。这样的纯真没有悲伤,没有痛苦,不
过却拥有一千种的经验。这不是使心灵腐化的经验,而是纯真遗留下
来的残渣、伤痕与记忆。这一切一一地累积堆叠,于是悲伤开始了。
这个悲伤就是时间。时间存在的地方,纯真就不存在。热情并不源自
悲伤。悲伤是经验,是每天生活的经验,是痛苦与短暂的欢愉以及恐
惧与笃定交织的生活。你无法逃离经验,但是经验无需在心灵的土壤
中生根,这些根的生长,会衍生出问题、冲突和不断的斗争。若要挣
脱这些,除非怀着昨日种种昨日死的心态。单纯而清澈的心灵可以热
情无限。若是没有了热情,你就看不见树叶间的微风,或水面上的阳
光。没有了热情,也就没有爱。

“见到”即是“做到”。在“见”与“做”之间的距离,就是能量
的耗散。

唯有思想静止,爱才可能产生。这种静止,是无法通过思想去构
造出来的。思想只能把意象、公式、观念组合在一起,但是这个静止
永远无法被思想碰触到。思想永远是陈旧的,但爱不是。

自然机制有它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这样的聪明才智却因为满足于
欢愉的习惯而变得迟钝。这些习惯破坏了自然机制的敏锐度,而缺乏
这样的敏锐度,则令心灵蒙昧。这样的心灵可能只对有限而狭窄的范
围具有警觉性,然而实际上却是感觉驽钝的。这类心灵的深度可以测
量,并且沉溺于意象与幻觉中。表象就是它唯一的光彩。明亮而聪慧
的机制,是静心的必要条件。静默的心与其机制之间的交互关系,是
借助感性不断地去调适;因为静心需要自由。自由就是它自己的纪律。
仅只是在自由之中,就可以产生关注。完全的关注,就是爱。仅只是
爱,就能够“看见”一切。

  欲望和欢愉都终将以悲伤收场,爱则没有悲伤。有悲伤的是思想
——不断地渴望寻欢作乐的思想。思想培育欢愉,给它力量。思想永
远在寻找欢愉,也因此招致痛苦。思想所教化的德行,就是欢愉的方
式,而在这里,有着努力与成就。“善”无法从思想的土壤中开花,而
是从悲伤中解脱。悲伤的终点,就是爱。


静心与永恒的当下

问:静心包含些什么?
克:首先是完全清空掉心智所知道的一切,接着会产生一种没有
方向、不受控制的能量。然后,静心也需要最高形式的秩序,所谓的
秩序,必须完全终止矛盾以及毫无个性的心灵所导致的紊乱失序的局
面。我们必须完全不想方法,完全不采取行动。中心议题在于心灵——
包括心、脑、整个生理机制——是否可以在没有任何扭曲、没有任何
强制、也因此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运作。请自行解决这个问题,这
一切就是静心。

我们的心灵是被扭曲的;它们被我们栖居的文化,被宗教、经济
结构,被我们所吃的食物等塑形了。这样的心灵被设定成特定的形式,
被制约了,而且这样的制约是一种扭曲。心灵原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明白、彻底、纯真,不过,只有在没有被扭曲的情况下才是这样。这
时,心灵的首要能力是观看——倾听的艺术——在没有被扭曲的情况
下观看,这表示,心灵必须绝对静止,没有一丝的活动。原本不断地
活动着的心智可以完全且绝对安静吗?能够完全不动,不采用任何方
法、制度、实际做法、控制行动吗?

心智必须清空所有过往,才能够变得非常灵敏;如果载负着过去,
心智就灵敏不起来了。只有了解一切的心灵才能够问这个问题,而且
即使问了这个问题,也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就是没有答案。心灵已经
变得非常灵敏,因此极度聪明,而聪明是没有答案的。聪明的本身就
是答案。这里没有位置容纳观察者,因为聪明至上。

然后心灵不再寻寻觅觅,不再希冀更高层次的经验,也因此心灵
变得无法掌控。就像一朵云,一开始在山顶上,和小小的云朵在一起,
然后它移动身躯,遮蔽整片天空、山谷、山脉、河流、人类、大地,
它遮蔽万物,这就是静心,因为静心不只关心一部分生命,它关怀所
有万物。

然后,心灵才能够绝对静止不动——不是指这个不动的当下持续
多久,因为当下没有持续性。只有在观察者经验到那份寂静并表示“但
愿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时候,时间才存在。因为绝对静止不动的当下
不是源自于时间,所以没有未来与过去。因此,这个绝对的静止不动
是超越所有思想的,而这个当下是无止境的——因为它不受时间的影
响。

一个不被扭曲的心灵是真正修道的心灵,这不是到寺庙烧香拜佛
的心灵,不是捧着佛经圣经研读的心灵,不是不断地重复着礼拜仪式
的心灵,不管一切有多美,它毕竟不是一颗充满意象、备受强制或自
己创造的心灵。

生活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在这里头,有许多美。毕竟,爱在这
里。爱是慈悲、热情,是对世间万物的热情。只要有爱,就没有观察
者,没有双重性:“你”爱“我”的区别。

如果没有爱,我们会想办法做所有事——登陆月球,非凡的科学
发现——也因此事事出错。只有在没有观察者的情况下,爱才可能出
现。这表示,只有在心灵本身不被分割成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时候,
才有那样的爱。等你有了爱,才是至高无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