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已即吐之证

 觉金 2012-10-04

五苓散,专治喝药就吐的:茯苓,炒白术,猪苓各15克,泽泻25克,肉桂9克,水煎服。
主治: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症,身痛身重等症。

大黄甘草汤

目录
“大黄甘草汤”在《金匮要略》卷中
“大黄甘草汤”在《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大黄甘草汤”在《张氏医通》卷十五
“大黄甘草汤”在《医方集解》
“大黄甘草汤”在《金匮》卷中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甘草汤

【处方】 大黄12克 甘草3克(应为大黄60克 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页首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大黄甘草汤

【处方】 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功能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页首

《张氏医通》卷十五:大黄甘草汤

【处方】 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能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各家论述】《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页首

《医方集解》:大黄甘草汤

【处方】 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医方集解》

页首

《金匮》卷中:大黄甘草汤

【处方】 大黄4两,甘草1两。(大黄60克 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各家论述】《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临床应用】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应为大黄60克 炙甘草15克,如用此量一剂服了第一碗即愈,根本都不用再服,这么急的病怎能等到2剂呢)

【摘录】《金匮》卷中
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曰:“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此方治疗食已即吐之证,此类病例很多,在此略举一二。1971年,有一白姓居民的儿子,七岁,因呕吐不止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用各种办法不效,后经人介绍让我去医院会诊。诊见:患儿双目略有下陷,体温不高,食已即吐,寸脉滑大,即认为是上焦有热,遂给予本方:用大黄一钱半、甘草一钱,嘱其先少许抿点儿(不要大口喝下,以免引起幽门痉挛),停顿3、5分钟后,再将其全部喝下,一付后,当天就未吐,到了第二天也没吐,于是中午就出院了。还有一例一岁的患儿,喝水、米汤及母乳也要吐出,我就予以大黄甘草汤,大黄二分、甘草一分,用开水稍泡后,喂后即愈。一定要记住此方玉的特点是“食已即吐',就是吃完了就吐,而不是慢性的吐,如痰饮的吐、肝胆病人的吐以及胃癌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