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异性交往障碍的案例报告

 中外比上 2012-10-04

一例异性交往障碍的案例报告  

2011-06-26 01:19:5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太原圆成心理  太原心理咨询  心理   |字号 订阅

 
 摘要:该报告详细介绍了一例异性交往障碍女生的咨询治疗过程,包括来访者个人的一般资料介绍、主诉、咨询师的观察、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方案的制定及咨询过程、效果的评估等内容。通过认知矫正和行为训练,基本上达到既定咨询目标,效果良好,能够保持。
关键词:异性交往障碍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王某,女性,21周岁,大四学生,为家中独生女。该来访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其父亲为公务员,母亲为某私企员工,无家族精神疾病史。
王某性格敏感,较内向。从小胆子就较其他孩子小,和陌生人或接触少的人见面、交谈都会有极度紧张的表现。小学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一般,经常受母亲的责怪。母亲比较严格,总是认为王某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王某感觉比较自责和自卑。初中阶段,她就读于重点学校。在学校中,为了获得母亲的肯定,她更加努力学习。在此阶段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能够在班级排名前15位左右。于是母亲及班主任对其期望值增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同桌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对她的学习帮助也较多,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但由于同桌是男同学,所以班上的同学有时会拿两个人开玩笑。对此她很紧张,不仅担心会让母亲知道,同时也担心自己与该同学的关系,怕同桌对她有不好的看法。于是整日胡思乱想,成绩也随之不稳定。初二的时候,同年级的同学有早恋现象,王某的母亲担心她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所以经常叮嘱她要注意和男同学的交往。她对此很敏感,认为母亲知道了她和同桌的关系不错,并且认为可能两个人在谈恋爱,所以在暗示她。于是渐渐不再和同桌讨论问题,害怕被人取笑和误会。与其他男同学的正常交往也逐渐出现了障碍,处于很被动的状态,与男同学说话会强烈紧张。
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一直处于较紧张的学习状态,和异性的交往更少。几乎不会主动和男同学说话。考上大学后,班级的同学关系都比较融洽,觉得自己虽然有几个较好的女性朋友,但和男同学仍然存在交往的困难。参加社团活动也不敢和男同学接触,经常躲开。自己意识到有与异性交往的障碍,想得到解决。
二、主诉
来访者称:“爸爸平时就很少管我,妈妈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希望我能学习好,有出息”;“因为初中时同学取笑我和我的同桌,所以自打那时以后,我就不再主动和同桌说话了”;“我有时觉得自己有点笨,不知道为什么见到男同学就特别紧张”;“上高中的时候可能压力太大了,所以我尽量不让自己和男同学接触,这样就不会紧张”;“上大学了,我想和其他同学一样,也能正常和别的男生说话、聊天”。
来访者因为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感到紧张、拘束,觉得这样下去不利于各方面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
该来访者说话比较有条理,对自己情况的认识比较清晰。但是有点内向,说话时有思考,略显紧张。第一次与我交谈时,不太敢说话,不太正视我的眼睛,需要鼓励性的引导。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来访者智力水平正常;性格内向,个性敏感、胆小,有自我封闭倾向,自卑,不敢与异性正常交往。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加之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观察,可知该来访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协调统一,精神活动具有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相对稳定,根据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
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障碍范畴。是由于适应不良、有较强的内省倾向造成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性格特点使自己对这种不安更加注意,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其感觉和注意相互加强,形成强烈的关注。由症状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几项指标来判断,应属严重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害怕与异性交往。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非常敏感,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与异性交往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继而出现行为障碍。故本案例采用认知和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和练习来改善与异性交往的紧张状态。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的方案、收费、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及保密例外。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费用:免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2010年08月07日
目的:
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对来访者的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6.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7.布置咨询作业:找出自己最苦恼和烦闷的事是什么,考虑为什么这件事让自己这么苦恼。
第2次 2010年08月14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认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对其症状而言,就是要坦然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方法:会谈法,遵循“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原则。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自己最苦恼的是不敢与异性同学交往,包括说话、聊天等,会极度紧张。主要是因为怕自己说错话,怕别人议论;
2.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
3.告诉自己别人的想法不一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每个人的感觉、情感都有各自的规律,自己不会知道别人的感觉;
4.接受自己敏感,不敢与异性交往的症状,带着坦然的态度去与人交往;
5.与来访者协商,给予第一个目标(任务):在好朋友的陪伴下,与男同学打招呼,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尽量多重复这样的过程,以达到见到男同学不太紧张,能打招呼的程度。
第3次 2010年08月21日
目的:循序渐进,继续改善。
方法:会谈法,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第一天早上去班级上课,在同寝室好友的陪伴下,主动和班上一位较爱说话的男同学打招呼,那位同学很自然的跟她问好,发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紧张和糟糕。但自己感觉与异性交往还是很“虚”,不能放松,不自然,不敢与其正视。第二天仍是如此,但由于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所以感觉稍好于第一次。
2.告诉她害怕见异性同学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
3.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来访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
4.第二个任务:在没有其他人陪伴的情况下,遇见同班男同学主动打招呼。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第4次 2010年08月28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进一步改善行为;
2.面对现实,增强自信心,陶冶性格。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在没有好朋友的陪伴下,开始还是不能主动打招呼,但强迫自己去完成任务,在一次独自和男同学打招呼后,有点轻松的感觉。但只局限于打招呼,问好,不能进行更多的交谈;
2.继续通过实际行动,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顺应自然的态度,使恐惧程度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
3.在实际活动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这是因为要做事情,就要将注意由主观世界移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可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4.布置第三个任务:继续与男同学打招呼,问好。并在好友的陪伴下,和朋友一起与男同学聊天,谈感兴趣的话题,偶尔参与他们的聊天。
第5次 2010年09月04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进一步加强其行为的改变。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与朋友一起,和男同学聊天,有一定的困难。不敢长时间看男同学,觉得不好。但由于有朋友的陪伴,不需要自己太多说话,所以感觉负担不太重;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督促,主动与异性交往;
3.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的改变,小结来访者的进步,咨询师给予鼓舞和称赞,提高来访者的自信。与来访者探讨与异性交往、交流的技巧,并继续给予任务:主动与男同学探讨双方有兴趣的话题,最初可以有好友陪伴,然后独自与男同学交流。
第6次 2010年09月11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总结咨询过程;
3.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与异性同学交流时,想的问题不那么多了,焦虑紧张的症状减少了,能简单地独自与异性同学交流;
2.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总结,并鼓励来访者坚持行为的改变,学会与异性同学及陌生人的交往,提升自信;
3.基本结束咨询;
4.进一步巩固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
“感觉有一些自信了”;“我不像以前那么害怕跟男同学说话了”;“与男同学说话不再像以前那么尴尬、紧张了”。
2.咨询师的评估:
来访者最后一次与我谈话时,不像过去那么拘谨、害怕了,相互的交流比较轻松,没有那种想说又不敢说的感觉了。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减少了来访者的焦虑情绪;能够初步与异性正常交往。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